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相关系数普查,选取若干个预报因子,依据预报量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曲线,剔除了稳定的因子,选用相对稳定的因子,然后确定入选因子的预报指标。综合分析各指标的预报结果,建立极端降水的多指标预报规则,即多指标集成法。  相似文献   

2.
系统是有一定物理依据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灾害气候预报方法及集成预报方法。选用优良的超长期气候预测方法和国内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经过集成制作而成。通过对气象资料序列进行处理、分析,筛选较准确的计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分析,制作短期气候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3.
使用黄冈市1959—2001年逐年降水实况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发布的1959-2001年逐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等资料,探讨了海温场异常与黄冈市汛期涝、旱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冈市涝、旱灾害多数发生在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年;结合经过“0、1”化处理之后的8月份副高脊线平均位置和黄冈市洪涝趋势预报模式的补充预报,可以大大提高对该市洪涝或干旱趋势预报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顾节经  顾群 《山东气象》1997,17(3):54-56,59
本文提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基本时间单位应是年,这样可以与天为基本时间单位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预报中的某些思路和方法引进短期气候预测中来,如突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思路,多种方法相配套的预报思路,以天气过程为主要预报对象的预报思路和用概率表示预测结果的方法等,要大大开阔知期气候预测的思路和方法。经沈阳地区的预测试验,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吉廷艳  熊方  黄继用 《高原气象》2002,21(5):522-525
以递归正权综合决策方案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对多种预报方法进行筛选,选取预报效果较好并且较为稳定的几种方法参与集成,并将集成结果写成Micaps数据格式,最终以图形方式显示出来。评分结果表明:该集成方法对温度预报和灾害指数预报较权重平均集成法效果好;而对月雨量预报和季度雨量、温度预报则与权重平均方法相当;但是对季度雨量、温度预报来说,集成后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同时,将集成结果通过Micaps工作平台以图形方式显示,不仅客观、定量,而且更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6.
谐波分析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纪元 《山东气象》2005,25(2):14-15
为进一步提高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能力,在对泰安51年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使用谐波分析,制作了短期气候预测应用系统。本文简要说明了该系统的建立思路及预报模式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效果。  相似文献   

7.
冷、暖冬预测与三麦等越冬作物防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慧  耿建武  王永红 《气象科学》2003,23(4):491-495
本文采用冬季负积温和冬季平均气温距平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冷暖冬年型分级指标;选用环流、海温等资料,建立了回归预报方程,并借鉴滤波的基本思想,研制了冬季负积温的海温因子和环流因子的分阶段滚动预报模式,该模式通过系数修正函数的运算,使得原为常量的预报因子系数变为变量,从而有效地提高预报精度,并在冷暖冬决策预报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本文将天气预报、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研制了冷暖冬预测与三麦等越冬作物防减灾对策系统,近2a预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马振锋 《四川气象》1996,16(3):29-33
以春季低温,盛夏川东高温以及汛期旱涝为预报对象,结合1995年业务预报,从天气和统计天气学角度来说明主要预测技术方法和制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苏耀墀  黄江辉 《广西气象》2007,28(A02):26-28
介绍了最优气候均态法与最优气候相似法这两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并运用这两种预报方法对江门市2003-2006年12月份降水量进行了预报应用,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桂林13个站点1957~1999年共43a的资料,结合农业部门历年来掌握的旱情以及我们多年的预报经验,定义出全地区性各级干旱标准,分析出干旱前期环流特征,找出其演变规律和指标,建立短期气候预测的预报模式指标,为桂林秋旱的预报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了最佳气候找相似的预报方法来制作长期天气预报。由于这种方法使用了地面、高空、太阳活动和海温资料,具有长时段,多要素,综合性强的特点,所以预报较客观,对预报年的年景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由于不同站点资料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气候背景,因而能分片制作短期气候预测,为解决目前短期预报中小尺度天气难的问题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气候背景和可靠的预报依据。此方法虽属统计方法,但与中、短期数值预报有某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预测因子的同时性和连续性,对要素的预测如同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  相似文献   

