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其平均海拔达4 727 m,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高原地形与生态屏障作用对我国乃至亚洲地区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西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和独特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协调,并对邻近区域环境起到安全保障作用为目的的生态安全进行研究,围绕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原理为指导,采用"3S"技术、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分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风险对生态安全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调查与评价.通过多学科综合集成,揭示了生态环境脆弱度、人类干扰度和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构建了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体系,为维护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62,自引:13,他引:49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针对当前高原生态安全状况,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和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作用影响及区域生态安全调控作用的基础研究;系统开展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部署建设生态屏障功能动态监测体系,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构建评估体系和标准,并凝练经验,以系统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功能,在应对全球变化中占据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3.
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西藏拥有我国特有的大面积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西藏高原湿地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湿地总面积为3 126 253.33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9%。西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湿地类型丰富,天然湿地面积大,占湿地总面积的99.09%,天然湿地又以湖泊型湿地和河流型湿地为主,分别占全区湿地面积的82.36%和14.71%;湿地分布广但不平衡;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河流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沼泽湿地退化等方面。鉴于高原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作者提出了加强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代云川  李迪强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0):1969-1978
当前,学界对生态屏障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对其科学内涵、基本属性以及识别体系的研究不够深入;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生态屏障建设的科学性有待提升、生态屏障建设的机制有待完善。为此,论文对生态屏障的内涵、识别体系和建设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厘清了生态屏障的科学内涵,总结了生态屏障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指出,生态屏障具有地域和功能的双重内涵,表现为特定的空间区位、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和防护对象,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具备公共产品属性。在生态屏障建设中,首先需要基于生态屏障的地理区位、主导功能、生态胁迫及不同尺度科学识别生态屏障及其范围;其次,应当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自然规律、推进生态屏障建设跨区域协作;最后,推进生态屏障建设系统治理,统筹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肃内陆河流域生态功能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阐述张掖生态功能的重要意义入手,阐明了祁连山森林、湿地、人工绿洲成板块结构镶嵌分布,组成了强大的生态屏障,阻止了沙漠化的进程。针对张掖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张掖黑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管理及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为甘肃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分析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特征,明确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运用生态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对西藏高原在生态区、生态亚区和生态功能区3 个级别上进行生态分区,划分为7 个生态区、17 个生态亚区和76 个生态功能区,并用3 级命名法对这些分区进行命名,绘制了西藏高原生态功能分区图,为高原生态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藏高原作为欧亚大陆大江大河发育最多的区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江河源。自然保护地是保护江河源区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在全球气候变化下,开展西藏江河源区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建设具有典型性和必要性。通过资料分析、现场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梳理了西藏江河源区涉及自然保护地的现状,总结了空间布局空缺突出、生态保护挑战加剧、管理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夯实资源保护、完善管理体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建设策略,以期为青藏高原等世界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长江金沙江段生态屏障建设的功能区划——以昭通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昭通市为例,探讨生态屏障地区的功能区划方案。生态屏障地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4大类功能区中的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其目标是实施以国家、区域或流域生态安全为保障的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工程。运用功能区划的基本思想,以昭通市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主要因子的评价为基础,借助G IS分析工具,以参评因子的空间态势为依据,划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功能兼备的主体功能区,为在中小尺度的生态保护地区划分功能区提供了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8,26(1):2-11
文章论述了构建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大陆地势变化三级阶梯为基础的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宏观构架.遵循地形为主导因素,并结合水热因素的分异,对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进行了分区,共分出3个大区,40个区和66个亚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开展以亚区为单元的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途径及其应着重研究的科学问题,同时,提出开展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及其保护与建设研究可以作为促进山地学科发展切人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战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具有不稳定性和敏感性特点。随着高原的抬升和全球气候变暖,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加大,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干预下,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生态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基础上,提出西藏生态安全总体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划是地理学认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和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借鉴已有研究,对区域生态经济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及生态经济区划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生态经济区划原则。