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ArcGIS软件,基于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命名规则、属性项定义,对浙江省沿海地区28类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数据以点、线、面的方式进行空间化,并建立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成果,结合GIS技术,采用基于WebService的SOA架构,实现了具备海洋承载体数据查询、定位、统计和路径分析等功能的应用系统,为海洋部门的日常管理、应急决策和地区发展规划等提供了信息支撑。通过将海洋承灾体专业信息与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大幅度提高了承灾体数据的位置精度和隐患分析的准确性、科学性。通过网络GIS技术,利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系统集成,为海洋承灾体数据成果展示和分析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多尺度灾害风险地图表达中高风险区承灾体的准确、有效、快速识别,基于灾害风险理论,运用地理学规律,在GIS等技术支持下,结合数据挖掘和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在尺度转换过程中点状承灾体的制图综合问题,并结合承灾体自身及在灾害系统中的属性特征,抽象概括了点状承灾体在灾害地图中的制图综合类型,即重要性综合、特殊性综合、邻近性综合、条件性综合、完整性综合、随机性综合。针对每一种综合类型,给出了可能的灾害情景假设及制图综合方法,并进行了技术实现及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基于上述6种类型的点状承灾体制图综合,不仅有效解决了尺度转换过程中的数据冗余问题,而且还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孕灾环境下高风险区承灾体的空间分布,同时也为灾害风险地图的制图综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研究为区域灾害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与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进而为区域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AHP层次分析法,针对传统台风灾害评价系统中评价因子不全面的缺点,以当前灾害学对灾害的评估理论为基础,以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为子系统对浙江省台风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其中致灾因子包括台风暴雨和台风大风;孕灾环境包括地形、河网等自然环境因子;承灾体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子以及海塘、堤防等环境因子。分析结果经过可视化最终得出浙江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市台风灾害存在地域性差异,总体上从内陆到沿海台风灾害风险逐步增大,而沿海各市之间的灾害风险也不完全相同,可作为台风灾害管理资源分配的理论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小空间尺度范围内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山区地质灾害,提出了一套基于小型无人机摄影测量的精细化隐患识别方法。首先,针对工作区开展至少两期无人机摄影测量作业,经处理后得到实景三维模型、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表面模型(DSM)等精细化成果;其次,以两期DOM与DSM变化检测为主实现灾害体识别;然后,基于灾害体共性特征建立典型识别标志,并依此采用三维实景目视解译为主方法实现孕灾体识别;最后,通过地面核查确认或排除隐患。将该套方法应用到三峡库首秭归泄滩河左岸顺向斜坡区域,共识别出10处不同类型隐患,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区域系统灾害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统计方法,对汕头市潮南区进行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分析,得到潮南区洪涝灾害区划图和潮南区各乡、村风险指数表。结果表明,陈店镇、雷岭镇和井都镇洪涝风险系数最大,风险区域呈块状和条状分布,受河网和地形因素影响较大;中度风险区域多零星分布于次级风险区域内,受人口影响明显。通过实地验证可知,风险区划结果与灾情分布基本吻合。另外,细化到村级的风险系数表,也可为实施村级灾害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森林火灾为示范,以火灾地区的多元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结合火灾专题数据,采用适用性强的火灾蔓延模型,研发森林火灾的三维仿真模拟可视化示范系统,实现对火灾发生,发展,蔓延情况的实时模拟。利用三维GIS技术对承灾体受灾情况进行逼真表达并输出模拟灾情产品,为相关部门的灾害预警、监测、救援、分析、统计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利用30年的降雹资料、冰雹灾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农作物全生育期冰雹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基于GIS空间技术形成巴楚县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由于受地形影响,巴楚县冰雹主要出现在大小山脉和河谷地带,并与河流走向一致,从西南向东北呈带状分布.将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分为重度风险区、中度风险区、低度风险区,所形成的成果可以为巴楚县不同区域冰雹灾害防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学与地图学的基础上,从灾害系统的角度,探讨了图层约束(LC)和道格拉斯-普克(DP)相结合的线状地图自动综合问题。以铁路线为例,构建了基于地震长期烈度区划、滑坡危险性、泥石流灾害活动程度、多年平均最大积雪深度、水灾频次、沙尘暴年最大日数和湖泊分布等图层信息的约束源数据库,结合铁路密度与综合致灾强度风险矩阵,实现了分区、分段铁路承灾体的自动综合,揭示了多尺度下铁路密度分布的区域规律。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是海洋灾害多发的省份,为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海洋灾害应急指挥平台,本文介绍GIS技术下浙江省海洋灾害应急指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刘耀辉 《测绘学报》2022,51(9):1977-1977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区域尺度地震风险评估,既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城市规划和应急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也可提高人民群众对潜在灾害的风险意识。承灾体、建(构)筑物数据是进行地震风险评估的基础数据之一。然而,当前存在建筑物数据获取难、更新速度慢等局限,无法满足区域尺度地震风险评估中建筑物数据准确性高、获取方便、更新及时等要求。同时,也缺乏结合社会脆弱性因素构建情景地震的应用案例。论文针对上述不足,以基于多源异构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快速、准确获取建筑物信息及其地震风险评估为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将移动端增强现实(AR)技术引入海洋地貌可视化中,从海洋洋体和海底地貌两个方面探讨了海洋地貌AR可视化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案。