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大地报道“辽宁省重大灾害性天气中期预报业务系统”由辽宁省气象台历时3年研制成功。1月13日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有关专家的技术鉴定。本项目应用K-均值、最大熵谱分析、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暴雨、雨涝、干事、干旱转多雨、雨涝转少雨等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气候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合成分析、诊断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暴雨、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分布特征,并在对ECMWF和我国T63数位预报产品进行天气统计解释的基础上,建立78雨中期相似预报历江、中期警断预报方法及晏而PPM释用方…  相似文献   

2.
杨绍洪 《贵州气象》2001,25(5):14-16
受弱的两高切变和高空冷平流的影响,2001年8月10日黔东南州出现了一次秋季大暴雨天气过程,11-12日受地面冷空气从东北路径影响,又出现了秋风天气。由于在预报过程中疏忽了高空冷平流的作用以及出现转折性天气前单站要素的某些重要特征,造成过程漏报。本文对这次大暴雨和秋风天气过程作了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对今后秋季暴雨笔秋风天气的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雨涝灾情评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揭示湖北省雨涝主要致灾原因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199l~1998年湖北省30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气象资料及196l~1998年逐年雨涝灾情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湖北省雨涝灾情评估模式(湖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和雨涝年度灾情评估模型),并应用该模式对1999~2000年的雨涝灾情进行了评估。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短期和短时天气预报工作中,本文通过对卫生云图的定量分析和研究,结合天气形势、数值预报产品及雷达回波资料,给出了运城市短时降水预报指标,以提高云图在短时预报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可监测、可预报的雨涝危险性指数与暴雨洪涝受灾人口的关系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前、灾中、灾后人口受灾情况快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利用小时降水、日最大降水量、累积降水量与暴雨持续天数等气象资料以及水系、高程等孕灾环境资料,构建了雨涝危险性指数。结合历史洪涝受灾人口资料,建立基于雨涝危险性指数的暴雨洪涝受灾人口灾损曲线。按照重现期划分雨涝危险性等级,并通过计算不同重现期雨涝危险性指数的致灾阈值,建立危险性等级与受灾人口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湖北省暴雨高危险区主要位于江汉平原以东,其次是鄂西南南部、江汉平原南部。(2)通过历史暴雨过程受灾情况比较,包含小时雨量和孕灾环境的雨涝危险性指数更能呈现暴雨过程的受灾程度。(3)湖北省暴雨洪涝受灾人口与雨涝危险性指数呈幂函数关系,年及暴雨过程实际受灾人口与拟合受灾人口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00和0.891。(4)利用5 a、10 a和20 a三个重现期将雨涝危险性指数划分为三个等级,当雨涝危险性指数超20 a一遇时,预计受灾人口将达12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鹤壁市1986-1999年秋季高空图资料,确定了48h和24h中雨高空要素预报指标;利用1995-2000年Micaps数据格式的物理量场分析结果,确定了24h中雨物理量预报指标。鹤壁市秋季中雨预报系统根据预报指标和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报结果,对秋季降水进行逐级判别,综合做出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7.
从灾害学角度提出了雨涝灾害指数的定义,并建立了河南省40年雨涝灾害指数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雨涝灾害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减轻雨涝灾害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运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及环流特点,找出运城市高温天气预报指标,建立高温预报方法。采用模式误差订正、气候值消空订正、预报指标补漏订正相结合对中央台指导产品的极端最高气温作出订正。  相似文献   

9.
阳揣环 《气象》2007,33(2):112-117
为了验证T213模式秋季中期预报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对2006年9—11月T213模式96小时中期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96小时预报性能做了对比分析检验。结果表明,T213、ECMWF、日本模式对亚洲中高纬度地区大尺度环流形势演变和重大调整过程的96小时预报能力均较强,因此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三种模式相比,ECMWF模式对西风指数、850hPa温度、南支槽东移的预报较为准确;2006年11月4—6日的过程预报以日本模式最为吻合;T213模式对具体影响系统的强度、位置、影响时间的预报还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10.
