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具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信息量丰富及数据时效性强等特点的Quick Bird遥感数据对黄河龙羊峡-寺沟峡段参果滩特大型滑坡进行遥感调查,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运动特征以及触发条件、成因机理等进行了遥感解译分析。  相似文献   

2.
应用具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信息量丰富及数据时效性强等特点的QuickBird遥感数据对黄河龙羊峡-寺沟峡段参果滩特大型滑坡进行遥感调查,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运动特征以及触发条件、成因机理等进行了遥感解译分析。  相似文献   

3.
山区往往是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高发区,其中有许多村庄分布,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对其产生危害。只有正确认识和分析滑坡的基本特性和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较好的避免或减轻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这篇文章以忻州市静乐县赵家沟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对山区地质环境条件下,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为相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7月28日,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山青带领厅有关业务处室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调研北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刘山青厅长一行先后到北山林家崖滑坡治理(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北山一颗印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现场和"7.16"大寺沟东侧滑坡应急排险施工现场,查看了解北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进展情况和防治工作情况,在现场听取了国土资源部下达的林家崖滑坡治理(一期)工程项目、一颗印滑坡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进展汇报和大寺沟东侧滑坡应急排险工作汇报后,对西宁市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对北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前一阶段所做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杨木村滑坡是黑龙江省危害较大,也是比较典型的滑坡灾害。通过对该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为该滑坡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地形总体上是周围高,中部低。最高点海拔标高535.7m。  相似文献   