首先将某一海域的海底地貌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Blender建立海洋三维地貌模型;再基于Unity设计实现面向移动端的海洋地貌AR可视化交互系统,突破了目标识别、跟踪注册、坐标转换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放大、缩小、旋转、视角变换以及海洋洋体与海底地貌模型属性修改等人机交互功能,将真实海洋世界与虚拟海洋世界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灾害模型能够提供灾情模拟、灾损评估等灾情分析功能,在一体化综合减灾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害处置、灾损评估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灾害模型以单灾种为主,部署于各类孤立的业务系统中,较少考虑不同灾害之间的复杂链式关系,难以满足多灾种耦合场景下模型群交互运算的灾情辅助分析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灾害链规则的灾害模型服务链编制方法。首先,根据灾害场景分析需求和灾害链规则构建灾害模型服务链;其次,基于优化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指标评价体系从单灾种灾害模型群中选择最优的组合链路来实现复杂灾害场景的模拟分析功能;然后,为了保证最优组合链路的稳定性,提出了动态调整机制以解决链路模型节点失效断开的问题;最后,为了支持分布式异构灾害模型群的互操作处理,提出标准化的网络服务链发布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孤立的单灾种灾害模型,使用所提方法能够提供灵活性更高、扩展性更好、稳定性更强的多灾种复合灾情模拟分析功能。以地震为原生灾害构成复合灾害场景为例,从灾害模型服务链构建、物理模型服务链优化选择与动态调整、灾害模型服务链网络发布3个方面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矿山三维建模要求,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矿山地质体进行模型划分;基于钻孔数据,按矿山工程业务流和数据流,建立矿山三维建模的系统构架;结合模型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数据组织等技术,提出采用双索引链表数据结构来存储建模数据的策略,并在AutoCAD平台上验证其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洋标量场数据的多维、多格式、动态性等特点,设计了基于NetCDF的海洋标量数据通用数据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的存储格式及其特点。基于三维GIS场景,构建了标量场多维动态渲染模型,探讨了基于几何对象的海洋标量场数据多维可视化方法,实现了海洋标量数据的直观、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技术试验表明,该方法高效、可行,可为其它海洋环境要素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洋地质调查程度的日益深入,海洋地质数据越来越多,现有海洋地质数据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通过分析现有海洋地质数据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三层"体系结构的海洋地质数据服务平台设计方案,采用面向业务的方法设计了基于业务的统一逻辑模型,运用WCF技术和NHibernate技术初步实现了海洋地质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分布式异构海洋地质数据库的集成访问和基于业务模型的数据查询。与传统数据查询方法相比,用户只需选择自己的业务需求,设定约束条件即可获取数据,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海洋地质数据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Stamp平台,开发了广州市地下管线三维管理系统,实现了海量的地上三维建(构)筑物、地表地形地貌模型、地下三维综合管线以及地铁等其他地下空间设施模型的一体化建模、浏览、查询、统计、分析,本文对系统的三维数据库(模型)、功能、应用及特色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将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后地形地貌、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直观展现及其数据的更新与传输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在利用三维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空间数据库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基于Skyline平台开发出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系统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查询、三维显示及数据管理等,为舟曲县灾后重建、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测绘》2019,(5)
针对当前防灾减灾平台中存在多源异构信息集成困难、运行速度慢、展示效果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灾情信息可视化应急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重建技术、快速可视化等技术集成了多源异构应急数据,实现了三维灾害场景的快速构建。同时制作了针对灾情信息的空间分析工具,通过功能组合可实现灾情的地理分析,并支持多源、多期、异构、海量灾情信息的有效分析、管理及三维可视化。实践证明,该平台可为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预防、评估、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近年强降雨频发,城市内涝灾害屡见不鲜。面对突如其来的内涝灾害,能准确、快速地预测评估灾害等级, 为智慧政务决策、应急救援反应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意义重大。以合肥市智慧城市防涝建设为例,利用条件函数方 法融合年降雨量,模拟受灾城市积水范围,采用加权叠加指标体系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涵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 灾体的智慧城市内涝灾害评估体系,通过重分类和标准化处理,依据加权叠加分析生成城市内涝积水危险等级划分 模型。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内涝灾害的智慧决策和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洋地图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海洋地图服务在WebGIS应用中存在的效率问题,提出建立以三层模型为基础的双分布式管理系统方案.通过分布式构建地图数据库端、地图服务器端,解决了出现用户并发访问时,系统经常处于瘫痪的问题.基于此方案,作者设计了海洋地图服务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研究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基于ArcGIS Server、Net及相关ArcObjects平台实现了集分布式系统管理和GIS功能为一体的海洋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为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个信息共享与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