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2007年6月3日云南宁洱6.4级地震序列基本特征,动态追踪了宁洱地震前的中短期地震学异常,结果表明:宁洱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为5.1级,衰减正常。据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测定,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Ⅰ走向为138°,倾角为70°,P轴方位为3°,仰角为9°,宁洱6.4级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NW向的普(宁)洱断裂,在NN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右旋走滑错动,引发宁洱地震。宁洱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地震学异常以云南M≥6.0地震平静和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等为主;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最为突出的地震学异常为震源区及附近地区中小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出现窗口地震及云南省4级地震平静等。  相似文献   

2.
刘翔  吴国华  陈慧  刘学军  付虹  毛慧玲 《地震》2008,28(4):136-144
根据云南宁洱地区地质构造、 历史强震资料、 云南监测中心区域台及现场流动台数字化观测台网测定的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资料及1970年以来宁洱地区6级地震序列等, 深入分析研究了宁洱地区中强地震活动规律、 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时空展布以及参数变化等特征, 并利用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地震现场数字化观测流动台测定的余震波资料研究了该序列地震波动力学特征。 研究结果认为, 宁洱6级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原地重复性, 在时间上具有强弱交替活动的韵律; 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展布方向与穿过震区NW向宁洱断裂的走向大致一致, 宁洱6.4级地震可能是由无量山断裂活动构造加剧所引起;根据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序列及历次宁洱6级地震序列时序发展特征分析研究得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能量主要集中在震后3天内释放, 4.9级以上余震发生在主震当天, 地震序列早期参数和3.0级以上余震的垂直方向P波最大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非线性关系等显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具有较明显的主-余震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洱地震现场流动台网监测资料进行精确定位,结合云南区域测震台网地震波资料,给出了宁洱地震主、余震的震源参数,分析讨论了宁洱地震的震源过程。研究显示,宁洱6.4级地震发震构造为NW向断裂,主破裂走向约N50°W,倾向WS,倾角约80°,断层性质为走滑型。断层破裂长度约为30km,宽度约5km,破裂面深2~12km,断层走向与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基本一致。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宁洱震区地震矩范围为1012~1018N·m,震源破裂半径为300~3500m,应力降为0.0044~14MPa。高应力降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4~10km深度范围内,表明该深度区是宁洱地震的主要活动区域。地震应力降随时间逐渐衰减,表明宁洱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  相似文献   

4.
卢显  周龙泉 《地震地质》2011,33(3):560-567
2007年6月3日在云南宁洱发生6.4级地震,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在主震附近架设了5套流动数字地震台.利用这些地震台和思茅固定地震台记录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序列重新进行精定位.结果显示,宁洱地震序列的长度约为40km,宽度约为10km,明显集中在普洱断裂与NNE向断裂横断错移的构造部位,且大部...  相似文献   

5.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强余震库仑破裂应力触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Okada方法计算了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在其MS5.1强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该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量为0.36MPa,超过"触发阈值"(10-2MPa)1个数量级,说明宁洱6.4级地震在其5.1级强余震破裂面上引起的应力变化可能触发了该强余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艳娥  陈学忠  付虹 《地震》2012,(1):28-39
本文根据在近震源条件下,利用Brune模式,由昆明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滇西南地区98次ML≥2.5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在2007年6月3日云南泞洱MS6.4地震前视应力和拐角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泞洱MS6.4地震前,较高视应力(2.5×105 Pa以上)主要分布在红河断裂与无量山断裂之间,较低视应力(2.5×105 Pa以下)在空间的分布则显得较为分散、随机。较低的拐角频率(1.5Hz以下)集中分布在泞洱地震震中东北部的红河断裂与无量山断裂之间,随着频率的增大,分布范围逐渐向西南扩展,直到整个区域,较高的拐角频率(3.5Hz以上)则集中分布在泞洱地震震中西南部的区域内。从视应力和拐角频率的时间变化曲线看,泞洱MS6.4地震前滇西南地区视应力表现出了明显的升高变化过程;含ML3.6以上地震的拐角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复杂过程,ML<3.6地震的拐角频率呈趋势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在近震源条件下,利用Brune模式,由昆明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滇西南地区98次ML≥2.5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在2007年6月3日云南泞洱Ms6.4地震前视应力和拐角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泞洱Ms6.4地震前,较高视应力(2.5×105 Pa以上)主要分布在红河断裂与无量山断裂之间,较低视应力(2.5×105 Pa以下)在空间的分布则显得较为分散、随机.较低的拐角频率(1.5 Hz以下)集中分布在泞洱地震震中东北部的红河断裂与无量山断裂之间,随着频率的增大,分布范围逐渐向西南扩展,直到整个区域,较高的拐角频率(3.5 Hz以上)则集中分布在泞洱地震震中西南部的区域内.从视应力和拐角频率的时间变化曲线看,泞洱Ms6.4地震前滇西南地区视应力表现出了明显的升高变化过程;含ML3.6以上地震的拐角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复杂过程,ML<3.6地震的拐角频率呈趋势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学报》2006,28(3):221-229
利用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middot;v)测定地震波辐射能ER的方法,详细研究了云南地区中小地震和两次余震序列的地震视应力sigma;a的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视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高视应力集中区与中小地震活动频繁地区相关. 在大姚6.2级主震前,视应力出现了高值变化时段,是平均值0.25 MPa的5倍,且主震及周围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视应力值. 因此,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作为地震危险性预测的一种新的判据,余震序列视应力sigma;aA与主震视应力sigma;aM之比一般小于1.0.   相似文献   

