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2~1994年在潢川县进行了水稻节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节水栽培不仅节水、省电,而且可改善水稻生长形态,增强根系活力,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浅、湿、晒灌溉,湿润灌溉,间隔灌溉和无水层灌溉.  相似文献   

2.
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计算作物蒸散量的公式,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蔬菜作物的需水量;通过田间示范得出,膜下滴灌节水效果最好,其次是喷灌、再就是管灌。给出了蔬菜作物的平均需水灌溉量和不同节水模式下的灌溉量,并进行了节水灌溉调控气象服务。结果表明,按照作物需水和气象服务调控灌溉,不用投入资金可节水40%左右;工程节水加作物需水气象服务调控灌溉节水40%~70%。工程节水结合作物需水调控灌溉为最有效最经济的节水灌溉途径。  相似文献   

3.
1986年1月9日,“水稻节水栽培的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成果在熊岳通过了技术鉴定。大家一致认为:这项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明显,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可以在辽宁省和我国北方水稻区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是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它既能节约用水,又能提高产量。这项科研中得出的农业气象指标,为节水栽  相似文献   

4.
水稻覆膜节水种植对N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节约水资源,水稻覆膜节水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农业生产部门运用到水稻生产中。但是,与传统种植模式(采用淹水与烤田相结合的间歇灌溉)相比,水稻覆膜节水种植模式通过改变土壤条件,引起稻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变化,进而使得大气环境污染性气体一氧化氮(NO)的排放发生变化。为了定量研究两种种植模式的NO排放差异及其关键控制因子,采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法,对不同种植模式下两种施肥条件(常规施肥与无氮肥对照)的水稻—休耕系统NO排放通量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原位周年观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NO排放主要发生在中期烤田阶段,覆膜节水种植模式的NO通量多高于常规淹水种植模式,水稻生长季NO排放系数分别为0.12%和0.016%,主要原因是覆膜节水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壤温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在休耕季,两种种植模式的NO排放都与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覆膜节水种植模式全年NO排放有大于传统种植模式的趋势,其排放系数分别为0.15%和0.032%,但需时间更长地点更多的试验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兰念军 《高原气象》1990,9(2):213-219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初步肯定了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对水地春小麦的节水增产效果。初步看出其节水增产的机理为:地膜覆盖的增(地)温和保墒作用,增加了春小麦幼苗期的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并使出苗提早,促进延长了穗分化,起到增粒作用;同时使千粒重也有所增加,从而达到增产;由于保墒作用及头水的推迟,减少了灌溉定额和灌溉次数及耗水量,因此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通过对两年试验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计算机选优,得出了节水、节种、增产的优化栽培措施组合为:头水叶龄4~4.5叶,二水时期为开花,全生育期灌水2次,灌溉定额155~200方/亩,播种23~32万粒/亩,施氮10公斤左右,氮磷比1∶0.5~0.7,但对地膜复盖技术还需继续研究,继续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时上列措施组合尚待进一步完善和经生产验证。  相似文献   

6.
谢忠奎 《高原气象》1990,9(2):169-176
通过一年的试验,初步得出参试各变量x_1(灌溉定额)、x_2(灌溉次数)、x_3(头水叶龄)和x_4(保苗株数)对产量y的多元回归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各参试因子对产量的作用,并通过频数分析,筛选了地膜覆盖条件下玉米高于某一产量指标,同时限制灌溉定额或灌水次数的节水增产的优化措施组合。本文还分析了参试因子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评价了地膜的节水效果和增温增产效果,初步探索了地膜玉米的节水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7.
水稻耗水规律及节水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8年的水稻耗水量试验资料,寻找水稻耗水量与光、温、水等气象要素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未来天气趋势和土壤性质的作用,确定水稻的灌溉量。该灌溉技术既满足水稻生理需求,又能达到节约用水,减小成本,夺取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棉花田间水分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了棉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出新疆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一次适宜灌溉定额。根据试验求算实际蒸散量,利用彭门公式及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求得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及不同年型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全生育期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最佳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9.
干旱缺水是制约通辽市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节水型农业已迫在眉睫。及时准确提供灌溉预报信息是实现节水灌溉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宽气象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辽市气象局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利用内蒙古气象科研所研制的"内蒙古半干旱区农田优化灌溉预测技术",从2005年开始陆续对通辽地区玉米田进行了灌溉信息预报的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扬州市丘陵山区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探讨了水稻防旱减灾对策,提出了发展水稻生产、防御干旱应加强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地调整作物结构和品种布局;增加肥料投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以达到扬州市丘陵山区水稻高产,稳产,多收。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在朝阳市的“八五”规划中,把因地制宜地发展春小麦列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首位,计划开发面积100万亩。春小麦生长期为3月中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处于干旱阶段,降水量只有50~60mm,且蒸发量大。可见,通过灌溉这一措施来弥补水分不足,是减轻干旱的行之有效途径。这就涉及到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如何灌溉才能达到节水、高产、稳产的目的。2 试验设计和方法 本试验是1993~1994年在建平县太平庄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紧张是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河南更甚。由于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资源失衡总是日趋严重。如此发展下去,必将危及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缓解这种紧张局的根本途径是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节水农业,即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实行节水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重点改进田间灌溉设施配套技术和实行优化灌溉,辅之推行各种有效的农业节水措施。在水资源短缺和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旱地农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节水农业概况及节水措施邓天宏方文松(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1澳大利亚节水农业概况澳大利亚位于10.41°~43.39°S之间,平均海拔300m,80%的土地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下,且年际间存在着很大的变化;土壤平均湿润指...  相似文献   

