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对生态保护和国家能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重构煤炭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迫在眉睫。通过对煤炭地质勘查产业发展脉络的梳理,搭建了涵盖资源勘查、矿山建设、煤炭开采、矿山关闭等全生命周期的煤炭地质勘查产业链基本架构,包括煤系矿产资源勘查、矿山生产地质、地理信息与数字矿山、矿山修复与治理等四大板块。并对新的架构体系下不同阶段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如何服务于矿山全生命周期、支撑煤炭资源绿色勘查和智能化开采对环境"近零损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地质勘查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地质找矿和资源勘查保障,另一方面要向生态地质勘查扩展,以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新需求。生态地质勘查工作作为今后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地位是地质勘查工作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阶段。基于此提出了生态地质勘查的内涵,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地质修复与重塑体系建设三大工作领域,初步搭建了生态地质勘查技术架构,即生态地质评价技术、绿色协同勘查技术、生态地质监测技术、生态地质修复技术、废弃资源再利用技术五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报讯北京市地下空间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地质大厦召开。论坛旨在强调"城镇化建设,地质工作要先行",让地质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地对接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美丽北京世界城市建设。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向地下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必然之路。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在地质体中进行的,因此地质体的性质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我国地质工作正经历大变革、大调整,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更好地支撑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源矿产地质调查仍然将作为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编辑部与自然资源部  相似文献   

5.
正《华北地质》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循"双百"方针,坚持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和大数据观理念,以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为主要方向,为地质科技成果交流与国际合作对比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探索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新举措、新机制,丰富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2017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了“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区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 项目和工程。通过需求对接、野外调查与勘察、室内评价与编图等系列工作,初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 ①基本查清了承德市水、土、地质遗迹、生态等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和环境本底条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林草湿地等地质问题及潜在风险; ②从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综合调查评价、全域生态文化旅游新格局打造和林果业种植结构优化等方面,探索了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地质支撑服务模式; ③基本查明了地质建造对农业和生态格局的控制关系,据此提出了耕地资源和植树造林的优选区域; ④以双滦区为例,探索了地表基质层的分布特征,为宜林、宜耕、宜草提供了理论基础; ⑤提出了基岩山区矿泉水成因模型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调查评价工作方法。该工程取得的初步进展及成果为承德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期国家目标,区域地质调查必须为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目前,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向覆盖区为主的平原、盆地、草原、荒漠等地区拓展,但现行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难以满足现今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的需要,亟待探索形成新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扩大地质调查成果的服务领域.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4年设立了“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探索总结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经过努力,形成了以“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为核心的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试点项目初步确立了中国东部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的基本格架,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中国中东部沉积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化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关系.该方法体系的建立,对引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填图方法体系明确提出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地球系统科学为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理论基础,实行需求驱动、问题导向、目标考核,努力解决调查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重大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的技术路线是地表地质调查与多种现代地球探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度融合,并强调预研究与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同时规定不平均使用工作量,取消填图主要实物工作量的量化指标规定;创新成果表达方式,明确地质填图服务多种社会需求,倡导填图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立区调填图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8.
前言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5年,也迎来了两年举办一次的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的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地质工作者责无旁贷,应积极投身到地质找矿、地质科技创新和地质服务中去,为支撑引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9.
前言     
《地质通报》2015,(Z1):227-228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5年,也迎来了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青年地质大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地质工作者责无旁贷,应积极投身到地质找矿、地质科技创新和地质服务中去,为支撑引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从地学大  相似文献   

10.
正未来一段时期,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最高方针和基本遵循,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国土资源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  相似文献   

