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根据国内外应急管理实践,概括了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以人为本、依靠科学、重视预警、重视气候评价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十项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面气象观测应急预案的一些启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百色国家气候观象台地面观测站一次突发事件的个例分析,总结出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赴美国学习考察,重点分析介绍美国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职责以及应急处置,对比国内情况,提出改进提高气象应急服务能力的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气候噪声和可预报性的定义出发,讨论了气候噪声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消除气候噪声的函数,讨论该函数的参数设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函数作用于气候预测样本,可以部分消除气候噪声,提高可预报性。  相似文献   

5.
《浙江气象》2012,33(3):48-48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已经初步建立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决策支持系统,并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抢险指挥车集成系统,这些成果已应用于湖北省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日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三峡大学教授卢应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6.
气候作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之一。气候资料作为气候的一个分支和基础,对它的分析处理十分重要。气候表征的是一种多年的均值状态,对于这种资料的分析处理有多种方法,从资料的获取、分析处理都存在一定的技巧,最终实现业务应用。文章论述一种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应用及资料处理输出的过程,其结果可减轻广大天气气候预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且有一定的业务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安全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5次评估报告以及国内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使用最新的观测资料凝练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认识;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承载力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气候风险。研究发现:1961—2015年我国平均高温日数增加了28.4%,暴雨日数增加了8.2%。21世纪以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明显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承载力将发生明显变化,未来面临的气候风险将加大。因此,保障我国气候安全,需要科学认识气候,提高气候风险意识; 主动适应气候,提高应对极端事件能力;努力保护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章鹰  彭自强  黄天  李船 《广东气象》2012,34(3):1+67-F0002,F0003
在分析郁南县气象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郁南县气象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气象应急工作的建议。结果表明,郁南县在气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气象应急预案体系、气象应急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气象应急体制不完善、群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比较薄弱、气象应急保障能力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应采取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气象应急联动机制、做好风险隐患普查排查、加快综合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早期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区韧性理论分别构建静态与动态两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定量评价秦岭西安段社区气候韧性。结果表明:静态与动态两类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社区气候韧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蓝田县、周至县、长安区、灞桥区、鄠邑区、临潼区;静态社区气候韧性中,工程韧性与生态韧性为良好等级,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为一般等级,制度韧性为较差等级;动态社区气候韧性中,灾中韧性为优质等级,灾前韧性为一般等级,灾后韧性为较差等级。加强社区层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宣传和教育,丰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种类和手段,强化多部门协同防灾减灾救灾,提高当地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弥补社区气候韧性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气候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气候监测诊断、气候预测、气候系统模式、气候评价与灾害风险管理、气候变化业务和气候业务平台等角度,系统概述了我国现代气候业务现状。提出了以气候监测和动力学诊断为基础,以提升气候服务、气候风险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目标,以发展客观化气候预测技术和定量化气候评估方法为核心的现代气候业务概念。分析了国际气候业务发展趋势及我国气候业务的差距,明确了加强气候系统基本变量监测、提高气候系统模式分辨率和改进物理过程、发展第2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并建立中国气候服务系统 (CFCS) 等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0—2017年百色市气象资料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以气候天然容量、极端气候事件压力、城市气候压力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四个评价指数组成的城市气候承载力综合函数,客观定量评价广西西部山地城市百色2000—2017年的气候承载力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百色市的气候承载力整体呈现一种波动上升的状态,反映百色的城市建设与气候之间的协调力增强,城市建设发展仍有较大的气候承载空间。百色城市气候承载力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特别是干旱事件较为敏感;人为影响因子对气候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提升气候承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应从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降低城市气候压力着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气候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气候场的预测变成对该场主分量的预测。提取对气候场变化有重要影响的500 hPa高度、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和全球海平面气压等含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因子场的前若干个含高信息量的优质主分量因子。通过相关筛选和双重检验逐步回归,建立气候场的主分量的预测方程,由此就建立气候场与多个因子场之间的联系,但是模型却仍然保持着两个场相关的特点。根据气候场的特征向量的近似不变性,将其与主分量配合进行反算,从而得到气候场的预测。以广东汛期降水预测作为试验例子,计算了它的主分量,分析了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分类,对2003—2005年的分布作预测并与实测分布作比较及进行误差检测,发现预测效能显著。有关预测的年限、区域范围、要素和因子的物理背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浦口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进山  王红蕾 《气象科学》2018,38(2):271-280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研究区域,从应急管理、优化方案设计两方面完善了该区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给出了11个适用于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普适性GIS优化算法,并通过事件编码实现子事件和算法的对接,为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应对方案提供了算法设计基础。通过对南京浦口一次暴雨灾害应急处置案例进行剖析,证实了完备的预案体系和优化的算法设计能明显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效率,显著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候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近60a来,百色出现了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一致的增暖变化,主要变化特征有:气温明显升高,年降水日数减少,冬季降水量增多,年日照时数减少;高温和干旱频率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雨日数偏多。与广西平均气候变化状况相比,百色的气候变化程度风险低于广西平均水平。预估到本世纪中期,百色气温仍将缓慢升高,干旱和强降水的强度可能加剧。建议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科学评估城市气候承载力,开展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提升生态气候环境监测及自然灾害预警应急能力,建设生态气候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5.
美国第20届气候诊断年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1995年10月在西雅图召开的美国第20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8个问题:气候变暖,ENSO影响,全球降水分析,年代际气候变率,ENSO预测,数值气候预测,统计气候预报及气候模拟。  相似文献   

