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C、O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预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本文分析该矿床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不同矿体(不同标高)、不同产状以及相同矿体不同产状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其δ13CPDB值和δ18OSMOW值分别为-2.1‰~-3.5‰(均值-2.8‰)和16.7‰~18.6‰(均值17.7‰),在δ13CPDB-δ18OSMOW图上集中于岩浆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的狭小范围内。多方面的证据表明:矿床成矿流体为壳-幔混合流体,其中壳源组分可能主要由矿区(或区域)碳酸盐地层提供,而幔源组分则可能与区域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去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和REE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连续流动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原生矿石中脉石矿物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不同标高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其δ13CPDB和δ18OSMOW分别为-3.4‰~-5.3‰和14.7‰~19.5‰,在δ13CPDB-δ18OSMOW图上介于原始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热液方解石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6.80×10-6~49.1×10-6),表现为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的"M"型,其Eu/Eu*变化范围为0.30~0.55,与硫化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根据热液方解石与蚀变围岩、远矿围岩及不同时代地层碳酸盐岩的C、O同位素组成和REE含量特征对比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多来源混合"特征,其中围岩碳酸盐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主要的C和REE来源,地层中膏岩海相硫酸盐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主要的S来源,而成矿流体中的水则主要为变质基底昆阳群等提供的变质水,并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顺达 《地质学报》2008,82(11):1522-1530
对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早、晚两期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方解石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CPDB(-5.4‰ ~ -1.4‰)、δ18OSMOW(+6.1‰ ~ +13.9‰)和较高的87Sr/86Sr值(0.7101 ~ 0.7230);而成矿晚期方解石则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CPDB(+0.2‰ ~ +0.6‰)、δ18OSMOW(+19.4‰ ~ +21.5‰)和较低的87Sr/86Sr值(0.7101)。成矿早期方解石为岩浆热液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产物,成矿流体中的碳源于岩浆碳和海相碳酸盐岩;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成矿早期方解石为成矿溶液发生0.05-0.1摩尔分数的 CO2去气作用的产物。而成矿晚期方解石主要为矿区碳酸盐岩围岩低温淋滤的产物,流体中的碳主要源于矿区碳酸盐岩围岩。成矿流体中Sr源于矿区花岗岩和碳酸盐岩,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岩浆来源的Sr逐渐减少,而碳酸盐岩围岩提供的Sr比例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4.
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文章通过碳、氧、氢、硫、铅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测试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 CPDB值范围为-2.71‰~1.21‰,δ~(18) OSMOW值范围为16.09‰~22.48‰,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花垣矿区的围岩的δ~(13) CPDB值范围为0.29‰~1.05‰,δ~(18) OSMOW值范围为21.33‰~23.89‰,为沉积成因海相碳酸盐岩。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 S变化于24.93‰~34.66‰之间,重晶石δ~(34) S为32.78‰~34.22‰,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一,~(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999~18.919、15.554~15.798和38.088~38.576,铅模式年龄为437~534Ma,成矿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奥陶系—寒武系。方解石和闪锌矿样品中流体的δD_(SMOW)变化于-91.1‰~-15‰之间,δ~(18) Ofluid变化范围为-4.1‰~8.75‰,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是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是导致该区铅锌矿床中方解石和闪锌矿矿物沉淀结晶的主要机制。成矿流体~(87)Sr/~(86)Sr为0.70906~0.71022,高于赋矿围岩寒武系清虚洞组灰岩锶同位素比值0.70886~0.70921,表明成矿流体流经了清虚洞组下伏地层,并与其中具有高锶同位素比值的碎屑岩、页岩和泥岩等进行了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相似文献   

