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稳健估计b值及中强震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估计的稳健回归方法,选取ψ函数为正态密度型函数,计算震级-频度关系中的b值,对基于随机泊松分布的模拟地震样本及天然地震样本,用稳健估计方法与最小二乘方法计算b值后进行比较得出,对于天然地震样本,稳健估计得到的b值更加符合震级-频度关系,作为应用实例,将最小二第六估计法b值与稳健估计b值更加符合震级-频度关系,作为应用实例,将最小二乘估计法b值与稳健估计b值的偏离度作为中强震的前兆判定指标,对新疆地区b值进行时间扫描,在对北天山及南天山东段Ms≥5、南天山西段Ms≥6级地震前异常特征进行讨论后,认为该指标作为中甜地震预报指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李大华 《中国地震》1991,7(1):38-43
本文就采用矩法估计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推导出基于三个震级原点矩估算b值的计算公式,并以华北地区强震的b值统计为例,对采用一个、二个或三个矩参数估计b值问题进行了时域扫描计算比较。结果表明,同时使用震级样本数据的一阶和二阶原点矩估计b值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b值的稳健估计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马陵  曲延军 《地震》1999,19(3):253-260
利用M估计的稳健回归方法,选取ψ函数为正态密度型函数,计算震级-频度关系中的b值,并会计了稳健估计方法与最小二乘估计所得结果的差异。认为由稳健估计得到的b值更加符合震级-频度关系中的大小比例,可作为可靠的背景值使用。作为应用实例对新疆地区b值进行空间及时间扫描,并定义最小二乘估计b值与稳健估计b值的偏差,以此为中强震的前兆判定指标,对喀什-巴楚地区80年代以来6级以上地震前的异常进行讨论,认为该指  相似文献   

4.
怎样正确计算b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研究震级一频度客观分布的基础上,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和大量的实际地震活动资料,对b值的正确计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认为最小二乘法是计算b值的最好方法。此外,还认真地研究了与b值正确计算有关的下限震级、上限震级、样本数以及震级分档区间等具体问题,并给出了它们的合理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影响b值计算误差的Monte Carlo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假设地震的发生与时间的关系遵循稳态泊松模型,假设地震震级M服从参数为1/β的指数分布,其中β=b/loge,在此基础上生成地震目录.用最小二乘法估算b值,分别从样本数量、震级间隔、震级误差三方面分析b值误差的大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值的标准偏差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多而减小;随着震级间隔的增大而减小;震级误差使b值的标准误差变大.本文可以为利用真实地震目录求b值时选择适当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b值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拟合b值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和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最小二乘法简单易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大似然法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最小二乘法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或补充方法。前人对极大似然法的研究非常繁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的隐含假设和求解方式各不相同。文中对主要方程式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按照是否考虑震级的归档效应、是否设定有限最大震级、是否对不同震级档数据取不同的观察时段和是否具有解析解这4个方面,对这些方程式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进而对震级的归档效应、震级的测量误差、样本量、震级跨度、最小完整震级和前余震共6个可能影响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正确使用这些方程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文中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方程式,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严尊国 《中国地震》1994,10(4):320-326
文中依据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公式,结合实例说明了参数b值的稳健估计方法,并将其与最小二乘法及最大似然法比较,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稳健估算结果与实际数据分布较吻合,并且可以在不剔除低震级段和大震级的偏离分布值的情况下,取得与选取合理震级上下限最小二乘法一致的结果,此外,稳健估计结果的余差分析同样也得到地震震级-频度关系不是简单的对数线性关系的结果,而原始G-R公式需加二以上的高次项才能较好地押  相似文献   

8.
