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以深圳市东部滨海地区为试验区,对2004年11月21日ASTER遥感数据进行辐射和几何精校正处理,实地建立分类样地;根据多边形样地矢量数据计算分析12类地物在ASTER各波段光谱反射图和分类叠合图,同时进行植被指数和短波红外5个波段主成分分析;结合GIS并利用ASTER光谱波段、第一主成分、植被指数、立体像对生成的地形因子建立土地利用分类决策树表;再根据决策树表对ASTER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经验证,分类结果总体精度达到85.1%。应用效果表明,利用ASTER数据进行土地现状资源调查具有很好的性价比,能够满足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准确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2.
ASTER数据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遥感数据分类方法大多基于统计学的参数估计,假设数据分布服从高斯正态分布。神经网络方法无需参数估计和统计假设,因而,近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遥感数据分类之中。介绍了基于聚类分析的自组织特征映射分类方法。ASTER卫星数据是新型遥感数据,包括 3个15 m分辨率波段和 3个30 m分辨率的短波红外波段。选择北京地区的ASTER数据作为方法实验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小波融合,然后进行了土地覆盖类型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分类研究,把研究结果同最大似然判别法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类精度比最大似然判别法总体提高了9%。  相似文献   

3.
岩性识别是遥感图像分类的难点,也是遥感地质应用的难点和热点。从遥感地质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西昆仑地区侏罗纪沉积岩地层为例,通过尺度转换提取高分遥感图像的多尺度纹理信息,采用波段叠加的方式协同多尺度纹理信息与ASTER影像多光谱信息进行岩性识别方法研究。利用WorldView-2全色数据进行向上尺度转换,形成空间分辨率分别为0.5,2,5,10,15,30m6种尺度图像数据,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各尺度上的纹理信息;将不同尺度的纹理信息分别与ASTER多光谱数据叠加形成协同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协同数据进行岩性分类。结果表明:(1)岩性纹理信息对空间尺度表现出依赖性,纹理信息量及含义随空间尺度不同而变化;(2)每套特定岩层因其独特的几何空间结构特征(厚度、产状、夹层、互层等)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最佳纹理尺度,且该最佳尺度下纹理与光谱的协同效应最大;(3)纹理信息与多光谱数据形成的协同数据能有效提高岩性分类的精度,分类精度提高的程度与纹理计算的尺度相关。研究区岩性分类结果显示当纹理尺度为10m时,与仅基于ASTER纯光谱分类结果相比,精度提高了约6.9%。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纹理特征地物分类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智峰 《地质与勘探》2011,47(3):456-461
针对传统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不高,在分析图像的光谱信息的基础上,对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在地物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利用原始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的前两个主成分,经过编程运算,提取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方法的不同测度的纹理特征,将提取的纹理特征作为新的波段,与原始波段进行组合,再对组合图像进行监督分类,探索...  相似文献   

5.
岩石单元的结构、构造、差异风化和出露状况在遥感图像上综合表现为图形纹理特征即“图”标志,其矿物成分和组合则表现为光谱特征即“谱”标志.传统遥感岩石单元分类以利用其光谱特征为主,图形纹理特征为辅,因此分类精度有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甘肃省交界的北山西段为研究区,开展岩石单元图形指数和光谱指数协同分类方法研究.基于Worldview-2全色图像构建的图形指数,能够量化岩石单元的层理、构造、展布形态和微地貌等特征,包括0°和45°定向滤波图像及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出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特征图像、熵特征图像;光谱指数基于Worldview-2多光谱图像和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短波红外波段图像利用比值、和-差方法构建.多源遥感图像构建的光谱指数其光谱波段涵盖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包括RI(Ratio index)ASTER、SI(Spectral index)ASTER、SIWorldview-2.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建立的图谱指数进行多尺度分割,依据不同岩石单元出露规模建立适宜的分割尺度,利用光谱指数自动提取相应岩石信息,实现岩石单元自动分类.结果表明,实验区基于图谱协同方法共划分出17类岩石单元,总体精度达到83.62%,而单独利用Worldview-2和ASTER图像,仅划分出13类和14类岩石单元.提出的图谱协同岩石分类方法可为我国西部高海拔深切割无人区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提供新思路和遥感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不同植被覆盖率地区遥感矿化蚀变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遥感图像上识别出的围岩蚀变信息往往是一种弱信息。地表植被和第四系覆盖的干扰,增加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难度。为了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分别选取内蒙古西部戈壁荒漠基岩裸露区(温根地区)、中北部中覆盖草原区(达来庙地区)和东北部高覆盖森林草原区(颇格鲁山地区),利用TM数据进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基岩裸露地区,利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均能较好地提取出矿化蚀变信息;在中覆盖草原区,利用掩膜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矿化信息效果比较好;在高覆盖森林草原区,利用掩膜技术和抑制植被信息方法对遥感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再利用比值-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提取部分矿化蚀变信息。这些方法对今后在类似地区开展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峨山花岗岩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与红河州石屏县西北交界处,出露面积约200 km2。文章将峨山花岗岩体地质数据与多光谱ASTER和高光谱GF5遥感数据相结合,采用ASTER波谱角算法(SAM)获取峨山花岗岩体淡色花岗岩分布区域,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ASTER数据进行特定因子求反确定蚀变带位置;再根据蚀变矿物的精微波谱特征,利用GF5高光谱波段数据对蚀变矿物特征光谱波段开展主成分分析与特定因子求反,对比ASTER与GF5遥感数据提取的特征矿物位置以便定位热液蚀变带,结合矿化点野外地质调查,预测研究区成矿潜力。综合分析区域地质特征及遥感解译成果,认为蚀变矿物明显与岩浆演化晚期淡色花岗岩体相伴生,区域成矿规律趋向于矿床分布特征偏向于岩体周边以及淡色花岗岩零星出露的小岩株附近。  相似文献   

