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富碱斑岩是地洼阶段的产物,受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单元的控制。富碱斑岩形成于源岩的分离熔融过程,因此源岩的形成和演化又间接地控制斑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构造历史-动力分析表明,源岩的形成是构造长期演化的结果。早在太古代初本区就形成雏壳,而后晚太古代原陆壳活动阶段起基性岩侵入的构成了富碱斑岩的岩的源岩,同时富集了部分成矿物质。地洼激烈期深部流体上侵引发源岩的重熔,使成矿物质进上步富集成为含矿岩浆。不同岩  相似文献   

2.
云南富碱斑岩由地壳深部的源岩分离熔融形成,该源岩则由早期侵入陆壳的幔源超基性岩与陆壳组分混合而成。斑岩成矿作用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铅同位素资料表明它们有深部流体相、早期陆壳和幔源岩浆三种来源,但归根结底可能本区存在异常上地幔。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认为,铜金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幔源组分,铅锌等元素来源于陆壳组分,源岩重熔和岩浆演化使成矿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富集。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中,源岩的壳幔组分比、重熔程度等存在差异,因而富碱斑岩特征及成矿作用有别,出现两个成矿亚系列。  相似文献   

3.
云南中部富碱斑岩区域成矿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省中部富碱斑岩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构造松驰阶段,由地壳深部的基性-超基性源岩经分离溶融而成,富碱斑岩成岩成矿作用受多级构造的控制;大地构造位置控制岩体呈带状分布;构造单元控制斑岩分区及特征;壳内大断裂及构造2交汇部位控制斑岩的产出;次级断裂控制斑岩的形态、产状和矿化定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受岩浆的化学成分和成矿丰度的影响。不同岩区富碱斑岩特征和成  相似文献   

4.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床矿化富集在斑岩株顶部负向构造中或岩株与顶部碳酸盐岩屏蔽层之间接触构造中。控矿断裂文汇部位的低级序断裂裂隙带发育处控制着矿化富集。石英绢云母化带是工业矿体主要赋存部位,成矿地用事件中早期金一多金属矿化和斑岩铜矿化为成矿物质源自上地幔或下地壳,而晚期钨、钼、稀有、稀土矿化的成矿物质主要源自陆壳重熔白岗质熔浆。根据矿化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建立矿田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的超镁铁深源岩石包体,对于研究富碱斑岩岩浆的起源和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深源包体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该深源包体具有原始上地幔岩在地幔条件下受到一定程度富集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特征,具有富集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属性,为富碱斑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元素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找到超镁铁深源岩石包体,这对于研究富碱斑岩的起源和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揭示该深源包体具有原始上地幔岩在地幔条件下受到一定程度富集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特征,具有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属性,为富碱斑岩的成岩成矿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岭中生代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岭是中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的特点,成岩成矿作用具有统一的地质背景及构造应力场。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不同成岩阶段具有极为一致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暗示它们的定位和冷却都是在深部同源岩浆分异事件中形成的;岩石和矿石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特征,反映成矿与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物质来源上具有一致性;矿石硫化物和岩石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近,显示成岩成矿物质有明显的亲缘关系。结合多数情况下矿脉切穿已固结岩体的地质事实,推测燕山中期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物质主体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源区,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燕山晚期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与相关锡铀矿化空间上密切伴生,物质来源也具同源性。典型复式岩体同源岩浆不同阶段侵位及相匹配的成矿作用时差一般小于10.0Ma,集中在0~8.0Ma。结合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多次伸展活动的区域背景及矿床(田)地质特征,推测南岭地区的多阶段成岩成矿作用是脉动式构造演化的产物,成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房的不同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个旧矿集区锡铜多金属多因复成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地槽及地槽阶段、地台阶段和地洼阶段。地槽演化阶段即有锡的初步富集;地台演化阶段的早期即初“定”期,由于受基底活动余波的影响,地壳仍有较大的活动性,在滇东南一带产生了强烈的断拉谷运动及与之伴生的海底火山成矿作用,造成锡铜多金属的再次富集;当壳体演化至燕山期地洼阶段,早期北东向断拉谷系统再次活化,形成大规模的深部壳源重熔岩浆,岩浆重熔及上侵定位过程中同熔或萃取了大量的深源锡铜等成矿元素,在构造有利部位对先成矿体或矿化体进行再造和叠加富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具后生成矿特征的矿化类型。文章阐述了个旧矿集区锡铜多金属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多因复成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9.
