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生态空间调控网络对于维持生态空间本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模型识别生态源地,通过使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建立阻力面,提取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并以此构建生态空间调控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21处生态源地呈四周均匀分布、中部分散稀疏的空间分布特征,共识别出41条生态廊道和43处生态节点。结合关键区域的不同地理特征和地类现状,提出自然保护为主、人为修复为辅,以及人为修复与自然保护并重的两类修复策略。研究结果可识别生态修复区与构建区域生态空间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2.
生态修复工程对国家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生态质量评价及构建生态网络是识别生态修复区域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构建2000、201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网络,并分析其演变特征,识别不同时期生态关键修复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空间上呈西北差东南优的分布特征。2000—2010年,生态质量改善趋势明显,占总面积的53.55%。(2)200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廊道数量增加,总长度减少。生态廊道主要景观类型为草地、林地、耕地。重要廊道多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生态源地附近,数量占比逐年增加;西北部廊道数量少、距离远、重要性低、连通性较差。(3)黄土高原生态关键修复区中,生态夹点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东部,障碍点分散在东部和南部,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耕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生态断裂点分布广泛,在黄土高原东部省会城市周边较集聚。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陶培峰  李萍  丁忆  刘建  杨光谱  肖禾 《测绘通报》2022,(1):15-20,38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基于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对重庆市进行生态重要性评价,将生态极重要区域与自然保护地共同作为生态源地。首先从生态本底和生态胁迫两个角度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距道路距离、距水体距离、夜间灯光指数6个阻力因子构建了典型山地动物的生态阻力面,然后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潜在生态廊道,完成市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研究表明,重庆市生态源地30 751.11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7.32%,主要分布在渝东北与渝东南的山林地。将识别的73条潜在生态廊道、138个生态节点与生态源地进行叠加,结合重庆的山水格局,构建了"两区、三带、四核、多廊、多点"的多层次生态安全格局,为重庆市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质量、植被覆盖、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研,运用RS,GIS等技术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对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整体景观生态格局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区域内斑块和廊道等景观格局因子的变化数据,总结区域内景观生态格局的各类特征,为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及环境破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是区域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议题,输电线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通常对生态安全考虑不足。本文以闽粤联网工程(福建段)区域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获得区域“源地-廊道-节点”生态安全格局,得到由输变电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安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20与2021年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分别占区域面积的47.29%、40.16%,生态源地集中分布于研究区的中西部。重要生态廊道有21条,整体呈现“三角形”的空间分布;研究区有4个生态安全保护区,即大帽山、峰头水库、高峰谷、白鹭森林公园生态安全保护区域。其中,大帽山与白鹭森林公园保护区中“源地-廊道-节点”占比较大;2020和2021年闽粤联网线路2 km生态影响区内涉及生态节点3个,生态廊道总长分别为52.09、58.46 km,生态源地总面积分别为185.63、154.42 km2。研究结果明确了闽粤联网工程(福建段)的生态安全重点保护区,为制定生态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生态系统格局结构响应视角为出发点,科学测度空间冲突强度,提出引导策略以期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并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从南昌市的空间外部压力、暴露性程度及生态格局结构响应3个维度选取与空间资源紧缺程度、城市扩散程度以及空间格局完整性程度相关的9个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测算空间冲突强度,基于冲突的周期性模型划分空间冲突类型,对南昌市进行快速城市化空间冲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冲突强度空间分异显著,表现为整体以东南进贤-西北安义为轴向两端递减,高、低冲突区均呈现出“核心集聚、多点分布”的格局。(2)从县域尺度来看,安义县、进贤县空间冲突强度较低,东湖区及西湖区空间冲突强度较高,并呈现出距离东湖区越近,空间冲突指数越高的空间梯度特征。建议强化城市分区管控、建立冲突预警机制,保障区域内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清  刘朦  肖奎林  陈俊娇 《地理空间信息》2023,(11):137-140+144
为揭示我国国土空间研究发展态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论文,重点分析了国土空间研究内容年度变化趋势、学者与机构、热点主题等。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领域研究还不充分,但发展迅速,研究力量主要为高等院校,地域分布不平衡,研究主题呈“大分散、小集聚”特点;(2)研究主题体现鲜明的政策性,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乡村规划、碳中和、生态安全格局等是当前主要研究热点;(3)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欠缺广泛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8.
