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8度区、7度区与该地区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大致重合。根据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出6.1级地震8度区在7度,7度区在6度情况下的破坏程度及经济损失,与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进行比较,得出由于5.8级地震时新建房屋抗震性能好减少了损失,因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安卫平  孙国学 《山西地震》1995,(1):57-59,24
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8度区、7度区与该地区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大致重合,根据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出6.1级地震8度区在7度,7度区在6度情况下的破坏程度及经济损失,与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进行比较,得出由于5.8级地震时新建房屋抗震性能减少了损失,因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地震烈度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湖南构造地震具有震源浅、矿山和水库等诱发地震易造成地表破坏、建筑物抗震性能普遍低和具备高烈度的地貌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我省地震烈度值大于经验值,即湖南一般烈度与震级对应关系为:Ⅳ度:2.0~3.5级;Ⅴ度:2.5~3.5级;Ⅵ度:3.5~4.0级。  相似文献   

4.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与地震孕育过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有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探索提出了新的无量纲地电前兆因子————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研究了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特征.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显示出由正常异常强化(幅度、范围) 异常弱化 发震 正常的过程.地震发生于S强化后期转为弱化的时段及S异常区的边缘梯度带上.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反映了孕震过程中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因而,可以通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跟踪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服务于地震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5.
地震拟合优度在青海中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地震拟合优度的计算公式,对青海省中东部的6个ME≥6.0地震从震前数年开始进行地震拟合优度计算,发现这6个地震震前一段时间地震拟合优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再对共和7.1级地震震中附近一定区域内的地震进行拟合优度计算,进而提取震中周边300kmME≥5.8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指标。并对这一指标进行预报水平评分。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共和地震震中胤边300km ML≥5.8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另外,对拟合优度计算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优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6.
共和7.0级地震前地下水氡变化的剖析1.前言1990年4月26日18时37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与兴海县之间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6.且度,东经100.3度,即塘格木农场附近,最大烈度达9度,极震区的塘格木农场场部、共和县铁盖...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对1999年11月1日山西大同-阳高Ms5.6地震的宏观考察情况,确定了宏观震中的烈度,圈定了Ⅶ度、Ⅵ度、Ⅴ度烈度区的范围。指出极震区呈椭圆形,长轴北西向,长9.6km,短轴北东向,长4.2km,面积约32.0km^2。阐述了震前宏观异常现象及震区的地质构造环境,得出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团保断裂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东部中纬度季风区内的两处山地泥炭——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和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进行了研究,并对两剖面的孢粉记录、有机质含量、TOC和Rb/Sr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季风区山间盆地,气候越干冷时泥炭的分解就越强烈,以吸光度表征的腐殖化度就越高;相反,当气候较温暖潮湿时泥炭主要处于还原状态,分解较慢,腐殖化度较低.大九湖剖面的腐殖化度记录了晚冰期(约16.0~11.4cal ka BP)中的新仙女木(YD)(约11.4~12.6cal ka BP)冷干事件、博令.阿勒罗德暖湿期(B.A暖期,约12.6~15.2cal ka BP)、最老仙女木冷干事件(OD,约15.2~16.0cal ka BP)、早全新世的湿润期(约11.4—9.4cal ka BP)、8.2cal ka BP前后的冷干事件和约7.0~4.2cal ka BP之间的全新世最佳适宜期.神农架大九湖和天目山千亩田近5000a以来的泥炭腐殖化度记录有着很好的一致性,表明相近纬度不同经度的山地泥炭对东亚季风降水变化的响应是同步的.近5000a来的气候变化在两个山地泥剖面中几乎同步记录有3大阶段:4.9~3.5cal ka BP,季风降水整体处于高值,但波动剧烈,其中,在约4.2cal ka BP前后,季风降水急剧下降,在3.7cal ka BP前后达到最干旱的峰值后又快速回升:3.5~0.9cal ka BP,季风降水强度整体较弱,但也存在明显的次级干湿波动;0.9cal ka BP以来,吸光度值逐渐降低,表明季风降水增多.与中国东部季风区其他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对比,文中亚高山泥炭记录的约1.6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响应了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统一驱动.  相似文献   

9.
何玉林  张勤  黄伟 《地震学报》2002,24(1):57-66
2001年2月23日四川省发生的6.0级地震,其宏观震中位于雅江县与康定县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极震区烈度可达Ⅷ 度,Ⅷ 度区、Ⅶ 度区和Ⅵ 度区面积分别为180km2,1472 km2和3998 km2,等震线分布总体形态呈椭圆形,长轴近南北向.震区建筑物普遍受损,极震区山地灾害较为严重.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生与理塘断裂和玉农希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关,主干断裂活动造成的地壳应力调整和集中,最终在块体内部的次级断裂上释放而产生地震.   相似文献   

