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清水河县煤系高岭土资源丰富,储量约3亿t,大部分原矿无需选矿直接煅烧,白度即可达到造纸工业填料级要求。粗选后煅烧,其白度可达到"双90"国际煅烧高岭土标准。该地区高岭土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焦作地区高岭石粘土矿主要赋存在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是非常优良的高岭土资源。本次实验以焦作地区煤系高岭土为原料,进行矿物成分和含量分析,研究其煅烧过程中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入料粒度、煅烧时间、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白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900°C时样品加盖煅烧4小时并添加5%的还原剂和2%氯化剂做添加剂,试样的白度由45.84%增加到了88.68%,满足了橡胶填料、中等造纸涂料的需要,为本地区煤系高岭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煤系硬质高岭土采用化学漂白,煅烧,超细磨等深加工技术获得超细煅烧高岭土产品,并成功地应用于造纸涂料的涂布纸生产,为煤系高岭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宜昌煤系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及其在电缆胶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硅烷/脂肪酸复配偶联剂对煤系煅烧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实验,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活化率测定表明,硅烷偶联剂接枝到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的煅烧高岭土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实验中探讨了煅烧高岭土的粒度和填充量对电缆胶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表面改性的煅烧高岭土用于电缆胶料,能明显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有关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煤系高岭岩特征及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国内外煤系高岭岩矿物学、地球化学、显微结构,成因诸方面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述,结合作者近年来对华北石炭一二叠纪煤系高岭石研究工作,认为生物及有机质在高岭岩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指出煤系高岭岩开发利用的未来四个主攻方向:煅烧高岭土、提纯,超细及剥片、改性。  相似文献   

6.
以鄂西地区高铁高钛煤系高岭土矿为原料,采用浮选脱硫、强磁选除铁的浮-磁联合流程,选矿除杂效果显著。选矿产品经搅磨超细磨和煅烧工艺处理,最终产品产率77.5%,白度90.3,粒度90.2%、2μm。精矿各项指标均达到90级高级加工纸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邓涛 《江苏地质》1998,22(4):219-222
煤系硬质高岭土因有机质、铁、钛等有害成分的影响,原矿白度较低,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通过超细粉碎—除有机质—还原除铁—焙烧等工艺深加工处理后,可得到白度>80%、粒度<1μm大于90%的高岭土精粉,产品档次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8.
煤系煅烧高岭土吸油值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布造纸填料用煅烧高岭土要求有较高的吸油值.本文针对市场上高吸油值煅烧高岭土资源短缺的现状,研究煅烧高岭土吸油值的影响因素,寻求提高煅烧高岭土吸油值的方法.实验以唐山煤系高岭土为原料,在600~1000℃范围内间隔50℃取点,分别煅烧3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煅烧高岭土的形貌并鉴定其物相.计算煅烧高岭土的烧失量,并检测其pH值、比表面积、Zeta电位等参数,分析它们对煅烧高岭土的吸油值的影响.结果表明:750℃煅烧的高岭土吸油值最高,可达76.3 g/100 g;煅烧高岭土的Zeta电位、pH值、比表面积等对其吸油值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比表面积对吸油值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豫西煤系地层高岭岩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对该区高岭土岩的宏观特征描述和X射线、差热分析、扫描电镜等各种测试结果的分析,阐述了该区煤系地层高岭岩的赋存规律和理化特征,指出本溪组上部和下石盒组底部大紫泥岩中的硬质高岭岩比较稳定且品位较优。同时,结合该区高岭岩加工厂利用情况,通过生产煅烧高岭岩的试验,认为豫西煤系高岭岩可用以生产造纸涂料和橡胶塑料系列产品,为煤矿综合开发有益资源提供了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京西煤系高岭土中铁、钛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分析电子显微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对京西煤系高岭土中铁、钛物相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京西高岭土精矿中含有少量锐钛矿和微量针铁矿及铁钛混合物相;结构铁是京西煤系高岭土中铁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中也含有微量结构钛。四次配位于硅氧四面体中的Fe3 和存在于铝氧八面体中六配位的Fe3 和Fe2 是结构铁的三种占位形式。研究结果对于深化煤系高岭土的矿物学研究和京西煤系高岭土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化学分析、XRD、IR、SEM、TGA/DSC等技术,从矿物学角度对淮北煤系高岭土和苏州高岭土的性能差异进行了分析。分别以淮北煤系高岭土和苏州土为载体合成了FC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淮北煤系高岭土相对于苏州土具有Fe2O3、TiO2等杂质含量高,结晶有序度低,粒度分布范围较宽,微观形貌以片状为主等特点;以淮北煤系高岭土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HC-1)的理化性能及石油裂化性能与对比样(SC-1)相当,可以满足FCC催化剂质量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永城煤系高岭土的岩性特征及矿物组分。采用破碎一分级-焙烧工艺,获得了高岭土氏涂料和填料二种产品。通过涂料造纸试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康震野 《吉林地质》2000,19(4):63-70
吉林省地质矿信息中心与白山市八道江区煤管局合作,对山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中的硬质高岭(土)岩进行了实验室加工试验,得出了影响砟子煤矿区硬质高岭(土)岩煅烧高岭土白度的六大因素,指出了煅烧工艺对砟子煤矿区硬质高岭(土)岩的关键所在,但各因素之间又是相关连,相互渗透的,对下一步建厂生产指明了方向,清楚地论述了应用砟子煤矿区硬质高岭(土)岩的煅烧加工过程,获得超细双90型造纸涂料级产品的把握所在,双90型产品指的是:粒度-2μm〉90%,白度(GE高度)〉90度。  相似文献   

