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普勒天气雷达测量雨区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降雨强度相当准确,因而在短时天气预报中必不可少。香港的多普勒雷达观测频率大,每6分钟一张图像,是广东许多气象台站监测珠江三角洲的雨区的常用工具。但是由于香港的雷达图中没有套上广东地区行政图,所以在图上很难准确确定某一雨区在哪个地方。预报员都希望能够将广东地区行政边境图套上雷达图上。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专门浏览香港雷达图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围绕多普勒天气雷达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发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管理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二次产品浏览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终端监控系统"3个子系统,分别运行于不同的雷达终端上,实现了雷达基数据压缩管理、二次产品共享浏览、远程终端监控等功能。每个子系统均为一个特定的任务设计,针对性强,解决了该领域的突出问题。系统使用多项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涉及到软件开发的诸多方面。多线程、目录监控、远程控制、图像缓存、内存文件传输等核心技术的使用,确保了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广东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对2007年4月17日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的天气背景、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图上出现的三体散射回波以及对应的径向速度图上中等强度的中气旋预示着强冰雹的出现,局地剧烈天气(大冰雹和11级强风)出现在锋前,而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则出现在锋面附近;干冷...  相似文献   

4.
利用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天气图和省区域小图,对1998年7月21日发生在河南省许昌以北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多单体风暴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的强度场和速度场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佳木斯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06年6月15~16日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探测暴雨的方法,揭示出影响这次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新一代天气雷达速度图上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远程桌面共享技术,解决了基层气象台站的MICAPS系统和新一代天气雷达显示等软件只能在台电脑上注册使用的不便,实现了天气图、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图等气象产品的多用户实时共享.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4 ~1997 年4 ~9 月驻马店地区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同期高空图、传真图、卫星云图资料,根据不同天气系统下雷达回波的移动规律,采用 Fox B A S E+ 2 .10 语言在计算机上开发建立了713 雷达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该系统可将实时的雷达回波资料处理后,通过地县计算机网络下传雷达回波信息与短时预报。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4-1997年4-9月驻马店地区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同期高空图,传真图,卫星云图资料,根据不同天气系统不雷达回波的移动规律,采用FoxBASE+2.10语言在计算机上开发建立了713雷达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9.
利用烟台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自动气象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4年5月16日山东半岛西部强对流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由高空低涡和地面气旋造成的,在雷达径向速度图上,有中气旋特征,并与地面风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天气图和省区域小图,对1998年7月21日发生在河南省许昌以北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多单体风暴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的强度场和速度场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梧州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资料,对2012年4月12日夜间发生在贺州市的一次致灾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的中小尺度天气环流背景下,配合高空干冷、低层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是这一次降雹天气过程产生的主要原因。此次降雹天气过程在多普勒雷达回波图上呈现出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天气图资科和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29日出现在安徽芜湖地区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外部抬升力、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等条件同时满足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此外,冰雹天气在雷达反射率、速度、VIL图上都有明显的特征,可充分利用雷达资料及时做出临近预报和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1993年之前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都是将雷达回波进行逐级衰减,衰减后剩下最强的回波,如达到强对流天气的标准就把强中心逐个描在一张地图上,并对中心所在地发布强对流天气通报。这样做一是较麻烦;二是把强中心的回波描下来存在人为的误差;三是在一张雷达回波图上,不能直观地看到整个雷达回波强度分布和强中心的顶高。1993年后利用计算机彩色数字分层显示功能处理雷达回波就克服了以上的不足,计算机彩色数字分层显示自动地从天气雷达上收集雷达回波资料,在一张图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雷达回波的强度分布,附上地形图就可以较准确地看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点。2 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3月24日13时观测在长沙西部和九江以北有混合型降水回波,随着对流天气的迅速发展,15时20分长沙西部的回波与九江以北的回波连成一长约450公里宽约120公里的宽雨带,前沿位于铜鼓、武宁、瑞昌、安庆一线,回波强度由20dBZ增强到40dBZ,顶高由4km迅速增大到10km,并以每小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大尺度背景天气,对2007年5月24日发生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一次飑线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大风天气出现时间与雷达回波图上弓形回波、尖端旁瓣回波和速度场上的大风区有一定的对应性,为以后的预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天气图、物理量场图和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的基本产品资料,对2002年5月13日五常县境内发生的一次强对流性天气的超级单体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超级单体强对流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白佳  丁世民 《气象》1984,10(6):32-34
雷达常数(C)是由天气雷达本身的参数所决定的。雷达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有关参数的变化能够使雷达常数产生波动,造成反射因子(Z)值的变化。当发现天气雷达参数有变化后,台站就必须按照公式重新计算、点绘“距离-Z值图”和“回波强度分档图”。这无疑是很麻烦的。本文介绍一种在天气雷达参数发生变化后,对反射因子(Z)值进行订正的简便方法,供天气雷达台站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3年7月21日受西北气流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山西省中南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冰雹,雷雨天气,本文应用了天气图,重点应用了多普勒雷达的强度和速度等雷达产品资料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图上可见典型的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BWER),回波悬垂和外流边界,在平均经向速度图上,出现了典型的气旋特征。冰雹出现时垂直液态含水量(VIL)达45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黄成亮  李庆 《四川气象》2006,26(2):30-32
利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图、径向速度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了7.3四川西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就基本反射率而言,多普勒雷达与713数字化雷达所监测到的川西暴雨回波演变规律一致;径向速度图上,强降水区域存在明显的风向、风速的切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图、径向速度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了7.3四川西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就基本反射率而言,多普勒雷达与713数字化雷达所监测到的川西暴雨回波演变规律一致;径向速度图上,强降水区域存在明显的风向、风速的切变.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多普勒雷达已逐步在吉林省布设和使用。多普勒雷达产品与以前使用的常规天气雷达(如713)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速度图及其相关产品。由于对绝大多数预报员来讲速度图是一个新鲜事物,所以笔者撰写此文,以便更好地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速度图本身的识别和分析,没有涉及二次产品,更不是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以下简称速度图)做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