8.
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信息的综合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峰地区为例,基于ASTER遥感数据,采用波段比值法、ND-SI指数法等多种方法,自动提取冰川信息,对比分析各方法在山体阴影与非阴影区冰川提取的优势和局限,并集成各方法的优势综合提取该地区的冰川.结果表明,在阴影区ASTER3/AsTER4波段比值法提取的冰川信息更准确,而在非阴影区,NDSI指数法的提取结果较准确.综合波段比值法和NDSI指数法在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优势,分别提取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冰川,集成两部分结果,并采用掩膜方法剔除高海拔基岩区的积雪,得到了研究区的冰川数据.  相似文献   

9.
花敖包特是位于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的一个大型脉状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其矿区的蚀变矿物主要是黏土矿物、绿泥石和方解石,此外还可见孔雀石、萤石和赤铁矿等局部蚀变矿化.结合花敖包特矿床的地质特征,本研究利用高级星载热辐射和反射探测器(ASTER)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蚀变矿物填图.利用ASTER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对校正后遥感数据采用波段比值分析、波段组合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来提取黏土矿物、绿泥石和方解石化蚀变.利用ASTER热红外波段,根据相关数值关系,对校正后遥感数据计算二氧化硅含量、QI值以及CI值来分析地质体二氧化硅含量变化规律和碳酸盐化蚀变.结合野外勘查结果发现,主成分分析、波段组合分析能够初步划分矿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黏土化蚀变带以及硅化带,其中主成分分析方法取得的效果较好,显示矿区北部以绿泥石化带为主,南部以碳酸盐化和黏土化混合带为主,而热红外波段数值分析方法在矿田尺度下对矿区附近的硅化带和碳酸盐化蚀变也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用ASETR图像和地统计学纹理进行岩性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培军 《矿物岩石》2004,24(3):116-120
运用新获取的ASTER数据可以对岩性进行识别与分类:首先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来计算分析几种选定的岩性单元的灰度值空间变化特征;运用ASTER数据的可见光一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SWIR)波段以及二者的组合进行岩性的分类,分析分类精度的变化。用变差函数作为纹理的计算函数来提取图像纹理,并与原始的光谱数据结合,进行岩性的分类。结果表明,与单纯的光谱分类相比,加入纹理信息可显著改善分类精度;用不同方向的滞后距离提取的图像纹理对图像的分类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的岩石单元。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ALOS遥感影像湿地地表覆被信息提取的可行性,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典型内陆淡水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ALOS遥感影像波段的光谱及纹理特性分析,探讨适合水体、旱地、水田、沼泽、林地、建设用地、草甸等覆被类型的分类特征;基于非监督、监督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遴选能实现最优分类结果的特征组合,为湿地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源及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非监督、监督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63.86%、96.14%和85.26%;非监督分类方法整体分类效果不够理想;面向对象方法虽然得到了相对较高的分类精度,但是针对建设用地、林地及草甸地类信息提取的精度处于较低水平;监督分类方法能取得较好效果,最适合于湿地地表覆被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2.
刘泽  张志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20,44(4):401-406
基于ASTER数据、Landsat 8数据及WorldView-2数据,采用波段组合法、最小噪声分离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波段比值法,结合岩石光谱曲线,综合提取了新疆北山地区侵入岩的岩性特征。对WorldView-2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最小噪声分离,并将R(PCA2)G(PCA1)B(PCA4)、R(MNF2)G(MNF1)B(PCA1)、OLI数据R(B7)G(B6)B(B5)进行假彩色合成,利用OLI数据中的B5/B2、B2/B1突出花岗岩。这些方法解决了复杂岩性的影像色调差异较小、细节不清晰等问题,降低了岩性划分及解译的难度,使各种岩性界线更加明晰。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对研究区侵入岩岩性进行了系统解译及分析。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利用,有助于更有效地识别复杂岩性并进行更详细的岩性分类,提高遥感岩性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遥感卫星的多光谱数据应用于找矿已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7月中国卫星地面站开始提供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高级星载热发射反照辐射计)数据,因涵盖波长范围宽[VNIR(Visible and Near Infrared)、SWIR(Short wavelength Infrared)、TIR(Thermal Infrared)]、波段多(14个波段)、性价比合理等因素,ASTER数据的研究迅速发展。长久以来,对覆盖区进行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一直是遥感找矿的关注点之一。笔者等利用ASTER数据对浅覆盖区——包古图斑岩铜矿的Ⅱ号、Ⅴ号斑岩体进行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提取的蚀变异常与野外地质情况吻合性好。分别提取了光谱特征谱带差异明显的2组蚀变矿物的异常信息:第一组是蒙脱石、埃洛石、伊利石与绢云母;第二组是方解石、黑云母与绿泥石。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工作的异常靶区。  相似文献   

