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郑永涛  高洁  孙莉 《江苏地质》2016,40(4):695-700
查汗木胡鲁晶质石墨矿为赋存于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片麻岩段含石墨变质岩系中的区域变质型矿床,严格受矿体分布层位控制,含矿岩性为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石墨透辉斜长片麻岩、石墨辉石斜长片麻岩、含石墨黑云二长片麻岩、石墨石榴斜长片麻岩、含石榴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经历多期次区域变质作用形成。采用新的成矿理论,对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构造背景、炭质来源进行研究,确定了查汗木胡鲁晶质石墨矿床的成矿模式,对利用该模式寻找相似成因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斜长角闪岩和角闪岩相变质岩石是大陆中—下地、岛弧深部地壳以及俯冲大洋地壳中最重要的组成岩石之一,查明目前地壳中斜长角闪岩的体积含量、空间分布及其应变状态对于深入研究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极其重要.笔者等实验测量了云南高黎贡韧性剪切带典型变形斜长角闪岩7个关键性方向上的地震(P和S波)波速随静水围压(0~600 MPa)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测定了主要造岩矿物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的品格优选方位,查清斜长角闪岩中地震波速各向异性与剪切波分裂的成因,确定斜长角闪岩中有限应变椭球与波速椭球的对应关系,为今后利用原地地震波速的各向异性调查地壳深部区域构造应变场提供必要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柳河县半截沟铁矿床赋存于中太古界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矿体形态简单,呈似层状、扁豆状分布。该文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确定了该区铁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柴北缘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分布广泛。为确定柴北缘地区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受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采用LA-ICP-MS技术,对大柴旦地区前寒武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黑云斜长片麻岩获得479~472Ma的变质年龄,斜长角闪岩获得440Ma和470Ma 2个变质年龄,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获得418.8Ma±3.0Ma的变质年龄。初步确定,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对前寒武纪岩体构成了3次强度不等的变质作用叠加,分别为大洋俯冲末期阶段(495~467Ma)岛弧花岗岩弱热烘烤变质作用、大陆碰撞造山阶段(467~423Ma)区域变质作用、S型花岗岩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大陆后碰撞造山阶段(423~371Ma) I型花岗岩强烈接触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包创  陈岳龙  李大鹏 《地质通报》2013,32(10):1513-1524
巴彦乌拉山岩组形成于古元古代,而对其斜长角闪岩的精确定年数据尚缺。采用LA-MC-ICP-MS技术,对巴彦乌拉山岩组斜长角闪岩及侵入于其中的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Th-Pb和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确定巴彦乌拉山组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2300Ma。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斜长角闪岩原岩可能来自叠布斯格岩群的再循环产物,并且遭受了1988~2239Ma和1892~1940Ma的变质-深熔事件,其中1892~1940Ma的年龄可能代表斜长角闪岩先期变质-深熔和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反映了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拼接的强烈构造事件;1813~1877Ma的年龄为花岗岩的变质及先期高级变质岩退变质为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主要反映了华北板块东、西部块体的拼合事件。而斜长角闪岩中没有1813~1877Ma的年龄记录,可能是构造热事件的温度不足以引起已经发生过多次部分熔融的斜长角闪岩干体系再次发生熔融而结晶锆石。  相似文献   

6.
柴北缘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分布广泛。为确定柴北缘地区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受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采用LA—ICP—MS技术.对大柴旦地区前寒武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黑云斜长片麻岩获得479-472Ma的变质年龄,斜长角闪岩获得440Ma和470Ma2个变质年龄,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获得418.8Ma±3.0Ma的变质年龄。初步确定,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对前寒武纪岩体构成了3次强度不等的变质作用叠加,分别为大洋俯7中末期阶段(495-467Ma)岛弧花岗岩弱热烘烤变质作用、大陆碰撞造山阶段(467-423Ma)区域变质作用、S型花岗岩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大陆后碰撞造山阶段(423-371Ma)I型花岗岩强烈接触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变质岩原岩恢复,属于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晓天火山沉积洼地中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在稀土元素特征曲线的相似性确定火山岩物源来源于基底岩系卢镇关岩群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根据斜长角闪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丰度的研究,认为区内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与卢镇关岩群中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存在密切关系,其物源主要为卢镇关岩群中斜长角闪岩类。  相似文献   

8.
程裕淇确定了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地层划分,在斜长角闪岩中发现残存的变余杏仁状构造和岩流特征,正确区分了变基性熔岩流、变火山凝灰质岩和变基性脉体。原化马湾组黑云斜长片麻岩为新太古代早期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富山背斜的片麻状奥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2612±20)Ma,其侵入的具变余气孔状充填构造的斜长角闪岩属于雁翎关组;而李家庄倒转向斜核部的柳杭组含砾黑云变粒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SHRIMPU—Pb年龄(2524±7)Ma。  相似文献   

