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第一项“我国农业自然条件与农业区划研究”和1978年全国自然科学地学规划中关于编制全国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图件任务以及1979年4月全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会议的要求,在我国开展包括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研究在内的资源调查与制图,并确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负责协调全国各省区共同完成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为了落实和加快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研  相似文献   

2.
人类和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们的一切活动均离不开自然界,既受它的限制、影响、危害,又受它的哺育、滋补、抚养。虽然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阶段后,人们的活动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从根本意义上说,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地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过程。人们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不断前进着。人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类型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区域自然资源是由各资源要素及其运动过程所形成的复杂系统。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甘肃省自然资源的空问组合特征进行定量研究。文章认为甘肃省自然资源的空间组合类型可分为4种。即河西整体优越型。陇中、陇东工业资源主导型,陇南农业资源主导型,甘南旅游资源主导型。不同类型资源区的资源总量不同,与区内外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建立区内外资源开发经营合作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是甘肃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其中省内合作是主导,省际、国际合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一切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活动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一个国家利用土地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标志着这个国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因此,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的研究,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5.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又较低,再加上长期以来追求速度的发展模式,特别是自然资料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很可能使自然资源成为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摆脱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是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自然资源产权管理,建立和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市场,解决“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不合理状况,这对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搞好经济核算,发挥资源潜力,防止其滥用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1.土地资源是我国最重要和最紧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础部门。因此,“中国的土地资源和农业”一章为全册教材的重点。本章共分5节课,本节为第一教时,是讲述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为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发展农业生产必须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全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生产概况和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系统分析了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行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耕地资源永续利用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耕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出如下结论:耕地资源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农业自然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耕地资源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农业和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日益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任务之一。而解决旨在资源利用最优化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问题则是经济地理学及其邻近学科的最重要的任务。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论证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论与方法问题。首先提出了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依据,讨论了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标准与指标,然后分析了作为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指标的级差地租与总产量,最后就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标  相似文献   

10.
云南干热河谷特色农业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永彬  朱彤  卢培泽 《山地学报》2002,20(4):445-449
云南是一个山原省份,河谷盆地是农业发展的最适宜地区,由于部份河谷盆地存在干热气候,坡在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自然障碍,以及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使得传统农业明显欠发达;同时干热河谷地区又具有光热与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条件,适宜发展特色作农业和反季节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开展区域特色农业建设以实现农业开发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具体的分区开发方向和相关产业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伊洛河流域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兵  臧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6):53-56,74
伊洛河流域复杂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开发历史,使其具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经济.基于伊洛河流域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应坚持以经济发展优先、富县与富民相结合、各区段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等为基本原则,以优化农业空间生产结构、改善经济网络结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引导农村工业发展和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等为战略重点实施流域开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这也是我国自然资源部在组建之后开展的首次全国性质的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其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了解我国国土资源利用以及发展的现状,得到的数据信息能够为今后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提供资源保护的力度。本文将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内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重要意义、开展原则、技术探究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地理》2011,(4):89-89
2011年11月12日,2011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学术论坛在南昌市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江西农业大学主办,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得到各地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来自全国23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主题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4.
何书金  李忠魁 《地理学报》2006,61(9):1004-1005
由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土地资源学系、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和台湾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协办的“第七届两岸三地生态保育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10日一8月22日在西藏林芝西藏农牧学院举行,大会的主题是“山地生态保育与资源利用”。本次会议正值西藏农牧学院建院35周年之际,来自北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广东、福建、台湾和香港等17个省(市、区)50多个单位从事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资源、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和企业界的代表86人(其中台湾代表22人)出席了大会。本次研讨会报名参会148人,收到论文90多篇,大会交流论文45篇。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而搞好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我国解放以来曾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或单项的农业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到七十年代末期,“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研究”被列为全国科学技术研究108个重点项目的第一项。于是,全国各省区相继组织了各类农业自然资源的考察。由新疆  相似文献   

16.
王硕果  唐亚 《山地学报》2006,24(B10):343-348
旅游是合理开发并保护资源、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是我国西南地区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开发景点之一。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数据来源,参考政府部门相关资料,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民生活的可持续性为研究内容,探讨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带来的一些正面以及负面影响,并对资源的优化管理模式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结论表明,旅游开发在对地方基础建设、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带动作用的同时,对于当地农民没有带来明显的经济增收;当地农民受旅游开发的影响较小,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有限;旅游开发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和农民薄弱的环境意识,仍然是当地生态环境巨大的潜在威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农民生活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资源管理和利益分配模式;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管理部门与当地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7.
论水土保持与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流域光、热、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正在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开发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一种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交错的经济活动。在这种经济过程中,无论是作物栽培、畜禽饲养,还是其它农业生产,不仅要求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作基础,而且需要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社会经济资源的投入,在农业自身诸因素的作用下,上述投入即以满足人们社会经济需求的实物形式产出。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和过程便构成了农业经济的投入——产出系统。因此,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技术——经济复合系统。 系统分析和综合,是研究系统的有效方法,即先把整个系统划分成基本的因素或分量,进行各种分析处理,然后再将诸因素集中组合成一个达到最优水平的完整体系。对区域农业  相似文献   

19.
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壤丘陵区具有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河谷资源开发模式,限制了丘陵山区区特圾农业自然资源全面有效地开发,恶化了生态环境。因此,该地区农业的邮路不能仅立是河谷耕地,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占总面积70%以上的低山丘陵坡地上,实行一丘多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实现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的持续 。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对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迅速地增加。一方面,自然资源不足的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盲目开发利用,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恶劣影响。自然资源系统分析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进行国土规划的基础,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协调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