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西巴马长寿之乡气候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巴马50a平均气温和降水、日照时数、气压等数值,分析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以揭示巴马地区气候环境与人类长寿的特征与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巴马平均气温接近于人类生活舒适温度;降水均匀,雨水丰富;湿度、太阳辐射量适中;大气压与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具有最适宜于人类健康生活和人类长寿的自然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的组分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一些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但大多数是人为所致。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包括温室气体的增加,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它们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类及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生存环境。主要的环境问题就是这些变化影响着的气溶胶、空气质量、臭氧损耗和酸雨。  相似文献   

3.
在气象工作中,最令人懊恼的是那些灾害性天气。纵然预报结论准确无误,但诸如台风、龙卷风、冰雹、暴雨等天气所造成的灾害是人的力量难以抵御的,每年都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预防和消除灾害性天气,已成为气象学家第一位的研究课题。未来的气象工作将不仅仅是准确预报天气,更主要的是按照人类的意愿进行人工控制天气。特别是对那些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天气实行人工干预,对可能出现的灾害作相应技术处理并将其消除在萌芽之中。目前,人类已能在长期干旱地区通过在云中喷洒化学药剂进行小区域人工降雨来控制天气。据此,科学家设想,对于不需要雨水…  相似文献   

4.
南岭大瑶山浓雾雾水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文中利用 1998年 12月~ 1999年 1月和 2 0 0 1年 2~ 3月在南岭山地采集的雾水样品资料 ,分析了南岭山地浓雾雾水的化学成分 ;对 3次典型浓雾过程雾水的离子浓度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发现酸雾的频率达 5 1% ,酸雾的危害不容忽视。南岭山地的浓雾雾水中的诸离子浓度远高于雨水。不同过程雾水的化学特征变化差异明显 ,在雾水中浓度最高的阴离子是SO2 -4,其次是NO-3 ;阳离子Ca2 ,NH 4 的浓度最高。雨水比雾水酸性更强 ,说明虽然雾水中的离子浓度较雨水高得多 ,但大量的离子成分中存在更多的缓冲物质 ,比如说NH 4 和Ca2 。雾水中的Ca2 ,SO2 -4,Mg2 有明显的富集现象 ,南岭大瑶山的雾水主要受大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染对重庆地区雨水酸化影响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志来  肖辉  黄美元 《大气科学》1990,14(2):193-198
1987年9月,重庆地区观音桥、江津县城和四面山响水滩雨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测点的雨水平均pH都远小于5.60,市区的污染已影响90km外的乡村。雨水酸度、雷达回波移动方向和雨水化学组分浓度分析说明,四面山雨水酸化的污染源为非局地性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简化水资源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家斌  张海福 《高原气象》1999,18(4):618-624
应用实测的径流、降水资料和计算的蒸发数据,建立了一个简化不资源评价模型。这一模型用下式表示:P=R+aEc+U,式中P表示实测的降水,R表示实测的径流,EC表示计算的蒸发,U表示土壤中保存的水分,a为对讲自找函数 的订正系数。这一模型对华北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径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但其丰枯仍主要受降水的影响。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的增大,华北地区水资源各分量之  相似文献   

7.
2004年吉林省农业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省农业气候条件总体状况是:气温较高、积温较多、无霜期较长,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西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春旱和夏秋旱,农业损失严重,但中部主要产粮区和东部半山区作物播种后雨水适宜,出苗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一直较好,虽然拔节期和灌浆期也出现短期干旱,但仍属于风调雨顺,作物产量和成熟度都较高。总体上看,今年农业气象条件属于正常偏好,加之农业政策有利,生产投入增加,农业为丰收年景。  相似文献   

8.
酸雨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寿喜 《贵州气象》2001,25(2):45-46
根据国家环保局前不久公布的“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资料 ,酸雨在我国正呈蔓延之势 ,中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上第 3大酸雨区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 0 %。监测表明 ,我国西南地区 (如重庆、贵阳、南宁 )酸雨较为严重 ;长江以南的上海、武汉、杭州也经常出现酸雨 ;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门和青岛 ,酸雨的量和酸性都非常突出。酸雨 ,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溶入酸性物质的雨 ,而这些配性物质则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 ,当雨水的PH <5 .6时 ,就是酸雨。随着工业的发展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典型地区酸雨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根据云水和雨水化学特性的观测和雨水酸化模式的模拟计算,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酸雨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重庆和贵阳等重污染城市,云下过程对雨水的酸化起主要作用,在污染较轻的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雨水酸度主要决定于云内过程。 但是云下过程对雨水中的主要酸碱离子浓度都有不可忽视的明显影响。雨水的酸化主要是由于SO2与H2O2和O3的氧化,气溶胶起较弱的缓冲碱化作用。在重庆和贵阳等地,当地SO2浓度已高达饱和,其值增减50%,都不会对该地雨水酸度有明显影响,起控制作用的是氧化剂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降水化学特性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国33个站、日本29个站及美国9个站的降水化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日、美三国的降水化学特性有很大不同.三国都有酸雨,但以美国的pH平均值最低.雨水中离子总浓度以中国为最高,其中SO_4~=,NH_4~+和Ca~(++)的浓度特别高.日本雨水中Cl~-和Na~+的浓度很高.NO_3~-在美国雨水中最高.从雨水中离子结构组成和几种重要参量的比值分析表明,中国雨水中的离子浓度受陆地源影响很大,而影响日本雨水中离子浓度最大因素是海洋.在美国以工业交通污染的影响相对最大.文中还对中、日两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WRF模式中三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Lin、Eta和WSM6)对青藏高原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试验,将模拟降水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以评估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该区域降水过程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方案均能够模拟出此次降水天气过程的发生,但在主要降水区域和降水强度两方面仍与实测资料存在偏差;在水凝物方面,三种方案对冰粒子的模拟较接近,Lin和WSM6方案模拟的雪粒子差异较大,但霰粒子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对比分析了Lin和WSM6方案模拟的云微物理转化过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案都表现出了霰向雨水转化的特点。在Lin方案中,通过水汽向霰粒子凝华、霰碰并水汽凝华生成的雪粒子以及霰碰并云水这三种过程生成的霰粒子最终融化为雨水。而在WSM6方案中,一方面水汽凝结成云水,云水被雪和霰粒子碰并收集转化为霰,之后霰融化为雨水;另一方面水汽凝华为冰粒子,一部分冰转化为雪,雪直接融化为雨水或转化为霰融化为雨水,另一部分冰转化为霰,霰融化为雨水。   相似文献   