杨航  王蝶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6-2023030026
富碱斑岩因其产出构造环境独特、岩石类型特殊,并常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和岩浆源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富碱岩浆成矿作用及成岩成矿机制。系统的矿床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① 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43~32 Ma,成矿富碱斑岩系始新世—渐新世I型钾玄质花岗斑岩,是印—亚大陆后碰撞背景下大陆内部大型走滑和伸展等动力过程诱导的岩浆活动产物,金沙江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差异走滑运动可能控制了成矿带差异性成岩成矿事件;② 成矿带北段以Cu—Mo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新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南段以Cu—Au或Cu(—Mo—Au)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具有不同程度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③ 带内以Cu为主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中成矿富碱斑岩的氧逸度(ΔFMQ)与矿床规模具有正相关性。除受氧逸度控制外,源区高K2O含量有利于斑岩—矽卡岩型Au矿床的形成。该研究对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乃至同类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航  王蝶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地质论评》2023,69(5):1669-1693
富碱斑岩因其产出构造环境独特、岩石类型特殊,并常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笔者等在回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和岩浆源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富碱岩浆成矿作用及成岩成矿机制。系统的矿床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1)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43~32 Ma,成矿富碱斑岩系始新世—渐新世I型钾玄质花岗斑岩,是印—亚大陆后碰撞背景下大陆内部大型走滑和伸展等动力过程诱导的岩浆活动产物,金沙江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差异走滑运动可能控制了成矿带差异性成岩成矿事件;(2)成矿带北段以Cu—Mo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新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南段以Cu—Au或Cu(—Mo—Au)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具有不同程度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3)带内以Cu为主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中成矿富碱斑岩的氧逸度(ΔFMQ)与矿床规模具有正相关性。除受氧逸度控制外,源区高K2O含量有利于斑岩—矽卡岩型Au矿床的形成。该研究对金沙江—红河富碱...  相似文献   

11.
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及其深源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滇西地区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产出了一套第三纪富碱斑岩 ,其中包含有多种类型的深源包体 ,它们对于了解滇西地区的地幔组成与演化及壳幔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鹤庆六合、剑川新华、甸心和石鼓小桥头等地的富碱斑岩及其深源包体的岩石类型和岩相学特征 ;通过对寄主岩及其包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的分析 ,运用多种地球化学判别图解并结合实验岩石学和相平衡的研究结果 ,认为研究区的富碱斑岩属于钾玄岩系列的岩石 ,主要形成于后碰撞弧环境 ;富碱斑岩起源于滇西加厚地壳的下部 (约 5 5km处 ) ,源区岩石应是榴辉岩相的岩石 ;富碱斑岩的源区具有EMⅡ型富集地幔的地球化学特征 ,其成因可能和下地壳岩石与具有俯冲残留洋壳特征的地幔的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藏南冈底斯带中新世斑岩成因主要存在残留洋壳的部分熔融、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陆下岩石圈的部分熔融和俯冲流体交代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四种观点.为了进一步阐明该时期的岩浆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对冈底斯带甲玛矿区不同类型的斑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测试,并运用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别对样品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冈底斯带甲玛矿区的斑岩类形成于16.7~14.4 Ma,总体上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花岗斑岩类来自于藏南加厚的基性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辉长闪长玢岩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早中新世以来(18~13 Ma)青藏高原处于构造转换阶段,含矿的埃达克质岩浆沿断裂通道上升,并且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到了中上地壳物质的混染,演化形成甲玛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斑岩,而近乎同时期来自于岩石圈地幔的岩浆则演化形成辉长闪长玢岩;矿区内含矿热液流体在岩浆热驱动和构造应力作用下,在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与多底沟组大理岩、灰岩的层间滑脱带或褶皱的构造虚脱空间就位,形成冈底斯带甲玛矽卡岩型铜多金属主矿体.   相似文献   

13.
