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近年来综合研究,证实了晚古生代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是中国扬子地台上的一次重大地质事件。它表现为上扬子地台西部的松潘-甘孜地区发育一系列小洋盆,向其东南缘(滇、黔、桂、湘)发育弧后拉张盆地,到上扬子地台内部(黔中和川中地区)拉张破裂为台块和台槽和大陆裂谷(康滇地区)等复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罗志立 《地质论评》1983,29(5):447-447
从现有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石油钻井等资料,查明晚古生代以来川、滇、黔,桂四省发生过一次地裂运动(Taphrogenic Movement)。分别形成了康滇陆内裂谷区、滇、黔、桂、湘边缘海、兰坪—思茅中新生代裂陷槽(Aulacogen)、扬子古板块西部大陆边缘裂谷区等四个构造单元。每个单元均经历过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以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  相似文献   

3.
在论述了扬子地台西缘大地构造格局和边缘构造控矿类型的基础上,厘建了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矿床构造成矿模式。它由内带川滇叠加裂谷系和外带-三江“沟-弧-盆”系两个区域构造成矿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下古生代的古地理单位及其演变以前已经述及,志留纪的基本情况是以杨子中流盆地及其东西延伸部分为主的沉积区域分隔南北,北方是广褒低平的华北地台,南方是由滇东海峡和湘桂海峡隔离了康滇古陆,江南大陆和东南古陆。 (一)泥盆纪加里东运动在中国本部只限于湘桂海峡,龙门山和秦岭南山等地槽区,但引起的古地理变化却很显著。下古生代最主要的沈积区扬子中流盆地从此隆起而为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相接。包含四川和贵州北部的川黔地台也再度升起。在泥盆纪前期,康滇古陆,江南古陆和东南古陆的边缘,地势高峻,侵蚀加剧,造成陆成堆积,东南古陆和华北地台扬子地台交界处遂形成内陆盆地。华北地台之北为外蒙地槽其南界约在北纬四十五度。泥盆纪中期之后,江南大陆的南段卜陷,挖成广大的西南浅海,为上  相似文献   

5.
康滇构造带的古板块历史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所指康滇构造带的范畴,包括北起四川省康定,南抵云南省元江,纵贯川滇两省,南北绵延七百多公里,东西两侧以甘洛—小江和箐河—程海深断裂为界限,带宽数十至两百余公里的南北向构造组合体。这是中国大地上一条构造形象醒目和矿产资源丰富的重要构造成矿带。 康滇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众说纷纭。黄汲清称之“康滇地轴”’;张文佑谓之“康滇台背斜”;李四光划归“川滇经向构造带”;陈国达划属“川滇地洼系”。 近年来,我们运用板块构造学说,重新考查了这条构造带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提出了在中元古代时期,它是西边一古洋板块与川中微大陆接合带上的古岛弧带,其古板块边界类型同现代西太平洋的弧沟体系相似。经晋宁造山运动,康滇弧沟系褶皱成山而转  相似文献   

6.
大理洱海东岸(以下简称海东)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的西南隅,盐源-丽江陆缘裂谷带的最南端,是三个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图1)。西侧以小金河-红河断裂(本区称为洱海深大断裂)为界与三江地槽褶皱系相邻,东以程海深大断裂为界与康滇地轴相连。新生代以来的裂陷运动在该区形成了东、西两个引人注目的裂陷带。不同方向的主干岩石圈断裂的交  相似文献   

7.
滇东,滇东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赵准 《云南地质》1995,14(4):350-354
滇东、滇东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赵准(云南省地质矿产厅)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东侧,滇东台褶带及川滇台背斜的东部,面积约7万km2。已发现大型铅锌矿床2处(茂租、矿山厂),中型6处(金沙厂、毛坪、七○厂、五星厂、苏租、富乐厂),小型11...  相似文献   

