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十分发育,类型多样。基于对其内部显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核形石核心和纹层各有5种类型,并伴随有3种圈层"构造"。基于对其核心、纹层和形态的研究将研究区核形石分为大球状核形石、小球状核形石、长棒状核形石、帽状核形石、不规则状核形石和复合核形石等6大类,并将它们划分成3种沉积环境,即台地边缘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并探讨了碳酸盐岩地层中核形石的分布、形成环境和沉积环境的耦合关系。高含量、大颗粒、纹层厚度大于核心厚度、纹层复杂、核心组分与基质组分存在较大差异,亮晶胶结的核形石的形成环境与沉积环境不一致,即核形石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局限台地或开阔台地环境,强水动力使核形石发生磨圆,基质生物碎屑破碎,进而沉积于水动力较大的台地边缘滩环境。中等含量、中等粒度、纹层简单、与完整生物碎屑共存且粒径类似、亮晶胶结的核形石的形成环境与沉积环境类似,即部分生物碎屑在中等水动力条件下,处于悬浮状态,捕获和粘附碳酸盐质点,当个体增大和水体环境变化时,核形石就地沉积于中等能量的开阔台地环境。含量低、粒径变化大、纹层厚度小于核心厚度、纹层简单、形状易受核心的影响,纹层外壳凹凸不平,基质生物含量低、泥晶基质含量特别高的核形石的形成环境与沉积环境一致,即形成并沉积于水动力偏弱的局限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官庄组湖相碳酸盐岩露头发育有大量的核形石。为分析其沉积环境,采用野外观测、地球化学测试、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其岩性背景、伴生的生物、沉积构造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核形石主要发育于浅水、中等偏低能量的环境。有少量陆源碎屑物的环境有利于核形石生长;但较多的陆源碎屑物则对其不利。将核形石分为3类:规则泥晶纹层核形石(简称A类核形石),具有大颗粒、多层的规则纹层、复合核心等特点,可以指示浅水、中能、低陆源环境;规则微亮晶纹层核形石(B类),以色浅、粒径小、分选好、微亮晶纹层为特点,可指示浅水、较高能环境;不规则泥晶纹层核形石(C类),以色深、外形不规整、凝块状不规则纹层为特征,指示较深水、低能环境。发育A类和C类核形石的岩石,孔隙发育较差;发育B类核形石的岩石,孔隙发育较好,表现出相对较好的储层潜力。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紫阳麻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中见有核形石发育。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偏光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核形石的形态、结构、形成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麻柳灯影组核形石主要集中在灯四段中上部,其可分为四类:Ⅰ类正常核形石,Ⅱ类正常复合核形石,Ⅲ类薄皮核形石,Ⅳ类薄皮复合核形石,且以Ⅰ类为主。核形石形态以球形为主,可见少量椭球形、棒形以及不规则形态。紫阳麻柳地区灯影组核形石的形成受灯影组充足的物质基础、适宜的中-高能水动力条件以及低陆源碎屑物质的注入等因素共同控制。通过研究该区核形石沉积环境可知,灯影组四段的沉积环境为中-高能浅缓坡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4.
震旦系灯影组核形石白云岩作为典型的前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我国古老深层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之一.核形石成因模式的研究,对研究古水体、恢复古环境及其成储模式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核形石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将灯影组核形石分为6类,结合岩石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开展了四川盆地北缘核形石分布特征和沉积过程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灯影组二段核形石发育于潮下带-潮间坪环境下,水动力和微生物条件的差异影响着微生物生长、自身钙化作用、微生物膜粘结和捕获作用、化学沉淀作用4种核形石纹层形成机理;进一步体现在水动力条件控制着核形石纹层发育厚度、形态特征和伴生岩石类型,而微生物活动习性控制影响着核形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分异特征:贫藻纹层较富藻纹层有较高的Fe/Mn比、实体藻较非实体藻有较高Cu/Zn比,纹层稀土元素富集度一般低于核心.综上所述,灯二段核形石的形成存在4种机理,且它们被海平面变化下的微生物和水动力条件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5.
广西泗顶泥盆系上统融县组中核形石的类型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泗顶泥盆系上统融县组中含有丰富的核形石,通过岩相剖面,100多块核形石手标本及50多块核形石薄片,对核形石的形态、纹层和核心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核形石是由含粘液的藻类生长并捕获和粘结沉积物围绕核心而形成的颗粒。核形石的形态及纹层特征能反映它形成的条件。核形石不限定在动荡环境,如帽状、花瓣状核形石形成于浅水低能间歇性弱搅动的沉积环境。核形石的堆积环境与形成环境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叠层石的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豫西寒武系馒头组一、二段共出露9层叠层石,占寒武纪18层叠层石中的50%,且其特征明显、形态多样,可分为圆柱状、波状、半球状和围绕竹叶状砾屑灰岩生长的叠层石等4大类8小类。本文在逐层分析豫西寒武系馒头组一、二段叠层石相序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叠层石的宏观、中观形态特征及伴生的其它沉积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以巴哈马Highborne Cays现代海相叠层石的生长环境和前寒武纪叠层石的沉积环境等为佐证,建立了豫西寒武系馒头组8小类11种不同叠层石的沉积环境分布模式,其中潮上带以近水平状叠层石为主,少量为缓波状、小柱状和含水平状薄泥层的叠层石;潮间带上部以缓波状、小柱状和含水平状薄泥层的叠层石为主,少量锥柱状叠层石;潮间带中部以圆柱状叠层石为主,含扁平状核形石和竹叶状砾屑,少量为锥柱状和围绕竹叶状砾屑生长的叠层石;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以含圆形核形石的圆柱状和半球状叠层石为主,少量含核形石的倒锥状叠层石。海平面的变化即水动力条件是叠层石生长类型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山东肥城邓家庄剖面寒武系出露连续,构成了7个三级层序。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高位体系域和强迫型海退体系域单元中,以徐庄组凝块石、张夏组核形石、长山组叠层石、凤山组均一石为代表,是研究早古生代微生物碳酸盐岩复苏期的良好实例。多样化的微生物碳酸盐岩中可见大量保存精美的附枝菌(Epiphyton)、葛万菌(Girvanella)以及肾形菌(Renalcis)等钙化微生物残余物,指示了微生物碳酸盐岩形成与蓝细菌为主导的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密切相关。此外,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反映了生长环境的分异性:均一石、凝块石分别生长在潮下带下部、上部;柱状叠层石主要发育在能量较高的潮间带环境;核形石指示了沉积环境浅且能量高的鲕粒滩相沉积环境。邓家庄寒武系剖面微生物碳酸盐岩为了解寒武纪地球微生物、古环境、古气候提供了重要的岩石记录。  相似文献   