郝庆 《今日国土》2014,(11):38-39
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本底和地域功能.部署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工程.加快修复国土功能.提高国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长吉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产生的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之间的矛盾、保证区域生态安全稳定,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土壤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反映自然生态状况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两大类生态风险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RS技术以及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对长吉联合都市区进行了生态安全风险评价;然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以及气候调节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进行定性评价;再以生态安全风险评价结果为阻力面,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结果确定生态源地;最后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划定了林地、湿地、草地、水系4类核心生态空间,构建了"三带两区、五脉连江、林田相间"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为长春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张晓平  胡紫红  张璐 《测绘通报》2023,(5):148-152+169
在转型发展压力下,资源枯竭型城市仍将面临一定的生态退化风险,其生态保护修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江西省大余县为研究区,识别全域生态退化风险及其空间特征,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区类型,并提出相应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大余县生态退化风险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呈现“四片一带”的空间格局;(2)全县生态退化风险总体较低,局部生态退化风险主要源于生态压力,其中矿业开采是导致局部生态压力升高的关键因素;(3)将全县划分为生态治理区、生态涵养区、生态保育区和生态提升区,并采取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推进。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机构改革赋予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剖析目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并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开展生态修复项目动态监测,定期获取项目范围内现势性高分辨率影像、天地一体全景、无人机视频等数据,形成监测成果,全面反映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效果和进展程度,以期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土地生态安全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DPSIR模型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区域内2006-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GIS技术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最后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其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2006-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逐步提升,由较不安全转变为临界安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内部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随着时间推移相关性减弱。鄱阳湖城市群东南部区域呈现高值聚集,武汉周边城市呈现低值聚集,武汉与周边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存在两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与空间管理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安全格局的定义、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现状、生态安全格局优化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前及未来生态保护用地面积比例,并提出了国土生态安全的空间管制策略,主要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域根据主导生态功能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新增生态保护用地以实现生态功能的落地,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统筹各类自然保护地。研究成果可为保障我国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生态廊道构建方法难以适用于土地利用复杂且生境质量较差的城市环境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利用电路理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成本与效益相结合,建立城市综合阻力面的方法,并对城市地区的生态廊道构建方案进行了模拟。该文利用提出的方法识别出武汉市20个生态源地和44条生态廊道,分析了生态网络中的生态夹点与生态障碍点,区分了廊道建设的优先级,最终形成兼顾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与的城市生态廊道构建方案,可为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开发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配置,是未来20年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根本途径。研究方法: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顶层设计。研究结果与结论:1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研究方兴未艾,在多元数据融合、空间格局时空变化模拟预测、空间开发格局评价、优化格局评判模式和标准等方面潜力很大;2未来20年,我国应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施"点、线(轴)、面"有机结合的多中心网络式、功能差别化的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战略,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新格局;3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研究,应重点开展国土空间开发时空格局的关系耦合与预测、情景模拟与优化,完善政策建议,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优化模式并开展应用示范,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进行引导和管控,指导基于空间格局的区域和省级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国土优化开发和土地集约型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生态敏感性分析为优化国土空间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础,也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借助GIS技术,选取高程、坡度、水域、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对生态敏感度定量分析,将所得到的生态敏感的高低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对各个生态敏感区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西宁市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并对西宁城市群的开发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北京市2015、2017及2019年三期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空间变化特征,并在全局及局部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上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修复显著、生态破坏显著区域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用地整体处于流出状态,且各类变化斑块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效应,15个区域为人类活动密集区,其中雾灵山及周边山区、松山及玉渡山保护区、南海子公园、密云水库、怀沙怀九河、泃河平谷段(西南段)等6个地区为生态破坏显著区域,建议对其加大监管力度;生态修复显著区域为京密引水渠密云段,其他8个区域均为人为破坏及修复活动共存区域。本文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设美丽北京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适用于全国其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湖北段)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该文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目标,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3个角度甄选了16个指标因子构建“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在格网尺度下定量分析了2015、2020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和生态修复成效。主要结论如下:(1)水源区生态现状良好,95%以上的区域在中度脆弱以下,脆弱性受人类活动影响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周围城镇逐渐减弱;(2)各县区生态保护策略因地制宜,重脆弱区应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减小生态敏感性,低脆弱区应发挥区位优势以生态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3)5年间,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特别是中度脆弱区占比减少了5.82%,植被长势监测、露天采矿修复、复绿工程的实施等都使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尤其是野生种质资源的热点地区,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战略价值日渐凸显。COP15大会在云南昆明的顺利召开,使得“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次成为国际上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当前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分区指数Did等方法,构建形成“三屏-两带-六廊”的云南省生态安全格局,并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区域进行判定与分区,将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分为极重要、重要、一般重要3类。可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空间布局,开展分区分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永续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工程。2018年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获批入围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试点区域为“一岛两江三谷四山”,主要涵盖区域生态系统治理、两江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国土绿化提升、土地整理与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