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承德地区的历史地震与现今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为依据,分析了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承德地区地震特征,并根据场址影响烈度估计场址危险性的最大似然法,由承德地区历史地震的影响烈度,估计了未来50年内承德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吉林省松原市及附近(50km范围)历史地震、地震构造、现代小地震活动分析及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综合确定了松原市城市设定地震,其结果可以为松原市制定大震应急预案、建立大震快速反应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回顾[伊朗]米尔扎依引言地震危险性分析可以分成经验的-统计的、确定性的和概率的等几类方法。经验的方法直接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和古地震资料来确定地震活动性和评定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在确定性分析方法里,表示第四纪或近代地壳活动证据的断层或者...  相似文献   

4.
彭亮  吴彬  沈军  唐丽华  陈建波 《内陆地震》2008,22(3):234-242
利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对大(Ⅰ)型一等工程-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所在的场址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该拟建工程场址所在的西昆仑地震带是新疆境内地震活动强度最高、频度最大的地震带,拟建工程坝高库大,为了进行准确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本研究根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地震构造研究成果,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按照构造类比、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划分了潜在震源区;在分析了区域地震活动环境和地震构造等因素后,综合评价其对场地地震危险性的影响;根据确定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地震带、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应用概率方法计算得出了场地不同概率水平的水平向基岩峰值加速度。其结果做为适合该水库的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论,用于指导工程选址、设计、抗震设防。  相似文献   

5.
宁波地区的地震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家庚  陈存国 《地震学报》1998,20(3):285-294
在分析论述了宁波地区的历史地震、地震活动性、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地震构造环境作出了综合评价.以此评定了宁波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并作为对我国东部弱地震活动地区开展工程地震研究工作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综述了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历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在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研究中,重点论述了在概率分析研究阶段地震复发模式、概率模型、断裂间相互作用以及最大震级的评估等问题,指出未来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多学科资料和研究手段、动力环境分析和力学模型的引入。  相似文献   

7.
邵辉成  陈党民 《中国地震》1992,8(4):108-111
地震目录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基本资料。地震目录不仅反映了地震活动的真实变化,也混杂了一些人为和历史的因素。现有的历史地震目录只记录了较大地震,而中小地震往往被遗失,仪器记录的资料极为丰富,但由于时间较短,大地震相对较少。仪器记录的地震与历史地震震级误差差别很大,如果简单地把这两部分目录结合起来,就会出现地震目录在其研究的整个时间段内不等精度和不同完整性的问题。同时人们越来越注意地震目录的不完整性和震级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分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玮琼  吴宣 《中国地震》2002,18(4):377-381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历史地震资料是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关键。鉴于我国西部地震资料记载年限短,地震活动水平高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对中国西部地区如何使用有限资料,确定未来地震活动水平和合理估计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是引入相对应变这一物理量,通过分析各地震带中强以上地震在时间上的相对应变释放速率,达到尽可能合理估计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蒙古国及其周边地区的背景地震目录(M≤6.0),采用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的方法研究了蒙古国地区背景地震危险性水平,给出了蒙古国50年超越概率10 %的峰值加速度分布图。结果表明蒙古国大部分地区背景地震危险性水平为0.05 g,部分地区高达0.1~0.15 g,意味着蒙古国地区背景地震危险性高,在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时应充分考虑背景地震活动,采用不同起始震级的地震活动性模型计算得到的地震危险性水平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因此在采用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应采用多个模型加权平均的方法,平衡地震频度和地震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易桂喜等(2006,2007)、武敏捷等(2013)利用以b值为主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分布,结合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背景,分析活动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综合判断处于相对高应力和闭锁状态下活动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这种组合分析方法比单个活动性参数值能更好地反映断裂现今活动习性,且对地震样本需求不高,适用于地震监测能力一般、地震活动性中等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判定.  相似文献   

11.
王盛泽 《华南地震》2010,30(1):82-91
从历史最大地震烈度分布图分析,可知揭阳、汕头、潮州三市位于Ⅶ~Ⅷ度高地震烈度区。该城市群地震灾害有以下特点:市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大;地震时市区地震烈度高,地震灾害大,损失严重。采用宏观经济易损性的地震损失分析方法,重演该区的历史破坏性地震。分析表明:抓好该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是保持社会和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查阅了大量有关1739年银川—平罗8级大震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建国以来对银川平原地震的研究成果,研究了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的地震烈度分布及其灾害特点。研究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贺兰山东麓断裂,而极震区位于其东南的银川—平罗一带,与银川地堑第四纪沉降中心相吻合,这主要是受到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其震害特点对减轻未来地震灾害、城市规划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何新社  徐钦 《高原地震》2014,26(3):57-61
兰州是中国最典型的唯一河谷型特大城市,市内多次发生或遭受到强地震波及影响。特殊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使兰州市的震害尤其是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表现出多样性、多发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由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结构和地位的影响,使灾害的危害表现在整体性和全局性上,因而兰州市在地震灾害面前又显示出脆弱和易损的一面。建立健全全市防震减灾的机制,预防各种次生灾害,尤其是包括滑坡在内的地质灾害,确保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转,提高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强化公众的综合应急应变能力,是做好兰州市防震减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灾害的历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了大量有关1739年银川-平罗8级大震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建国以来对银川平原地震的研究成果,研究了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的地震烈度分布及其灾害特点。研究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贺兰山东麓断裂,而极震区位于其东南的银川-平罗一带,与银川地堑第四纪沉降中心相吻合,这主要是受到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其震害特点对减轻未来地震灾害、城市规划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设定地震及其烈度影响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定地震常用于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和重大工程选址,烈度衰减模型反映了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分布。设定地震包括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设定两种方法,确定性方法基于构造或历史地震,非确定性方法是基于概率危险性方法,用于估计区域或城市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缺失等震线或震害记载不详的历史地震和概率设定地震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地震破坏影响,借助于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和GIS,可直观地判别其影响分布情况,便于设定地震的取舍。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最短断层法烈度衰减模型分别模拟两次地震的地震动参数空间分布,并通过与实际地震的极震区对比,验证该模型模拟地震烈度的可靠性.然后,基于模拟的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层高等信息,采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建筑物进行三维震害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最短断层法是一个模拟历史地震烈度空间分布较好的模...  相似文献   

17.
张北地震在北京市激发的二维强地面运动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北县距离北京市约200多km,1998年1月的张北地震是近期北京周边地区发生的一次较强规模的地震,研究它在北京地区引起的强地面运动,有助于分析首都圈内的地震危害性,为地震减灾提供理论帮助.本文利用新的计算工具-局域离散波数法,模拟了张北地震激发的包括来自上地壳、moho面反射波、首播等在内的全波场在北京西部引起的2D强地面运动,分析了该区内第三纪、第四纪沉积地层对于地震的放大效应,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薄的第四纪沉积盖层的地点放大效应比厚的第三纪盖层的大很多,说明介质物性是决定地点放大效应的根本原因;不同物性的沉积盖层,在R、Z分量上的放大作用不一样,体现了地点放大效应的复杂性,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强地震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是我国城市安全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内外城市地震灾害惨痛经验表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不足的城市往往在强震中毁于一旦。实现我国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切实防控和消除地震灾害风险。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地震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柔洁 《内陆地震》2002,16(2):143-147
介绍了乌鲁木齐市的地震环境以及历史地震灾害的特点 ,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不同结构类型建筑及其抗震性能 ,并为今后乌鲁木齐市防震减灾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应根据城市区域整体规划、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及所需疏散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广州市萝岗区现场勘查,按照规划原则,对该区避震疏散场所规划进行了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