8.
笔者较系统地对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以下简称扶、杨油层)介形类的组合特征、分布范围以及古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扶、杨油层沉积时期的介形类自初期少量出现,之后发展并繁盛,末期全部绝灭。这种变化不仅表现为介形类动物群的属和种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其壳饰类型、分布范围与壳体保存状况也发生了规律性变化,但总体上仍为壳饰简单、属种类型较多、大小个体混生并生活于浅水湖泊环境的介形类群体。对介形类的埋葬环境与分布范围的分析表明,仅含有少量介形类化石碎片的杨五组、杨四组的沉积环境为冲积平原环境,而含有较丰富介形类化石的杨三组—扶上组的沉积环境则以浅湖环境为主,并自杨三组沉积时期在该区中部出现大范围的浅水湖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分布范围与水深在缓慢的扩大或增加,至扶下组沉积时期该湖泊向西已扩大至大庆长垣以西,从而与齐家—古龙地区的湖泊连为一体,组成统一的松辽古湖泊。湖泊水体浅、气候干燥、氧化作用强,可能是造成该时期湖相砂、泥沉积物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研究对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2段核形石发育段的宏观及微观描述(564块薄片)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形石组构、类型及垂向分布。该剖面核形石发育段共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厚度分别为109.53 m、126.2 m,核形石累积厚度分别为22.6 m、49.5 m。核形石核心及壳层的成分、组构、形态多样;核形石类型包括不规则状核形石、椭圆状核形石、次圆状—圆状核形石、帽状核形石等4种,每种类型的粒径、形态、层位分布、形成环境不同;粒度在垂向上表现为10个反旋回。整体上核形石发育不够完善,以薄皮核形石、弥散粒为主,代表着核形石发育的最初阶段。不规则状、次圆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浅水低能环境,包括潮下低能带、潮间带等;椭球状、圆状核形石形成于连续搅动的潮下高能带。核形石粒度差异大、形态多样、垂向多旋回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埃迪卡拉纪灯影期海水受限、水体相对深浅及能量频繁动荡,同时受一定物源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大港滩海埕北地区古近系发育沙三段至东一段地层,在这些地层中保存着丰富的介形类、腹足类、轮藻类、孢粉和藻类等生物化石.按照生物特征将沉积物分为A,B,C,D,E等5种生物相带,分别对应河流—三角洲平原和沼泽相、滨湖相、浅湖相、浅湖—半深湖相、深湖相的沉积环境.勘探资料表明,水生生物繁盛的滨湖、浅湖、半深湖环境是储集层发育...  相似文献   

11.
平邑盆地下第三系官中段核形石成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熙哲  管守锐 《岩石学报》2000,16(2):261-268
平邑盆地下第三系官中段核形石较为发育,类型多样。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核形石单元纹层有六种类型,作为核心的藻类仅在顶端发生碎屑粘结效应,而其底部则发育厚度小,规则的暗色纹层。纹层组合类型多样,主要受藻类发育程度,水动力强度和藻类种属的控制,是不同水动力环境下的产物。根据颗粒大小、纹层组合类型纹层层数、填隙物将核形石分为浅水高能成因核形石和较深水低能成因核形石。核形石成因分析和分类对沉积环境的判  相似文献   

