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海北部—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2.
闽中沿岸上升流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合分析了前期(1963-1964年)和近期(1983-1984年、1987-1988年)台湾海峡区的温度、盐度、水化学要素和海流等资料,进一步确证了复季闽中沿岸海域存在的低温、高盐和低溶解氧且不饱和区是深度层海水涌升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光温与坛紫自由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3年3月-1994年4月在实验室内可控条件下,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材料,研究温度(13-33℃),光强「5-40μmol/(m^2.s)」光周期(8-24h)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7-21℃,丝太体生长快速健康;25-29℃,适于孢子囊枝的形成,27℃较佳;丝状体在温度高于29℃时开始死亡,丝状藻对高温的耐受力比孢子囊枝差;17-21℃,适于壳孢子的形成。(2)丝状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伶仃洋水域水体中的活性硅酸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7年6月、8月、11 1988年2月的历史资料,估算了伶仃洋水域活性硅酸盐的输入能量,研究了活性硅酸性与盐度间的相互关系及磷、氮和硅之间的比值。结果表明,通过四大口门输入伶仃洋的硅通量为185×10^4g/a;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除1988年2月外,其他航次硅酸盐与盐度间呈高度显著负相关,吴保守性,估水期(1988-02)硅酸盐存在生物转移,转移量为18.2%。磷、氮、硅之间的平均比值,  相似文献   

5.
热带西太平洋耦合海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中美“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科学合作第7航次(1989年10月16日-12月4日),第8航次(1990年6月1日-7月16日)的海上船舶观测资料,对影响季和年际时间尺度全球平均大气环流演变的下垫面重要物理量变化,如海表水温(SST),表面风场,表面通量和海表净热量收支等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这些现象学的图型或诊断分析,对改进区域气候特征认识,扩大对海气相互作用机理了解。提高修正表面通  相似文献   

6.
于1986年1月-11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胶州湾10个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组成、含量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7个站位的表层海水中月平均总溶解游离氨基酸(TDFAA)含量范围为1.24-2.28umol/L。多数站位在2月份处于最低值(0.4umol/L),11月份达最高值(5.0umol/L)。所测氨基酸中,Glu,Gly、Arg、Leu,Orn,Ser等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海洋人物     
海洋人物帕诺夫,..(1909.6.16—1965.7.24)苏联自然地理学家、地貌学家。1909年6月’16日生于弗拉基米尔。1965年7月24日逝世于顿河罗斯托夫。193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61年获地理学博士学位。1946年起任列宁格勒大...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北支盐水倒灌南支对青草沙水源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自1978年以来,在长江口的几个关键岸段(例青龙港、新建、高桥、堡镇等)设置盐度观测站;1992-1994年的枯季、在青草沙水源地的南、北两侧各抛测量船一般,在一个完整的大、中、小潮期间、连续逐时观测流速、流向、水深、盐度等,同时在青龙港等处设置6个岸边观测点同步取样;1995-1996年在船站位置各设置氯离子自动监测仪一台;1996年3月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长江口水文测验。本文对大量的现场资料作了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青草沙水源地盐水来源主要有北支倒灌咸水团和外海咸水入侵。前者的特征为,氯度的半月变化是小潮期(或小潮后的寻常潮)的氯度反高于大潮期,氯度的潮周日变化是日最高值出现在落憩附近,日最低值出现在涨憩附近,氯度的垂向分层不明显。这与外海盐水入侵引起的氯离子浓度在半月和潮周日内的变化特征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水域溶解氧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云辉  陈玲娣 《热带海洋》1994,13(1):96-100
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的调年调查资料,对珠江口水体中的溶解氧与营养盐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O4-P与AOU(表观耗氧量),NO3-N与AOU,AOP(表观产氧量)与Chl.a之间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进而估算了PO4-P和NO3-N的氧化部分,丰水期各占测定值的63.7%和53.7%:枯水期各占31.3%和69.6%。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的周年凋查资料,对珠江口水体中的溶解氧与营养盐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O4-P与AOU(表观耗氧量),NO3-N与AOU,AOP(表观产氧量)与Chl.a之间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进而估算了PO4-P和NO3-N的氧化部分,丰水期各占测定值的63.7%和53.7%;枯水期各占31.3%和69.6%。  相似文献   