8.
攀西(康滇)古大陆裂谷带,自发现以来仅仅几年就名扬中外,并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在古大陆裂谷带中,康滇(攀西)裂谷可与著名的奥斯裂谷媲美,地质构造标志明显,演化阶段清晰这一特点,可使它成为研究古大陆裂谷带的典例之一。 然而,对于康滇裂谷带研究中的有些认识问题还有待商榷。比如,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是裂谷成穹期的产物还是成谷期(即裂谷期)的产物,这是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主体,包括富铁质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在内的暗色岩套是裂谷构造  相似文献   

9.
华南区域地质和碳酸盐岩区油气普查勘探的几个问题(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底问题到现在为止,扬子准地台上还没有大片出露大于20亿年的基底岩石。零星的报道见于大别山为(20.8亿年,可达23—24亿年)鲁苏地盾(大于19亿年),康滇“地轴”(22—24亿年)。扬子准地台大片出露的是小于20亿年的基底岩石,所以华南的基底是较年轻的,不存在古壳。最近的大地电磁测深证实,湖南雪峰两侧的岩石圈厚度为160—200公里,在江苏也证明具有和湖南相同的地壳结构,扬子准地台是一个冷壳。航磁推断在川中、鄂中和南黄海中部,以及  相似文献   

10.
<正>大关悦乐铅锌矿床是在滇东北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新近勘查发现的。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滇东北台褶带中北部、康滇地轴的东侧,地处镇雄—昭通凹褶束勾准向斜东翼南东段,属于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之滇东北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北段。本次经过较为详细的地质调查、矿床地质研究工作,初步查明区内构造与铅锌成矿的关系,可指导矿区及区域找矿勘查工作的部  相似文献   

11.
金中国  戴塔根 《云南地质》2006,25(4):410-411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东侧,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含矿层位为志留系韩家店组-二叠系茅口组,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是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构造以NW向和NE向的紧密褶皱和逆冲断层发育为特征,铅锌矿沿垭都-紫云断裂构造带,威宁-水城紧密褶皱构造带和银厂坡-云炉河断裂构造带的纵横断层交切部位及背斜倾伏端分布,呈陡脉状产出,  相似文献   

12.
盛学庸 《贵州地质》2012,29(3):235-239
黔东南地区昔称雪峰隆起,属扬子地台次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的西段。自70年代引进美籍华人比较大地构造学家许靖华远程推覆构造理论后,部分国内机构和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再认识,并最终将其从扬子地台剥离出去,归入早古生代华南造山带范畴。然而这一结论却与该区客观上存在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原生矿成矿活动相矛盾。为查明究竟,笔者对该区金刚石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从金刚石地质学;邻区加里东俯冲带的位置及其两侧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巨大差异出发,论证了该区的早在中-晚元古代即已克拉通化,故应还其本来面目———扬子地台次一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之西段-雪峰隆起。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中上部的英安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组谐和年龄值:838±9 Ma(n=9,MSWD=0.80)和780±12Ma(n=5,MSWD=1.2)。其中780±12 Ma解释为苏雄组英安岩的喷发时限,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强烈扩张时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而838±9 Ma则可能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开启前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综合研究认为,苏雄组位于康滇裂谷半地堑盆地的调节带,为华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活动的产物;火山活动和沉积记录均表明,扬子周缘发育与地幔柱相关的裂谷盆地系统,且华南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组成单元。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省会东县金锁桥铁金矿床位于杨子地台西缘川滇黔铜多金属成矿带,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位,川滇黔菱形地块之会理-昆明裂陷带。该区经历了自早元古代弧后盆地、早中元中代拗拉槽、中元古代陆内裂谷、中晚元古代大陆边缘陆弧体、晚元古代后造山裂谷、古生代块断升降、地裂运动及中生代前陆盆地和山间断陷等漫长的地史演化,是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作基底、古生代海相沉积作盖层的长期隆起地带,具地槽型变质岩系活动带及地台沉积。构成了本区良好的成矿  相似文献   

