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库车5.6级、拜城5.3级地震形变前兆异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研究了 1999年 3月 15日库车 5.6级、6月 17日拜城 5.3级地震前新疆克孜尔水库形变站观测到的前兆异常。库车 5.6级地震前 ,第一形变站基线具有突变性 ,异常幅度达 2 80μm,水准异常为渐进式 ,幅度稍小 ,但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在此次地震前其它测站的 14条垂直、水平形变测线都有程度不同的异常显示 ,最大异常量级为 1.2× 10 -5,中期异常达 1年以上 ,短期异常持续约 10 0天 ,临震异常在震前 7~ 15天出现。拜城 5.3级地震前各测线也观测到了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最大异常量级为 8.3× 10 -6,短期异常持续近两个月。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1日阿克陶5.0级地震后,新疆乌恰—喀什地区5级以上地震一直处于平静状态,截止2016年11月25日,平静持续长达1 639天,是该区域自1950年以来第2超长平静。对乌恰—喀什地区5级地震平静异常进行追溯分析,获取其异常指标,结果表明:(1)当该区域地震活跃期内出现发震时间间隔Δt≥524天的异常时,该异常与其后乌恰—喀什6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乌恰—喀什地区此次超长平静被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直接打破,阿克陶6.7级地震对应于该区5级地震平静异常。分析结果可以为正确了解该区5级地震平静异常特征以及地震趋势研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宁波ZK03井水温异常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邱永平 《内陆地震》2003,17(2):141-144
通过分析宁波台ZK03井的基本观测条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以及对其日均值、整点值的探讨,认为该井水温异常很可能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有关系。从日均值图上看,异常出现在震前10天左右,最大异常量为正常速率的负20倍;从整点值图上看,震前10天开始在34个小时内测值下降了0.001℃,是正常速率的负18倍。异常出现原因可能是由于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间接地导致了地下流体温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2016年6月23日河北尚义发生4.0级地震,是晋冀蒙地震危险区的1次显著地震活动,在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区域地质构造基础上,从应力状态和速度结构深入分析此次发震背景。分析认为,此次尚义4.0级地震发生在晋冀蒙交界地区低活动背景下,震前该区存在地壳应力张量方差较低,视应力偏高的现象,地下介质中存在速度变化较大的高低速过渡带,这表明该区应力水平较高,应变能易于积累,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与震前出现的应力张量方差低值区、视应力高值区、交叉空区及地下介质中的高低速过渡带有较好对应,对晋冀蒙交界地区未来中强震发震背景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鲁甸6.5级地震、唐山4.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现象,结合异常时段地下流体观测数据,对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现象及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鲁甸地震前及唐山地震前地下流体长期与中期异常特征均主要出现在距离震中心500 km范围内。地下流体震前异常特征现象观测的目的是判断地震危险区高密度观测特征,对地震高发区的中短期异常指标仅进行中短期分析。地震区域应力叠加导致地震前兆现象的开启,引起断裂带裂隙,地下水温度和地下深部气体异常变化,水岩变化使得地下流体混合前兆增强。在地震前兆观测范围内,获取地下流体异常指标变化可以为震前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地震预测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莹甄  赵翠萍 《内陆地震》2003,17(4):309-316
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前北天山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5.4级地震发生在2002年北天山4级地震集中活动区空段,震前12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3项地震波参数出现短期异常。震前3个月乌鲁木齐震情窗出现超警戒线异常。震前10天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和震群活动显著。  相似文献   

7.
1984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自治区地震局的建议向社会发布了一次短期地震预报,该预报是在多种监测手段存在中期异常的背景下出现了油水井喷涌型异常后发布的。结果造成了一次虚报。事后对这次发布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油水井自喷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喷涌型异常其恢复水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以前的震例不同,而且与作者提出的喷涌型前兆理论相违背,这表明,由作者前兆理论导出的异常恢复水位随时间对数变化的单一线性规律,可能是判定真伪喷涌型前兆的依据。这次非地震的喷涌异常,估计与距异常井约两公里的两口废油井高压注液有关,其机理类似于注水诱发地震。对此无震异常恢复水位曲线的解释表明,距井一定距离的水层中可能存在着一条断层。  相似文献   