文中依据古登堡-里克特(G-R)震级-频度公式,结合实例说明了参数b值的稳健估计方法,并将其与最小二乘法及最大似然法比较。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稳健估算结果与实际数据分布较吻合,并且可以在不剔除低震级段和大震级段的偏离分布值的情况下,取得与选取合理震级上下限后最小二乘法一致的结果。此外,稳健估计结果的余差分析同样也得到地震震级-频度关系不是简单的对数线性关系的结果,而原始G-R公式需加二次以上的高次项才能较好地描述该特性。  相似文献   

9.
b值时空扫描——监视破坏性地震孕育过程的一种手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M=7.8)和其它一些破坏性地震震前若干年内频度-震级关系N=exp(A-bM)中的b值作统计分析,说明在正确处理观测资料和运用统计方法的前提下,可以为合理的时空区间求得客观的、可信的b值.在对频度-震级关系唯象讨论的基础上,按照茂木清夫和肖尔茨的观点论证b值不仅是一个统计分析参数,而且具有直接的物理意义:它反映一个地区承受平均应力和接近强度极限的程度.因此,对b值变化进行动态时空扫描,就越出了单纯统计预报的范畴,成为观察应力集中和转移监视破坏性地震孕育过程的一种手段. 本文提出对频度-震级的指数分布直接作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这是一种有效的估值方法,它能给出比较确切的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10.
b值和地震复发周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过去计算b值的误差,提出了两条改进措施:(1)采用统一的绝对震级标度-矩震级标度MW;(2)舍弃缺失地震次数的点,然后用最小二乘拟合求得b值,使b值计算较准确. 据此,用3种不同来源和不同精度的资料计算,得到的b值都接近于1. 我们固定b值为0.85,用13年的现代地震观测资料,计算今后50~100年内较大地震(外推震级1~2级)的复发周期,结果表明,6级和7级以上地震的复发周期与用近100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计算得到的复发周期相当一致,可以说外推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4):691-700
大量研究表明地震孕育过程中存在相对平静期,该阶段b值会相对下降,b值变化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MS7.4地震,为研究地震前b值时空变化特征,本文截取2009年至震前地震目录,将地震目录分为去除余震目录、完整地震目录,对比研究b值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玛多MS7.4地震前1年b值开始低于均值且不断下降,至b值有上升趋势时地震发生,扩大到区域内其它5级以上地震,也符合此规律,地震发生后b值明显上升,短时间内又下降至较低位置,并一直处于较低位置直至下次地震发生;从b值空间扫描结果看,玛多MS7.4地震前,震中位于低b值区域,该位置为b值最低处;通过不同时间段的b值空间扫描结果,可发现玛多MS7.4地震发生前低b值区域向震中不断迁移,表明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应力不断集中;b值空间扫描时,完整地震目录掩盖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去余震地震目录较好的凸显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区的二十次大、中地震前的能量E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有十二次地震在震中附近有个高能量区域,其外围有个低能量区域;有八次地震在震中周围只有低能量区域。E的这种区域分布半径有随主震震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并求出了其统计经验关系式。若将低能量区域所包围的区域范围视为主震在地壳内的孕震区,则可以确定各级地震孕震区域的大小。还发现E在该区域内随时间的变化是在主震前出现一个低能期,其低能期时间或总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大小有关。这种变化特征与震前b值出现的峰值期相一致。利用这种特征可能为预测地震的地点、时间、强度提供一定依据。总归一化频度N0、最高震级也有E的类似变化现象。因此,b值、E、N0、都有可能作为预测地震的标志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甘肃及邻区8个小区域的背景b值和计算b值的最小震级下限,对计算b值的两种常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甘肃及邻区b值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及邻区,中强震前震中区及邻区的b值往往呈现低b值,与中强地震的对应率约为50%。作者认为,在日常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b值可作为一种较有效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蒙城地震台地磁核旋观测资料,进行b值统计分析,得出了其短期、长期以及周期性变化基本规律。与华东地区中强震做震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该台b值异常可能具有孕震效应,对中强震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强地震余震序列地震目录编目是否完备、 震源参数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余震序列特征分析、 震后趋势快速判断和强余震预测等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余震序列目录中存在较多单台记录地震事件,地震观测报告仅给出其震级,而未给出震中位置. 由于余震波形间的相互交叠干扰,使得余震最大振幅的测量误差较大,造成地震观测报告给出的单台事件震级误差较大. 精确估计单台记录地震事件的震中和震级,能够补充完善现有地震目录,提高地震目录的完备性. 本文对单台记录地震事件震中和震级的估计不仅限于单个台站,而是通过分析区域台网中多个台站的波形记录实现. 