9.
宁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得到宁洱地震序列的主震、5.1级强余震和52个余震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该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呈NW走向,倾角陡立.在接近水平的近南北向压应力作用下,断裂具有右旋走滑的错动性质.主震、强余震和众多的余震都发生在同一发震断裂上.大量的余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与主震一致,是地震序列的主要破裂类型,但还存在与主要类型不一致的倾向滑动类型,这可能与余震破裂起始点的微构造控制作用有关,但是它们呈水平向的应力轴与主震的主应力轴一致.NW向断层作右旋走向错动,滑动断层推挤的象限都是逆冲类型的余震,而拉张的象限都是正断层类型的地震.宁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周围4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相同,表明震源区应力场和区域应力场完全一致,宁洱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震破裂动力学, 研究了1995年7月20日河北沙城ML4.1地震序列破裂过程中, 视应力和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差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主震的视应力约为5 MPa, 而余震的视应力平均约为0.047 MPa. 在破裂过程中, 主震的动态应力降大约为静态应力降的1.6倍,其差值约为2.7 MPa; 余震的动态应力降一致小于静态应力降,其差值平均约为-0.75 MPa. 因此,主震发生时,最终应力大于动摩擦应力,与断层突然锁住的模式相符; 余震发生时,最终应力小于动摩擦应力,与地震断层错动过头的模式相符. 因此, 主震和余震的发生过程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1.
On June 22,1518,a large earthquake,measuring M7~(1/2),occurred offshore west of Seoul,Korea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his earthquake affected the whole Korean Peninsula,and caused damage to the coastal areas such as Seoul,where the seismic intensity was degree Ⅷ. Aftershock activity lasted for more than one month. The earthquake also affected the Eastern China region. This earthquake was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activity of the western margin fault zon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eastern margin fault zone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was located 36. 5°N and 125. 2°E.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1月1日青岛崂山3.6级震群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1日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境内发生3.6级震群,震中区强烈有感,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崂山区、青岛市区大部分区域震感明显。本文从震群监测、地震影响、地质构造、序列时空特征及趋势判定、地震应急等方面概述该震群。  相似文献   

13.
解丽  非明伦  卢永坤 《地震研究》2007,30(4):373-378
介绍了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各地震烈度区范围、面积、走向等分布状态,以及4个强震台站所记录的主震峰值加速度值。对震区的各类建(构)筑物和工程结构等进行了震害特征分析,并对震区内的震害异常点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0km,造成了196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一级响应.在芦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损失远低于同等规模但人口远少于芦山的玉树地震.全部地震灾区都处于汶川地震的老震区,汶川地震震后受损房屋多数采取了加固或拆除措施,新建农村民居普遍采用多种抗震措施,当地新建房屋比例很高,很好地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在地震中,新建民居极少完全倒塌,这是此次地震伤亡较少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新建民居多数没有严格按照汶川地震后国家下发的抗震设防民居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因此破坏依然十分严重.芦山地震人员伤亡少是防震减灾第1阶段减少人员伤亡目标的体现.然而,芦山地震中抗震措施不达标的农居破坏十分严重,防震减灾实现减轻人民财产损失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顺义、应县、凉城、浑源震群与张北6.2级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1996年12月出现了顺义震群、1997年11月出现了应县、凉城震群、1997年12月出现了浑源震群;这种现象可能预示着张北地震的到来,另外,这几次震群除应县震群体,b值均较低,可能是张北6.2级地震在孕育过程中应力集中的反映。再,在三省交界区,1997年ML3.0以上地震活动水平较1996年明显增强,b值出现了明显下降,可能是张北6.2级地震应力集中造成微破裂加剧的结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地震、爆破和矿震的记录图识别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以北京地区台网数据为例,讨论了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和矿山地震的区别,并对多重地震和不同地区的地震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前,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云南出现的613d无M≥5.0地震的罕见平静、2003年2~6月出现的显著能量预释放过程、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M≥4.0地震深度分布异常,2003年5~6月水汞群体异常及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形成的强震孕震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给出了云南大姚6.2级地震三要素预测的具体方法和实际预测过程。探讨这一强震前的认识过程对于未来地震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This project is aimed at bridging the three planes, from basic research, through enabling processes, to engineered systems. At the basic research plane, we have been working to improve our collective understanding about obstacles to implementing mitigation practices, owner decision processe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MCEER projects), and public policy processes. At the level of enabling processes, we have been seeking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obstacles to greater mitigation can be overcome by improved policy design and processes. At the engineered systems plane, our work is intended to result in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devising policies and programs with appropriate motivation and incentives for implementing policies and programs once adopted. This phase of the research has been aimed, first, at a thorough, multidisciplinary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obstacles to implementation. Second, th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advancing the state of the art by developing means for integrating the insights offered by diverse perspectiv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rom the several social, behavioral, and decision sciences. The research establishes a basis for tes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rocesses in the case of hospital retrofit decision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 Program through MCEER.  相似文献   

19.
1518年6月22日韩国首尔以西海域——南黄海发生大震。地震波及朝鲜半岛全境,并在韩国首尔等沿海地区造成破坏,首尔的烈度为Ⅷ度,余震持续一个多月。地震还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震级定为M7?级。此次地震可能与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南黄海东缘断裂带)的活动有关。震中定于该断裂带附近(36.5°N,125.2°E)。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16日汕头澄海ML4.2级地震活动与应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2004年1月16日广东汕头澄海4.2级地震的影响情况,分析了震中区及附近的地震构造特征。对此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