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涛 《矿物学报》2007,27(3):545-548
地处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较典型的山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其所辖8县1市1特区,总面积18032km^2,总人口360.72万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至上百万元,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本文从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肖进  李辉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4):532-539
汶川地震发生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山区,震后内外地质营力加速了灾区地质环境变迁,在变迁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本文通过研究灾区地貌变化、地表破坏、山体震裂、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地质环境现状,分析震后斜坡演化过程、地表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外界因素的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转化关系,总结了地质环境变迁过...  相似文献   

3.
南阳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中道  李俊英 《河南地质》2000,18(4):314-318
南阳市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分布有特殊不良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由人类活动引物的环境地质问题,而且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该文在论述南阳市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南阳市地质灾害发生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危害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的工程一经济活动会导致地质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的后果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的危害,便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前者由自然地质作用所造成,后者由人类活动诱发产生.近20年来,我国和其它国家一样,随着工程建设和经济开发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危害的加剧,引起了自然科学界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赵福伟 《矿产与地质》2003,17(3):251-253
阐述了武山县曾发生过的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现今仍存在的与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有关的县城规划安全的环境地质问题。指出这些安全隐患问题的不断累积将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提出除了对环境地质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外,还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尊重自然地质作用的基本规律,籍以指导防止地质灾害的工作,并探讨了开展此项工作的两个方法。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湖南省是我国一个地质灾害高发省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地质灾害造成了湖南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湖南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大气降水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地质灾害分区、预测及现阶段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桐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资料的基础上,从地貌、地层、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方面,分析了桐柏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地质灾害诸多形成条件中,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缓慢,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最活跃的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又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倪红升  徐玉琳 《江苏地质》2008,32(4):271-274
绵竹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其发育分布与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江河流域的分布及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密不可分。汶川“5·12”地震发生后,使震区本身脆弱的地质环境雪上加霜,地质灾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
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切割较大,山体陡峭,岩石风化强烈,加上人类工程活动活跃,降雨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导致该地区存在或者发育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矿山环境问题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中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是这一地区较为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就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建筑密集,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强烈,城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也相应较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城市规划的依据,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和城市功能不同,其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灾害严重程度也不同,大体可分为平原城市、山区城市、沿海城市、矿业城市四种基本类型分别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步骤为初步确定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分别对各单一灾种进行危险性评价;将单一灾种评价的结果叠加,得出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成果,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一般划分为4个等级).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建立灾害预测预报和监测系统,进而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地质灾害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1.
《山西地质》2013,(6):21-21
山西太原万柏林区是地质灾害严重区域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此地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主要的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各级领导历来都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这项工作摆在主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杨渊 《云南地质》2014,(1):98-102,116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工程周边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山地区域由于地质地形条件复杂,使得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大大增加.以云南大关寿山水电站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对一般水电站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质》2009,(1):57-57
2009年2月11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题会议上表示,汶川特大地震使地震灾区地质环境条件急剧恶化,根据国内外的以往经验,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所产生的影响将持续10年左右。宋光齐介绍,特大地震发生及其影响严重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原本就十分恶劣、脆弱,震后地质灾害隐患使其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4.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支持西部开发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类型多,发生频度高,危害严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必须重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突发性强,其发生、发育过程不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具有同步叠加、连续发生及交替出现等特点;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暴发频率也在逐年增大.其形成过程主要受岩性、地貌、灾害性降水和人类经济活动等条件影响.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决定了喀斯特地质灾害的环境背景,如广布的碳酸盐岩和陡峻的地貌特征等,特别是挽近期的构造运动对近、现代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人为活动改变了岩(土)体的平衡状态而导致环境地质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是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凡能够致灾的地质作用、地质现象或地质体,可统称“灾害地质因素”。我国海岸带地质环境脆弱且南北海岸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沿海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地质灾害呈明显增强的趋势,其中人类活动也开始成为重要的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总地来看,我国海岸带地质灾害因素多达8类51种,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海岸带环境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论文是在编制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图(1/200万)基础上撰写的。主要从类型及分布特点对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因素发育规律进行了总结。文章介绍了海岸带环境的地质背景、灾害地质因素类型与发育特征,并重点论述了以人工地质作用为主的灾害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兰 《西北地质》2003,36(C00):62-66
矿业城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以辽宁抚顺煤田为例,概述了抚顺市地质环境背景,论述了矿业城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了城矿台一城市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及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的紧迫性,简要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诱发机理,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台风的特大暴雨可以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文分析了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利用信息量方法,通过灾害的易发性区划来分析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特征,进而比较台风和非台风影响条件下地质灾害产生的地理条件和信息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强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触发地质环境条件较非台风降雨触发地质灾害明显降低,地质灾害脆弱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自然诱发因素则主要是降雨.因此在确定的地质环境背景下,研究气象和地质灾害发生的耦合关系极其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应用降雨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警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复杂的、从缓变到突变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并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差异性,采取不规则网格法,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对内江市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评价,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质依据,同时也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