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了解地质环境和灾害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综合指数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作出宿松县斜坡单元网格并进行相应的模拟运算,得出每一个评价单元内所有影响因子的加权和。最后,依据分区标准对易发程度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便得到宿松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将区域的受威胁对象和易发性叠加计算,将得出各个区域的危险性等级,最后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得出危险性分区。分区结果反应出野外调查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必须同时注重灾害现状和形成条件两类因素。西昌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确定分区主导因子后应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定量化分区以GIS技术为依托,应用了GHGIS网格化与数值化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元要素叠加,将单元信息叠加结果按数值表示,用GHGIS软件作模糊综合评价,自动生成等值线,定量化综合反映全县地质灾害现状。  相似文献   

3.
张文俊  何毛  郭德岭 《安徽地质》2023,(1):65-69+74
石台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考虑区内地灾发育现状、孕灾背景条件,选用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与断层缓冲距离、斜坡结构5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石台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将计算分析得到5个因子图层的信息量,再用层次分析法来校正、完善信息量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子权重,进行叠加得到每个单元格的总信息量值,即为地质灾害易发指数。经过层次分析法校正与单一信息量法结果上的差异,可知前者更符合实际,易发性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4.
朱伟 《山东地质》2014,(1):41-44
通过调查,认为费县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发育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水关系密切。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规律、致灾因子,利用 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和 Microsoft Ex-cel数据计算功能对其进行叠加,获得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将费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认为当阳市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和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形坡度、红层或松散土层、集中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关系密切.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地质灾害发育规律、致灾因子,利用GIS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因子进行属性叠加统计分析,对当阳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评价.指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淯溪、庙前和王店等镇乡的矿区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密集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安溪县地质灾害特征及灾害预警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为兴 《福建地质》2008,27(1):44-50
分析了安溪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以及灾害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确定了7个致灾因子,采用综合性模糊评判模型,对安溪县潜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预警,划分了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3类地质灾害易发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过程及步骤,并运用该方法(AHP)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及判断矩阵,从而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因子的权重,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单灾种评价及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应用证明,该方法比较合理、有效,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发育区的拟合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质灾害孕灾因子权重确定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模型中,不同地区孕灾因子权重不同。因子权重的确定、求解权重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区划结果的可靠度。本文根据地质灾害点在不同孕灾因子分区中的分布频率,推出不同孕灾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贡献率的相对大小。不同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贡献率实际上就是各因子在地质灾害易发模型中的权重,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不同孕灾因子的相对权重,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得出孕灾因子的权重。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各因子相对权重的方法弥补了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人为随意性,提高了区划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论文在总结陕西省107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灾种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作为其易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使用专家——AHP定权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基于GIS构建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综合指数模型,将各指标因子图层按权重进行代数叠加运算,计算出全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非易发四级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质灾害的群发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通过分析,选取研究区内致灾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文中采用地质统计学信息量法,以GIS技术和RS技术为基础,从致灾机理上对各致灾因子进行选取和分析,使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完成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1)软硬相间碳酸盐岩类、(2)与河谷距离50~350m的斜坡带、(3)软硬相间碎屑岩类、(4)公路两侧1km范围、(5)斜坡在断裂带影响范围以内(1km)、(6)与河谷距离<50m或350~550m等6大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主导作用。其中,除"公路两侧1km范围"为人类工程活动外,其他因素均为地质动力作用。研究完成的五峰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定量评价,为五峰县的经济发展和城镇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以后在鄂西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治群 《地质与勘探》2010,46(6):1112-1118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评价工作的基础,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重点。以往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大部分依据专家的主观经验,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本文利用研究区实际调查资料,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参评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在基于GIS的平台对空间数据进行自动叠加分析,得出各影响因子综合影响下的客观的易发性分区结果,然后结合专家的主观经验,经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对分区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可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科学评价。选取晋宁县作为示例区的应用结果与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实该方法切实可行,并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些年珠海市地质灾害发生概况,选取地质灾害主要致灾因子,并进行细化评分,以2 km×2 km面积为单元,将珠海市共划分出680个单元,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分别予以赋值,运用MapGis软件获得各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易发性指数,将珠海市地质灾害划分出高、中、低和不易发生4个等级,然后用ArcGis软件生成珠海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划分结果为珠海城市建设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概率比率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以地质灾害为主)、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等(成果)资料为基础,选取地形起伏度、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年平均降雨量、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6个评价因子,采用概率比率模型,1 km×1 km评价单元,计算得到全国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数图,并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易发程度分区,最终得到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4个分区,完成了全国滑坡易发程度分区图。研究表明,概率比率模型方法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滑坡易发性,适用于大区域易发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了解地质环境和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影响灾害发育的三级因子,建立评价体系。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各因子分别进行指标分析和归一化处理。最后,运用栅格计算工具将各评价因子与评价权重进行叠加,按自然间距分类法,确定分区界限值。将区域的险情与易发性进行叠加计算,得出各个区域的危险性等级,最后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得出危险性分区。分区结果反应出野外调查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谷城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伏永朋  常宏  李逵 《华北地质》2007,30(1):70-75
通过实地调查,认为谷城县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其发育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雨关系密切。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规律、致灾因子,利用GIS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因子进行属性叠加统计分析,对谷城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评价,指出盛康、赵湾和五山等乡镇人类工程活动密集区是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  相似文献   

16.
余飞燕  吕蒙  杨军 《地质与资源》2015,24(2):152-156
综合环境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野外实地调查及室内整理的数据进行数学模型计算,系统研究了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GIS叠加分析功能,得出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采用滑坡确定性系数(CF)法对滑坡地质灾害各个因子数据进行量比,并根据主要致灾因子数据与滑坡形成有利级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最终获得适用于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主要致灾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得到各个分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GIS采用斜坡单元格作为评价单元,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合理的赋予影响因素权重,建立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叠加分析,对修武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划分,分区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此方法较以往采用的网格剖分法和等值线法更为准确和实用,为该地区今后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的预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质学报》2021,(1):154-160
本文选择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研究区,基于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貌、岩性、汛期降雨量、人口密度和崩滑密度8个要素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贡献,开展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沿龙泉山西翼呈条带集中分布,易发等级总体上由东向西递减分布,灾害点空间分布与易发等级呈正相关性,信息量模型应用评价结论,可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研究区,基于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貌、岩性、汛期降雨量、人口密度和崩滑密度8个要素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贡献,开展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沿龙泉山西翼呈条带集中分布,易发等级总体上由东向西递减分布,灾害点空间分布与易发等级呈正相关性,信息量模型应用评价结论,可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陆荣鑫  蓝俊康 《地下水》2022,(3):141-146
为了制定田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本文研究采用遥感、地面调查、测绘、物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对田阳县进行1:50 000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和评价。其具体做法是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做为目标层,选择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基础地质条件和诱发因素构成准则层即二级评价因子,并选取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地质灾害易发村屯密度、地貌类型、地形坡度、风化土层厚度、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降雨构成三级评价因子;同时根据田阳县地质灾害形成因素的主次控制条件和各评价因子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确定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最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MAPGIS软件的空间叠加统计分析功能,将田阳县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区划,共分出4个大区16个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