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选取2012年3月1日至12月31日临汾市地震台网记录到的ML1.0以上地震,对每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与山西地震台网的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两台网所定震级的偏差系数,用以修正临汾台网的震级,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包翠玲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13,27(2):181-188
选用2010~2012年间新疆境内和边邻地区MS≥4.0地震41个,以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对新疆台网记录的数字记录波形使用不同仪器分析、仿真处理。用速度量记录直接计算,将速度量记录仿真为短周期WA位移记录、中长周期SK仪记录的勒夫波和长周期763仪记录的瑞利波位移记录计算震级,分别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震级偏差值的震级校正值,有利于提高新疆地震台网速报地震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蔡杏辉  叶雯燕 《内陆地震》2010,24(4):375-380
选用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记录的台湾地区M≥4.0地震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震级校正值。并分析了震级差异形成原因,为福建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地震震级偏差改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用吉林地震台网正式运行以来记录的18次东北地区mb (mB)≥4.0深源地震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进行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得出震级校正值.分析震级差异形成的原因,为吉林地震台网测定东北深源地震震级偏差校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峡重庆库区数字遥测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重庆库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由27个子台组成,全部采用速度记录方式。我们根据测试记录的数据,用速度震级公式ML=lg(AV/2πf) R(△),对各子台不同震级所能控制的距离进行了计算,得到台网不同震级地震的监测范围。台网基本上能够测定巫山至奉节段的ML≥1.2地震活动,同时能够测定一般地区的ML=1.8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6.
青海数字遥测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由30个子台组成,全部采用速度记录方式。用速度震级公式对各子台不同震级所能控制的距离进行了计算,得到台网对不同震级地震的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7.
利用二滩地震遥测台网1997年5~12月的地震记录资料,对“二滩水电站地震遥测台网持续时间震级的研制”一文中得到的平均持续时间震级公式进行了实际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用平均持续时间确定的震级MD与用水平地动位移确定的震级ML相差绝大多数在010级以内,这说明了该经验公式符合二滩地震台网的实际。并且该经验公式还为速报限幅地震的震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便,在地震速报中具有突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速度型记录设备的地震速报,一般直接使用记录到的波形数据计算震级(速度震级).编写台网观测报告,需要把速度波形仿真成位移后再计算震级(仿真震级).本文利用北京市地震台网2003年以来1 000多条记录,以全网、单台两种方式研究了上述两种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且与震中距、台基、设备等因素有关.建议在速报阶段,可用震级差和线性关系两种方法对仿真震级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国地震局测震台网运行管理细则要求,地震编目中的震级是对地震波形进行WA仿真处理后的震级。本文对湖北数字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18年12月记录到的ML≥2.0的68次地震事件,在震级方面分别做了仿真前后的对比分析,并给出其偏差。结果表明:仿真后的震级多数大于仿真前的震级,但震级差均在0.4级以内。本文的研究为湖北地震台网震级测定提供了参考。地震分析预报人员速报时可不采用仿真震级,但对于编目和研究人员可采用仿真震级。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3-2017年吉林测震台网记录的部分地震,按测震台网运行管理细则对地震编目的要求,需对地震波形进行WA仿真处理后测量震级。对比仿真前后震级,发现仿真后量取的震级普遍较大,偏差在0.3以内。因此,地震编目需严格按照细则执行,地震速报使用仿真震级更加准确,而且掌握震级偏差可为新旧震级资料的连续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临汾中心地震台信息节点概况和运行管理策略,并对台站信息节点典型应用进行总结,对网络结构相对复杂的其他地震台站信息节点改造、运行、维护、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临汾区域数字地震台的技术系统建设过程、技术构成及成果应用,并将其与同台基模拟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其监测地震的能力以及处理地震的速度明显优于模拟观测系统,山西临汾区域数字地城台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山西南部对震的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云南地震台网全面数字化之后(2008-2017年)的记录资料,按照《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规定的测定方法,对云南地震台网记录的ML≥4. 0地震,重新人工测量其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和矩震级Mw,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S7以及美国地震台网(NEIC)测定的MW(NEI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MS(BB)和MS7测量方法相同,量规函数相等,两者一致性最好。②对于面波震级与矩震级,当MW在3. 5左右时,MS7,MS(BB)与MW一致性最好;MW<3. 5时,MS7和MS(BB)均小于MW;MW> 3. 5时,MS7和MS(BB)大于MW。③MS(BB)与美国地震台网相比较,MS(BB)在5. 5和6. 0左右时,与MW(NEIC)一致性最好,几乎相等;MS(BB)<5. 5时,MS(BB) 6. 0时,MS(BB)> MW(NEIC)。④MW和MW(NEIC)之间存在偏差,MW整体小于MW(NEIC)。  相似文献   

14.
临汾地震台VS型垂直摆倾斜仪运行资料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临汾中心地震台VS型垂直摆倾斜仪试运行期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根据其数据正常变化趋势以及出现的异常形态,在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认为VS型垂直摆倾斜仪能够真实反映固体潮的变化,并可以捕捉到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临汾地震台摆式倾斜仪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境内几次中强震及山西地区6次有感地震前,临汾地震台两种摆式倾斜仪存在有不同反映,探讨不同摆式倾斜仪对同一地震监测能力的差异性和同一仪器对不同地震的异常反映能力,结果表明:①摆式倾斜仪监测震兆信息的距离范围由仪器自身的监测能力(综合噪声水平及观测精度)和未来震级的大小所决定;②对于不同地震,两摆式倾斜仪所表现出的异常形态不同,即便在同一观测仪器上表现出来的异常形态也存在差异;同一地震两摆式倾斜仪所反映的异常并非呈相关一致性,而且同一仪器的不同方向对异常信息的捕捉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震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几何特征,将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划分为6个研究区域,运用近27年经过精确定位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结合震源深度分布、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各研究区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表明,现今应力水平较高的3个区域分别为洪洞—临汾凹陷、侯马凹陷和峨眉台地。其中,洪洞—临汾凹陷为1303年洪洞8.0级地震的破裂区,现今应力水平仍然较高,其中深部出现的小震活动稀疏段可能表明其正处于破裂区的恢复阶段;侯马凹陷至峨嵋台地北缘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没有记录到M6以上地震,现今地震活动特征显示其处于较高应力水平下的相对闭锁状态,属于未来强震的危险区段;灵石隆起、辛置凸起和襄汾凸起现今应力水平相对较低,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要特征,强震危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极距噪音排除等方法,对临汾地震台记录到的几次典型的远震信号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①地电场远震变化的主要特征为在震前数小时至2天出现比较明显的扰动变化,该变化在长短极距上记录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即变化形态和变化幅度基本相当,且变化具有比较强的指向性特征;②该远震变化出现时间似乎与震中距有一定的关系,与震级关系不很明显;③该远震变化的产生可能与临汾地震台所处地质构造背景及地下介质特性关系密切,其关联性尚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艳 《山西地震》2019,(2):12-14,28
文章分析了临汾台水平摆、垂直摆两套洞体形变观测仪记录曲线的正常变化形态,讨论了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干扰的图像特征,以及山西带南部3次中等地震前典型异常图像特征,分析结果为今后观测数据处理、异常识别及异常跟踪分析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临汾地震台垂直摆倾斜观测资料中记录到的阶变型异常图像进行分析,对异常成因进行探讨,希望对观测数据异常判断、数据预处理及地震预测预报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