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袖珍计算机上,单台用迭代法测定近震时空参数的基本原理、算法流程图和PC—1500机计算程序。这种方法取代了以往单台通过查走时表计算近震参数的方法,既简便,精度又高,从而为单台测定近震时空参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河源新丰江是小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新丰江遥测台网人员每天要用作图法求解震源位置,工作繁重,精度又提不高。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套供PC—1500计算机测定震源空间参数用的BASIC语言程序。使用结果表明,用计算机求解震源参数,具有迅速、可靠、精度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使用鹤壁市地震办公室池顺良等研制的与PC—1500连接的八路数字采集器以及水位、气压和温度传感器,自1986年5月底以来,分别在大兴县和昌平县的观测井中进行了试验观测。除了采集水位、气压和井温数据外,还采集了Sacks—Evertson体应变仪的观测数据。 数据采集器由PC—1500计算机程序控制,按程序要求将采集的数据打印下来,并按日存入磁带。该系统使用方便,采集的数据可由计算机进行实时处理,它是用来作为无人管理地震  相似文献   

4.
用PC——1500计算机确定台网内地震时空参数,不仅操作灵活,易于掌握,而且速度较快,定位精度较高。对于台网内的地震,只要输入四个台以上的P到时,即可得到较好的结果。本文仅就计算机确定地震时空参数的原理作一些探讨,并将为临汾遥测台网编制的程序作一介绍。所用语言为BASIC语言。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地震分析工作依赖于人工查找走时表,因此计算速度慢、效率低,尤其是测定震源深度的准确率低,进而影响到震中的测定精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快速而又准确地分析计算出地震的各种参数,笔者编制了利用PC—1500袖珍计算机来分析处理近震的程序。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陆海大地水准面衔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上用重力数据和GPS水准数据确定(似)大地水准面,海洋上用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由于沿海地区和近岸海域往往缺少完好的重力数据,近岸海域卫星测高数据质量相对较差,两类大地水准面在陆海相接区域精度偏低且存在拼合差.纯几何方法拟合陆海局部区域大地水准面,不能顾及大地水准面的物理特性,拟合结果不稳定.顾及到大地水准面的物理特性,依据其在局部所应满足的数学物理方程,拟合陆海局部区域大地水准面问题,转化为Laplace第一边值问题.讨论了有限元法衔接陆海局部区域大地水准面的数学思想,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就流动地磁观测如何应用 PC—1500计算机代替手工记簿-实现记录方式的“变革”,提出一种新的记录软件。该软件的全部源程序均采用 BASIC 语言编写,其主要功能包括:①记录野外地磁观测数据,计算各种均值、桩位差、仪器差,并判断是否符合地磁规范要求。②数据的打印与存储。  相似文献   

8.
松潘川主寺短水准场地位于东经103°61′北纬32°78′,地处四川北部的阿坝州境岷江上游地区。一九七○年建立该短水准观测场以来,迄今为止已连续观测十二年之久。它是省内为期最长,资料最完整,最丰富的短水准观测点。本文试采用三角级数拟合法提取高差观测值中所包含的年周期变化分量,并将其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和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潍坊水准观测网点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判。根据对四个因素的单一评定,确定出隶属函数。并将水准网点的活动水平分为三类。通过综合评判得到评价集的稳定因素,进而用聚类分析方法分离出这些稳定点。  相似文献   

10.
金县台钢管基岩标与土层标对比观测资料的补充研究表明,钢管基岩际是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水准标石.在排除地下水等干扰、提高成果精度等方面都比土层标有较大的优点.该台水准测线附近存在地表形变漏斗的迹象.台站东西向水准高差的趋势性变化,可能与复盖层内地下水位的变化或抽用地下水有关.  相似文献   

