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对于克隆植物克隆多样性、克隆大小及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成为克隆植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国内关于克隆多样性的研究较少,且都是采用同工酶方法,尚无采用RAPD方法的报道。沉水植物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在水底很难确定无性系分株,难以在水下按无性系分株采样,因此有关沉水植物克隆多样性的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2.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觉民等首先提出了改变小麦品种播种期、播种地获得雄性不育,用于生产杂交种的方法[1],并在贵农14中找到不育株,育成ES-3、ES-4、ES-5,从小偃、栽培二粒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获得一批不育株,育成一系列光温敏不育系[2].谭昌华等[3]从栽培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不育株,育成温光型雄性不育小麦C49S,傅大雄[4]也在胞质不育K型系中发现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何觉民等还提出了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及选育、繁殖雄性不育系的新方法[5].  相似文献   

3.
鱼类对植物提取液产生趋向行动(taxis或chemotaxis)属于生态生物化学的范围,这类研究具有广泛的科学和实践意义[1].国内用动植物提取液或提取物研究过南方鲶幼鱼、鲤鲫鱼、草鱼鱼种、罗非鱼的摄食行为[2~5],国外用氨基酸作为诱食剂[6].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坡度、分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和分地类的C校正策略,对复杂地形山区Landsat TM影像进行地形校正,并运用视觉检验、回归分析和遥感分类精度将3种C校正策略的结果与传统的整体C校正进行对比,以探寻适合复杂地形山区的C校正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形校正对影像重采样尺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整体C校正相比,采用分坡度、分NDVI和分地类的C校正策略能更好地消除原影像的凹凸感,减弱地形效应,且背阳面影像的过校正现象减少;各种C校正策略和整体C校正对Landsat TM影像不同波段的校正效果不一,其中,分地类的C校正策略对波段1、2、3和波段7的校正效果最好,分坡度的C校正策略对波段5的校正效果更佳,而整体C校正则对波段4的校正效果最好;虽然所有C校正均能有效地消除影像中的地形效应,但并未能提高影像分类精度;从不同重采样尺度C校正结果对比看,随着采样尺度增加,地形效应逐渐减弱,但并未完全消除,因此,中、低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形效应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采用RAPD方法研究了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它的遗传结构及影响因素。在97个RAPD标记中有28条(28.87%)是多态性标记,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193,说明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研究发现距离和种群发展历史对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态多样性(ecological diversity)是诸如物种和景观元等研究对象丰富性和空间分布均一性的综合,其多尺度测算与模拟已经成为生态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与传统多样性模型相比,Scaling生态多样性模型能够综合反映均一性和丰富性两个方面的多样性信息,同时考虑了空间尺度因素的作用,是一个理论上完美的生态多样性模型。利用Scaling生态多样性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三期遥感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中国西部地区景观元多样性先减少后增加,其内部明显具有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②省级行政区尺度上模拟结果说明陕西省景观元多样性最高,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最低;西藏自治区景观元多样性变化最显著,而甘肃省和重庆市变化最小;③县级行政区尺度上模拟结果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存在11个景观元多样性的关键地区;④对比各尺度模拟结果,发现中国西部地区整体景观元多样性大于各省级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区大于省内县级行政区,说明Scaling多样性模型能够反映空间尺度因素与生态多样性间存在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RAPD方法研究了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矛初步探讨了它的遗传结构及影响因素。在97个脚标记中有28条(28.87%)是多态性标记,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193,说明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研究发现距离和种群发展历史对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光谱遥感由于其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在定量分析物质成分上独具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提取蚀变矿物信息.探讨了不同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影响,采用最邻近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和三次卷积插值法3种重采样方法对美国 Cuprite矿区空间分辨率为20m 的 AVIRIS影像做空间尺度扩展,分别扩展到空间分辨率为25,30,35,40,45,50m.采用SAM 分类方法从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中提取蚀变矿物信息,使用混淆矩阵评价提取结果.一方面比较不同重采样方法对后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精度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比较不同空间分辨率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采用不同的重采样方法做
空间尺度扩展,会影响后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精度,但是数值变化相对较小.相比之下,最邻近插值法重采样下影像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精度稍好一些.②在中等空间分辨率(20~50m)范围内,基于50m 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影像,蚀变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和 Kappa系数较20m 的明显下降.其中最邻近插值法重采样下的总体精度和 Kappa系数分别下降了7.94%,0.09;双线性插值法重采样下的总体精度和 Kappa系数分别下降了6.87%,0.08;三次卷积插值法重采样下的总体精度和 Kappa系数分别下降了6.68%,0.08.较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总体精度和 Kappa系数整体上均高于较低空间分辨率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粘孢子虫病(myxosporadisis)是一种鱼类常见的侵袭性疾病,在所调查过的鱼类中,几乎每一种鱼都可感染,有时同一种鱼可感染多种粘孢子虫,甚至在同一条鱼的同一器官或组织内都有可能存在几种粘孢子虫[1].粘孢子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鱼类感染早期难以预防,感染后难以治疗.目前,渔业生产中对于粘孢子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镜检粘孢子虫的结构,尽管新型高效的诊断技术也有报道[2],其推广和应用却难以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具有广盐性,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目前关于盐度对对虾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盐度变化对其渗透压和成活率影响[1~5]方面.普遍认为对虾缺乏特异性免疫,因而非特异性免疫在对虾抵抗外来病原入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在生物抵抗疾病和免疫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8],并且NOS能够作为反应对虾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9].  相似文献   

