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飞强  张信超 《北京测绘》2021,35(7):956-961
以解决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重复采集、准确地完成土地类型的分类和相关信息的提取为出发点,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提取方法.通过设计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目录节点,准确查找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通过相应组件调用各类型数据模块实现数据读取,并通过可视化窗口呈现,充分利用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结合ArcGIS实行解读到的信息数据预处理,依据决策树获取分类规则,将分类规则导入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完成多源地理空间遥感影像分类,利用决策树对其完成信息提取.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完成多源地理空间信息的准确分类及提取,提取结果可清晰呈现所划分的类型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2.
李莉  丁忆  张红文 《测绘科学》2011,36(1):125-127
本文分析了应急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和重庆市应急信息资源的基本情况,介绍了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和重庆市应急数据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对应急信息资源整合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急资源整合关键技术,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并行处理、地理计算、数据挖掘分析、空间信息决策、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通过在多源信息融合的组织机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地理要素统计分析、互联网泛在地理信息挖掘分析等方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对面向大数据的空间信息决策支持服务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日前 ,由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边馥苓教授主持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了国家测绘局组织的鉴定。该项目是一个跨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的攻关项目 ,涉及到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交叉。它以省级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 ,以多尺度、多种类基础地理信息为支撑 ,通过对省级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人文、教育科研等各方面信息资源的整合 ,构成一个包括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生产与管理体系、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应用与服务体系、地理空间信息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地理空…  相似文献   

5.
川藏铁路广域范围内实体要素粒度差异大、语义繁杂,多学科多专业空间信息数据多源异构,时空基准与数据格式不统一,难以高效集成管理与融合分析。为构建川藏铁路时空信息统一表达的认知共享概念体系,提出地理、地质、设施、气象、生态、灾害、人员7大实体要素类型,并对其几何、尺度、拓扑、属性、行为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等进行刻画,将要素类型进行实体化分类,制定了川藏铁路实体要素的统一编码规则以及扩充方法,对高位分类(门类、亚门类、大类和中类)以及低位分类(一、二、三级小类)进行扩充与删减,形成共包含2个门类、6个亚门类、27个大类和87个中类的高维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川藏铁路实体要素分类体系,并对每一个实体要素进行编码,赋予其唯一的、无歧义的身份标识,实现川藏铁路多维动态时空信息与实体要素之间的精准映射,为数字孪生川藏铁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等领域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数据支撑,是各行各业最公共、最基础的空间信息资源。为了解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管理、应用、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出采用要素简约、属性标准化、实体编码等方法,对交通、水系、行政区划等框架数据进行抽象、建模,建立框架实体索引,构建由框架实体数据、分精度全要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等共同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通过框架实体索引,实现数据资源的集约、共享、融合。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25529-2010)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规定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适用于多源地理信息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  相似文献   

8.
王翊 《江西测绘》2012,(4):51-53,55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空间信息服务应用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创造的过程。地理服务资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应用需求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使人们难以高效、智能化地获取空间信息。本文针对地理信息空间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分析了信息流的本体关系,在地理信息服务规范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地理数据的关联关系,建立了基于图聚类方法的空间数据关系挖掘数学模型,并运用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些地理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进入白热化阶段,作为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建设内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组成--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的多样化、灵活性愈加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常用分类方式,从设计原则、数据库结构、目录结构示例等方面提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弹性结构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用多属性指标判别分析方法提取湿地要素信息,研究制定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提取湿地要素的数据整合方案、信息提取、专题图制作等一套技术流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比林业部门湿地资源结果更加精确、详尽,分类精度达93%以上,促进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转化,以及与林业部门业务数据的融合和集成,也为湿地资源调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理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是指导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从分析数字城市项目建设的主要地理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的基础上,依据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将地理空间数据划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公共服务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四大类,并综合设计了城市级的地理空间数据编码,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多种类、多尺度和多时相的地理空间数据整合、建库、管理及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之间存在着隐含的关联关系,这些关联关系往往隐式存在,难以直观展示,也难以与空间数据映射交互展示,更无法进行查询分析,获取所需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及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定义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的概念及分类,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模型,并将其分为3个子模型:基于自适应四叉树编码的空间关联子模型、基于几何匹配的空间关联子模型及基于语义匹配的空间关联子模型。该模型定义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之间的关联方式,为关联关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多来源、难以集成综合利用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的可视与计算查询系统。首先,对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定义。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联关系构建技术:自适应四叉树编码技术、扫描线技术、几何匹配及语义匹配技术。最后,为实现关联关系的直观展示,设计了原型系统。关联技术的提出可建立起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原型系统的构建也为用户综合利用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及数据查询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城市空间信息普查将在一些城市铺开。结合哈尔滨市空间信息普查项目,论述了城市空间信息的特点、分类与编码方法,分别就城市空间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讨论了普查方法,通过实践验证,其方法有效、可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战略资源,利用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集成和整合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数据对推进信息化建设、防止"信息孤岛"及重复投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新疆地理空间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初期建设情况,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全疆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的跨部门共享交换和开发利用,对于加快新疆地理空间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的步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A geospatial cyberinfrastructure is needed to support advanced GIScienc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However, the heterogeneous and distributed nature of geospatial resources creates enormous obstacles for building a unified and interoperable geospatial cyberinfrastructur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Geospatial Service Web (GSW) to underpin the development of a future geospatial cyberinfrastructure. The GSW excels over the tradi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by providing a highly intelligent geospatial middleware to integrate various geospati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Internet based on interoperable Web service technologi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SW focus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latform where data,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can be shared and exchanged in an interoperable manner. Theoretically, we describe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for GSW, and then introduce our recent research toward building a GSW. A research agenda for building a GSW is also present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OGSA—DAI网格中问件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OGSA—DAI的海撼城市空间数据资源汇集模块.实现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应用。本模块的创新之处在于扩展了OGSA—DAI的数据资源,实现网格环境下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访问与集成,对相关研发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社会公众对国家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特别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开放使用与保密问题中的一些模糊认识,从知识产权属性、地形图的生产原理以及在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予以廓清,并介绍了国家有关方面在国家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开放使用与保密管理方面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novel vision-based system for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extraction of complex road networks from various sensor resources such as aerial photographs, satellite images, and LiDAR. Uniquely, the proposed system is an integrated solution that merges the power of perceptual grouping theory (Gabor filtering, tensor voting) and optimized segmentation techniques (global optimization using graph-cuts) into a unified framework to address the challenging problems of geospatial featur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Firstly, the local precision of the Gabor filters is combined with the global context of the tensor voting to produce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the geospatial features. In addition, the tensorial representation used for the encoding of the data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any thresholds, therefore removing any data dependencies.Secondly, a novel orientation-based segmentation is presented which incorporat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perceptual grouping, and results in segmentations with better defined boundaries and continuous linear segments.Finally, a set of gaussian-based filters are applied to automatically extract centerline information (magnitude, width and orientation). This information is then used for creating road segments and transforming them to their polygonal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