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遥感地质在矿床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遥感技术转化为矿床勘查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因此,国内外均从遥感地质的不同侧面开展了矿床方面的遥感地质研究。矿床遥感地质学是遥感地质学和矿床学的交叉学科,正在矿床勘查的遥感地质应用中逐渐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矿床地质》2008,27(2)
2008年4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地质基础理论;金属、非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地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产  相似文献   

3.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包括了两个超大型矿床、一个大型矿床和一个中型矿床。矿田内4条主断裂切割成5个构造断块,矿床产于西部和东部上升断块中,含矿岩体为海西中晚期中本乡性复式岩体,成矿与晚期富碱高钾浅成花岗闪长斑岩有关,具有成矿元素高含量和低Li、Rb、Cs含量的特点。矿床具有良好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矿石中高钾钠比值说明矿化 富集与钾质交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郴县新田岭钨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殷顺生  王昌烈 《湖南地质》1994,13(4):205-211
郴县新田岭白钨矿床,是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储量巨大的Ⅰ_5、Ⅰ_(30)和Ⅱ_(23)号主矿体,皆赋存在燕山早期花岗岩与石磴子组灰岩接触带的凹陷部位,三个主矿体的钨金属量,占矿区总储量的90%以上。矿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均较复杂,其中晚期复杂矽卡岩与钨矿化关系密切。本矿床的形成,受成矿岩体、有利的围岩和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矿床的成生,经历了两个成矿期5个成矿阶段。矿床成因属气化─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香炉碗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金矿床地质概况、矿床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重点介绍了金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特别是烟囱桥子-龙头脆-韧性剪切带既控岩又控矿的情况以及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等。  相似文献   

6.
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在矿山找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问题的提出建国以来,我国地质学家为国家经济建设发现了大量的矿床,尤其是地表和浅部矿床,其中许多矿床已得到开发利用,但这类矿床的浅部资源目前已基本枯竭或即将完成使命,急需寻找新的后备资源;此外这类矿床在长期的勘探和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如何对这些基础  相似文献   