朱小三  卢民杰  程文景  宋玉财  张超 《地质通报》2017,36(12):2143-2153
在总结安第斯和冈底斯斑岩铜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2个成矿带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2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与成矿过程的异同点。安第斯成矿带的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陆缘弧环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43~31Ma)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12~4Ma),金属组合包括Cu-Mo和Cu-Au,含矿斑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岩性从中性到酸性,以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少部分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而大多数安第斯含矿斑岩具有正常岛弧系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主要发育于陆-陆碰撞环境,成矿时代为中新世(20~12Ma),金属组合为Cu-Mo,缺乏Cu-Au组合,含矿斑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且主要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岩浆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安第斯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形成很可能是板片释放流体交代楔形地幔,经部分熔融与MASH过程的产物,并不是直接源于洋壳的部分熔融;而冈底斯成矿带含矿斑岩成因可能是早期洋壳多次俯冲形成俯冲增生弧,之后在陆陆碰撞过程中经历缩短加厚,与深部构造动力学机制发生变化时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4.
辽东石庙沟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东部的辽吉造山/活动带上,该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记录了多期岩浆-构造-变质事件。石庙沟岩体为花岗斑岩,富SiO2、Na2O和K2O,贫CaO、MgO及Al2O3,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Ta、P),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U),A/CNK值大于1,REE配分曲线呈"海鸥"式分布,以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为特征,高Ga/Al值,与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一致。花岗斑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23.0±1.6)Ma,为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均为负值,介于-15.72~-12.85之间,平均值为-14.1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2 164~1 989 Ma之间,平均为2 067 Ma,反映源岩以大陆壳成分为主。结合花岗斑岩高SiO2,低Mg、Co、Cr、Ni,且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等特征,表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岩浆应为大陆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研究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的形成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形成环境受板块俯冲造山后伸展作用和下地壳拆沉作用的联合制约,是辽东地区岩石圈减薄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determined the ages of the ore-bearing Tinggong porphyries and the Eocene granites using the LA-ICPMS zircon U-Pb method. Zircons from one adamellite porphyry and two diorite porphyries yield ages of 15.54±0.28 Ma, 15.02±0.25 Ma and 14.74±0.22 Ma, respectively. The ages of two granites are 50.48±0.71 Ma and 50.16±0.48 Ma.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 are enriched in the ore-bearing adamellite porphyries, which are high-K calc-alkaline and metaluminous, while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HREE) and Y are strongly depleted, indicating an adakitic affinity. The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 of the adamellite porphyries are highly enriched, whereas some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 are depleted. The diorite porphyry in this study is chemically similar to the adamellite porphyries, except that the Mg# of the diorite porphyry is a little higher, demonstrating more mantle contamination. Four samples from different rocks are selected for in situ zircon Hf isotopic analyses. The samples show positive εHf(t) values and young Hf model ages, indicating their derivation from juvenile crust. However, the adamellite porphyry and diorite porphyry formed in the Miocene exhibit more heterogeneous Hf isotopic ratios, with lower εHf(t) values than the granites formed in the Eocene, suggesting the involvement of old Indian continent crust in their petrogenesis. The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adamellite porphyries and the diorite porphyries indicate that they formed from the same source region in a post-collisional environment, but contaminated by crust and mantle materials in different ratios. The metallic minerals formed mainly during the older adamellite porphyry stage, but they were recycled and reactivated by the diorite porphyry intrusion.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中西部喜马拉雅期岩浆及成矿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罗君烈  李志伟 《云南地质》2001,20(3):229-242
