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觉民等首先提出了改变小麦品种播种期、播种地获得雄性不育,用于生产杂交种的方法,并在贵农14中找到不育株,育成ES-3、ES-4、ES-5,从小偃、栽培二粒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获得一批不育株,育成一系列光温敏不育系。谭昌华等从栽培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不育株,育成温光型雄性不育小麦CA9S,  相似文献   

2.
以东莞野生稻为细胞质供体,梅青B×II-32B的后代为细胞核供体,经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核置换,转育成新质源三系不育系湛A。选育结果:湛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5%,典败花粉率95.64%,异交结实率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恢复谱较广,配合力好。  相似文献   

3.
籼型两系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4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与 9个籼型恢复系配组杂交 ,分析了 9个稻米外观及加工品质性状杂种一代的表现、配合力效应及其相关显著性。结果表明 ,杂种一代糙米率的达标率最高 ,而整精米率的达标率最低 ;不育系中的培矮 6 4S、恢复系中的HR1 5 7和HR1 5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 ;品质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 ,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均较好 ;偏相关分析表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为独立性状 ,垩白粒率与米粒长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垩白度及米粒宽度呈显著正相关 ,而米粒长与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水稻恢复系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价值,选用6个转基因的水稻恢复系与多个不育系杂交,计算转基因水稻恢复系杂种一代的超父优势、超原种优势和单株产量竞争优势,并对其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转基因株系间的超父优势表现不同,整体上优势较明显的性状是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七丝软占转化后代的杂种F1普遍存在显著正向超原种优势,而E32转化后代所配杂种的超原种优势则较多表现为负值;产量竞争优势分析结果则表明转基因水稻选配优良组合几率并不比常规育种方法低,其中E10、EF38的杂种F1存在较强的产量竞争优势;对转化后代杂种F1的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性状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价值,选用6个转基因的水稻恢复系与多个不育系杂交,计算转基因水稻恢复系杂种一代的超父优势、超原种优势和单株产量竞争优势,并对其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转基因株系间的超父优势表现不同,整体上优势较明显的性状是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七丝软占转化后代的杂种F1普遍存在显著正向超原种优势,而E32转化后代所配杂种的超原种优势则较多表现为负值;产量竞争优势分析结果则表明转基因水稻选配优良组合几率并不比常规育种方法低,其中E10、EF38的杂种F1存在较强的产量竞争优势;对转化后代杂种F1的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性状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赫尔蒙种群中分离获得的一个抗条锈病基因进行了分子定位研究 ,将源于赫尔蒙山具抗杀锈病的种系 T.dicoccides H52与普通的栽培种 Langdon进行杂交并创建了 F2 代遗传图。研究发现 H52种系抗条锈病的能力由一种显性基因控制 ,将其暂定名为 Yr H52。从 1 2 0个微卫星标记中 ,已经检测到来自亲本 91 %的多态性 ,而且从其中 56个微卫星分子标记中产生了 79个分离的位点 ,有 9个位点显示出了与 Yr H 52基因连锁 ,其重组率 0 .0 2~ 0 .3 5,遗传距离 2 .0 0~ 4 3 .3 7cm之间 ,L OD值 3 .56~ 54.2 2。由 1 0个微卫星位点和 Yr H52构建的染色体 1 B遗传图 ,其图距全长为 1 0 1 .5cm。Yr H52基因位于 Xgwm2 64 a和 Xgwm2 64 c之间 ,且与 Xgwm2 64 a、Xgwm1 8紧密连锁 ,两侧依次分别与 Xgwm1 3 1 a、Xgwm63 6b、Xgwm2 64 c、Xgwm4 0 3 a、Xgwm1 53、Xgwm550 a和 Xgwm1 2 4连锁。同时 ,Yr H52也与 REL P标记物 N or1紧密连锁 ,图距 1 .4 cm,L OD2 9.62。这显然与野生二粒小麦另一个抗条锈病基因 Yr1 5不同 ,研究证明 Yr1 5与 N or1图距是 1 1 .0 cm。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赫尔蒙种群中分离获得的一个抗条锈病基因进行了分子定位研究,将源于赫尔蒙山具抗杀锈病的种系T.dicoccides H52与普通的栽培种Langdon进行杂交并创建了F2代遗传图。研究发现H52种系抗条锈病的能力由一种显性基因控制,将其暂定名为YrH52。从120个微卫星标记中,已经检测到来自亲本91%的多态性,而且从其中56个微卫星分子标记中产生了79个分离的位点,有9个位点显示出了与YrH52基因连锁,其重组率0.02~0.35,遗传距离2.00~43.37cm之间,LOD值3.56~54.22。由10个微卫星位点和YrH52构建的染色体1B遗传图,其图距全长为101.5cm。YrH52基因位于Xgwm264a和Xgwm264c之间,且与Xgwm264a、Xgwm18紧密连锁,两则依次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对于克隆植物克隆多样性、克隆大小及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成为克隆植物研究的热点之一[1~3],但目前国内关于克隆多样性的研究较少,且都是采用同工酶方法[4,5],尚无采用RAPD方法的报道.沉水植物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在水底很难确定无性系分株,难以在水下按无性系分株采样,因此有关沉水植物克隆多样性的研究尚属空白.研究发现采样尺度对克隆多样性的估计有重要影响[6,7].对水生植物同工酶的研究大多发现其遗传变异水平很低,不少研究人员认为水生植物种群可能是单克隆结构,或者由少数几个较大的克隆组成[8,9].因此本研究中初步采取以0.5 km为采样尺度,在整个湖泊中均匀采样.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保角变换把二角形化为半平面,从而得到二角形狄利克雷问题解的公式,并举例指出参考义献[5]、[6]中关于二角形狄利克雷问题解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玲珑期花岗岩是胶北地区出露规模最大的中生代岩体,与胶东金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主要岩性有细粒混合岩化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含斑粗中粒二长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含特征矿物石榴石,暗色矿物黑云母以铁质黑云母为主,少量镁质黑云母,为一套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的铁质花岗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及高场强元素U,亏损Nb、P、Ti等元素,富集Zr、Hf元素,Sr元素多数正异常等特征,形成时代为146~166Ma,属于晚侏罗世。该期花岗岩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具有复杂的物源组成,以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及TTG质岩石、古元古代变质地层为主,同时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及晚三叠世同造山岩石也有参与。玲珑期花岗岩的形成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密切相关,是地壳持续增厚,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与集约利用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张[1~3]。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对城市土地产生了巨大需求,有限的存量土地资源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城市土地供求较为紧张[2];二是城市呈“摊大饼  相似文献   