14.
淮北朔里煤系共生高岭土矿的勘探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朔里煤系共生高岭土矿的勘探特点王瑞琮(淮北矿务局地测处淮北235006)关键词高岭土矿床;矿产勘探;淮北矿区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P619·232我国煤系共伴生高岭土矿以其丰富的储量(超过非煤系高岭土矿的总和)、良好的质量和优越的开采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所用原料为大同怀仁和徐州夹河煤系高岭土,这两种原料的SiO2和Al2O3分子比均接近于2,其成分能满足合成4A沸石的要求。本试验首先进行了原料的焙烧活化及漂白的试验研究,解决了原料的白度问题。分析探讨了合成4A沸石过程中成分、碱度、温度、时间及搅拌等对合成试验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获得了最佳合成条件,得到了合格的4A沸石产品。  相似文献   

16.
煤系高岭土合成4A沸石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试验所用原料为大同怀仁和徐州夹河煤系高岭土,这两种原料的SiO2和Al2O3分子比均接近于2,其成分能满足合成4A沸石的要求。本试验首先进行了原料的焙烧活化及漂白的试验研究,解决了原料的白度问题。分析探讨了合成4A沸石过程中成分、碱度、温度、时间及搅拌等对合成试验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获得了最佳合成条件,得到了合格的4A沸石产品。  相似文献   

17.
煤系高岭土制取高纯氧化铝——萃取除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系高岭土焙烧活化后与硫酸铵反应,水浸取得到硫酸铝铵溶液,再采用磷酸二异辛基酯(P204)-N,N-甲基庚乙酰胺(N503)混合萃取剂除铁;与碳酸氢铵共沉淀制取碳酸铝铵(AACH)结晶后热解煅烧,制得高纯超细氧化铝.讨论了用N503-P204混合萃取剂进行三级逆流萃取时,水相pH值和萃取时间等操作条件对萃铁效果的影响;用TG-DTA研究了前驱物的热解特性,用XRD、TEM表征了AACH及其煅烧产物的物相及粒径;用ICP测定了煅烧产物的纯度.分析结果表明,铁的萃取率达到99.2%,AACH的纯度满足制取高纯超细Al2O3的要求.产品为粒径小于70 nm、纯度大于99.95%的Al2O3.  相似文献   

18.
高岭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它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集合体,主要有用成分是高岭石。高岭土矿床的成因类型有:风化型、沉积型、热液蚀变型三种。煤系高岭土属于沉积类型。目前,我国高岭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进口高岭土约20万t,预计到2000年我国高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煤系高岭土的储量丰富,被广泛应用于造纸、陶瓷、塑料、橡胶、电子、涂料、耐火材料以及石油化工等不同领域(张永明等,1997;郑淑琴等,2003;刘欣梅等,2002;郑淑琴等,2002)。高岭土在石油化工中主要用于炼油催化剂的制备,目前已有的用高岭土原位晶化合成NaY分子筛的报导中,利用煤系高岭土作为原料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0.
东胜煤系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胜煤系砂岩型高岭土矿床是特大型沉积矿床,矿床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优越,矿石分3种类型,以砂岩型为主体,原矿组成简单,质量优良,尾矿以石英为主,是一种质量优良的玻璃原普,可综合利用,该高岭土的开发可与煤炭同步进行,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征,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