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以海水养殖动物病原菌为靶细菌在象山港养殖水域成功诱导分离到各种蛭弧菌,开展了蛭弧菌、弧菌、异养细菌季节生态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菌株宿主所对应的敏感蛭弧菌数量呈现明显差异,付溶血弧菌敏感蛭弧菌检出率(数值)最高。同一宿主检测出的敏感蛭弧菌在近岸海水、池塘水及底泥中的分布呈现差异,其分布特征与异养细菌、弧菌的分布特征呈正相关。近岸海水中异养细菌和弧菌总数均高于塘内海水;虾塘表泥中异氧细菌和弧菌总数均高于近岸海水和池塘海水中细菌数量;夏季各种细菌数量最高,冬季最低。蛭弧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2.
用16S rRNA基因的内切酶图谱快速鉴别几种对虾病原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坎普氏弧菌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于1989-1990年自对虾养殖场中国对虾红腿病心脏及血淋巴中分离并鉴定的菌株,副溶血菌和溶藻胶弧菌两菌株于1994年9月得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建立快速、准确的中国对虾病原菌的诊断技术,根据几种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该基因的多聚酶反应的引物PL1和PL2。并用该对引物分别从坎普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DNA要品中扩增出分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花鲈鳗弧菌感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海洋鱼类重要病原菌-鳗弧菌基因库中选择金属蛋白酶基因为目标检测基因,以此设计一对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鳗弧菌的方法,并对此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鳗弧菌的检测快速,灵敏,对人工感染鳗弧菌的花鲈组织榈中进行检测,该方法能识别组织样品中极微量的鳗弧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中国对虾黑鳃、褐斑综合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报告。经细菌学鉴定表明,分离菌分别为海弧菌Vibrio pelagius Baumann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sakazaki。人工感染试验显示,海弧菌是引起对虾黑鳃、褐斑综合症的主要病原菌,溶藻弧菌的合并感染导致对虾败血死亡。此外还应用电子显微镜对分离纯化的病原细菌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弧菌病的间接荧光抗体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1994年8月-1995年5建立中国对虾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其中副溶血弧菌的特异抗血清由家兔制备,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并以罗丹明标占血清白蛋白为背影染色。  相似文献   

6.
根据细菌分类原理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生化鉴定特征,找出最能区别弧菌属Vibrio各种的主要特征15项,制成弧菌属常见种的快速简易生化鉴定系统。对待定鱼类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弧菌病病原菌快速诊检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后波 《热带海洋》1997,16(4):99-103
根据细菌分类原理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生化鉴定特征,找出最能区别弧菌ibrio各种的主要特征15项,制在弧菌属常见的快速简易生化鉴定系统,对待定鱼类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7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溃疡病主要由3种致病弧菌引起: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弧菌V. 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为了解大黄鱼抗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机理,对其疾病防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实验将健康的大黄鱼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注射0.2 mL的哈维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及灭菌生理盐水。在人工感染后的第0,1,2,4,7,10,13,16,20天分别采样,通过测定每组大黄鱼血清中7种免疫相关酶活性,比较这3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1~10 d,实验组大黄鱼血清中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变化,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逐渐升高最后趋于-致的现象,且不同病原菌之间存在-定的时效差异。 碱性磷酸酶(AKP)对入侵体内的哈氏弧菌反应较敏感,ACP、POD和MPO对溶藻弧菌反应较敏感,LSZ和PO对副溶血弧菌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分子分型技术在弧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弧菌(Vibrio)是各种海洋环境的正常细菌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水生动物与人类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出现了各种灵敏、快速、自动化且易于操作的分子分型方法,它们在弧菌分型中的应用,对揭示弧菌菌株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和进化规律、寻找病原及调查传播途径、控制疾病暴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于弧菌的各种分子分型方法可分为依赖于PCR分型技术和不依赖于PCR分型技术,各种分型技术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前者由于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可操作性、准确性、快速和费用低廉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重复性较差;后者由于基于生物体全基因组的操作,所以相对于依赖于PCR技术的分型方法结果更为可信,缺点是操作繁琐,对某些特殊细菌不适用。现今的国内外弧菌分型中公认的"金标准"的PFGE方法与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IRS-PCR分型方法结合,同时利用现有的数据建立国际分型数据库,实现信息和技术标准与共享,是弧菌分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溶藻弧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PCR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弧菌toxR基因的高变区序列设计1对扩增片段为161 bp的引物,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地检测溶藻弧菌,每个PCR反应检测的敏感度为0.01 pg的DNA和3.7CFU的细菌.用溶藻弧菌人工感染大菱鲆,以建立的PCR方法检测感染鱼的肝、脾、肾阳性检出率为100%.该方法可用于对感染溶藻弧菌的水生动物疾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