12.
天下着雨,雨水从地面表层向下渗透。土壤中的一条小蚯蚓高兴极了,它欢快地告诉一条大蚯蚓:“下雨了,我们终干不会被干渴死了。”它的同伴说:“小兄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我每次在下雨后,身体都感到非常不舒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3.
秘鲁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秘鲁许多省份从去年雨季以来没有下雨或雨水很少,造成粮食减产,农民缺粮,旱情至今没有缓解迹象。  相似文献   

14.
一次雨夹雪转暴雪天气过程的微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在四重嵌套网格区域内采用Reisner霰方案,对2009年2月12—13日辽宁雨夹雪转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云内微物理过程特别是对雨水、雪和霰的源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雨水与雪碰并和雨水与云水碰并是产生雨水的主要微物理过程,并且雨水的增长主要分布在700hPa以下。300hPa—200hPa之间雪的凝华增长、冰晶向雪的自动转化和900hPa以下雨水与雪碰并成雪是雪增长主要的物理过程。冰晶向雪的自动转化对降雪的增长和长时间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列出了此次天气过程降水云系的三层云结构及微物理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77,3(5):8-8
6月份,是我地夏收夏种的生产关键时期。作好6月份旱涝趋势的预报,供各级领导安排夏收夏种时参考,是夏季气象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自1966年建哨后,经过大量调查发现,6月份的旱涝与冬季及4、5月份的降水量多少有关。其规律大致是:冬季雨水偏多,4月上、中旬雨水偏少,4月下旬、5月上旬雨水偏多,5月中、下旬雨水偏少,则6月份雨水少,出现旱麦茬。反之,冬季雨水偏少,4月上中旬雨水偏多,4月下旬、5月上旬雨水偏少,5月中、下旬雨水偏多,则6月份雨量充沛,降水频繁,出现麦圪交现象。前者有利于收麦打场,但不利于夏种;后者有利于夏种而不利于收麦打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利用一维层状云模式对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冷锋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此次冷锋降水属于冷云降水过程,冷锋前后云中主要以冰相粒子为主,云中水质粒自上而下的空间分布依次为冰晶、雪、云水、霰、雨水。冷锋前后,各种水质粒有着不同的含量及数密度,但形成水质粒的主要微物理过程都表现为:冰晶数密度的增加主要依靠核化、繁生,大部分雪主要靠凝华、撞冻过冷云水和冰晶增长,霰的质量增加主要靠撞冻雪、过冷云水和雪自动转化而来,大部分的雨水是由霰融化而来,因而此次冷锋降水机制表现为“水汽—雪—霰—雨水”。  相似文献   

17.
王馥棠 《气象》1986,12(10):39-43
一、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及其意义 农作物和牲畜家禽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都离不开各种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条件,对作物、禽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很大。进入20世纪以来,虽然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措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大部分农业生产仍然是在露天条件下进行的,人类控制和改变异常不利气象条件的能力仍然是很有限的。当然,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很多,机制也很复杂,远非气象一个因素。但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观测与探索,逐步认识到,在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下,在经常影响产量逐年波动的各种因素中,气象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这并不否认在个别地区和个别年份,其它非气象因素(包括病虫害等)也会引起产量的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18.
华南暖区降水数值预报的初值同化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了解初值场对华南短时临近降水预报的影响,文中利用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针对华南一次暖区暴雨过程分别进行控制试验、同化地面探空资料、nudging雨水资料和同化雷达径向风等四个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 同化地面探空资料有助于改善24小时的降水落区及其量级;(2) nudging雨水资料对临近降水预报有积极影响;(3) 同化雷达径向风能使24小时的降水落区、量级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些结论为下一步的华南地区短时临近降水预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1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服务 《气象》2011年第3期 翟盘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1 摘要: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福祉和人类社会的繁荣至关重要。气候学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气候的科学。最近五十多年,地球气候明显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的气候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徐家恩 《气象》1980,6(11):18-18
我们曾对“农历十月廿五有雨,来年雨水好;无雨,来年雨水不好”这条谚语进行了多年验证,建立了年降水量趋势预报指标,经几年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在验证这条谚语时,我们除了统计分析本站的历史资料的拟合率和预报准确率外,还用邻近的处于102—103°E、24—25°N范围内的7个县站和省台、地区台共9个点的资料进行了验证。虽然这些点的拔海高度相差较大、但验证结果都较好。当我站历年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