6.
某变质岩滑坡及支护结构变形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秦巴山区某变质岩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边坡与其支护结构体系的变形破坏基本特征等,对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滑坡成因作了分析,并证明了该滑坡为变质岩区较典型的双滑面推移式滑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确定了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根据边坡支护结构体系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支护结构体系选型时应注意支护结构在平面和空间上的合理布置,使结构受力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7.
剖面测自陕西省宁强县二郎坝乡景家沟,共鉴定各类化石约160个属种。依据岩性、岩相和化石特征,将该剖面划分为龙马溪组、崔家沟组、王家湾组和宁强组.并对王家湾组、宁强组的划分、对比及时代提出了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贺玲 《山东国土资源》2014,30(1):37-40,44
通过了解矿山气象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特征、水文特征和岩土工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矿山现状和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现状评估表明,该矿山主要发育有滑坡;预测评估表明,该矿山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加剧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和地(路)不均匀沉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挡护工程、排水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等防治措施,对该矿山地质灾害作出有效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龙家山滑坡为中型滑坡,一旦复活,破坏力极大.本文在分析滑坡地质特征、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通过计算并评价表明,龙家山滑坡体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若遭遇长时间高强度的暴雨,可能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谷坊、拦砂坝、排导槽等治理措施研究较多,但对滑坡型泥石流的治理研究较少.2008年9月24日,四川省北川县陈家坝乡黄土梁发生特大滑坡,诱发其下游的2# 沟发生特大泥石流,导致沟口103国道被掩埋,堵塞都坝河.为防止泥石流再次发生,对2
# 沟泥石流进行了工程治理及治理效果评价.治理措施采用“2# 沟中游4座浅拦坝+2# 支沟中游3座浅拦坝+下游起点设置总长34.7m 束流堤,总长156.4m 排导槽,终点设置总长22.1m 导流堤,排导槽与103国道相交处,采用桥梁工程跨越排导槽”,中游和下游统筹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各分项治理工程的作用.与2008年9月24日暴雨相比,2013年8月7日和2016年7月21日2次强降雨活动未发生泥石流灾害,验证了黄土梁2# 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较好,为类似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柑子沟滑坡位于香溪河左岸,柑子沟西侧,滑坡体呈缓坡状地貌,主滑方向210°,分布有多级台地。滑体发育于谷坡,沿沟谷发育呈长条状,后缘发现有拉张裂缝。滑体的周界清晰,为基岩斜坡。滑体中部有复建公路通过,人为改造作用强烈。该滑坡坡体结构较完整,坡度在29°~31°之间。滑坡后缘壁基岩出露,为粉砂岩中等风化,稳定性较好,滑坡后缘及周围无新的堆积物加载来源;滑坡无整体变形迹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岚皋县柳家坡滑坡群进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论述和分析了该滑坡群的自然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特征及形成滑坡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因有构成河流阶地基座的软弱的千枚糜棱岩充当滑床和在滑床与滑体间有充分起润滑作用的水的供给,是柳家坡滑坡产生的根本原因。本章最后还对滑坡群的防护和治理措施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获取的得荣县古学乡2个大型滑坡形变特征不一致的问题,利用R指数、敏感性和相干性等参数,开展InSAR技术用于该地区滑坡监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降轨数据比升轨数据更适合2处大型滑坡的识别与监测,并很好地解释了升降轨滑坡监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对2个滑坡进行时间序列形变分析及多维形变特征分解,结果表明,2个滑坡在2019~2020年累积形变量最大值分别约为300 mm和230 mm,需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16年5月发生于秭归县西北部的谭家湾滑坡,结合卫星遥感影像、现场勘查资料以及历史资料等多源数据,初步明确了滑坡的影响区域、特征及发生时序;综合采用钻探、槽探、物探等手段,开展室内外相关实验,明确了滑坡区的地层特性以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分析该区裂缝位移及GPS数据,对该边坡的变形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区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谭家湾滑坡属于不规则"圈椅形"中型松散层的水库下降型滑坡,滑坡区的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及岩性等因素决定了滑坡的形成和发育,库水位和降雨的共同作用激励了滑坡的变形;②滑坡根据时序共分为3级滑体,总体呈现多次、多层、相互影响的演化特点,第三级滑体具有牵引式特征;③滑坡体内地下水位随库水位下降而下降,但下降速率缓于库水位,随之坡体内水力梯度和渗透力显著变大,此时碰到强降雨,将会导致坡体地下水赋存,岩土体软化,加剧滑坡变形,须施加必要的防护措施。④稳定性分析表明,该滑坡现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一旦发生降雨和库水位变化,局部段可能发生失稳滑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典型滑坡实例出发,阐明邕江南宁河段沿岸滑坡的形成条件及位移特征,并近似地应用园弧法理论推广到层状非均质粘性土滑坡中,建立滑坡力学模型,进行稳定性计算,论证了滑坡滑弧形态、下切深度及下切层位,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滑坡稳定性计算中,引用了T..菲辛科园弧确定法确定计算滑动面,加快了优选滑面的速度。该方法简便,可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恩施境内一水库滑坡体的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滑坡特征,从地质环境角度分析该滑坡体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从本源上确定了滑坡体稳定性的特征,为后期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识别滑坡须先了解什么是滑坡,广义滑坡包括崩塌、滑坡、碎屑流、泥石流等所有斜坡重力侵蚀现象;狭义滑坡指部分斜坡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数个面在重力的作用下作剪切运动的现象。各类滑坡有自已特殊的地表形态特征,发育的基本地质环境条件和触发因素,据这些特征识别滑坡。利用数字滑坡技术进行滑坡识别大致分为2步:(1)通过RS和GIS技术将不同时间的调查区地物现场以不同分辨率展现在数字图像上,并与地理控制及地质环境信息配准、组合,建立解译基础;(2)在滑坡地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解译和时空分析,获取减灾防灾需要的信息。该方法尚未达到遥感自动识别滑坡的程度,但建立解译基础的过程已可由计算机通过多种程序软件完成,故认为滑坡模式识别的前2个步骤:数字化及预处理已由计算机实现。现需探索的是用计算机实现基于滑坡地学理论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的滑坡识别及分析过程。就狭义滑坡而言,基于DEM的滑坡地形识别已可由计算机实现。如能确定地面滑坡壁及滑体与地下滑面、滑床的关系,了解它们的光谱特征并建立计算模型,便可构建遥感技术的滑坡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世纪的滑坡、泥石流遥感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我国20年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的成绩、方法技术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改善现有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方法技术的迫切性,并展望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采用3类InSAR产品和DEM数据开展金沙江流域乌东德水电站段的潜在滑坡探测,成功识别出多处已知和未知的滑坡点,并探测出滑坡体的形态及稳定性,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大范围滑坡探测技术。同时采用小基线集InSAR技术对金坪子滑坡进行监测,不仅获得该滑坡的空间分区特征,也获取重点滑坡区的时间序列结果,并且与地面监测结果比较,精度达1.8 cm。展示了不同InSAR技术在不同尺度滑坡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19年8月,济南市南部山区水井北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根据水井北村滑坡的地质背景,针对性布置物探、钻探等勘查手段,研究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水井北村滑坡类型及发生的地质成因机制;采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研究水井北村滑坡整体稳定性.研究认为断裂发育、岩层风化、地势、浅层含水层受降雨影响,是水井北村地质灾害点具备滑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