王咏梅 《山西气象》2003,(1):15-15,36
对运城市终霜冻资料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再利用基于预测误差平方和(PRESS)准则的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方法建立运城市终霜冻预报模型,预测终霜冻出现的日期,经检验和试报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宋佳琨  陈耀登  陈丹 《气象学报》2021,79(3):477-491
相比冬季大范围静稳条件下的污染堆积过程,秋季气象条件更加复杂和局地化,气象条件模拟不确定性给秋季气溶胶模拟带来了更大难度,且目前研究较少考虑气象-气溶胶因素在线模拟和联合同化。使用WRF/Chem模式和格点统计差值(GSI)三维变分同化系统,2015年10月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气象-气溶胶资料联合同化及模拟试验,并基于此讨论了气象-气溶胶资料联合同化对秋季PM2.5浓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可以模拟出秋季污染天气过程,但对华北平原和中东部地区存在高估、西北部存在低估现象;同化地面PM2.5浓度观测资料可以改进对PM2.5浓度的模拟,上述两个地区的偏差均得到订正,6 h预报偏差均降低至6 μg/m3以内;重点针对华北地区的分析表明,秋季PM2.5污染过程与特殊气象条件(湿度升高、风场辐合、区域输送)密切相关,因此在地面PM2.5观测资料同化基础上增加常规气象资料同化,能进一步提高对华北平原气象-污染过程的表达,PM2.5浓度预报相关系数从0.86提高至0.89。气象-气溶胶联合资料同化能更加准确地模拟秋季气溶胶污染过程,为更好地开展污染成因和在气象预报框架下开展气象-气溶胶相互影响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单站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 2 0 0 0年秋季在玉林市出现的一次历史上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 ,初步探讨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观测及DERF2.0预报数据,应用多种气候检验指标,针对1983—2013年间中天山北坡经济带8个代表站的秋季日最低气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秋季日最低气温的预报效果存在空间和年际差异。东部奇台、木垒预报效果优于中西部6站;整体预报能力延伸期弱于中短期,且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减弱。(2)预报与观测的相关程度较高,但滤除秋季降温背景趋势后日最低气温预报与观测之间的相关程度降低明显,在延伸期时段相关系数从0.8降至0.3以下。不论是否去趋势,温度序列由暖向冷转变的季节趋势越明显,预报的相关性就越好。(3)逐日最低气温预报偏差以偏低为主,随季节推进由9月初的最大-6℃逐渐转变为11月底的2℃以内;多年综合预报PS评分普遍低于60分,站点之间差别较大,奇台站评分相对最高,乌鲁木齐最低,乌鲁木齐的逐年PS评分与其秋季年平均温度分布反向对应,年平均温度越高(低),评分越低(高)。(4)24 h变温的预报偏差整体小于逐日温度,但预报的整体相关程度和相对于观测的离散程度均较逐日温度差,预报时效在5 d内的24 h变温预报效果相对最好。(5)强降温过程的预报能力整体偏弱,初始过程的温度预报偏低,结束过程的温度预报偏高,过程降温幅度预报偏小,过程降温幅度越大,偏小程度越严重,预报时效越长,预报偏差越大。DERF2.0模式的延伸期预报产品对于中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秋季强降温过程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支持能力有限,需要考虑更多方法来探讨提高延伸期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多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8年9月21日呼和浩特地区秋季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太平洋副高西伸,地面西南倒槽是本次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2)700hPa西南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地面倒槽东移北上共同为降水提供了暖湿能量,对降水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在降水过程中,大气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使降水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三种全球预报产品中国区近地面气温短期预报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象预报产品是扩散模式、空气质量模式的重要基础资料和前提条件,其误差直接影响模拟结果的准确度。为考察不同气象预报产品的误差,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GFS、ECMWF、T639三种全球气象预报产品,利用中国2100个地面观测站数据,对预报产品中近地面气温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特征。结果表明:在中国区域三种气象产品气温预报存在偏低预报的趋势,其均方根误差的年平均值为2.60—3.52℃,相关系数的年平均值为0.89—0.92,平均绝对误差的年平均值为1.87—2.67℃。整体而言,EC表现最佳,其余依次为GFS、T639。气温预报误差存在季节变化特征,三种产品均方根误差与平均绝对误差均表现为夏秋季优于春冬季,相关系数表现为秋冬季优于春夏季。气温预报误差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三种气象预报产品的气温误差空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在中国华东地区误差值表现较低,在西南地区误差较高。同时,其误差水平在中国沿海地区表现较低,在地形复杂地区表现较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客观统计方法,对2009—2012年新疆15个地州首府城市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15个站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高于最低温度,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最高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降低,克拉玛依、吐鲁番、和田、阿图什、喀什和哈密6个站24、48、72 h预报准确率都高于平均值。(3)温度预报夏秋季好于冬春季,其中最高温度预报夏季最好,冬季最差;最低温度预报秋季最好,春季最差。(4)2012年冬季,15个站预报员主观预报与中央台指导预报的最高最低温度SST平均值基本相同,正负技巧的站点数持平,但站点差异比较大。克拉玛依、阿图什温度预报准确率高于中央台指导预报,且正技巧较高;阿勒泰、阿克苏预报准确率低于中央台指导预报,且负技巧较大。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卫星云图等,对2010年9月17日一21日山西北中部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一些预报指标,为做好秋季连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数值预报图的优缺点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本文用1984年5月到1985年4月的一年北半球预报图资料,对各月平均误差分布情况及其季节变化特点作了统计分析。ECMWF数值预报图在35°—70°N之间的预报效果最好;在75°N 以北的高纬度地区,都是春、夏、秋三季500百帕高度的预报平均明显偏高,500—1000百帕厚度预报平均明显偏暖,其中又以夏季偏暖最显著,春、秋季次之(冬季则变为偏冷),年变化规律性明显;在30°N 以南地区夏秋两季都是500百帕预报明显偏低,厚度明显偏冷,最强偏冷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坡,冬春季则预报偏低和偏冷的程度减轻,年变化情况似与低纬度云雨量和热带低压活动的年变化大致相对应。青藏高原上空500百帕预报全年基本上都是负偏差,以夏季负偏差最大,春秋季减小,冬季趋于0,各月之间有近于正弦波型式的年变化规律性。把平均误差值与标准差相比较,可以看出低纬度地带(尤其是高原附近)是最需要也是最有利于进行系统性误差订正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陕西月降水预测中的释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娜  方建刚 《气象科技》2009,37(5):520-522
应用1983-2005年国家动力气候模式产品,进行了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解释应用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对青藏高原东北侧的陕西地区月降水趋势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夏、秋季PS评分较高,冬、春季PS评分较低,对大气环流季节突变月份预测的准确率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