7.
滇东北渔户村组内的富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启良 《云南地质》2001,20(2):186-194
渔户村组为滇东北富铅锌矿床的重要产出层位。通过茂粗、金沙厂、五星、乐红、大海等矿床,总结了滇东北渔户村组内的富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认为其与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有关,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8.
金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韦星林 《矿产与地质》1995,9(6):471-480
金山金矿田的发现和成功勘探是我国近年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系统介绍了金山金矿田的区域构造背景、矿田构造格架及含矿韧性剪切带特征,探讨了矿床成矿作用,认为该矿床成矿以韧性剪切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导,其成因属同韧性剪切带型变质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李建红  罗毅  王明太  孙志富  周青生 《铀矿地质》2001,17(3):168-173,149
本文从矿床的地质评价入手,对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石结构构造,铀的存在形式,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矿床溶浸天然地质条件研究;通过对低品位、大块度的铀矿石进行柱浸工艺试验,获得了一系列溶浸工艺参数;归纳分析出高昔、牛尾岭矿床的矿石灰第2类有利溶浸类型;提出常规采治法、原地破碎浸出和堆浸相结合的采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的若干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振信 《矿床地质》1991,10(3):255-264
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刚石矿床类型:也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金刚石原生矿床类型。本文阐述了我国金伯利岩分布的构造部位、时代、产状、与暗色岩类的关系、围岩及其蚀变特征、岩管的岩相特征、岩石类型及岩石化学特征,并指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当今矿床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是矿床模型研究。矿床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矿床模型的定量化是目前矿床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从典型矿床研究入手,首先建立易于实现定量化的矿床地球化学模型,将有助于打破矿床模型研究的僵局。团结沟金矿床地球化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初步尝试。矿床地球化学模型能迅速转化为找矿模型,为找矿预测提供简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初论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传统描述性矿床模型入手,通过对比论述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定义、特点及其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关系,最后介绍了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的主要特点、设计思路及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3.
矿床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由若干个经地质勘查圈定的矿体组成。由于地质勘查的阶段性,一定勘查阶段圈定的矿体往往只是一个矿区某些矿体或某个矿体的一些矿段,一个矿床的所有矿体往往是多个地质勘查报告(简称地勘报告)提交的。因此,一个矿床的矿区范围由多个地质勘查报告圈定的矿体的空间范围来界定。由于矿区内各个地质勘查报告的工作程度可能会不一致,因此整个矿区的工作程度需要重新确定。总结了矿区范围的划分原则,并对矿区勘查程度的确定提出了定性原则和量化模型。这些原则和模型不仅成功指导了"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项目中矿区范围的划分和矿区勘查程度的确定,对评估整装勘查区内矿床的勘查程度、合理部署整装勘查区找矿勘查工作及合理设置采矿权均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矿床学的百年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取,包括:①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②层控矿床研究;③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④矿床模型研究;⑤区域成矿学研究;⑥超大型矿床研究;⑦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⑧恩矿年代研究等。针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①全球化;②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①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②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③为加强矿山环保所做的矿床学基础研究。最后作者还提出发展成矿学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评价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应用经典的标准矿床模型标志准则进行区域成矿远景区圈定是“三步式”固体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数字矿床模型将为广大资源评价人员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工具。文章介绍了中国铜矿数字矿床评价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数字矿床模型的核心创新技术问题。开发的系统初步实现了专家系统与GIS的结合,可以在区域成矿远景区划和评价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 System and Prediction of New-Type Ore Deposi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iscovery of new- type ore deposits,a focus of themineral exploration community,is im portant to the solutionto the supply of m ineral resources in the 2 1st century. Thediscovery of a new- type ore deposit with great economic sig-nificance can often accelerat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certain ore species.For example,the discovery of the Jiaojia-type (tectonic altered rock type) gold ore depositand the Car-lin- type gold deposit in China has greatly increased gold re-serv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7.
矿床学研究的历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裕生  王建平 《地质学报》2011,85(5):603-611
矿床是地球历史演化的产物,每一个矿床都有其特殊的形成史和变化保存史.矿床学的基本内容应是矿床成因和矿床变化保存两个方面.以历史演化的观点查明矿床形成-变化-保存全过程,有利于矿床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提出历史观开展矿床学研究的三个层次:①单个矿床形成变化与保存;②区域成矿演化;③全球成矿演化.单个矿...  相似文献   

18.
走向21世纪的矿床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翟裕生 《矿床地质》2001,20(1):10-14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1)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2)层控矿床研究与矿床多成因理论的兴起;(3)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规律;(4)矿床模型;(5)型矿床研究;(6)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7)成矿演化的不可逆性与节律性等。针对21世纪中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1)全球化;(2)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1)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2)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3)建立绿色矿业体制所需的矿床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周志勇 《福建地质》2012,(2):115-121
大田元沙矿区位于闽西南坳陷带中北部,大田一龙岩坳陷的东北边缘,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铅锌矿床产于倒转翼林地组砾岩与楱霞组石灰岩接触带中,严格受层位和构造控制。矿区F0断裂为矿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一热液改造型。  相似文献   

20.
加强矿床地质研究,提高找矿工作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急需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矿床学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前矿床研究工作的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科内部各部分发展不平衡。为此,笔者提出了矿床学研究中的几个重点:①由浅部向深部开拓——深浅结合;②矿床解剖与区域展开——点面结合;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组成的矿化网络;④研究与发现新型矿产资源。对如何加强矿床研究,提出: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②宽厚基础与重点深入相结合;③国内矿床研究与国外矿床研究相结合;④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预计今后10~15年期间,中国的矿床研究将处在一个很有利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加倍努力,为实现从地质资源大国到地质资源强国的转变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