15.
川滇黔接壤地区泛指以元谋—绿汁江断裂为西界,以红河断裂为南西界,以弥勒—师宗断裂为南东界的云南省境,北部及东部包括紧邻的四川、贵州部分市县。大致范围:东经102°—105°、北纬23°30′—28°30′,面积大约120余万km2。大地构造地处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两个构造单元,按中国成矿区带划分归属于Ⅲ-76(康滇隆起)与Ⅲ-77(上扬子中东部坳褶带),是我  相似文献   

16.
云南西部地质构造格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范承钧  张翼飞 《云南地质》1993,12(2):139-147,181
云南境内,红河断裂以西,主要由四条不同时代的板块缝合带为骨架,构成南北向、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条带状构造格局。由东向西依次为:红河缝合带为元古大洋向东俯冲于扬子陆块之下、于印支-燕山期再次强烈活动的构造推覆带,使扬子古陆早元古代变质岩推覆于其西的晚古生代地层之上。澜沧江缝合带为晚华力西-印支早期的一条板块缝合带,大洋向西俯冲于冈瓦纳古陆的藏滇微古陆之下,最后导致扬子古陆与藏滇古陆的碰撞。缝合带间主要分布石炭-二叠纪时的火山岛弧,其西缘发育碰撞型临沧花岗岩。金沙江缝合带是澜沧江缝合带晚期的次级俯冲带。北部,石炭纪时的沉积环境具洋盆性质,但剑川以南又与红河缝合带西侧的石炭-二叠纪裂陷槽相衔接。据此认为该缝合带可能是一条转换断层。早古生代时,红河缝合带与澜沧江缝合带之间为一冒地槽,洋盆向西迁移奎澜沧江一带到晚古生代,已演化为地台沉积;中生代时.则属地堑盆地,称兰坪-思茅中生代拗陷。澜沧江缝合带以西,无弧后盆地出现,而代之以弧后隆起及晚古生代时的裂谷;更西之保山盆地属陆内长期坳陷之古生代盘地。怒江缝合带在西藏地区为侏罗纪时的拉张洋盆,于早白垩世合拢,蛇绿岩广泛出露,缝合带的特征较明显;但向南延入云南,则表现不明显,可能具剪切并接性质。怒江缝合带以西的腾冲-盈江地区,变质基底广泛出露,燕山-喜山期地壳重熔花岗岩成带分布,为雅鲁藏布江缝台带仰冲侧的酸性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和局限海盆沉积。紧邻上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发育的川滇大裂谷对上扬子台地的演化、沉积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沉积相带的展布有着重要影响。灯影期,上扬子台地曾经有过一次由裂谷活动导致的快速沉降,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由台地到海盆的变化。岩相古地理的演变控制着四川盆地震旦系沉积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也控制着该区常规油气及页岩气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18.
大岩棚铜矿位于扬子地台康滇地轴中段东缘,矿体主要产出于中元古界鹅头厂组(Pt2e)层间破碎带中,为典型的沉积-改造型矿床,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中国南方在陆块间离散-聚合的不同构造运动体制下,分别在扬子陆块内部和边缘形成了不同的盆地原型及其演化序列.在扬子陆块的西南缘,主要形成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坳陷-弧后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扬子陆块南缘发育裂谷到台内坳陷再到裂谷原型演化序列;扬子陆块内部主要形成台内拗陷-裂谷的原型演化序列.古特提斯洋演化对晚古生代构造和盆地原型的演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会理拉拉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与东西向河口复背斜交汇处,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铜矿产地。区内广泛分布一套古元古代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并可细分为三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Zhu et al.,2013),其中,每一旋回的变质火山岩段通常赋存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简称IOCG,Zhu and Sun,2013),而变质沉积岩段则赋存沉积岩中的层状铜矿床(简称SSC,Zhu,2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