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菲律宾蛤仔在高浓度锌铅水体中的金属积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立哲  刘琼玉 《台湾海峡》1998,17(4):456-461
双壳类软体的菲律宾蛤仔在高浓度Zn、PB(1-9mg/dm^2)实验水体中短期(96h)暂养。测定了菲律宾蛤仔锶和软体部(除鳃以外的软体部,下同)的Zn、Pb含量。单项金属积累实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Zn、Pb含量随实验水体中Zn、Pb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鳃对Zn、Pb的积累量总是软体部高。这与两各器官的生理特性相一致。鳃是呼吸器官,与水体接触最为频繁,血液流经量大;软体部含内脏和肌  相似文献   

2.
金属离子对牙鲆仔鱼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静水生物实验法进行了Zn、Cu、Pb、Cd金属离子对海洋底栖鱼类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仔鱼的成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2+)、Cd(2+)、Zn(2+)、Pb(2+)对牙鲆仔鱼24hLC(50)分别为1.14、1.51、4.68、5.89mg/dm3.48hLC(50)分别为0.14、0.83、0.99、3.47mg/dm3.72hLC(50)分别为0.06、0.36、0.71、0.93mg/dm3.96hLC(50)分别为0.02、0.14、0.43、0.53mg/dm3.Cu(2+)对牙鲆仔鱼的毒性最大,Pb(2+)的毒性最小.4种金属离子对仔鱼的毒性顺序依次为:Cu(2+)>Cd(2+)>Zn(2+)>Pb(2+).  相似文献   

3.
汞、镉、锌和锰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恒温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Hg6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表明,Hg^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毒性顺序为Hg^2+〉Cd^2+〉Zn^2+〉Mn^2+。根据重金属日本对虾仔虾的96hLC50值计算的Hg^2+,Zn^2+,Mn^2+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2,0.0342,0.0449,0.0950mg/dm^3。  相似文献   

4.
亚硝酸盐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淑英  邹栋梁 《台湾海峡》1994,13(3):236-239
长毛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至仔虾期对亚硝酸盐的忍耐性依次增强。在盐度32,pH8.20和水温28±0.5℃的条件下,无节,蚤状,糖虾,仔虾24h的LC50值分别为7.63,15.09,22.92和64.58mg/dm^3NO22-N;蚤状,糖虾,仔虾48h的LC50值分别为11.9,11.41和37.34mg/dm^3NO2-N;仔虾72h和96h的LC50值分别为22.94和13.81mg/dm^3  相似文献   

5.
锌对虾夷扇贝和刺参幼体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虾夷扇贝和刺参幼体为材料,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锌对虾夷扇贝稚贝及幼贝和刺参幼虫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锌对虾夷扇贝稚贝的24hLC50 6.40mg/L,48hLC50为3.31mg/L,72hLC50为1.39mg/L,96hLC50为0.61mg/L;而对幼贝的24hLC50为3.32mg/L,48hLC50为2.64mg/L。72hLC50为1.76mg/L,96h  相似文献   