10.
绝对重力仪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经典绝对重力仪和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是目前国际上研制用来直接测量重力加速度值的主要精密计量仪器.经典绝对重力仪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可达到2×10(-9);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一分钟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可达到3×10(-9),两天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可达到1×10(-10).本文分别介绍了经典绝对重力仪和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的测量原理及方法,重点介绍了国际上新出现的凸轮式绝对重力仪.还简单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这一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取天然地震和爆破或塌方记录波形在震源深度、震源尺度、震源破裂机制、地震波传播途径、地震波衰减等方面的差异特征信息,本对山东数字化台网记录的天然地震和爆破或塌方波形进行了小波多分辨率的能量线性度特征分析,提出了用小波变换能量线性度方法识别天然地震与爆破或塌方事件.结果表明:在精细结构小波分解信号“能量”线性度方面,天然地震主要集中在-2.0~1.0之间,爆破或塌方主要集中在2.0~3.4之间;在精细结构小波分解信号“能量”最大值对应的小波分解尺度方面,爆破或塌方主要集中在4~5,频段集中在0.7~3.1Hz之间,而天然地震主要集中在1~2,频段集中在6.25~25Hz之间.  相似文献   

12.
鲁甸5.6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云南鲁甸5.6级地震中47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给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房屋震害累积效应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比2003年11月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破坏严重,形成了Ⅷ度破坏区及较大范围的Ⅶ度和Ⅵ度破坏区,盆地区的震害比基岩区的要重.其主要原因是:①盆地区广泛分布有软弱地层;②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③三次地震震区基本重叠,震害累积效应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3.
1920年海原8.5级大震在其发震断层两侧160km范围内今后几百年内不会发生大于6.5级的地震.兰州地区距海原大震断层约120km,所以兰州地区今后几百年内也不会发生大于6.5级的地震,即不会发生烈度大于Ⅷ度的地震.而兰州地区是按Ⅷ度抗震设防的,即使今后发生6.5级的地震,其破坏亦不会很严重.这是按最坏情况考虑的.  相似文献   

14.
灌木作为群落优势植物生活型是干旱荒漠系统区别于半干旱草原或草地生态系统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位于我国北方典型干旱区的阿拉善高原其稀疏的植被覆盖介于15%~30%,且主要由多样的灌木组成,草本植物层片受到极端干旱气候条件、风蚀、过度放牧以及沙埋等因素的限制.采用无偏对应分析(DCA)和二维点图(biplot)法探讨了灌木物种的丰富度和多度格局对生境条件变化的响应,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阿拉善高原灌木种分布对生境条件的响应可归纳为4种生态类型,其主要源于不同灌木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土壤质地和土壤含水量梯度的变化.对灌木物种丰富度和多度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是深层土壤的含水量,并不支持在半干旱区草地土壤质地特性决定木本植物多样性格局的观点.除了深层土壤含水量,灌木种的多度还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意味着减少黑河中游农业用水对于位于下游的阿拉善西部荒漠灌木物种多样性保育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减少高原中部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协调城市和绿洲水资源的利用、增加贺兰山对高原东部的水资源供给,确保整个高原深层土壤水分的稳定性是今后该区灌木物种多样性的保育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孙荀英  黄新辉 《地震学报》1996,18(1):103-110
用正交设计法与有限元法联用,快捷地求出能造成区域内断裂错动方式的远场构造应力;求出红海湾地震前该区构造应力场.采用弹塑性软化失稳模式模拟发震过程,先后模拟了计算区内本世纪5次中、强地震.计算表明:中、强构造地震均发生在断层安全度为零的地段.根据现今断层安全度分布预测了该区潜在的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把用来分析地震波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两种方法,应用到地磁资料分析当中,具体分析处理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地震和1989年10月19日大同Ms6.1地震前后地磁场资料,并对这两次地震前后地磁时空线性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①较大地震前地磁场的时空线性度均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有些在震前回升,②各分量的时空线性度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并与波速异常发展趋势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1994年7月26日南黄海北部发生令人注目的5.3级地震刁守中,郭爱香,王红卫(山东省地震局)据山东省地震台网初步测定,1994年7月26日01时41分在南黄海北部(北纬34.9度、东经124.3度)发生M_s5.3地震。据了解,青岛及威海市辖区少数...  相似文献   

18.
1995年7月12日中缅边境7.3级地震预报成功1995年7月12日05时46分在云南省孟连县中缅边境发生7.3级地震,震中(北纬22.0度,东经99.3度)距中国边界10公里。这次地震受灾地区达5个县(孟连、勤海、西盟、澜沧、沧源)33个乡,200...  相似文献   

19.
利用涡度相关方法连续观测的结果来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真值”的工作,越来越引人注目.但是在后期的数据(特别是夜间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涡度相关方法会出现许多的不确定性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用涡度相关方法测定的有效和可靠的夜间CO2通量数据占所有夜间数据的比例很低(通常低于50%).因此,夜间CO2通量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碳收支估算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简要分析和讨论了用涡度相关方法观测的夜间CO2通量数据失真的可能原因,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处理夜间CO2通量数据所采用的理论和一般方法,并结合中国通量网(ChinaFLUX)部分台站的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可以根据夜间CO2通量与摩擦风速的相关关系来客观确定摩擦风速阈值的方法——平均值检验法(AVT),并以禹城站和长白山站数据为例,分析讨论了不同夜间数据处理方法对夜间CO2通量产生的影响.最后还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ChinaFLUX不同台站的数据插补方法和经验方程进行了汇总.  相似文献   

20.
把用来分析地震波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两种方法,应用到地磁资料分析当中,具有分析处理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地震和1989年10月19大同Ms6.1地震前后地磁场资料,并对这两次地震前后地磁时空线性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①较大地震前地磁场的时空线性度均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有些在震前回升;②各分量的时空线性度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并与波速异常发展趋势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