11.
尺度依赖性存在于各种复杂而漫长的地质现象或过程中,作为地学研究对象的环形构造必然存在尺度效应,其空间特性在不同尺度下差异显著.环形构造的定量分析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尺度下才能开展,合理尺度的选取则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以云南会泽东部地区为研究区,利用表征线性构造对称信息的中心对称度对环形构造展开研究.首先,在 GIS的支持下对在 OLI影像上提取的遥感线性构造进行5次采样,采样网格的尺度分别为5.0,3.6,2.5,1.8,0.7km;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方程+残差和趋势面拟合的方法分析中心对称度的尺度特征,并且结合遥感图像上的可识别信息判定3.6km 为该区域环形构造研究的最优尺度;最后将最优网格尺度下的中心对称度与密度、强度和信息熵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的Z1代表高破碎中心对称度,可用于寻找与岩浆入侵有
关的放射状、环状隐伏断裂系统;而Z3代表低破碎中心对称度,其空间特征与牛栏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环形地貌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中心对称度的尺度效应分析选取最优尺度并解译出具有实际地质意义的环形构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明显的尺度性,遵循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理念,在区域(或流域)尺度,通过构建核心区、缓冲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形成区域(或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在景观尺度,通过构建多样化、异质化的生态景观,营造良好的生物栖息环境;在场地尺度,针对...  相似文献   

13.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AFLP进行植物病原真菌的群体遗传学、系统演化[1~ 4] 等方面的工作 ,特别是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演化研究时需要研究大量样品 ,提取DNA的工作量十分大 ,需要花很多的时间。通常提取植物病原真菌DNA时 ,获取菌丝后需要经低温真空干燥处理 ,利用液氮研磨 ,再用CTAB(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 )或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提取[5 ] 。我们在研究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过程中发现 ,采取通常程序提取DNA ,过程复杂 ,操作中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基于快速、简洁、经济有效的原则 ,我们将CTAB法进行简化 ,采用多…  相似文献   

14.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并定名为细小矢部龙(Yabeinosaurus tenuis)[1].该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一件蜥蜴类化石[2-3].但遗憾的是,该正型标本在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1958年和1995年,杨钟健和姬书安又分别将辽宁凌源房身鸽子洞和北票尖山沟的两件蜥蜴化石归入细小矢部龙[4-5],但凌源房身鸽子洞标本的归属仍需进一步研究.2000年,汪筱林等报道了在凌源大王杖子也有细小矢部龙化石的发现[6].最近,我们在辽宁义县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采到一件保存较为完好的蜥蜴类化石,该标本无疑为细小矢部龙(Y.Tenuis),且与同种的正型标本在大小、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金刚山与枣茨山毗邻,两者的化石层位完全相同,由于枣茨山细小矢部龙的正型标本已丢失,建议将金刚山的标本作为该种的新型标本.  相似文献   