16.
气候论证的内容和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气候论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赋予气象部门的职责。现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气候论证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为加快广西气候论证的步伐,提高气候论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湖南省气象局对重大气象灾害防御的应急机制的摸索。管理机制能使气象防灾应急有章可循,预警机制能使气象防灾应急快速反应,联动机制能使气象防灾应急形成合力,评估机制能使气象防灾应急定位准确。还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气象应急管理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欧洲多个耦合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气候的预测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刚 《气象学报》2012,70(4):690-703
在短期气候预测方法中,多模式集合预测作为一种实用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利用DEMETER多模式集合预测系统1980—2001年的回报试验,研究了欧洲7个耦合模式对东亚地区(0°—60°N,70°—140°E)冬季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预测效能。研究的气候要素是冬季500hPa高度场、850hPa风场、表面气温场和降水场。集合平均(EM)是最基本的多模式集合构建方法。为了进一步订正模式预测的误差,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进行订正,产生"合成数据集",并利用该数据集进行合成集合平均或合成超级集合(SEM/SSE)。研究表明,东亚地区冬季气候异常的模式预测效能热带高于中高纬度地区,海洋高于内陆。多模式集合平均和合成集合平均或合成超级集合均从整体上对东亚地区冬季气候异常的预测效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体现了其相对于7个单一模式的优势。两类不同的多模式集合方法对预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合成集合平均或合成超级集合对冬季500hPa高度场、850hPa风场和降水场异常的预测效能优于集合平均;但是对于冬季表面气温场异常的预测,集合平均优于合成集合平均或合成超级集合。  相似文献   

19.
程炳岩  徐建勋 《气象科技》2004,32(2):135-136
气候图形是气候信息服务的一种比较直观、常用的服务方式。随着气候资料信息化及气候资料数据库的建设,有许多气候信息及气候分析产品需用图形方式提供服务。但长期以来因缺乏针对气候图形分析与编辑技术需求开发的软件,气候图形制作的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不高。而且,在我国有关省级  相似文献   

20.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颖  岳贤平  崔维军 《气象科技》2011,39(2):242-246
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增强应对气象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基于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特征和结构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由气象灾害预警防御能力、政府组织能力、支撑保障能力3个1级指标和15个2级指标组成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提高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