5.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矿化期的方解石和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C、H、O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C_(PDB)值范围为-2.71‰~1.21‰,δ~(18)OSMOW值范围为16.09‰~22.48‰,团结、李梅、土地坪、蜂塘和大石沟各铅锌矿床中主成矿期方解石的13C、18O同位素依次表现出逐渐降低的特征,在δ~(18)O_(SMOW)-δ~(13)C_(PDB)图上主要介于原生碳酸盐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花垣矿区围岩的δ~(13)C_(PDB)值范围为0.15‰~1.17‰,δ~(18)O_(SMOW)值范围为19.79‰~23.89‰,指示沉积成因海相碳酸盐岩的特征。方解石和闪锌矿样品中流体的δD_(SMOW)变化于-91.1‰~-15‰之间,δ18Ofluid变化范围为-4.1‰~9.25‰,在矿区范围内流体的迁移方向是由北向南,δ~(18)O_(fluid)-δD_(SMOW)图显示,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是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与围岩间的水-岩反应是导致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中方解石和闪锌矿矿物发生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上扬子铅锌成矿省一系列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内发育的碳酸盐矿物、赋矿碳酸盐岩等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C-O同位素组成特征.矿体中脉石碳酸盐矿物δ13C均值-2.82‰、δ18O均值17.70‰,近矿围岩δ13C均值-2.86‰、δ18O均值21.26‰,远矿围岩δ13C均值O.41‰、δ18O均值24.24‰,近矿围岩C-O同位素组成介于脉石方解石和远矿围岩之间,说明成矿流体和围岩之间存在C-O同位素交换.通过对比推测受蚀变地层13C亏损主要由深源流体交代引起,流体自下而上交代矿区石炭纪地层,造成了地层δ13C均值自下而上规律性降低.受蚀变地层18O相对亏损主要由岩溶作用引起,下石炭统摆佐组δ18O均值较上、下临近层位低,说明该地层透水性好,利于含矿流体和岩溶地下水混合,从而引起成矿物质沉淀和矿体就位.  相似文献   

7.
铜山岭铜多金属矿床是湘南W、Sn、Pb、Zn、Cu多金属矿集区的代表性矿床,本文对其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石矿物进行了S、Pb、C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矿石硫化物的δ34 S值变化范围为-1.9‰~5.7‰,平均值为2.6‰,硫主要来源于硫同位素组成均一化的岩浆。硫化物硫同位素平衡温度表明,矿床主要成矿温度为134~339℃。矿石铅的206 Pb/204 Pb、207 Pb/204 Pb、208 Pb/204 Pb比值分别为18.256~18.856、15.726~15.877、38.352~39.430;岩体岩石铅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17~18.805、15.721~15.786、38.923~39.073;两者铅同位素组成相同,都主要为上地壳铅,是由同一岩浆体系分异形成,可能来源于古老基底岩石。不同类型岩石、方解石矿物的δ13 CPDB值为-9.88‰~1.32‰,δ18 OSMOW值为11.67‰~17.68‰,从矽卡岩矿体到距岩体稍远的围岩地层,方解石矿物的δ13 CPDB、δ18 OSMOW值逐渐增大,成矿流体中的碳早期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在成矿过程中有部分碳酸盐岩地层碳的加入。铜山岭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赋矿地层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作用不显著,仅提供了少量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闭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酸性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岩体、围岩和构造“三位一体”共同控制,具明显的夕卡岩型矿床特征.通过对矿区大理岩以及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典型矿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夕卡岩中最主要的矿物石榴石的δ18OSMOW为6.7‰,暗示了夕卡岩可能直接继承了酸性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主成矿期石英的δD值变化范围为-112‰~-77‰,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2.42‰~4.85‰,反映了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方解石的δ13CPDB值变化范围为-5.2‰~-1.7‰,δ18 OSMOW值变化范围为12.7‰~ 20.1‰,表明其碳、氧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部分可能来自于大理岩;围岩大理岩的δ13CPDB值为3.6‰~5.0‰,δ18 OSMOW值为21.2‰~ 25.4‰,说明大理岩是由海相碳酸盐岩经重结晶作用形成,随着大理岩与矿体距离的减小,其δ13C、δ18O值都有不断降低的趋势,说明在成矿流体交代大理岩围岩的过程中,低δ13C、δ18O值的流体不断与大理岩发生同位素交换,使大理岩的δ13C、δ18O值降低,且距离矿体越近,同位素交换越强烈;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6.9‰~2.5‰,集中于-2‰~1‰,说明矿石硫主要为岩浆硫.综上所述并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羊拉铜矿床为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灰家堡金矿田矿化剂和成矿物质来源,系统开展了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和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具有"上凸型"配分模式,低的(La/Sm)N值(0.003~0.580),较高的(Gd/Yb)N值(1.21~15.73),Eu正异常,显示成矿流体的壳源特征;产于龙潭组(P3l)的矿体中的方解石δ13CPDB为-9.3‰~1.7‰(均值为-3.93‰);产于构造蚀变体(SBT)的矿体中的方解石δ13CPDB为-7.8‰~3.3‰(均值为1.04‰),C-O同位素组成介于地幔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在δ13CPDB-δ18OSMOW图解上呈近水平分布,与矿体全岩及围岩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的C可能具有多来源特征。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并未改变矿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不是导致热液方解石沉淀的主要机制,而更可能与CO2的脱气作用有关;方解石的87Sr/86Sr值接近碳酸盐岩围岩、明显高于幔源物质的平均值,表明成矿热液中的Sr可能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围岩。  相似文献   

10.