12.
郑慈英曾对珠江水系鱼类区系的分布和地理位置区划进行了研究 [1] ,但未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数量关系上说明区系分布的特点。本文用模糊聚类法进一步探讨了珠江水系鱼类分布的规律。1 数据来源与处理根据资料 [1~ 7] ,1) ,选择珠江水系的主要湖泊与河流进行分析。主要湖泊包括云南东部的星云湖、大屯海、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和阳宗海 ,主要河流包括流经云贵高原的南盘江、西洋江和北盘江 ,起源于贵州的都柳江 ,流经广西的红水河、左江、右江、郁江、浔江、桂江和柳江 ,流经广东的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口。以上各水体中近年来已查明共有…  相似文献   

13.
含月光石辉长辉绿岩体是广西某杂岩体中的一个小岩体,呈岩株状,分布面积约0.22km~2,出露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上的体积约200万m~3。其岩性为辉长辉绿岩,主要由含铁普通辉石、拉长石及少量橄榄石、黑云母、正长石等组成。据研究,正长石中约有5—10%的发蓝色蛋白光的月光石;岩石的物理技术性能较好,其抛光面呈墨绿色,光泽度达117°,可满足饰面石材的要求。经石材加工厂试生产,其切割性略优于花岗岩,因此认为,该岩体是广西与国内罕见的珍贵黑色花岗石石材资源。  相似文献   