15.
企鹅珍珠贝同工酶表达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垂直板状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对企鹅珍珠贝鳃组织的酯酶(EST)、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种同工酶进行了检测,并对酶谱特征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酶谱表型显示企鹅珍珠贝的同工酶呈现多态现象,同工酶表达上的多态性表明企鹅珍珠贝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区域尺度风化层厚度是制约民用和军事地质工程施工、陆域军事交通能力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方法通常都需要大量的野外踏勘和实地采样,效率较低,在人迹罕至、人不能至的地区无法完成。因此,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开展区域尺度风化层厚度制图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国产高分二号卫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研究区岩性、土地覆盖类型分布图,并基于ASTER GDEM数据获取地形地貌图像;然后,以坡度、岩性、土地覆盖类型为影响因子,基于云模型理论和方法综合评估获取研究区的风化层厚度图,制图结果与野外验证数据吻合度较好,精度可达81.69%。   相似文献   

17.
小城市居民出行行为时空动态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中至关重要,具有独特的居民出行行为特征,但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目前研究主要使用浮动车数据分析特大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但考虑到小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低、公共交通不发达、研究空间尺度精细等特点,这些研究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针对小城市的研究。因此,本文使用小城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识别上下客事件,沿道路生成随机样点采样得到了分时段的上下客密度,并对其时空动态进行描述和表达;筛选出显著影响上下客密度时空分布的9类设施,建立出租车上下客事件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小城市出租车上下客时空动态与各类城市设施的时空关系,发现在工作日与双休日和一天中不同时段中,不同城市设施对上下客事件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小城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半方差函数可探测空间过程的影响范围,常用于分析遥感信息提取的适宜尺度,然而在进行大样本数据处理时,会受到计算机运算、存储等方面性能的制约。传统的做法往往直接采用随机抽样来减少数据量,其虽然降低了分析过程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但同时也会降低分析结果的精度。因此,本文提出一种Monte Carlo模拟影像空间结构估算方法,其以小的样本量对大样本进行大量随机重复采样,在降低单次模拟数据量、运算量的同时,以充分的模拟量保证分析结果的精度。在此基础上,为了减少模拟所需时间,本研究引入并行计算,采用多核单计算机平台,进行多种地物适宜尺度提取分析的并行处理。实验与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估算目标区域常见地物的适宜表达尺度(估计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点云数据地表建模中,沟沿线既是点云去噪的重要分割线,又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最典型的地形特征线。因此,本文提出了面向点云数据的基于多尺度格网采样和坡度分割的沟沿线自动提取方法,即在适宜格网尺度采样的基础上构建地表模型,利用沟沿线周围坡度陡变的特性提取缓坡面与陡坡面的分界线,从而生成沟沿线。通过对8个样区反复实验,确定了各自的最佳格网尺度,并发现格网尺度随点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而后趋近平稳的幂函数关系,同时随机选取了另外5个样区验证了该关系的适用性。最后,通过全域分块计算得到了该地区的完整沟沿线。相比于人工识别的沟沿线,本文方法提取沟沿线的精度在0.5 m缓冲范围内为85%,效果较好,且位置更为精确。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面向点云数据的沟沿线有更多的细节,沟沿线曲率更大,造成了其长度明显大于手动提取结果。该方法有助于提高丘陵沟壑区点云数据去植被处理和地形表面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引起的景观变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为评估农业景观结构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探索农业景观物种空间模拟的方法,研究应用非参数乘法回归(NPMR)模型结合田间步甲取样数据,分析了步甲群落多样性、主要物种存在/不存在与取样点周围边长为200 m景观内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建立研究区物种-景观分布预测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研究区群落/物种空间分布预测图。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上,景观结构对步甲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在物种水平上,黄斑青步甲(Chlaenius micans)、淡鞘婪步甲(Harpalus pallidipennis)受斑块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黄斑青步甲、后斑青步甲(Chlaenius posticalis)和单齿婪步甲(Harpalus simplicide)受半自然生境类型数的影响显著(p0.05),单齿蝼步甲(Scarites terricola)受半自然生境比例的影响显著(p0.05),而蠋步甲(Dolichus halensis)受景观结构的影响较为复杂。通过模型预测,输出研究区域6个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模拟图,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域内,对景观结构较为敏感的6个步甲物种主要分布在农田与半自然生境相接的狭长地带。因此,利用非参数乘法回归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步甲物种对农田景观结构的响应及其在景观中的空间分布变化。200 m×200 m尺度下,尽管步甲群落多样性不受景观结构的显著影响,但是存在部分步甲物种对景观结构响应显著,但不同物种对景观结构的响应不同。增加农田地块间半自然生境,并合理改善景观配置异质性将有利于对景观结构变化敏感步甲物种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