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信息》2000,(3):32-32
目前,渤海每年接纳28亿吨废水,各类污染物70多万吨。据对环渤海11个城市的临近海域监测,仅有两个城市的临近海域大体保持一类海水水质,其余9个城市的临近海域均为三类或超三类,海水水质日趋恶化。环渤海地区企业污染物直接排海是导致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排污口临近海域水交换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环渤海主要入海排污口按位置划分至31个归并点,并定义了影响距离的概念,用于衡量各归并点所代表的排污口临近海域的水交换能力。在渤海三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质点追踪的方法研究了各归并点的30d影响距离。此外,通过在夏季(7月)大潮、夏季小潮、冬季(1月)大潮、冬季小潮4个时间段释放质点以研究季节和潮汐对30d影响距离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水交换能力差异显著;与小潮相比,大潮期间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交换能力更强,因此大潮期间排污有助于污染物扩散;不同季节污染物扩散方向不同,与季风有关。据此海洋环境保护部门可根据不同海区水交换能力的差异调整排污量。  相似文献   

3.
岸基海洋站观测是我国最基本的传统海洋观测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海洋观测方式之一,其特点是规范、连续,所获取的海洋环境要素数据具有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可靠等优点。文章利用环渤海沿岸9个岸基海洋站的长期观测数据,对渤海沿岸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了渤海沿岸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地域分布特征,同时给出了渤海沿岸各海洋站所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等。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作为我国独创性的治理海洋生态环境的“利器”,在贯彻“十四五”深入打好渤海攻坚战的要求下,“湾(滩)长制”建构是环渤海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背景之下,环渤海三省一市“湾(滩)长制”的运行表现为各自为政,缺乏立法协同、执法协同和司法协同,缺乏多元利益协同共治主体。由此,环渤海“湾(滩)长制”建构要注重区域内协同立法、协同执法、协同司法的完善,加强区域内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渤海是我国的重要内海,随着近年来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渤海海洋开发利用强度进一步加强,呈现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园区、辽宁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山东龙口湾工业区等一批临海工业开发区域。本研究在系统调研渤海海岸带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就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区域产业结构衔接错位较大、海洋经济区域布局矛盾较多、海洋产业发展模式弊端较突出、海域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较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制定渤海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保护自然海岸线、加强海洋环境整治修复等方面提出综合管理渤海开发利用的建议,为渤海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山东省环渤海沿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海岸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导致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生态问题随之暴露出来。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与生态安全,缓解和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带动沿岸经济类型向生态文明经济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海洋生态红线的内涵及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情况,对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进一步实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近岸海洋环境整治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交换能力和排污对敏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影响,建立了入海排污口布局合理性评估方法,进而以渤海湾湾顶海域为例,对沿岸所调查的入海排污口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参与评估的21个入海排污口中有2个排污口布局不合理,需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以缓解入海排污对近岸海域的水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8.
渤海是我国惟一的半封闭内海,三面环陆,海域面积7.8万平方千米。这方富庶的海湾与簇拥在她周围的城市一起,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环渤海经济圈,带动了渤海区乃至我国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渤海海洋开发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重点区域,已建成的固定生产平台占全国同类平台总数的90%。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末,渤海已有海上油田17个,生产平台145座,生产油井1080口,目前在建油田6个。  相似文献   

9.
渤海治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的经济热点地区之一。环渤海的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四省市以占全国1.8%的土地、6.1%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23%的国内生产总值。渤海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2003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产业总产值2778.53亿元,占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27.6%。渤海的生态环境健康在我国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关系到环渤海经济圈今后的继续繁荣,而且关系到整个东北、华北,乃至广大西北地区的发展。因此,保护和治理渤海环境是关系到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正>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海洋环境和保护物种的现状,由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牵头组织,滨州、东营、潍坊和烟台等市级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中心积极配合,历时4年对渤海山东海域内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开展本底调查,首次系统编写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该系列图集包括《陆生  相似文献   

