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部分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站(CDSN)的雷害情况。叙述雷电的形成及效应、雷害的主要形式,以及在数字化地震台站实施雷电防护的一些具体建议。指出:在数字地震台站一般不宜采用安装避雷针的方法避雷,比较好的避雷途径是装好地线和室内安装不同形式的避雷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地震台站地震仪器使用的避雷器,叙述了其工作原理,安装方法,指出因其造价低廉、安装简单、安全可靠,可保证地震仪器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3.
为10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底部设计了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装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避雷器模型,计算了安装隔震装置前后,在风荷载、接线端子板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避雷器的内力与位移.安装隔震装置后,避雷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相对位移有大的降低,整个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均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外线光电隔离器徐臣芝(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概述计算机外线光电隔离器是专门为多终端计算机联网、数据处理等系统设计的。它可使计算机和外线设备完全实现电气隔离,防止雷电或终端一方误接高压等预料不到的事故造成主机的损坏,不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铅金属减震器对特高压互连电气设备的减震效果,进行由硬管母线连接的特高压避雷器设备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设备组成的互连耦合体系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扫频、抗震及减震试验,测定互连耦合体系抗震结构及减震结构的自振频率以及关键部位的应变、加速度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抗震结构中避雷器设备的最大应变响应大于互感器设备,互连耦合体系中的避雷器设备属于易损设备;安装减震器后互连设备频率降低幅度较小,减震器基本不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安装减震器后互连耦合体系中的避雷器设备和互感器设备在较大峰值加速度地震波作用下,设备顶端加速度响应和最大应变响应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避雷器设备和互感器设备的最大应变响应的减震效率分别为75%和50%,减震效果显著,减震器的应用大幅提升了互连耦合体系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6.
FZ-110J型避雷器体系抗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计算单柱式电气设备的动力特性和抗震能力,我们编制了SACT-86计算机程序。利用SACT-86程序计算了在不同的连接型式、支架高度、场地条件下FZ-110J型避雷器的自振特性和抗震性能,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此外,还研究了随着阻尼器/刚度的变化避雷器动力响应的差别,综合评价了QS78-194型阻尼器的减震效果和FZ-110J型避雷器的抗震特性。  相似文献   

7.
光电测距仪室内长基线建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电测距仪器(包括全站仪,以下只简称光电测距仪)既是测量仪器,又是计量仪器,肩负着长度量值传递的任务。量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测量工作的质量。尤其在目前仪器“黑盒”操作时代,仪器的性能更是整个测量过程的关键,因此要有科学的方法对光电测距仪进行周期性的检定。目前光电测距仪的加常数、乘常数检定采用野外基线。  相似文献   

8.
电讯传输地震台由于设在偏僻的山区,其设备的供电线路、信号传输线长达数十公里,暴露在高山旷野,成为雷电的良好导体,容易将雷电引至电讯传输地震台设备中使之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解决雷击问题,我们设计了电讯传输地震台使用的DBL—1型电源避雷器及SBL—1型传输线避雷器。  相似文献   

9.
利用试验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高压隔离开关的模态动力学特征及其在水平与竖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隔离开关的低阶共振频率与地震波较为接近,容易受到地震激励力的影响。在Ⅸ度罕遇地震烈度条件下,其瓷柱根部区域可能会因为最大弯矩超出设计要求而发生断裂失效,从而导致隔离开关设备的整体失效。经计算分析,采用安装隔振器的方法,可以降低瓷柱根部区域的最大弯矩值,从而保证结构的抗震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地震隔离国际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eismic Isolation,ISSI)于1980年8月成立,它的任务是:①通过地震基线隔离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及其性能;②传播地震基线隔离方面的情报;③促进有关地震基线隔离方面的研究;④给管理机构提供使用地震基线隔离方面的资料。该学会委任的成员是:加利福尼亚圣马特奥的卡斯珀(Marc S.Caspe)、法国马赛的代尔福赛(Gilles C.Delfosse)、英国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隔离装置隔离外部交流供电线路,通过蓄电池的切换实现直流隔离两种隔离措施的直流电源系统,旨在解决地震台站的电源避雷问题,保护台站设备免受雷击静电破坏.  相似文献   

12.
使用蒙特卡罗方法中的MCNP程序,对不同能量不同材料的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效率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不同密度的薄金属片作为光电转换体,X光子的转换效率有明显变化,具有可观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户外高压隔离开关的动态特性、研究瓷瓶破断力与地震载荷的关系以及验证隔离开关的抗震性能,开展了相关的考核试验。依据IEEE 693—2005标准的要求,试验前进行了应变计的校准试验、瓷瓶的弯曲破断试验和隔离开关的抗震性能试验。经过抗震试验,隔离开关完好无损且在抗震试验前后其共振频率变化不大,瓷瓶破断力大于地震载荷的2倍。结果表明隔离开关结构稳定,通过了抗震考核。  相似文献   

14.
地球物理勘探在野外进行,测量的电信号振幅范围为n×100 uV~ n×1 V, 对电信号测量精度要求优于0.1%.这就要求相应的隔离放大器增益范围大,档差小, 温漂小.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设计的精密隔离放大器由高线性度高精度器件-隔离放大芯片AD202-组成隔离级,3个零漂移运放LT1250组成3级9档放大级,档差为10 dB,增益从0~ 90 dB可控.实际电路的测试结果表明: 基于AD202和LT1250设计的隔离放大器的最大非线性误差为0.23%,19小时内的漂移为27 uV,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压隔离开关作为变电站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提升其抗震性能对变电站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运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110kV隔离开关固有频率、放大系数随结构支架截面、高度和和瓷套管材料的变化规律.同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支架尺寸参数和不同瓷套管材料下隔离开关易损性特性.结果 表明:支架截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然后再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13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0例的病灶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3例的病灶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病灶CT平扫表现为分叶形3例,圆形或卵圆形3例,不规则形7例。增强及重建后13例均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其中异常体动脉供血有9例来自胸主动脉,4例来自腹主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异常动脉血供和引流静脉,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永年地震台体应变洞温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永年台工作供电原理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把信号线路与供电线路隔离的方法,彻底解决电源交直流切换造成的数据畸变,经过现场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极光电集流地磁纬度分布特征,利用北半球SME台站提供的极光电集流指数,通过时序叠加的方法,分析98-07年极光电集流中心地磁纬度随季节和世界时的分布特征.通过对磁扰程度的分级,分析极光电集流地磁纬度随地磁扰动程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SME台站覆盖范围更广,更多地记录到最大的极光电集流强度,有利于研究极光电集流的变化特征;2)西向板光电集流纬度分布存在与强度相反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春秋出现最低值,冬季、夏季出现最高值;3)在| SML|<2000 nT时,西向极光电集流地磁纬度随着极光电集流强度的增强,近似以线性关系向低纬迁移.随后伴随SML的进一步增强,西向极光极光电集流中心地磁纬度仍有向低纬迁移的趋势,但主要是在磁纬62°N-63°N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9.
TM50在跨断层水平位移(短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短程跨断层水平位移测量,采用高精度光电测距仪是较好的选择,就目前的测量技术与作业方法而言,徕卡测量机器人TM50无论在测量精度还是作业速度上都具有很好的表现。通过两个跨断层场地的实例展现了TM50在跨断层水平位移测量中的应用,并对多周期实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218Po快速测氡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8Po快速测氡仪是通过收集、测量氡子体中的一个短寿命子体^218Po核素衰变时辐射出α射线的强度来显示氡气场的分布规律.仪器采用高效接收、光电转换、多极倍增、放大方法实现了对α射线的采集.通过后期处理、计算,间接测量和了解氡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