8.
宁波台矿泉井水温异常与萨尔瓦多8.0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2001年1月9日起开始宁波台矿泉井井水温度出现异常,通过检查、分析后认为很可能与萨尔瓦多8.0级地震有关系。从日均值图上看,异常在震前6天开始出现,至震前1天达到最大,表现为打破正常的波动规律,呈负异常;从整点测值图看,主要是震前36小时出现负阶跃。分析认为出现的水温异常可能是一种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而至,间接地影响地下流体发生微小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保进 《地震研究》1992,15(1):46-52
1966年2月5日东川6.5级地震前3年震区周围降水量的大幅度涨落,震前1月内气温、地温的明显增高,震前1—2天霾和动物异常的出现。以及地震发生在近“望”时刻等环境变化,说明东川6.5级地震前既有地下热能输出,又受到地表动荷载和天体引潮力的激励,即东川6.5级地震是在地壳内外作用叠加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柱坑深井水位年变规律明显,主要受降雨调制,多年来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反映地震信息敏感清晰,与邬Ms5.5级震中相距约80公里。 对该井水位变化与降雨量的关系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出在寻邬Ms5.5级地震前水位约有113天的低值短期异常前兆。异常最低值超出二倍均方差达120毫米。异常开始水位逐渐下降,在震前57天下降到最低值,接着转为回升,在回升的过程中发震,这一异常特征可用含水岩体在应力作用下裂隙演变过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09年2月20日柯坪5.2级地震前柯坪块体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柯坪5.2级地震前5、6级地震异常平静,4级地震平静达到了“十五”项目总结的异常指标,且震前1个半月2级以上地震“成片”向震中附近地区迁移;震前乌什水管仪、阿合奇地倾斜和巴楚土层应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短期异常和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12.
向阳  孙小龙  高小其  李娜 《中国地震》2017,33(4):563-574
基于新10井水位对九寨沟M_S7.0、精河M_S6.6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分别利用水震波和潮汐分析法,反演得到了新10井水位在地震波作用期间和地震波作用前后含水层参数特征,探讨了2次地震引起的新10井同震响应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新10井水位对九寨沟地震和精河地震具有不同的同震响应形态,利用水平流模型反演所得的新10井含水层渗透系数,在九寨沟地震时为61m/d,而在精河地震时为147m/d,表明地震波作用导致水平向的渗透性增强;利用垂向流模型反演得到的新10井含水层渗透系数,在2次地震之前约为49×10~(-5)m/d,而在地震之后约为18×10~(-5)m/d,表明地震波作用导致垂直向的渗透性减弱。因此,新10井水位的同震响应变化与地震波引起的含水层渗透率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滇14井流量测项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云南漾濞Ms6.4级地震前滇14井记录到了十分显著的短临异常,异常持续时间为5~10天.对比同井其它测项观测资料,流量观测异常明显优于其它测项.从其岩土力学机制和水动力学机制探讨对流量动态能够灵敏映震的原因.建议在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中应强化地下水流量的观测与...  相似文献   

14.
以康苏25.30 m岩石地温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观测点的应震特征,结果表明,岩石地温的前兆异常主要以短临震前异常为主,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主要特点包括:4级地震震前特征为高频突跳及温度的快速下降-持续-上升至背景值,地震往往发生在异常结束的5~30 h内;6级地震主要发生在温度的快速上升或下降变化后的异常持续中,高频出现在震前12 d前,且高频持续时间短。初步分析认为,观测点温度的异常特征主要与其地质构造环境及地下流体的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对滇东北地区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选择评估达到Ⅰ、Ⅱ类的观测资料,采用日值、五日均值、旬均值、相关矩平、K-L拟合分析、CF分析等方法,对2003~2012年以来滇东北地区的5组MS≥5.0地震进行震例回顾总结.归纳震前该区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发现前兆异常数量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异常项数在震前6个月开始增多,震前3个月达到最大值,临震前1个月部分异常转折结束,异常数量出现降低;异常在空间演化上具有震前3个月向震中收缩的特点.80%的震例表明震中距100 km范围内的观测点异常比例远高于100 km范围外的观测点异常比例.将结果外推应用于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发现他们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滇东北地区MS≥5.0地震前地下流体的异常特征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桩古25井映震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桩古25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地震前该井产油量变化特征和映震效能。震前该井产油量突升,有时还伴有自喷现象,地震强度越大,异常幅度越大或持续时间越长,该井对绝大部分发生在其周围200km以内的4级以上地震和500km以内的5级以上地硅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最后对该井的映震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15年4月15日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利用内蒙古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2015年1月1日至4月15日震前频谱特征,意在判断震前是否存在低频异常信号。结果显示:①在5.8级地震前,东升庙、石嘴山及乌海地震台的地震波形低频信号存在相同现象;②低频信号在震前10天开始出现,并间断持续至发震;③低频信号出现的时间不连续,且持续时间间隔逐步缩短。  相似文献   

18.
利用乌什台数字化前兆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乌什MS 4.5级地震前乌什台水管倾斜仪、洞体应变仪数据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地震前,洞体应变仪北南分量数据曲线正常,东西分量数据曲线加速拉张,05:14—20:32拉张幅度达到7.40×10~(-7),7月19日5时至20日16时乌什洞体应变仪东西分量快速拉张了9.20×10~(-7);7月19日5—19时,水管倾斜仪北南分量数据曲线正常,东西分量数据曲线反向西倾7.13ms,且05:59—06:06、07:36—07:46、18:42—18:56数据掉格,水管倾斜仪异常结束后1小时,在洞体应变仪异常过程中发生了乌什MS 4.5级地震。水管仪东西分量震前反向西倾,洞体应变仪东西分量震前拉张加速,短临异常明显,且2套形变观测震前异常时间同步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9月17日广东阳江发生了4.9级地震,从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及等震线分布判断本次4.9级地震仍属1969年阳江6.4级地震"老"震区的晚期地震活动,与该区已发生的4~5级地震序列活动类似,具有前期余震频度、强度衰减快的特点.宏观调查及震源机制证实平冈断裂是此次4.9级地震的主要控震和发震构造.震前曾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前兆异常,但地震学异常不显著,震前中小地震活动未出现异常活跃或异常平静.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20年在龙门山地区发生的地震,分3个区段估算累积贝尼奥夫应变。结果表明,龙门山北段对九寨沟MS7.0地震存在阶跃,震后一年内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抬升量约为2 000×10~8;龙门山中段对芦山MS7.0地震存在明显阶跃,震后一年内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抬升量约为5 300×10~8。由此可以认为,龙门山中段与芦山地震有较高关联度,而其北段与九寨沟地震的关联度次之。这个抬升量是该区域构造运动与对应地震关联度的一个描述,这对于研究地震的动力源、孕震构造及发震机理有参考意义。另外,对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时变斜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累积贝尼奥夫应变的时变斜率在邻近地震前均存在降低的现象,这可能是震前应力松弛过程的表现,但这仅是一个初步研究,对其机理以及可否成为大地震孕育指标等问题还需要对更多震例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