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正式批准包头稀土高新区筹建“全国稀土新材料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这是我国首个以稀土命名的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复杂形势,稀土高新区贯彻落实包头市市委、市政府"高新特快"发展要求,积极兑现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主抓产值高、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磁材产业,新材料产业逆势上扬。数据显示,2014年稀土新材料产量增长94%。其中,烧结钕铁硼7,224吨,实现当年翻番。拓力拓切片及表面处理、天和磁材电镀项目投产,稀土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永磁表面处理中心投入运营,稀土产品从毛坯到成品的附加值提高20%以上。过去的一年,高新区稀土产业呈现潜能释放、链条延伸、逆势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抓大带小,带动发光、抛光、  相似文献   

3.
《西部资源》2013,(1):50-50
稀土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等部门,是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关键性战略资源。中国是全球第一稀土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源保护措施的加强,国际稀土市场供应趋紧,国外矿业公司加大了稀土勘查和开发力度,全球稀土资源和供应格局将发生改变,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记者在此间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了解到,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预计将在今年10月份开始试运行. 据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明介绍,目前交易所的场地装修、装饰工程正在加紧实施,预计在今年8月底完工,9月初将安装交易系统.目前,交易系统已经在进行内部测试,在完成模拟运行后,争取在10月份开始试运行. 顾明说,从8月中旬起,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将开始对外招募会员.“目前看形势不错,对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感兴趣的机构和企业很多,有些已经主动找了过来,交易所也将主动做好市场推介工作,以扩大交易所的会员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1992年建区以来,依托丰厚的稀土资源,努力创新发展,经过20年的探索与开拓,由空白到繁盛。催生了以稀土产业为主的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了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完成了一次次美丽的嬗变,成为内蒙古乃至西部地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稀土对外贸易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美贸易摩擦到“科技冷战”以来,被誉为“高科技命脉”的稀土,日益成为国际博弈的前沿领域。在此背景下,厘清中国稀土进出口贸易流动态势、把握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中的地位变动,对中国资源安全格局的整体优化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长久维持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稀土进出口贸易数据、相关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指标及联合国投票数据,借助相互依存指数、地缘亲和度模型、GIS空间技术以及负二项面板回归等手段,探讨了中国稀土产品对外贸易格局的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稀土贸易存在较大波动,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整体呈现“升—降—升”发展态势。② 中国稀土进口市场高度集中且路径依赖增强,出口市场逐步多元且路径依赖减弱。中国主要出口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中、下游产品,进口具有较低附加值的上游矿物类产品。③ 中国在全球稀土贸易相互依存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整体强化。中国与多数友好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现优化态势,但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分歧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现恶化态势。④ 国家主体属性、国家间邻近性以及中国的贸易政策、贸易环境等对中国稀土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祝福 《西部资源》2011,(6):16-16
目前,我国最大的稀土企业——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包头天伦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双方致力于将稀土化合物加工过程中产生高浓度的氯化铵废水转化为农用肥料,力争为我国稀土工业废水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走出—条新路。 这是记者在近日召开的稀土铵盐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研讨会获悉的。 我国稀土企业大部分采用碳酸氢...  相似文献   

8.
张放 《西部资源》2014,(5):57-57
<正>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调控措施,推动稀土企业兼并重组,目前,以包钢集团、厦门钨业、中国五矿、中铝公司等6家企业为主的稀土大集团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稀土行业小、散、乱的格局正在逐步改善。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告称,该集团10月13日与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了后者全资收购后的包头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山区扶贫研讨会”是建立在1993年“国际贫困山区发展论坛”基础上,为重访当代全球范围的贫困焦点,检查上次会议后的进程,总结脱贫成功的经验以及在各个层面的效果和反响,描绘、总结一些来自于2002年2月由DSE和ICIMOD组织的国际东南亚山区发展、脱贫以及可持续资源管理会议方面的成功经验,勾画由联合国组织的"2002年国际山地年宣言”中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由德国国际能力建设部(DSE/ZEL)、国际山地发展中心(ICMOD)、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科院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0,(4):60-60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8月25日上午在中国国际煤化工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化工产业应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现代煤化工以示范为主,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地区发展煤化工。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中国稀土整合方案初步确定5家龙头企,包括包钢稀土、广晟有色、中铝集团、五矿集团和赣州稀土集团,接下来地方稀土企业与5家龙头企业的整合成为我国稀土行业进一步整合的关键。这一整合方案或于今年8月份前后正式对外公布。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世界地理教学情感成果达成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相当明显,且已要求教育培养出相适应的“世界公民”。我国的地理课程目标也把情意领域的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而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三条:“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表明地理课程从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与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稀土资源整合过程中,目前,内蒙古包钢集团整合了区内全部稀土矿业权和稀土采、选、冶炼企业。据了解,中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东、四川、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9省区的20个市(州)。稀土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将持续推进。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今后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10,(16):64-64
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世界各国不少城市开始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看作恢复经济的新动力,并称之为“绿色复苏”、“绿色发展”。在今天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上,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探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相似文献   

15.
《西部资源》2011,(3):23-23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大稀土资源开发监管力度,10月底前完成稀土矿业权清理审核工作。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违法勘查开采和超指标开采,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稀土产区的监管,继续加大稀土违法勘查开采打击力度,严肃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等违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的设计 在讲授“自然资源与人类”(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节)时,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了“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这一案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与技术、资本相比,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创新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条件下企业、产业和区域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通过集群生产方式构建地方性生产网络对国家或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天津自行车产业的发展表现为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和演进过程,即、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高度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向“专业化+网络化”的集群式生产组织方式转变,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得益于地方生产网络的构建。文章通过这一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利用这次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演进中隐藏的潜在后发优势,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08,(11):46-46
本月18日至2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水周”论坛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全球涉水问题。国际组织和机构近来发布的材料均显示,水资源过度使用、水污染和浪费等使人类面临的水危机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11,(2):24-24
从4月1日起,我国开始统一调整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包钢稀土)负责人表示,稀土资源税上调必将引发稀土价格新一轮上涨,加快稀土下游应用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我国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晓冬 《西部资源》2011,(2):22-22
工艺创新:助力企业成长包钢稀土公司在形成产业规模初期,稀土选矿技术逐渐成熟,相继开发出多种规格的稀土精矿的冶炼技术,包括至今仍得到广泛应用的酸法焙烧工艺、碱法分解氯化稀土工艺等,为包钢稀土,乃至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