云南中西部喜马拉雅期分为4个构造幕,其岩浆侵入活动反映两个热旋回,当岩浆侵入活动结束后才出现火山喷发高潮。笔者首次将新生代内生成矿作用划分为6个时间序列。根据岩石类型组合、侵位时限、成矿专属性,首次将富碱斑岩分为6个超单元、18个单元,从7个方面总结各单元、超单元特征。对富碱斑岩和其它4类岩浆岩进行了演化规律的对比。探讨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与各类岩浆岩的成因关系,详细论述了铅同位素和惰性气体的最新资料并加以对比,初步认为两者深部物源与形成过程有本质上的重要联系,金顶及兰坪盆地内的热水矿床是一套与地幔及幔壳混合有一定关联的独立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帕米尔构造结是陆陆碰撞造山的典型地区之一,位于帕米尔东缘的杜格里富碱斑岩是揭示帕米尔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对象。岩体侵位于下二叠统粉砂质板岩中,主要由正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组成。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0.76±0.09 Ma,表明杜格里富碱斑岩形成于中新世中期。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杜格里岩体具富碱、高钾、准铝质—弱过铝质的特征,微量元素高度富集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呈右陡倾的LREE富集型,且无明显负Eu异常,反应源区为加厚镁铁质下地壳,并经历过古俯冲洋壳板片流体的交代作用和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分析认为,杜格里富碱斑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伸展构造体制下,是青藏高原西北缘构造转换带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响应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特提斯成矿域发育众多的世界级成矿带(矿床),例如,旁地德斯、萨汉德-巴兹曼、贾盖、玉龙、冈底斯成矿带等。为了进一步了解特提斯成矿域中新世斑岩铜矿的成因及成矿作用,本文对萨汉德-巴兹曼、贾盖和冈底斯铜矿带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Sr-Nd-Pb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含矿斑岩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和构造环境,归纳其构造演化与其成矿作用过程。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这三个铜矿带中新世斑岩体总体显示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具有埃达克岩亲和性。与冈底斯铜矿带相比较,萨汉德-巴兹曼铜矿带和贾盖铜矿带斑岩体显示出弧岩浆岩与埃达克岩过渡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岩浆源区MORB质角闪榴辉岩或榴辉岩可能发生的较大程度的部分熔融。Sr-Nd-Pb同位素数据显示,这些含矿斑岩主要来源于受岩浆作用控制的壳幔混合物质,显示DUPAL异常。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这些含矿斑岩可能形成于岛弧造山带演化过程中,是洋壳俯冲消减和大陆碰撞过程中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核桃坝地区流纹斑岩体与该区铀成矿有着密切关系,为了寻求找矿突破,通过地球化学和岩浆与构造演化等方法,着重讨论流纹斑岩和构造与铀富集的关系。该流纹斑岩体位于多伦火山盆地榛子山破火山口南部,岩石富硅(w(SiO2)= 7015%~7858%),富碱(w(Na2O+K2O)=749%~1082%),属钾质(w(K2O)=528%~930%);A/CNK的值在084~128之间,在火山岩TAS分类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亚碱性流纹岩范围内,属于亚碱性系列流纹岩类;稀土总量高(∑REE=25447×10-6~49999×10-6),其中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特别是U含量(666×10-6~96600×10-6)异常富集,部分数据极高,而Sr和Eu明显亏损。岩石岩浆物质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侵位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属于A2型花岗岩类型。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富铀流纹斑岩侵位、后期促进铀运移富集的成矿构造及富铀热液随构造上移并进一步萃取等多种事件共同作用,最终促成了核桃坝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滇西富碱斑岩型金成矿系统特征与变化保存   总被引:54,自引:46,他引:8  
同时开展成矿作用及成矿后变化保存两方面研究,是提高矿产预测能力的迫切需求。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除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外,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发生了强烈的次生富集作用,是开展成矿系统变化与保存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含矿斑岩为一套以富碱(K2O+Na2O8%)为特征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石系列,其源区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富集地幔,并于新生代早期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时遭受部分熔融。含矿斑岩主体形成于33~38Ma,大规模成矿作用集中于34±2Ma左右,它们的形成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和构造变形密切相关,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之后,发生了印度板块由前期逆时针旋转向顺时针旋转的转变、反向旋转板块的拖曳与斜向俯冲板块回退作用的综合效应,导致了滇西地区岩石圈伸展作用和多期左行和右行断裂走滑运动及强烈构造隆升的发生,诱发了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大规模热水流体活动,并叠加区域红土化作用,成矿系统遭受了强烈的变化与改造,金的表生成矿作用在矿床形成后即已开始,之后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化,有明显的穿时性。主要表现为矿床抬升或掩埋、矿体错切或错失、矿化叠加或次生富集、远距离迁移以及就近淋滤或贫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