11.
锯缘青蟹幼体肝胰腺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1988年4月-1990年6月,在实验室培育锯缘青蟹幼体,从蚤状幼体I期培养至仔蟹期。固定各期幼体,通过组织学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锯缘青蟹幼体的肝胰腺,结果表明,锯缘青蟹幼体的肝胰腺由四种类型的细胞组成,这四种类型的细胞分别为:胚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分泌细胞(B-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具有明显不同,E-细胞的细胞器不发达,F-细胞内含丰富的粗  相似文献   

12.
大亚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8年9月-1989年1月在大亚湾潮间带采集底栖动物标本,经分类研究发现,共有547种,其中藻类91种,多毛类120种,软体动物209种,甲壳动物83种,棘皮动物19种,其他动物25种。研究表明,其区系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占多数,有许多热带种发展成优势种。在水平分布上,岩石相种类(316)>沙滩种数(222)>红树林泥滩(51);在垂直分布上,中潮区种数(398)>低潮区(221)>红树林  相似文献   

13.
察尔汗盐湖地下水卤水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描述采卤过程中地下卤水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元素法进行了数值迭代求解。在此基础上,用等值线比较法,根据1988年3月-1989年6月间65个观测点上每月一次的地下卤水的水位观测数据,对首采区中312个剖节点上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修正和反求。经修正反求后地下卤水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由原来的14.3%改善为7.7%。  相似文献   

14.
为“第四纪海岸带演化(IGCP274项目)”作序O.VandePlassche等研究第四纪海岸带演化的IGCP274项目,开始于1988年9月22日的阿姆斯特丹会议,当时由来自70个国家的600余名专家构成了国家工作组。在1988—1993年期间,除...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夏季浮游桡足类的摄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于1997年7月有(19-24日)和小湖(26-30日)期间在莱州湾对不同大小桡足类自然群体(大型:〉500mm,小型:200-500mm)的分布及肠道色素含量进行了现场测定,并在一个48h连续观测站(A4)进行了肠道排空率和摄食节律实验。结果表明,浮动物肠道色素含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大型桡足类存在着一定的昼夜摄食节律,摄食高峰出现在夜间,小型桡足类摄食切律不明显。A4站测得的桡足类摄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光棘球海胆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8-1990年进行水温(0-30℃)对光棘球海胆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光棘球海胆各发育阶段的生长等均有显著影响,并且,不同发育阶段对水温的要求不同。其中,低于5℃或者高于26℃时,受精卵不发育;低于15℃或者高于24℃时,浮游幼体发育不正常;低于0℃或者高至30℃时,幼海胆难以生存,生长适温在16-22℃;成海胆,0℃时活力显著减弱但短期内无死亡,30℃则大量死亡,生长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火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0年5月-1993年10月,为查清火灾对森林沼泽生态系统,采取野外面上考察与定位观测,野外实验与室内分析化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阿木尔林业局长缨林场、红旗林场选取观测点进行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火生态效应的对比观测与实验。  相似文献   

18.
用Xie和Hsieh从三十九年(1950-1988)Coads月平均风应力资料算出的全球海洋Ekman层底垂直速度资料,分别对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垂直速度场作EOF分析。在384个模中集中讨论了前四个模,印度洋的四个模被发现均与Elnino事件有关,模一与模二表现为Elnino前后的剧降与剧升,(只是模二的位相较模一滞后半年)而模三与模四的位相与模一、二反相、时间振幅的曲线在Elnino前达到正峰值,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分析了前期(1963-1964年)和近期(1983—1984年、1987—1988年)台湾海峡区的温度、盐度、水化学要素和海流等资料,进一步确证了夏季闽中沿岸海域存在的低温、高盐和低溶解氧且不饱和区是深底层海水涌升所造成的。该上升流中心位于海坛岛附近海域,涌升水一般可升至10m层左右。上升流显现于5月末,7月最盛,衰退于8月末,其分布范围及理化特征具有明显的月际和年际变化。分析表明,该上升流的形成主要是N向海流和地形的综合效应所导致,但盛行的西南季风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4):436-444
根据1934-1988年东海水文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并结合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温度锋季节变异和水团演变的关系,所得主要结论是:(1)东海不仅常年存在浙闽沿岸锋,东海北部陆架锋和黑潮锋,而且、春、夏两季,在东海南部还出现一条东海中部出架锋。(2)江海温度锋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冬季,锋的宽度和强度皆是表层最强,夏季,表层温度锋仅出现在浙江近岸小范围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