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高考复习推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班级,层次较好的学生往往会提前做大量的习题。有一次在他们的请求下,我来帮助他们解决一道我还未来得及过目的习题,材料中“航天飞机绕地球一周一般需要90min……”对我这个“英语盲”来说,我顺便问了一句“min是什么时间单位呢?”“分钟的英文缩写。”学生毫不含糊地告诉我。或许他们以为我就是有意在问他们。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习题的布置和检查往往令教师极为头痛,我们常埋怨和指责现在的学生不自觉,并想尽各种办法来强制学生完成作业。在教育上很有见地的文豪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今,在新课改的氛围下,地理教师手握鲜活的教材,面对活跃的学生,地理课堂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但习题的设计可千万不能成为被新课改遗忘的角落,也要改造也要“变脸”,让它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工智能、教育元宇宙的快速发展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元宇宙应用于教育可为教学带来全新的变革和体验。教育元宇宙赋能中学地理教学已是教学创新与发展之势。本文在理性审视教育元宇宙对中学地理教学带来客观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旨在探讨教育元宇宙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路径,同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学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科内容广泛,自然人兼备,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发展演变过程中,会持续不断地发生一系列小的变化.即自然变异。它们是地球演化进程中为适应内外部环境而进行的“微调”。但这种“微调”,却可能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当这种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制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投影片。由于该教具可灵活变动,使课本图中未能表达的内容也能直观地表现出来,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状况如何,应该是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还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学生学习自主性缺失、师生之间情感性流失、能力培养创造性遗失、教学活动学科性丢失的“四失”现象。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杨胜 《地理教学》2007,(5):43-43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讲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就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规律,即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思维就会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产生思维共振,同时也会使双方的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同频共振”效应会使师生双方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叶成福 《地理教学》2010,(13):58-58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犯错误。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如何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是检验教师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0.
陈红方 《地理教学》2010,(20):55-57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课堂是动态的是开放的,任何一节课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意外”发生(这里的“意外”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与教师预先的教学设计相偏离的状况)。课堂“意外”处理好的话,课堂就会精彩纷呈,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使老师失去了信心,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而“教学机智”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11.
历经“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多国在动荡与冲突中难以自拔,而反政府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却趁机兴风作浪。“伊斯兰国”的肆虐不仅使得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复杂,也给世界和平的维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伊斯兰国”长期活跃在伊拉克-叙利亚边境地带,它的兴起将会对平淡的两伊关系带来重要变数。论文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归纳了IS兴起后两伊关系在宗教、经济、外交、军事等四大方面的变化,并指出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是促使两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伊斯兰国”兴起后两伊关系迅速改善,促进中东三大地缘集团鼎立新格局的形成,也引起域外各国势力的政策变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一类教学主题,揭示其渗透空间尺度思想的教学关键点,使其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天气与气候”的相关内容为例,围绕“渗透空间尺度思想有哪些教学关键点?”“如何从教学关键点入手引导学生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期望能给地理教学渗透空间尺度思想以及其他地理学思想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对学习方法提出了三个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和探究三种学习方法虽然相辅相成,但“探究”居于核心的位置,因为探究会培育质疑精神,会培养创造力。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探究的精神,大力挖掘探究问题,提供探究素材,给出探究时间,整理探究结论,让探究精神在地理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4.
谈地理德育渗透中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明 《地理教学》1998,(2):18-19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通顺流畅一富有启发性.而且特别要注意语言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自然生动、情感激越、幽默风趣,则能做到“春雨润物细无声”;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语焉不详、言不由衷.则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德育渗透将达不到目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语言应该精雕细琢.讲究技巧.  相似文献   

15.
李锋 《地理教学》1999,(3):34-34
几年来,笔在地理教学中探索了一种“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展开联想→组织讨论、启发思维→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练习检测、获取反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可带来四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陈晓  张蕾 《地理教学》2014,(15):39-40
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现在的主体潮流中"活动单导学"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在课堂中要求体现"二"主体(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老师预设,学生参与),"三"体现(主题、问题、习题),"四"环节(课堂情景创设,知识点切入,导入;问题导学;对点训练;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杨修志 《地理教学》2014,(23):40-42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学科基本结构教学的重大创见。书中谈到"知识点不是孤立的、分散的点,而是关系上的点、风格上的点、系统上的点",系统化了的知识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知识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层次及相互间的联系,更有利于牢固地掌握已有知识。根据该理论,笔者认为,在中考备考中,会做大量习题,在讲解试题时,应尽可能借助题目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8.
邹逸  胡顾锋 《地理教学》2022,(2):10-13,17
地理学史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地理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但其在实践中却存在“高价值低应用”的困境。本文以H教师的地理学史教学行动研究为例,呈现了地理学史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探讨了地理学史教学对学生理解学科本质与培养其核心素养带来的效果,阐述了地理学史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旨在促进地理学史教学真正走进现实课堂。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判定运动方向的问题。这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手来判定方向,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这样就避免一些学生出现记忆混乱的局面。“南左北右”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姜桂林 《地理教学》2004,(10):41-42
新课程的新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会看地图的能力就成为新教材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在首轮新教材实验教学中,立足地图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