首先以余震序列中震级较大、 波形记录信噪比较高的地震波形作为模板,使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检测单台记录的地震事件在多个台站的震相到时. 如果能在4个以上台站检测到震相,则利用测震台网常用的HYPOSAT方法估计其震中位置,并利用多个台站记录波形与模板地震的振幅比估计其震级. 之后计算主震发生后不同时间的最小完备性震级,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最小完备性震级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以分析此地震余震序列的目录完备性. 经过计算共得到253个单台记录地震事件的震级和其中177个事件的震中位置,其震中空间分布范围与余震序列中其它地震分布范围基本一致. 震级复测以及与人工拾取震相到时误差对比表明,该方法所得震相检测和震级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主震及最大余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有较多数量单台事件的目录所给出的震级偏低,分析认为可能受主震与较大余震后续震相以及余震间相互干扰所致. 主震发生0.02—0.3天内,其余震序列最小完备性震级随时间的对数呈线性下降,在0.3天后最小完备性震级稳定在ML1.1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地震形势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虞雪君  姚立xun 《地震学报》1990,12(3):265-273
由中国大陆板块内部地震活动与其周缘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可以确定我国大陆未来地震活动的主体和地震活动高潮时间[1].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用长时间、大面积的地震活动信息,对重点监测区未来地震作出时、空、强综合评判.全文分为三部分:1.地震强度的预报.对于确定的能有效地估计未来地震强度的5项地震活动性指标,选择加权平均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监测区未来地震的震级给出明确的结果.2.发震地点预报.对于扫描单元定义了反映b值时空变化的二项指标:b值异常次数Ayi;和b值异常均值byi.通过对二项指标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可以估计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3.发震时间预报.把缺震时间Tlb值回升时间Tbu,作为描述大震前平静过程的二项定量指标.在对未来地震强度作出模糊综合评判后,可用Tl,Tbu二项指标综合推断监测区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总结的九个震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地震预报定量化、实用化,可以用于地震形势的预测和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八五”以来地震短临预报攻关成果,对黑龙江省1986年德都中强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性资料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震前b值无异常,η值,∑(t)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在一至一年半时段内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地震强度因子Mf值未出现高值异常,地震演化指数YH值和地震算法复杂性Ac值的异常发展与“八五”短临地震预报判据相反,广义时间维D1和广义空间维Ds参数的异常发展过程符合“八五”地震短临预报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MDCB-5型临震信息监测仪模拟未来震级大小计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DCB-5型临震信息监测仪记录到的某一地震临震异常幅度(电压值)、持续时间(天数)与岩石破裂、地震发生、地震波能量释放的相关性,从地震发生的物理基础出发,推导出了2个计算未来震级大小的理论公式。使用44天的监测数据对该期间发生的5次6级以上地震的震级进行了计算,在相应的震中距范围内计算的震级与实际发生的震级误差小于0.5级,初步说明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t及其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到地震活动性综合分析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该参量由多项地震活动性预测因子构成,其中包括:地震频次、缺震、地震熵、b值和调制比,该参数描述了某时段内,多种地震活动性参量对正常状态的偏离。当Rt=1时,地震活动状态是稳定的,反之,当Rt<1时,则表明地震活动处于不同程度的不稳定态。文中对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地震以及矿山地震的Rt值在强事件前后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在强震或较大矿震前Rt值明显偏离1。同时,对Rt值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评估。  相似文献   

20.
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研究是进行地震预测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以中国海域统一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以指数分布模型、伽马分布模型、威布尔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以及布朗过程时间分布(BPT)模型为目标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以及K-S检验结果确定能够描述海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