新疆和田火烧云Pb-Zn矿床是喀喇昆仑地区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碳酸盐型Pb-Zn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龙山组灰岩中。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主要由菱锌矿与白铅矿组成,矿石类型以纹层状、块状、角砾状及交代蚀变成因为主。矿体发育沉积超覆构造、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鲕粒结构等典型的沉积结构与构造。矿石与围岩方解石的C,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菱锌矿与围岩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相近(其δ13CPDB主要分布在0.78%~3.72‰,δ18OSMOW主要分布在21.71‰~24.87‰),C,O来源主要为海水;白铅矿δ13CPDB=-7.28~1.19‰,δ18OSMOW=10.78‰~16.81‰,C,O来源为岩浆热液与海水混合流体。矿区菱锌矿与白铅矿的C,O同位素组成与表生氧化带中的碳酸盐型Pb-Zn矿不同。火烧云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186±6)Ma,多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火烧云一致。火烧云Pb-Zn矿床具原生层控特征,为喷流-沉积成因,是SEDEX型Pb-Zn矿床的新类型。火烧云碳酸岩型Pb-Zn矿的发现是Pb-Zn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进展,表明喀喇昆仑乃至藏北地区相应构造层位具寻找同类型铅锌矿床潜力。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压下水和氯化钠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徐有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高温高压水和NaCl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水和NaCl溶液是地质上最常见的溶液,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助于研究水溶液在地球内部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中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地勘单位利用钻掘技术优势在工程市场上取得的瞩目成绩,指出了当前在技术发展上存在的“拓重三轻”的问题,分析了钻掘工程市场的发展前景,从技术发展战备的高度规划适应市场需要的岩土钻掘工程技术的体系,并提出了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施工图设计和现场情况对填埋场坝体进行应力变形分析。应力场原位分析采用线弹性材料类型,变性分析采用双曲线非线性塑性类型。在应力变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变化量采用总应力法对坝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摩尔库伦准则,不考虑滤液对其影响。结果显示:按照初步设计方案堆筑的0~12 m坝体在发生应力变形后,坝体的稳定性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可正常运行。建议企业在坝体堆高到1/2~2/3处时,进行勘察获取相应资料,应再次进行坝体应力和稳定性分析,以确保坝体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运用Excel及其内置的VBA语言开发设计了土工试验数据处理程序"数据处理小旋风",用代码建立一个模块包含10个子过程,一个工作簿事件。该程序具有简洁友好的界面,快速化智能化,能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大陆内部壳、幔结构和动力学机制远比大洋"刚性"板块复杂得多,故板块"登陆"必受限定。为此必须重新认识大陆内部物质在力系作用下的重新分异、调整,即必须重新厘定其大陆内部形成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机理。文中指出了以壳、幔结构与深层过程为支柱的地球动力学应予以研究和探索的十大基本科学问题。它们的"核心"主题乃是研究、探索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运动行为与轨迹和动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16.