11.
铀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杰敏 《铀矿地质》2000,16(5):257-264,279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面临世纪之交,铀矿地质勘查的走向如何?未来的铀矿地质勘查依赖于新思维的启迪,新理论的指导和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即,要建立铀矿地质勘查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的挑战 新的使命——附记国际地层委员会2002年6月全会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新世纪初国际地层委员会 (ICS)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IUGS)向 ICS提出硬性要求 :2 0 0 8年必须完成显生宙各个系、各个阶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s)的选定工作 ,有关分会不能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 ;二是 ICS的自身思考 :将来是就此停步还是继续履行其职责、但改变其方向和托管方式 ?ICS必须面对现实 ,改革思变。动力地层学显示高分辨率的全球变化的地质过程是激动人心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的一个挑战 ,因为当今全球环境的恶化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极其紧迫的重大问题。地层学在这项研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根据详细的化石记录 ,可以进行精确的地层对比 ,洞察控制全球变化的动态驱动力。将这个给地层学定向的地质过程作为一个新的任务是最有意义的。2 0 0 2年召开的 ICS会议主要目的是让各分会主席对 ICS未来的方向和组织结构取得一致意见 ;加强内部交流与合作 ,企划将来的活动 ;讨论如何应对来自 IU GS的挑战。文内简述各分会 (包括末元古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等 13个地层分会 )在会上交流的情况 ,并对 ICS的未来发展方向、ICS的组织和机构性质、ICS的强项和弱势、GSSPs的综合地层学、建立新的?  相似文献   

13.
梅仕龙  史晓颖 《地球科学》1999,24(2):167-172
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应尽可能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地层的自然界线、层 GSSP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年代地层界线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层序地层可以做为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的而独立存在,构成新的三重地层分类,地层界线的优化应尽可能与层序界面相结合,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损伤性,随着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地层学和概念上取得了的创新和突破,有在新的地层学体系指导下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从而更加客观地反  相似文献   

14.
王德有  曹希强 《地质学报》2013,87(8):1049-1058
河南夏馆-高丘盆地出露一套富含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的红色陆源碎屑岩系。20世纪70年代末,赵资奎(1979)将含蛋"红层"时代归为"白垩纪"。此后,该套"红层"曾称"高沟组"和"马家村组"、"桑坪组"、"夏馆组",但均没有测制正式地层剖面,无专门论文发表,原因是除恐龙(诸葛南阳龙)和恐龙蛋化石外,基本没有发现可资确定地层时代的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近年来,除新发现"河南宝天曼龙"外,2011年作者测制了系统剖面,并寻找到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轮藻和植物大化石,有条件正式建立"夏馆组"组级地层单位并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夏馆组"的时代应为土伦(Turonian)中—晚期至坎潘(Campanian)中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承受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水泥行业是耗能、排污大户,面临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我国水泥工业开发和提供新技术和新装备,推动我国水泥工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近年来的新成果主要在新一代烧成节能技术、无球磨粉磨节能技术、余热发电技术、水泥工业处置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减少水泥生产有害粉尘和气体的排放等方面,代表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物探工作的新仪器设备、处理软件以及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列举了物探方法在资源、环境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重点在金属矿方面的应用。物探方法技术的长足进步、发展及其应用,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磁勘探方法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地质与资源》2004,13(3):184-186
介绍了近10年来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方法中的一些新技术:欧拉反褶积方法、重磁响应函数方法和数字信号分析技术等.随着这些新方法逐渐应用于地质构造解释、矿床勘查、地热勘探与考古勘探中,提高了重磁勘探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成矿理论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分析了成矿理论的发展趋势,重点对10种现代成矿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它们是:同生成矿理论、浅生成矿理论、微生物成矿理论、边缘成矿理论、纬度分带成矿学说、软硬酸碱成矿理论、建造分析成矿理论、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成矿理论、成岩作用促使沉积成矿理论和砂金成矿的细菌结晶机制。笔者认为成矿理论的研究应注意综合性、多因素和适用性,还强调成矿理论随着地质科学不断发展而逐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活动热流体与成藏、成矿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陈红汉  李思田 《地学前缘》1996,3(4):259-262
地壳乃至上地幔的流体活动以及与成岩/成矿和人类密切相关的环境关系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文章侧重介绍沉积盆地中活动热流体与成岩/成矿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南海莺—琼盆地的活动热流体与天然气成藏研究成果,认为盆地热流体的动力学特征不仅控制了烃类和稀有气体、稀有金属的成藏、成矿过程,而且对盆地的动力学演化具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方维萱  金浚  李惠 《矿产与地质》2005,19(6):583-587
为庆贺欧阳宗圻先生的八十寿辰,《矿产与地质》本期回顾总结了我国冶金和有色金属地球化学勘查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综述了欧阳宗圻先生等人在冶金和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创新成果,以资鼓励从事金属矿产勘查的我国年轻一代地球化学工作者,继续发扬欧阳宗圻先生的创新精神,在新世纪中,迎接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和环境生态污染地球化学治理等应用地球化学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