11.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4):F0002-F0002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成立于1965年,是国家海洋局派驻青岛并代表其在渤黄海海域实施海洋行政管理的机构。负责管辖北纬35°(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以北中国海域,负责国家海洋法律、法规在本海区的监督实施,依法对黄、渤海海域实施海洋行政管理,完成国家下达的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护海洋环境、预防及减少海洋灾害等任务。近年来,北海分局海洋行政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在海域使用管理方面,完善制度建设,依法对海域使用权证书和海域论证、海底电缆管道等实施了全过程管理。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加大监测、监督管理力度,切实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在海洋执法监察和维权方面,全面履行海上综合执法职能,严厉打击了违法用海行为,维护了海域使用秩序。近年来,北海分局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构筑综合保障体系。实施人才战略、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WRF模式,对环渤海区域1981—2012年123次强风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不同天气系统形势下环渤海区域强风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WRF数值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环渤海区域强风过程的发展演变特征。2)西北路冷锋过程引起的环渤海区域强风强度较其他过程偏强,强风集中在辽东半岛西部、渤海海峡和山东半岛东部。黄河气旋引起的强风过程与冷锋相比,分布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强风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东部及黄海海域,渤海海域的强风相对偏弱。3)强风过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季强风持续时间长,风速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弱。4)强风过程在渤海海域的最大风速呈增加趋势,而在渤海海峡以东海域和山东半岛南部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6,(8):24-25
提起渤海,您一定不会陌生。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省以东太平洋一隅等5个海区。渤海位于中国近海的最北部,为半封闭内海,并不算宽广的海域却对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渤海毗邻黄  相似文献   

14.
陆源入海排污口环境监测评价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作者在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与评价的实践,分析了现行<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HY/T086-2005)在排污口水质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在排污口单要素污染指数的基础上根据污染物的类别和邻近海洋功能区类型赋予相应的权重,提出了"排污口综合评价指数"的概念,并应用此法对排污口水质进行了评价和探讨,综合体现了排污口的污染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GIS平台分析了山东省渤海海域使用现状;基于AHP和德尔菲法构建了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从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县级行政区管理海域为基本单元,评价了山东省渤海海域15个县级行政区管理海域的承载能力水平;运用空间分析模块,给出了反映15个评价单元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山东省渤海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单元主要分布在长岛县、蓬莱市和龙口市等海域;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单元主要分布在无棣县、昌邑市和潍坊市寒亭区等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的特点。未来,应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探求增强沿海地区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我国海洋领域的法律实践,促进海域使用管理的不断发展,文章分析"恢复海域原状"的法学理论、执法难题和解决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恢复原状"是我国法律确定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对"恢复海域原状"有明确规定,主要目的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力度,进而保护国家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恢复海域原状"属于行政处罚,而非行政命令;目前"恢复海域原状"存在认知分歧、执行困难和成本较高等执法难题,亟须完善法律依据、健全执法机制和加强海洋环评。  相似文献   

17.
渤海是我国海上石油的重要产地。海洋水文环境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往往因为海上没有常规的长期海洋环境监测站,其水文环境特征不被人们所了解。本文使用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型,构建了渤海海域流场数值预报模式,后报了197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长达30a渤海海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渤海中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结果是可信的。按86个设定的统计区间,分析了渤海油田海域的区划海洋环境特征,为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提供了海洋水文环境特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洋测绘在海域、海岛确权许可审批、用海(岛)界址点和面积的确定、海域海岛行政执法监管方面起到基础性的技术支撑作用。文章浅议海洋测绘,并从海洋行政执法监管的角度,对海洋测绘在海域海岛执法领域的应用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渤海海洋污染与赤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是一个为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三省一市所环抱的半封闭内海,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渤海以其有限的海洋环境资源,为沿海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09,6,主要海洋产业产值1997年为1007亿元,然而其本身的环境却遭到了损害。在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昼夜向渤海排放污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规范海洋执法统计工作及规范执法行为两个方面阐述了开展海洋执法监察事件分类研究工作的意义,提出了海洋执法监察事件的分类原则和主要事件类型,并以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和海域使用违法事件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