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地理高考试题的设计正进行着一些稳步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试题设计越来越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例如,2003年上海市地理高考试题中有一题要求考生分析长江年均输沙量下降的原因和对长江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类试题既考了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不是一门单纯依靠记忆就能学好的课程。这类试题对于引导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关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有关人类发展和环境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开拓思路,使地理高考试题更多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现特另举一些试题例子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立新 《地理教学》2010,(12):52-54
地理图像是呈现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因而成为编制地理试题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从不同的观察视角制作的图像,如俯视与侧视、垂直视角与水平视角、局部视野与整体视野,将直接关系到试题的质量、试题的难度,关系到学生解题的速度、准确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试题中的某些地理图像作适当的视角变换,特别是转换成学生比较熟悉的常规图,可以降低试题的难度,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度,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汤国荣 《地理教学》2011,(12):13-18
纵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地理试题,不难发现,旨在考查考生探究学习能力和探究思维的试题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命题的一个“探索点”,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好题”。可以说,怎样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性试题”已成为不少命题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探究性试题”进行归类分析和对探究学习特性的理解,总结出一些地理探究性试题的设计路径,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谢丽琼 《地理教学》2014,(18):28-30
正一、变换切入的角度经验证明,试题切入或提问的角度不同,试题的开放性有很大的差异。举例说,"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是一个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据此设计的问题可以是:简要分析南亚或非洲北部地区的气候特点?这个问题不具有开放性,只有惟一答案。我们可以改变切入和提问的角度,使试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如中国杭州天堂伞业有限公司,有一批伞准备外销。有南亚、非洲北部、欧洲西部几地区供选择。假如你是该企业的销售部经理,你会怎样选择销售地?请说出你的理由。生活  相似文献   

5.
1992年地理高考试题从总的来讲,试题稳中求新,知识跨度增大,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的考查,是比较好的。但是,有些考题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单咏 《地理教学》2001,(2):36-37
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开放性试题引入中考命题,以更好地保障应试创造性地发挥水平。其实近两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已经出现了许多令广大师生耳目一新的开放性试题。  相似文献   

7.
在对流层大气中,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逆温问题近年来在各类高考和模拟考卷中经常涉及,不少学生由于难以真正理解逆温现象,面对灵活多变的试题,常常手足无措。其实只要通过对各类试题的分析,就不难发现有关逆温试题的常见的切入口和考查点。  相似文献   

8.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07,(10):15-16,38
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地理高考关注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很多试题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区域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明高考对学生空间定位准确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要适应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必须做好区域地理的针对性复习。  相似文献   

9.
秦铎 《地理教学》1994,(5):37-38
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关键在于“巧练”。对一些典型试题加以拓广,进行应用,是提高试题利用率,摆脱“题海战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巧练方法。对此,我是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区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出来的。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还可以依据区域的内部差异,将其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次一级区域。"栅格法"就是将一个大区域划分成若干个次一级区域(即一个个栅格),以便对相关地理问题做定量的分析与处理,其处理问题的方式渗透着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方法和思想。用“栅格法”呈现有关信息的试题在最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它能有效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已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通过对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将其类型概括为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11.
陈晓明 《地理教学》2014,(11):47-49
正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重视程度最高,教师如果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对高考原题进行拓展性教学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分别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高考试题的拓展性教学予以示例。如例1,我们通过对高考试题的深研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要使学生对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有深刻全面地理解,自己得出规律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一、考试内容与学科能力要求的综合性。“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的综合性表现在两方面:考查的内容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考查的能力是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试题既反映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出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一、试题难度与区分度的总体情况 2007年秋季高考地理卷共66道试题,其中第二大题选择题有20道试题,第二大题综合分析题有46道试题。  相似文献   

14.
卢军 《地理教学》2005,(5):30-32
一、近年地理高考试题趋向。1.强化地图载体,考查读图用图技能。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地理高考理应检测这一最重要的学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从试题设计上来凸现过程性评价,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一般说来,学生平时对较简单的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掌握较好,但有几种难图需加强读练: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学会与原高考题对话——用高考题来学习、归纳答题规范与试题对话就是与命题者对话。高考题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说明原创而成。不管是材料的来源,还是题目的设计,乃至答案的设置,都能体现命题专家的研究方向和思维过程。可以说,高考题是命题专家思维过程的结晶,因而试题材料的选择,题目的设计,答案的设  相似文献   

16.
杨崇广 《地理教学》2012,(19):60-61
好的试题要有好的背景材料,或者说,有了好的背景材料才能命出好题,也可以说,好的背景材料是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与背景材料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什么样的背景材料才是优质的?笔者以为,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宏 《地理教学》2014,(23):52-53
高考试题是优质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对其进行分析是认识、把握高考的有效途径。每年不同的高考试卷中会出现相同类型的试题,表明这类试题是高考的热点和高频考点,对高考备考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认识。对相同类型试题分析的有效方式是通过比较,发现共性,找出差异,深化认识,从而有效指导教学和备考。一、试题的比较例1和例2分别是2014年高考地理福建卷和安徽卷中的试题,试题类型同为主观题。  相似文献   

18.
李宗录 《地理教学》2007,(12):33-36
地理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重点考察四项基本能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是重点考察的能力之一。纵观历年高考试卷,该项能力的考察主要出现在非选择题的部分设问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综合性强。既有知识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②能力要求高。该项能力考察建立在其他三项能力的基础之上,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考察。③分值高,难度大,失分率高。该类试题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在试题的具体呈现上,主要用“简述”、“说明”、“分析”、“判断”、“评价”等词来表示。论证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19.
姚泽阳  段玉山 《地理教学》2022,(7):40-44+49
本文以2019~202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情境化试题为研究对象,从情境类型、文本复杂性、图表复杂性、概念抽象性及建构关联性五个维度对试题情境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检验试题情境特征对试题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试题情境特征方面,情境类型分布不均,以“学术信息类”为主;文本精简程度相对较高;图表材料以图像为主,图问相关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概念抽象性总体较低;建构关联性总体较高,建构保真水平有待提升。在试题难度的影响方面,不同情境类型的试题不存在显著难度差异;建构关联性、概念抽象性、图表复杂性、文本复杂性对试题难度变异的解释贡献率依次减小;图问相关水平、图表复杂水平、概念关联水平、建构聚焦水平、问题关联水平及建构保真水平对试题难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单永 《地理教学》2008,(10):36-39
高考试题考查的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试题设计包含的思维能力很强,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高考试题的教材化是高中地理教学的趋势所在,高考试题不但为高中地理教学增加了新的知识点,而且深刻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探讨经典试题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对提高科学备考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