6.
4种重金属离子对海洋三角褐指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于1993年4月-1993年5月以Zn^2+,Cd^2+,Pb^2+,Cu^2+不同浓度的海水对三角褐指藻进行生长影响的研究。实验表明,Cu^2+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毒性最大,其96hEC50为0.017mg/L。Pb^2+的毒性最小,其96hEC50为0.468mg/L。4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顺序是Cu^2+>Cd^2+>Zn^2+>Pb^2+,除Cd^2+外,其他3种金属离子对该单细胞藻的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7.
氨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栋梁  高淑英 《台湾海峡》1994,13(2):133-137
氨对长对虾各期幼体的毒性试验表明:蚤状幼体对氨最每天敏感,而仔虾幼体对氨的耐受性最强,在盐度32,PH8.20,水温29.0℃时,无节幼体Ⅱ期,蚤状幼体Ⅰ期,仔虾第五天24h的LC50值分别为13.20(1.15)、9.97(0.87)、26.99(2.35)和60.81mg/dm^3ΣNH^+4(NH3)-N^1(5.30gm/dm^3NH3-N).Z1,M1,P5的48h的LC50值分别为5.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对日本对虾仔存活及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少菁  王桂忠 《台湾海峡》1998,17(2):115-120
本研究测定了铜、锌、镉对不同盐度下日本对虾仔虾的24hLC50、48hLC50、96hLC50,三种金属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Zn^2+。对次致死浓度下仔虾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酸(GOT)的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重金属对AKP、GPT、GO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肯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但对ACP活性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淑英 《海洋通报》1995,14(4):38-42
1990年5月湄州海域溶解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51-1.68、0.037-0.964和0.010-0.073μg/dm^3,10月的对应值分别为0.48-1.25,0.019-0.989和0.020-0.045μg/dm^3。5月和10月Cu,Pb,Cd含量的分布除了与不同水系消长的影响有关外,还与人类活动和生物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江阴岛海域溶解态Cu,Pb,Cd的含量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福建省福清市江阴岛海域溶解态Cu,Pb,Cd的含量,并探讨了它们与营养盐的关系。1990年5月溶解态Cu,Pb,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2、0.380、0.022μg/dm^2,10月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6、0.382、0.032μg/dm^2。其5月溶解态Cu与无机氮N,硅酸盐间的线性回归相关式分别为Cu、(μg/dm^3)=0.438+0.0377N(μg/dm^3)、Cu(μg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对Cu2+和Zn2+的耐受力、吸附率和吸附量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Cu2+和Zn2+对条纹小环藻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随着Cu2+、Zn2+含量的升高,其对条纹小环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大;当Cu2+和Zn2+的含量分别高于4.00×10-3、0.01 mg/dm3时,其对条纹小环藻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Cu2+和Zn2+对条纹小环藻生长的半抑制含量分别为0.26、11.17 mg/dm3.Cu2+含量为1.00 mg/dm3和Zn2+含量为50.00 mg/dm3的组合,对条纹小环藻生长的抑制率达72.28%,Cu2+对条纹小环藻的毒性大于Zn2+.条纹小环藻对Cu2+、Zn2+吸附效果良好,当藻细胞含量为2.45×107cells/dm3时,对Cu2+的吸附率为63.00%;当藻细胞含量为1.75×107cells/dm3时,对Zn2+的吸附率为60.52%;条纹小环藻对Cu2+和Zn2+的吸附量分别为9.26 mg/g(21.30×10-9mg/cell)和20.06 mg/g(46.15×10-9mg/cell)时,Cu2+和Zn2+对条纹小环藻不会产生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12.
于1987年和1988年春、秋两季分析测定了胶州湾24种经济生物体内的重金属铜、铅、镉、锌和铬含量。结果表明,受周围污染环境的影响,该湾经济生物体内的锌、铬、铅和铜含量明显高于受排污影响较小的黄海中部海域同种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种类、体长和不同季节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都有较显著差异。本调查还采用在湾内广泛分布且游动能力差的菲律宾蛤仔探讨了不同地点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未发现潮下带蛤仔与距污染源远近有明显关系。鉴于该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标准”,可以认为,胶州湾经济生物体的可食部分对人类食用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对虾工厂化育苗在我国沿海已经普及,对虾人工养殖也在沿海地区蓬勃发展,到1992年养殖面积已达200多万亩,人工育苗场全国约有上千个。养殖对虾已成为我国水产业中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水产品。但近几年来沿海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沿岸海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各对虾育苗场卵孵化率普遍下降。今年我国养殖对虾又出现了大面积暴发性死亡,原因是复杂的,但作者认为,治虾病之本应是治水质。众所周知,一切生物的幼体阶段都是最敏感的时期,海水中的金属离子对对虾幼体生长的影响已有报道(吴彰宽等,1988; Lawrence et al.,1981),但其实验环境、方法及条件各有不同。作者于1992年5月至1993年4月在海阳育苗场作了现场实验,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研究了Zn、Cd、Pb、Cu金属离子对中国对虾受精卵及无节幼体生物毒性的影响;不同pH值海水加入不同浓度的混合金属离子,对无节幼体生长的毒性影响;不同盐度的海水加入不同浓度的混合金属离子对无节幼体生长毒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Behavior feature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Haikou Bay wa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honUCrIONBecause of the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 water, waste residue, waste gas and acid rain the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 in river and lake and eventually in seawater have been increasing.Therefore many studies on heavy metals innuencing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encarried out (Sun et al., 1990; Sunda and Guillard, 1976; Zhu et al., 1992). After entering intothe sea, heavy metals change, transfer and transform, and these processes have gained attentionfrom marine envi…  相似文献   