14.
植被的发育限制了遥感在地质学方面的应用, 在植被覆盖区进行岩石填图, 首先要考虑去除植被干扰影响.以内蒙古东乌旗地区为例, 选择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数据, 分别计算研究区内含土壤因子植被指数和不含土壤因子的植被指数, 并对两类不同的植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 挑选出植被信息被抑制和岩石-土壤信息突出的主成分进行岩性分类, 和利用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评价两种方法的岩性分类性能, 植被抑制法的总体分类正确率为82.946 8%, 最大似然法的总体分类正确率为76.364 3%.结果说明在植被覆盖区, 利用植被指数来抑制植被信息是可行的, 和常规分类方法中的最大似然法相比, 大大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临江铜矿附近地区为研究区,选取OLI多光谱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充分利用遥感数据多时相、多波段、多空间分辨率等特点,结合已知地质资料和已知矿点,采取主成分分析和比值法相结合,提取遥感矿化蚀变信息,得到具有成矿潜力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周萍 《地质力学学报》2015,21(2):218-227
选取陕西省榆林气田地区为研究区, 利用ASTER数据多波段的优势, 在研究区开展了基于波段运算和主成分分析的二价铁、黏土矿化以及碳酸盐矿化等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提取, 圈出4个有效靶区; 并利用ASTER数据的热红外波段进行基于分裂窗简化算法的温度反演得到研究区的温度图像以验证靶区的有效性, 温度反演结果中高温异常区和靶区范围基本吻合; 最后对USGS光谱库中常见蚀变矿物光谱、研究区实测光谱以及原油光谱进行综合分析, 进一步验证靶区有效性, 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17.
黄照强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92-1098
ASTER数据包含有从太空测量来自地球表面的多光谱热红外辐射数据。通过对JHU光谱库中岩石矿物热红外光谱特征的分析,以及对ASTER影像TIR波段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比值法和光谱角制图法SAM相结合进行石英、砂岩和硅酸盐岩类等造岩矿物识别并在西藏冈底斯东段泽当矿田应用,最后将遥感解译分析结果与该区已的地质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STER影像TIR波段基本上能识别硅酸盐类造岩矿物,并且对于岩性识别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何凤萍  王正海  耿欣  等 《江苏地质》2013,37(2):183-187
针对庞西垌地区植被高覆盖特征,主要选用ETM+数据,结合DEM数据,采用正向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多波段信息合成等处理方法,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线状、环状构造信息,结合该区相关地质资料,实现研究区构造综合解译.  相似文献   

19.
陈菁  周萍 《地质力学学报》2015,21(2):209-217
土墩铜镍矿位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 矿床形成主要受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控制。为了进一步探测该地区的矿产情况, 采用ASTER热红外波段比值组合模拟的反演算法, 对发射率数据进行SiO2含量的定量反演, 在反演图上识别出了研究区内明显的石英断裂带。结合ASTER数据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波段中提取出的构造信息, 得出研究区完整的构造解译图。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阈值分割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最后根据区内线性构造、遥感蚀变信息、岩石分布特征、化探异常、已知矿床点分布资料综合分析, 圈定出6个成矿有利区, 为研究区今后的找矿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诸广南部花岗岩型铀矿田区内与铀矿化相关的赤铁矿化、绿泥石化和水云母化蚀变发育,但区内植被覆盖度高,直接对遥感图像进行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易受植被等因素的干扰。为了去除植被、水体、阴影和第四系的影响或使它们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分别采用ETM+4/3波段比值的高值掩模去除植被、7/1波段比值的低值掩模去除水体和阴影、以及用第四系分布的矢量图层掩模去除第四系的干扰。对去除干扰后的图像,利用ETM+1、3、4、5波段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认为其第四主成分的高值为铁染主分量信息;ETM+1、4、5、7波段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第四主成分为羟基主分量信息。将铁染和羟基主分量信息分别经过滤波处理和统计密度分割,获取诸广岩体南部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的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