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 2 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 ,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 ;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 ,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 ;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 ,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叙述了“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数字地球”给地球科学带来的新契机和我们应有的对策.笔者认为,“数字地球”是国家利益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可分为宏观战略层、技术实现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数字地球”是一个战略,并不能代替相关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地球”的要求;“数字地球”的兴起给地球科学带来了大好机遇,使地球科学在对地球整体性认识、数字虚拟、对地球复杂巨系统的研究等方面都大大深化;面临“数字地球”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积极借鉴数字地球的思想,在继续大力发展现有的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同时,努力进行自主创新,力求通过“中国数字地球”或“数字中国”的建设来占领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50天了,迎来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庆典。22日我们刚结束在北京举办的地球信息科学国际讨论会。25日,全球华裔的商界人士又云集在温哥华,讨论电子通讯与资讯科技对环球市场的影响,这不是偶然的,这表明我们华裔的科技界和商界的脚步,正开始从太平洋走向全世界。今天,我向各位讲演的题目是:“优势互补、比翼齐飞”。我想,这个题目的英文翻译很困难了。所以叫“二十一世纪香港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的宽阔前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虚拟现实技术是信息科学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阐述虚拟现实技术的同时,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和GIS技术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并将这两者的结合划分为三个阶段.并简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对于“数字地球”和“地学信息图谱”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讲座策划赵英时第一讲地球信息科学导论陈述彭第二讲遥感技术发展的前沿童庆禧第三讲遥感信息的开发应用田国良第四讲定量遥感李小文第五讲空间分析模型王劲峰第六讲数据挖掘周成虎第七讲地学信息图谱齐清文第八讲数字地球简介承继成第九讲地球信息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陈述彭地球信息科学---这一门新兴的学科,今天是刚刚开始展现在大家面前。地球信息科学是一门大学问。上天、入地、下海!上至电离层、下至莫霍面,“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它面对的是人与自然界这个复杂的、开放的大系统,是人类居住的整个星球。地球信息科学囊括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地球信息科学》2 0 0 2年第 4卷第 1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正式与国内外广大读者见面。本期设置有数字地球战略研究、数字城市论坛、数字海淀进展、两岸学术交流、空间模型分析和学苑动态 6个栏目。本期的主题是 :1 .数字地球战略探讨数字地球是 2 0世纪末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 :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区域重组 ,跨国公司的资源再分配 ,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乃至建立世界新秩序与保障国家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在我国 ,目前纷纷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力求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区”等 ,抓住机遇 ,务实苦干 ,不断规划深化“数字地球”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球信息科学——香山科学会议第88次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17日至20日,香山科学会议第88次学术讨论会在香山举行,会议以“地球信息科学”为主题,由陈述彭、潘云鹤院士和钱祥麟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陈芳允、李德仁、马宗晋、马俊如、承继成和来自地理学、地质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等领域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一次学科跨度大、涉及领域多的探讨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的讨论会。三天半会议,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主题集中,意见丰富;赞同是对应用前景看好,批评是为条件担忧。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促进地球信息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3S”技术作为“数字中国”、“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作为全国煤炭系统唯一从事空间地球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高科技单位,紧跟国际技术前沿,将“3S”技术集成应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长期致力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3S”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战略层面上成绩格外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技术方面,从原来的“e”战略向“u”战略转变;在应用方面,从原来的调查、监测向模拟实验转变,从原来的环境变化模拟(如地球模拟器)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宏观经济模拟分析(如宏观经济模拟器)转变,不仅直接为全球环境变化服务,而且也可以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当前的大趋势,现在分别简介如下:1从“e”战略向“u”战略转变的大趋势从技术发展战略层面来看,由目前的“e”战略向未来的“u”战略转变,即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战略或“无处不在的网络”战略转变,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成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时间与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了真正的“地球村”,更好地认知地球家园,积极地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新纪元经济腾飞,振兴中华的宏图。这正是陈述彭教授探索地学的宿愿。对于地球信息的技术系统,陈述彭教授认为,它是以数字集成(整合)为核心技术,涉及卫星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电脑制图、互联网络……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系统工程[1]。科学实践表明,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为地球信息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上述学科的发展与其融合集成正是推进地球信息科学崛起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战略,从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文化的视角,反思学科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观测理论与技术的“引擎”作用;观测数据挖掘与理解;多尺度动力系统模拟;推进预测进步;学科框架与科学认知途径等。  相似文献   

13.
“数字地球”科学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地球”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项宏伟的科学体系。“数字地球”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和目标。文章在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重点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30多年来的应用和发展,简要地介绍了GIS软件技术的进步和世纪之交深化地球信息机理、自组织、自相关理论和时空专题高维数据模型以及以GIS为核心的综合集成技术体系的研究.同时讨论了新世纪信息时代与网络世界,在“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等高新技术迅猛进程中,对GIS的深化应用研究,应纳入国家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使GIS深层次、全方位地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是采取以科技为先导,以信息产业为突破口,使之避免和减少对资源掠夺性开发,减少对环境污染,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地球”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西部开发还必需放在全球变化、东亚大陆时空变迁规律的大环境中,从整体环境和地球大气圈、水圈、固体圈各因子相互作用和耦合过程的角度考虑。而“数字地球”正是具有独特的全球化宏观性,将地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因此,西部开发应充分运用当代“数字地球”这一先进技术群为西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西部信息资源通过智力资本的投入,成为快速增值的知识资产.  相似文献   

16.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作为地球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将为有关地球问题的研究提供空间信息框架、数学基础和信息处理的技术方法。区域发展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地球空间信息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需要各种先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及其技术是能够给予区域发展规划最基础支持的重要技术 ,也是保证区域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个关键的技术支撑。因此 ,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区域发展规划理论的有机结合 ,并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到区域发展规划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首先让我们向跨越世纪的人们欢呼 ,并致以千禧之年的祝福 !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迅猛发展 ,正在改变着人们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朝发夕至 ,假日旅游的活动半径扩大了 ,天涯若比邻 !地球村民的交往更加近乎了。人们正努力跨越数字化的鸿沟 ,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上至电离层、下至莫霍面 ,复盖气、水、生物和岩石圈层 ,构筑起全新的人类圈或智慧圈 ,去重新认识 2 1世纪信息社会的大舞台。地球系统科学与空间技术、信息科学 ,彼此交叉渗透 ,正在孕育崭新的地球信息科学 ,推动着“数字地球”的浪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区小康与现代化理论是以中国小康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的。中国小康理论把中国以1980年为起点,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阶段定性为“中国小康阶段”;把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起点、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定性为“中国现代化阶段”。其相关理论分别称为中国小康理论和中国现代化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邓小平“先富带后富”指导思想的确定、国家“先农村地区后城市地区”和“先沿海地区后内陆地区”等战略部署,十六大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等为理论依据,全面阐述了中国地区小康和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学苑动态     
《地球信息科学导论》简介本书是一部专题而又较系统地介绍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性教科书,分为上、下篇,共18章。上篇12章为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分别论述地球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作为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球信息空间数据库技术、空间信息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三层”软件体系结构作为构建传统信息系统应用的成熟框架,将其应用于GIS,从整体上看是合适的。但同时考虑到地理信息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通用的GIS应用还需要在“三层”体系结构中加入一些额外的功能要求。具体分析了“三层”软件体系结构与地理信息的特殊性之后,参考OGC和ISO/TC211的标准规范,提出了一种通用的GIS应用体系结构,并按照体系结构构建了一个GIS应用实例,证明了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