9.
河北大庙斜长岩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5,自引:21,他引:25  
河北承德大庙斜长岩杂岩体是我国唯一的岩体型斜长岩。为了确定杂岩体的形成时代,作者从杂岩体主要组成岩石——苏长岩、纹长二长岩中选取锆石作U-Pb年龄测定,所获得的结晶年龄分别是1693±7 Ma、1715±6 Ma。这些锆石U-Pb年龄数据说明,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侵位至少持续了约20 Ma。大庙斜长岩杂岩体和密云奥长环斑花岗岩、长城系大红峪组钾质火山岩,以及广泛发育的基性岩墙群一起可能代表华北陆块1750~1650 Ma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0.
南天山铜花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发育有斜长花岗岩产于蛇绿岩的顶部,并且二者呈断层接触关系。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获得斜长花岗岩年龄为(406.5±5.0)Ma,侵位时代确定为早泥盆世,这一年龄代表了铜花山蛇绿岩形成的下限年龄。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现行规范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这种设计计算方法是基于饱和土力学理论的,误差较大。依据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对基坑非饱和土体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在此基础上,以实际工程为例,就基质吸力及施工季节对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含瓦斯煤的内时本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冰  王泳嘉 《岩土力学》1995,16(3):22-28
根据瓦斯对煤的力学变形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采用内蕴时间塑性理论,建立了含瓦斯煤的内时本构关系,给出了本构关系中材料常数的确定方法,并地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王刚  徐浩  武猛猛  王锐  宋相  周晓华 《岩土力学》2018,39(7):2599-2608
煤层注水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重要的增透卸压手段,而封孔长度是影响注水压裂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确定出合理的封孔长度,根据Lippmann煤层失稳基本理论,选取了6种不同的弹性区本构方程,引入非线性动态瓦斯压力分布的表达式,构建了含瓦斯煤层力学理论模型,得到煤层垂直、水平应力和塑性区宽度的解析式,之后结合高家堡的现场情况,对比分析6种弹性本构方程下的煤层应力分布曲线及塑性区宽度,并进行了现场封孔试验。结果表明:封孔长度在9.5 m时孔洞漏水量小、未出现异常现象,封孔效果良好,最终确定出了合理的封孔长度为9.5 m;相对于其他3种弹性本构方程,选取第i、v、vi种弹性本构方程对封孔长度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更加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邱战洪  张我华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07,28(Z1):160-164
在基于“应变等效假定”和“余应变能等效假定”两种不同损伤力学基本假定的黏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基础上,将最小耗能原理应用于固体介质的黏弹塑性问题,给出了损伤材料的黏塑性应变流变速率、黏塑性损伤发展速率和黏弹-塑性材料积累应变强弱化速率的非线性演化发展方程,建立了两个不同的黏弹塑性损伤模型(A和B),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作为算例,最后运用黏塑性损伤模型A,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建于岩石基础上的某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损伤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损伤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艾智勇  慕金晶 《岩土力学》2018,39(7):2632-2638
基于Biot固结理论,运用解析层元方法求解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二维层状饱和地基的动力响应问题。从直角坐标平面应变问题控制方程出发,通过Fourier-Laplace变换将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组,求解得到单层饱和地基的解析层元。结合层间连续条件和边界条件,组装得到多层饱和地基的总刚度矩阵方程,进而求得变换域内的解。借助Fourier-Laplace逆变换的数值积分方法,获得平面应变动力问题在物理域内的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其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吻合较好。通过算例分析了荷载圆频率、荷载作用深度及地基成层性对地基竖向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荷载圆频率的增大,地基竖向位移先增加后减小;地基竖向位移在荷载作用点处呈现波峰,且受表层土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流体动力学和自组织理论,研究了玄武岩柱状节理形成的动力学特征,并应用福建镇海一带玄武岩平均化学成分,估算出动力学方程中所涉及的参数,求出了断面直径与节理柱体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出了R_a,d和L的值,其结果与该地区的地质实际基本吻合,最后探讨了柱状节理的成因机理,并把柱状节理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1)热耗散-对流阶段,(2)冷却-收缩阶段。  相似文献   

17.
周剑 《工程地质学报》2011,19(4):570-576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推导了弹性波动方程,并给出了位移势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应力波传播理论建立了边坡中应力波传播模型,以SH波为例详细说明了边坡中不同部位的应力波叠加情况.将边坡的坡面和坡顶自由面解耦为2个相互独立的自由面,分别分析了2个自由面附近应力波场的叠加,并据此研究了边坡中波函数幅值变化情况,得到了边坡水平向动力放大...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Fredlund consolidation theory of unsaturated soil, exact solutions of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of single‐layer unsaturated soil are presented, in which the water permeability and air transmission are assumed to be constants. The general solution of two coupled homogeneous governing equations is first obtained. This general solution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two functions psi1 and ψ2, where ψ1 and ψ2, respectively, satisfy two second‐orde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hich are in the same form. Using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the two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solved and exact solutions for three typical homogeneous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To obtain exact solutions of nonhomogeneous governing equations with three typical nonhomogeneous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nonhomogeneous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first transformed into homogeneous boundary conditions. Then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s and exact solutions of homogenous governing equations, the series form exact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exact solutions is verified against other analytical solutions in the literature.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曾祥勇  邓安福 《岩土力学》2006,27(Z2):96-100
无单元法(element free galerkin method)是一种基于滑动最小二乘法构造插值函数的无网格数值方法。以该方法中插值函数及其导函数为基础,从变分原理出发,建立了弹性地基上正交各向异性Mindlin板的无单元法求解控制方程,其中弹性地基采用Winkler地基模型。对该理论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程序实现,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了提出方法用于水工结构中弹性地基板问题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泥石流活动关键指标估算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流体容重、流速、冲击力是表征泥石流活动特征众多指标中的三个关键指标.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这些指标评估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应用较普遍的估算公式,对比了不同公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比较结果认为:由于泥石流组成和运动状态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对于这三个指标,目前的估算公式都不具有普适性.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建立基于各个地区泥石流特点的指标估算经验公式是最为实用的途径.在各个指标经验公式的建立方法上,考虑各个粒组的多变量容重统计分析方法相对较为合理;泥石流流速估算公式的建立途径在我国、前苏联和欧美国家之间有显著差异,前二者基于曼宁公式,后者基于强迫涡流公式、以弯道超高为主要参数;泥石流冲击力的估算方法国内外都以动量理论为基础,区别主要体现在经验系数取值上,巨石冲击力的计算则都考虑了拦挡建筑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