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引发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评估结果显示,北极油气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阿拉斯加、挪威、加拿大和丹麦格陵兰。不同国家和地区北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特点不同,在新形势下可能还会发生变化。中国是油气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俄罗斯北极地区已日渐成为中国重要油气供应地之一。综合分析几个主要北极国家北极油气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与中国目前参与北极油气开发利用的情况,对未来中国如何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将俄罗斯作为中国北极油气开发的长期合作伙伴,与其开展项目投资、技术入股、航道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冷泉流体是指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之下的低温流体以喷涌和渗漏方式注入盆地, 并产生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及生物作用, 这种作用及产物称为冷泉?它是继洋中脊以盆下源中高温流体的热泉被发现和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盆地流体沉积领域?日前研究较多的是以水? 碳氢化合物 (天然气和石油) ? 硫化氢? 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 温度与海水相近的流体, 广泛发育于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斜坡海底?冷泉流体沉积体系发育高密度的化学自养生物群, 以碳酸盐岩和天然气水合物为主, 有少量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等?冷泉碳酸盐岩的产状有丘? 结核? 硬底? 烟囱? 胶结物和小脉等, 以化学自养生物碎屑和多期次的自生碳酸盐胶结物组成的生物丘最为常见, 它在物质来源? 形成环境? 形成作用等方面与传统来源于海水碳的碳酸盐岩建隆不同, 用术语 C h e r m o h e r m 表示, 以区别于传统海水碳酸盐岩建隆术语b i o h e r m s ? l i t h o h e r m s ? p s e u d o b i o h e r m s 和 b i o s t r o m e s ?地层中石化的化学自养生物丘常是含有大量底栖生物化石的碳酸盐岩建隆产于深水相沉积地层中, 在沉积环境和相分析上出现纵向和横向的不连续, 甚至出现反常现象?矿物以镁方解石? 白云石和文石为主, 与传统的碳酸盐岩相似, 在地球化学组成上最大的区别是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碳来源于冷泉体系中的细菌生物成因碳, 具有特别负的碳同位素值?冷泉在海底主要沿构造带和高渗透地层呈线性群, 或围绕泥火山或盐底劈顶部呈圆形或不规则状冷泉群分布,或以海底地形低凹处和峡谷转向处呈孤立冷泉形式产出?冷泉流体以沉积建造流体为主?上覆快速堆积? 成岩压实和胶结作用? 构造挤压和变形作用? 深部的后生作用和成岩作用? 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作用是建造流体向上运移进入海底成为冷泉的驱动力?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 充填作用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冷泉流体中的碳主要是以甲烷为主的碳氢化合物形式存在, 经微生物作用转变为 C O2 ,最终形成冷泉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变化:工商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项目编写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工商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核心内容。报告表明:① 工商业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工商业需要依赖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才能得以长期运营,另一方面,工商业的各种活动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发生变化;② 在1950—2000年的50年里,全球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许多不利于工商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巨大变化,而且在未来50年内仍会发生一些与工商业密切相关的重要变化;③ 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巨大变化已经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后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重要影响;④ 工商业的发展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它们对业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应地做出调整。
  相似文献   

19.
邢晓彬  张阳生  段芳 《地下水》2011,(6):190-192
运用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本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泾阳县水资源总量、可利用资源量和各行业用水需求量的预测,经供需平衡分析得出泾阳县在未来发展中水资源将出现匮乏现象.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建议,旨在为泾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契机.  相似文献   

20.
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智平  陈伟  薛雁 《地质学报》2010,84(4):570-578
断裂带是具有复杂结构的三维地质体,其内部可以划分为低渗透性的滑动破碎带、高渗透性的诱导裂缝带等具有不同物性特征的结构单元类型;受各种地质条件和因素的控制,不同性质及活动强度的断裂带、断裂的上下盘、同沉积断裂的不同深度,其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存在差异,这导致了断裂具有对油气输导、封堵的双重性和时空差异:诱导裂缝带可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滑动破碎带则具有较强的横向分隔性;同沉积断裂下部对油气的横向封堵性要明显强于上部;断裂活动早中期对油气的输导性要强于晚期及断裂活动停滞期。精细刻画盆地内部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对于分析断裂在油气运聚中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