14.
1引言为了促进科技兴农,改造中低产稻田,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根据全市冷烂田、望天田。高寒田等中低产稻田比重大、夏旱重的实际情况,引进了水稻地膜栽培技术,并与深溪镇联合在冷烂田开展了水稻地膜栽培试验。该技术具有增温、节水、抗旱、保肥、改善泥土物理性状、灭草等综合作用,因而增产作用显著。2试验设置及地膜栽培的技术要点该试验在廖忠明、李世东两农户共0.1933hm2的两块冷烂田进行。一块田的水稻品种为汕优多系1号,采用旱育浅植育秧方式,另一块田为11优1313,旱育两段育秧方式。每块田分地膜覆盖宽窄行(约941窝/hm2)和…  相似文献   

15.
李守谦  马忠明 《高原气象》1993,12(2):217-222
本文根据我国缺水地区近年来对节水农业的研究成果,从基础理论研究、水资源管理,优化配水,节水工程建设、微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地面灌水技术的改进、地面覆盖节水技术、化学物质节水技术等方面,对我国缺水地区节水农业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我国缺水地区对节水农业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必须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开发利用新的节水技术,使农业生产向节水、节能、高效的方向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稻覆膜栽培是在整好的大田里开厢起垄,覆盖上农膜,膜上按栽培密度打孔栽秧的一种水稻种植新技术。它具有提高地温、减少蒸发、节水、抗旱、保肥灭草的作用,增产效应十分明显,尤其是对冷烂锈田、高磅天田和望田天。贵州这3种田面积大,稻作生产期间降水分配不均,是夏旱严重的省分,推广这项种植新技术对贵州水稻增产具有现实意义。1998年省农气中心在息烽县西山、石洞乡进行地温观测,委托县农技推广站具体实施。1试验情况①试验基本情况地点:石洞乡红光村安朵寨组顾华春责任田,海拔1100m,土质黄泥,肥力中等,泡冬田;西山乡金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日益加剧和旱灾发生日趋频繁的现状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特点,提出了发展该地区农业.减轻旱灾危害的综合治理对策。针对旱作农业区可通过早地农业工程,如耕作制度、培肥改土、农田覆盖等一整套综合抗旱保墒措施,提高旱区的降水生产效率,夺取旱地农业的高产稳产。灌溉地区可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和灌溉制度,实现节水防旱,增产增收粮食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省主栽品种之一,1982年前多以30×10厘米形式栽培.这样的高密度,时因管理不当,而致水稻倒伏、发病、效益降低等矛盾产生,成为限制水稻高产栽培的主要因素.1983年后,我省推广水稻稀植栽培技术,栽培形式由30×13至30×26厘米不一.实践表明,稀植栽培改善了田间生态环境,缓解了高产水稻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经济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角度出发,利用农田优化灌溉技术,结合通辽地区农业生产实际,确立优化灌溉技术推广示范田,历经3年的推广试验,灌溉指标明确,经济效益和服务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我国水稻栽培是有其悠久的历史。解放以来,全国各地进行了水稻栽培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如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籼稻改粳稻、早稻改晚稻及早稻改水稻等等,无论栽培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很大的增长。自六十年代以来,北方单季稻作区相应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