14.
白杨冲金钨矿点是开展湖南紫云山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时新发现的矿化点。矿化点处于紫云山岩体的中三叠世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T2)与青白口系黄狮洞组(Qb2h)地层之接触带部位。根椐矿体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特征,确定其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金钨矿。区内金钨矿成矿与矽卡岩关系密切,对找矿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其深部可能存在具一定规模的矽卡岩矿体,具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主效基因位点的相对选择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个已识别主效基因位点加微效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在二性状育种目标下探讨基因型选择[Direct Sele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DSQ]的相对选择效率(Relative Selection Efficiency,RSE),并考察主效基因方差贡献、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对RSE的影响,以期找出控制RSE实际应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已识别主效QTL位点在育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只要主效基因位点的信息合理纳入选择方案,即可从选择方案中主效基因位点的应用中获得较大益处;从RSE来看,DSQ可带来额外程度不同的选择进展;几个因素对RSE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使RSE增长或降低模式彼此不同;主效基因位点的加性遗传方差比例、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对RSE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湖南中生代的五峰仙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该岩体主要由印支期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次获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233.5±2.5)Ma,表明形成于晚三叠世;结合已发表的岩体年龄资料,五峰仙岩体侵位于236~233.5 Ma和221.6 Ma,具有多阶段岩浆活动特点。五峰仙花岗岩具有高的w(SiO2)、w(P2O5),含过铝质的白云母,表现为弱铝质、强铝质岩石;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Rb、Th、U富集,Nb、Ba、Sr、Ti亏损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Eu亏损相对明显以及高的Rb/Sr比值,[JP2]为高成熟度陆壳物质重熔的S型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具淬冷结构、含长石捕获晶及呈塑形变等特征的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该类花岗岩中锆石Hf同位素εHf(t)值较高,为-4.4~0.7,Hf同位素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为1 534~1 216 Ma,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受幔源岩浆作用所致。五峰仙岩体是在印支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碰撞期后(变质基底年龄258~243 Ma)及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期间(超高压变质峰期在238~218 Ma)华南内陆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从GenBank上选取40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微卫星引物,分别在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和尼罗罗非鱼的基因组上进行扩增。40对引物中有37对(92.5%)可进行有效扩增,32对引物(80%)可检测到个体间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其中引物UNH168与奥利亚罗非鱼的性别相关,在雌性个体中可扩增出二条大小不同的特异带(分别为135和171 bp),在雄性个体中则只有一条(171 bp)。将特异条带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显示雌雄个体中171 bp条带的序列完全相同,包括103bp的侧翼序列和34个CA重复,在雌性个体中获得的135 bp条带则只有16个CA重复。引物UNH846、UNH860和UNH995可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UNH890可鉴别出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可见,大部分的尼罗罗非鱼微卫星位点存在于奥利亚罗非鱼中。  相似文献   

18.
自明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罗洪先(1504-1564年)所编制的《广舆图》(1541年)和利玛窦带来西方精确地图测绘技术开始,中国的地图制图技术已经迈入了近代地图学的门槛,因此,明-清-民国是中国近代地图学从雏形走向成熟的完整阶段[1]。随着现代地图的应用与发展广泛、深入,抽象的概括型地图符号及普通的二维平面地图已不能满足读图者的需求,制图者开始探索虚拟现实、三维地图等表达方法,这与中国近代传统制图的写景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对中国近代地图制图技术及表现方法的研究,对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国近代(即明、清、民国时期)的地图资料,查阅前人的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了中国明、清、民国3个不同时期地图制图的技术,分别阐述了3个时期地图要素、表示方法及其制图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空间变异函数等效应椭圆套合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商业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中很少提供空间变异定量分析功能,即使有提供的,也只是停留在二维环境下简单的变异函数计算与基本的拟合层面[1],不仅难以满足空间分析领域对空间变异定量分析的需求,同时从行业应用角度也难以达到分析精度要求。本文以某实验区钻井矿化度数据为例,分析了三维数据场[2]中点阵数据的空间变异分析需求,分析比较了变异函数不同套合方法之间的差异与适用性,重点研究了等效应椭圆套合法,并提出了三维环境下变异函数的套合方法,进行了变异函数套合算法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并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晚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增生造山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对东乌旗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277.2±0.7)Ma,以正的锆石εHf(t)(6.8~14.1)为特征,具有年轻的锆石地壳模式年龄(tcDM)(865~655 Ma),属于早二叠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二长花岗岩以高钾[w(K)=3.63%~4.95%,K2O/Na2O=0.91~1.47]、富碱[w(K2O+Na2O)=7.52%~9.16%]、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6~1.15)为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82×10-6~193.20×10-6),(La/Yb)N为3.91~23.0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呈弱负铕异常(δEu为0.34~1.17);富集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Rb、K等);Zr弱负异常、Hf弱正异常,亏损Sr、Nb、Ta、P、Ti,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是贺根山洋盆闭合后的后造山阶段产物,为865~655 Ma前洋壳俯冲形成的先成地壳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