其次,通过设计两级生态经济区划方案,首次对中蒙俄三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轴带“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一国际区域进行了生态经济区划探索研究。基于研究区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经济开发强度等人文经济要素,首先将研究区划分为6类生态经济区。通过引入人均环境污染物产生量、土地利用类型、产业结构、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具体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指标,进一步将研究区细化为19类生态经济亚区。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各类生态经济亚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特征及地域分异规律,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其确定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保育发展区3类,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区的绿色发展建议。本研究将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The Tibetan Plateau serves an important shelter function for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Asia, and especially China. Here, we proposed and improved indicators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the terrestrial alpine Plateau ecosystems and assessed the freeze-thaw erosion, land desertification, water-caused soil loss, and land salinization sensitivity, together with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from the overall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cological pressure, and elasticity aspects in Tib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of Tibet is quite sensitive to freeze-thaw erosion,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water-caused soil loss. Extremely and highly sensitive regions account for 9.62% and 83.69%,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Extremely and highly vulnerable areas account for 0.09% and 52.61%, respectively,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the Himalayan and Gangdise mountain regions in west Tibet; the Nyainqentanglha, Tanggula, Hoh Xil, and Kunlun mountain regions; and the northwest and northern regions of the Changtang Plateau. The results will aid the development of customized protection schedul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cological issues in each region.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地区长期面临资源组合不匹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空间区位又决定了其具备促进区域协调、沟通国际国内、调整经济结构、筑牢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生态经济枢纽区,将有助于改善西北及全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全域生态安全水平,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立足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依据国家战略定位与生态经济功能,基于对研究区人地环境、城市群与城镇发展体系、人口布局与民族构成的全面解析,解读生态经济枢纽区的基本内涵,其可归纳为生态功能区、经济枢纽区、文化融生区、深陆通道区四个方面。进一步,本文综合宏观布局、资源禀赋、生态环境、陆海统筹等视角,阐明了生态经济枢纽区建设的功能定位,构建了西北“水三线”地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并提出河西、兰西、天山北坡、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四大生态经济枢纽区的建设格局与发展途径,探索了生态经济枢纽区与国家战略布局的互动关系。以期助力中国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深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藏湿地资源价值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特有的、世界独—无二的高原湿地资源。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西藏湿地的全部生态环境价值为4023.8068×10^8元/a,以5%的贴现率计算,湿地价值的现值为44261.8748×108元,相当于73.72×10^4元/hm^2。从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来看,直接使用价值(提供产品和文化功能)约占总价值的24.40%,而间接价值(调蓄洪水、疏通河道、水资源蓄积、土壤持留、净化环境、固定碳和支持功能)则占75.6%,西藏高原湿地退化面积为60.4272×10^4hm^2,相当于年退化面积2.0143×10^4hm^2。已退化湿地损失价值4454.69×10^8元,年损失价值148.49×10^8元。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区划   总被引:46,自引:18,他引:28  
青藏高原是土地沙漠化正在发展-强烈发展的重要区域,土地沙漠化区域分异明显。本文在确定区划原则和区划指标的基础上,将青藏高原沙漠化区域划分为藏南河谷湖盆区、藏北高原区、阿里高原区、藏东南三江河谷区、柴达木盆地区、共和盆地区、青海湖盆地环湖区、青南高寒区和川西甘南高原区等9区23亚区,各区域土地沙漠化的基本特征、现状与发展态势各有不同。按照高原沙漠化地域分异规律与特点,结合生态建设的要求,青藏高原沙漠化防治的基本思路是:全面保护,综合治理,适度开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大运  王建力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535-1544
冰芯是重建古气候重要的信息载体,因具有分辨率高、保真性强、信息量大、时间尺度长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中国自1986 年在祁连山敦德获取第一支冰芯起,相继在青藏高原地区钻取了古里雅、马兰、达索普、普若岗日、东绒布等冰芯。本文重点回顾和总结了利用上述冰芯重建古气候的研究成果,分别论述了冰芯作为信息载体反映古气候的主要指标,包括氧同位素与温度、冰芯积累量与降水、大气气溶胶与古环境、微量元素与古环境、冰芯包裹体与古环境,以及冰芯内微生物与古环境的关系等。青藏高原地区冰芯对过去一些极端气候事件、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冰期—间冰期旋回、厄尔尼诺事件、太阳活动规律,以及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但纬度差异导致青藏高原地区的响应机制有别于南北极地区;并进一步对比说明了受不同季风系统影响的冰芯在重建古气候上的异同。最后,基于当前研究状况,就加强多学科交叉与创新、新技术应用与代用指标开发、冰芯记录影响因素评估及量化模型构建等未来需要深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藏北高原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董玉祥 《山地学报》2001,19(5):385-391
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的藏北高原是我国土地沙漠化三大分布区之--青藏高原分布区的代表性地域,是研究现代土地沙漠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的重要地区。本文从沙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藏北高原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该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藏北高原是我国重要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大、类型多、程度重、分布广、危害重,其形成与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过程与人为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变化是其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边缘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从宁蒙陕甘沿黄地区区情现状入手,分析了该区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与基础条件,提出了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及相应保障措施。其中,生态产业带建设是关键,重点从培育国家级生态能源基地、高效生态农牧基地和西北生态旅游胜地等角度构建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区域生态-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中心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