15.
海口湾海水重金属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对海口湾溶解态铜、铅、锌、镉进行了测定.铜的变化范围为:0.47~1.16μg/dm3,平均值为0.78μg/dm3;铅的变化范围为:0.94~2.36μg/dm3,平均值为1.36μg/dm3;锌的变化范围为:1.28~4.83μg/dm3,平均值为3.14μg/dm3;镉的变化范围为:0.005~0.072μg/dm3,平均值为0.030μg/dm3,Cu、Zn的溶解态含量在龙昆路生活污水排污沟口、秀英工业排污沟口及海甸溪口的测站相对较高,Pb、Cd溶解态含量较低,湾内各站平面分布较为均匀.它们的溶解态含量垂直变化趋势为:Cu、Pb、Zn底层大于表层,而Cd表层大于底层.对Cu、Pb、Zn、Cd的颗粒态含量也进行了测定,指出海口湾海水中的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净化起一定作用.对铜的溶解态中的强络合态和不稳态铜也进行了研究,强络合态占总溶解态的比例均在85%以上,对生物起毒性作用有关的不稳态铜含量很低,均小于5nmol/dm3,表明目前海口湾海水中的重金属铜不会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Hg,Cu,Cd,Zn 对真鲷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蓝伟光  陈霓 《海洋科学》1991,15(5):56-60
本文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Hg,Cu,Cd,Zn对真鲷仔鱼(2周龄)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Hg,Cu,Cd,Zn对真鲷仔鱼24h的LC_(50)分别为0.025,0.31,5.00和3.70 mg/L,48h的LC_(50)分别为0.016,0.24,1.72和2.22mg/L,72h的LC_(50)分别为0.006,0.11,O.56和0.92mg/L,96h的LC_(50)分别为O.004,0.07,0.27和0.44 mg/L。Hg,Cu对真鲷仔鱼的影响极为显著,Zn,Cd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比Hg,Cu低得多。Cd的毒性比Zn强,但毒理作用较为缓慢。4种重金属的毒性顺序为Hg>Cu>Cd>Zn。  相似文献   

17.
氨氮对菲律宾蛤仔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氨氮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急性毒性实验,发现氨氮质量浓度对数与死亡概率单位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y=1.827 1x 0.651 9,R2=0.971 9,据此方程计算出,氨氮对菲律宾蛤仔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239.88 mg/L,24 h内引起5%个体死亡的氨氮质量浓度为13.49 mg/L。通过氨氮对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数量和血淋巴溶菌活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各取样时间下,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数量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差异显著(F﹥F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各个处理组中菲律宾蛤仔的血细胞数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受到氨氮胁迫后6 h时达到最低值,之后有所升高,但第12小时与第24小时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F﹤F0.05)。氨氮对菲律宾蛤仔血淋巴溶菌活力影响显著(F﹥F0.05),各取样时间下,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其血淋巴溶菌活力逐渐降低;第6小时,各氨氮质量浓度下的溶菌活力均达到最低值,同一氨氮浓度下第6,12,24小时时的溶菌活力无显著差异(F﹤F0.05)。  相似文献   

18.
以5mg/L恩诺沙星浸浴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24h,取血液、鳃、内脏团、足、闭壳肌5种组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体内消除,在5种组织中消除速率快慢不一,其在菲律宾蛤仔血液、鳃、内脏团、足、闭壳肌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6.995e-0.0853t,c=2.7957e-0.1177t,c=1.539e-0.1013t,c=1.7015e-0.1535t,c=2.010e-0.1414t,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6.284,5.889,6.483,4.516,3.679h。恩诺沙星在水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50μ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临床休药期不小于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