11.
山西带形变监测场地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带跨断层短水准流动测量场地、定点台站跨断层水准场地和区域流动GPS场地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汇总和分析。调查了10个流动水准测量场地和4个定点台站水准测量场地,所跨断层绝大多数走向为北北东至北东向,多具有右旋正走滑活动性质,反映了山西带总体构造特征。同时发现,偶有近东西向断裂或北西向断裂与其互相切割,应该是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的地方。整个山西带布有区域GPS观测点40个,每年正常观测1次的有39个,点距多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在整个断层带上的分布比较均匀,并已积累了十几年的流动观测资料。结合地质资料和历史地震的活动特点,认为山西带再次孕育强震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多手段形变测量场地的布设情况、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及多年复测资料的积累对强震预测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宁南汤家坪流动水准、基线测量出现的重大异常,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发现点位是稳定的;A点与B、C点之间是跨断层的;但原始选点报告所提供的断层产状与作者实测的断层产状有一定的偏差。通过对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该场地的地壳形变异常是可靠的。并对其形成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借助Madab平台,应用能给出不同尺度下信号分解的近似部分和细节部分的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定点和流动跨断层场地的短水准形变观测资料。福建天马定点跨断层2003-2007年短水准观测资料的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分解到第七层的近似信号在极值和拐点出现前后往往有中强地震发生。由于福建省流动跨断层短水准测量为不定期观测,为取得等时间间隔的时序数据,我们采用三阶样条插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小波分析,发现分解到第三层的细节信号在台湾1999年“9.21”南投Ms7.6级地震前有明显的年变规律被破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敬远兵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4):1098-1104
针对当前被困人员手机信号定位所采用的方法中手机信号定位距离存在局限性,且信号来源方向的确定受信号传播损耗变化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卫星导航的震后被困人员手机信号定位分析方法。从地震的突发性、破坏性、社会影响和防御难度四个方面分析地震的特点,设计便携式移动台,通过GPS单差模型提取手机残差信号,计算各移动台在指定区域中的手机信号平均残差,获取各个区域手机信号的均方根,将均方差代入所有地震事件的双差方程进行联立,求解手机信号强度,通过AOA测量方法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手机信号的分析。通过模拟在地震废墟中测试手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SSI)与手机信号发射强度,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该系统在大范围地震废墟中的搜寻能力。实验结果证明,提出该方法系统可以对大范围的手机进行搜寻定位,信号来源方向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黑龙江省地震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区域内监测设备的智能管理,运维效率提高。针对智能手机使用率越来越高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基于HTML5+CSS3+jQuery Mobile软件技术,开发移动端设备管理系统,使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移动端与PC端,通过Web浏览器操作服务器,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快速的设备监测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地震台站设备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管理大地形变流动观测数据,基于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大地形变流动观测数据库,完成区域精密水准、流动GNSS、流动重力、跨断层场地观测数据的结构化存储,实现了观测过程数据(包括观测数据和管理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有效控制了大地形变流动观测数据质量,提高了数据质量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高精度水准测量领域数字水准仪逐渐呈现出取代光学水准仪的趋势。本文通过实际观测实验,对比分析了两类水准仪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光学水准仪相对较重,但性能稳定,而数字水准仪轻巧、操作方便,能很好地避免人为读数误差。在实际工作效率上光学水准仪占优,测量精度的稳定性好于数字水准仪。  相似文献   

18.
观测数据质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判断更改测量频率是否会对数据质量造成影响,选取江苏省4个断层形变台站水准观测场地不同观测频率下短水准测量数据,采用几种常用数据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更改测量频率不会对水准数据观测质量与映震效能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多年的资料分析及山西跨断层形变测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沿山西地震带布设的短水准测量台点的布设情况,指出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断陷盆地的活动情况,应在盆地两侧断层上布点;就某一场地而言,短水准线路的布设应达到水准点自检的效果、应采用多种形变手段结合的方法监测断层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利用复测水准、基线资料研究本区活动断裂的现代活动性。计算出近20条断裂的垂直运动量及少数断裂的水平运动量。根据断裂活动垂直运动年速率的水平将该区断裂分为两类,第一类1—10毫米,第二类小于1毫米。结合地震、地质资料讨论了本区活动断裂的现代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