12.
林波  王建  戴忠泉 《山东地质》2011,(11):17-22
平邑盆地位于鲁西断块隆起区东南蒙山断裂以南,蒙山断裂位于平邑盆地的北部边缘,盆地的形成、形态分布和演化严格受其控制。平邑盆地石膏矿床赋存于古近系官庄群。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伴随火山活动,沿蒙山断裂南侧不断下沉,为平邑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生代以来蒙山断裂南东盘仍以断陷为主,为下古近系官庄群地层的沉积提供了空间,平邑盆地便成为石膏矿床形成的有利场所。从矿(岩)石化学成分对比,物质来源分析,平邑盆地石膏矿床为多物源,多成矿期的陆相咸化湖盆蒸发岩矿床。  相似文献   

13.
鲁西南地区官庄群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西南地区上白垩统—始新统主要发育官庄群,前人对该群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层归属年代的划分上,而对于沉积环境的分析涉及较少。本文主要运用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鲁西南地区平邑盆地广阜庄-挑沟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官庄群的固城组为陆相河湖碎屑岩沉积,卞桥组为浅湖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常路组以滨浅湖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朱家沟组为一套山麓洪积扇沉积;卞桥组和常路组碳酸盐岩总体属于高盐度、强蒸发的陆相咸化湖泊环境沉积产物;官庄群沉积旋回的发育主要受蒙山断裂的多期次活动及古气候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14.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发育有三种类型的核形石:球状、椭球状核形石与大型柱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高能的潮下带;长卵形核形石与小型柱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低到中等能量的潮间带;不规则状核形石与近水平状、缓波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低能的潮上带和潮间带。从核形石的成因可以看出,核形石等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存在耦合关系,水动力条件是核形石形态类型变化的决定因素,泥质(陆源物质)供应是影响核形石生长及消亡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物源分析及母岩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砂岩的类型、轻重矿物特征、重矿物聚类分析及泥岩的地化特征研究,并结合盆地周边源区露头剖面的岩性组合资料,讨论了长7沉积期的物源方向,恢复各源区母岩性质。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沉积期存在五个方向物源,东北、西南为主要的物源方向,西北、南部作为次要物源方向;其中东北源区母岩以中基性岩浆岩、高级变质岩为主,西南源区母岩以白云岩、浅变质岩为主,西北源区母岩以沉积岩为主,浅变质岩次之,南部源区母岩以含灰岩、碎屑岩为主,浅变质岩次之;另外经讨论证实西部存在局限的物源供给区,母岩主要为白云岩。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物源体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综合分析碎屑颗粒组分、重矿物组合、砂砾岩展布和地层倾角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特征和分布。碎屑颗粒组分和重矿物分析能指示物源区母岩类型和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砂砾岩展布能指明了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和搬运途径,地层倾角测井则指示了古水流的方向。结果表明,十屋地区营城组存在三大物源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详细测制西藏申扎县扎扛-木纠错石炭二叠系剖面,查明了拉嘎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及沉积环境。申扎地区的拉嘎组是以暗色粉砂岩、泥岩等细碎屑岩背景下,发育若干板状、长透镜状及透镜状粗碎屑岩为特征。大部分粗碎屑岩及部分细碎屑岩的分选及磨圆很差,成熟度极低,岩性显示为杂砾岩、杂砂岩,局部地区见有花岗岩漂砾。研究认为,拉嘎组形成于冰缘解冻并后退状态下的近岸冰海沉积环境,其沉积相类型可以分为分支水道与间湾、水下冰水扇、冰碛物与冰筏、滨岸与内陆棚。鉴于其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因此,拉嘎组可能是晚古生代冰期消融的产物。拉嘎组沉积相的识别分析对拉萨地块晚古生代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芯观测、地震解释和测井分析,结合薄片观察、粒度分析以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长9-长6油层组存在砂质碎屑流沉积。结合盆地沉积背景及其演化规律,探讨了砂质碎屑流沉积的成因机制, 详细论述了砂质碎屑流沉积的沉积特征,建立了砂质碎屑流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砂质碎屑流砂体主要由块状粉细砂岩和含泥砾粉细砂岩两种成因相构成,其成因是三角洲前缘砂体在外界触发力作用下,滑动崩塌而形成。分析了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油气的分布关系,实践表明砂质碎屑流沉积体是下生上储或下储上生的油藏类型,属于典型的岩性油气藏,构成了该区深水区域的良好岩性圈闭储集体。  相似文献   

19.
平邑盆地是蒙山断裂多期次活动的产物,盆地内沉积了厚约1700多米的新生代古近纪官庄群杂色-红色碎屑岩建造。将官庄群沉积建造、剖面类型,结合含膏岩系的沉积特点,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级别的沉积韵律,它们分别反映出含膏岩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蒙山断裂及盆地内次级断裂的阶段性活动,使盆地表现为升降运动,下降时成矿物质聚集、保存,相对稳定期是膏岩形成的有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