12.
短期气候预测的评估问题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评估月、季尺度短期气候预测结果的方法 ,比较了相关系数(R)、预报技巧分 (S)和准确率 (P)的特点 ,并对当前国内外气候预测业务水平进行了分析 ,着重对大气环流、气温、降水及 ENSO的预测水平进行了评估 ,指出国内外月、季尺度的降水预报的水平目前在 55%~ 60 %左右 ,对 ENSO的发生、结束和强度的预报水平有限 .文中探讨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问题 ,提出月、季尺度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的理论上限可能为 6~ 1 2月 ,准确率在 80 %~ 85%之间 .  相似文献   

13.
模式大气月尺度可预报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实际大气500 hPa高度场的月尺度可预报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大气运动的可预报性及其对大气整体运动可预报性的影响;对ECMWF和国家气候中心T63谱模式分别模拟和预报的500 hPa高度场,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欧洲中心和我国T63模式大气的可预报性均比实际大气可预报性小,特别是在对整体运动可预报性影响最大的0~3波部分,差异较大,说明改进模式对0~3波部分的预报能力,必将提高模式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前短期气候预测可预报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首先介绍了短期气候预测之所以可行的两个主要原因,以及短期气候预测可预报性问题的实质;然后,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研究月、季尺度时间平均可预报性的方差分析方法,包括了对实际大气和模式大气可预报性的研究;最后,对时间平均可预报性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最优气候均态法与最优气候相似法这两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并运用这两种预报方法对江门市2003~2006年12月份降水量进行了预报应用,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马振锋 《四川气象》1997,17(4):29-32
对我省1986—1995年降水、气温的月、季、年尺度预报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过去十年汛期降水预报平均准确率66.4分,年降水预报平均准确率66.8分,月降水预报平均准确率66.4分;年温度预报平均准确率60.5分,季温度预报平均准确率58.6分,月温度预报平均准确率67.4分.与国家气候中心同期预测水平相比存在较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7.
李正明  刘洪 《干旱气象》2003,21(2):1-3,11
利用甘肃中部13个测站历年4~6月的旬降水、温度资料,分析了干旱年、月、(旬)降水量、平均温度等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春、夏干旱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模型。经业务使用,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经典判别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将半截多项式引入到判别函数中,提出了逐段线性化别方法及其一整套求解方案,此后,将此新方法引入到短期气候预测中,对云南昆明和蒙自两站的5月雨量的初步试用结果为:在y^*=y^-的条件下昆明和蒙自的历史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5.7%和82.9%,外推预报准确率均为6/7,在y^*=y^- 40%y^-条件下的历史预报准率分别为77.1%和71.4%,外推预报准确率分别为7/7和5/7,在y^*=y^-40%y^-条件下的历史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0%和74.3%,外推预报准确率分别为5/7和7/7,表不段线性化判别方法有良好的历史预报准确率和外推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持续多年的非洲干旱使得许多国家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上百万人处于饥荒之中;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干旱(1988年)、严寒(1977年)也给粮食和能源造成了严峻的形势。因此,对气候的异常变化作出正确预测已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气候一般是指某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常指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的统计特征值。气候变化就是相对于气候平均值的偏差。气候和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动态特征,表现为各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中国夏季气候的预测和检验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利用改进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IAPPSSCA),结合IAPENSO预测系统所预测的1999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异常,对1999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了适时集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IAPPSSCA较好地预测出了1999年夏季北半球大尺度环流场的异常情况,并较好地预测出1999年中国南涝北旱的大范围降水形势。IAPPSSCA对长江下游的强降水中心、中国南方大部夏季多雨的特征以及中国北方大部的干旱少雨形势的预测,与实测较相符。但IAPPSSCA预测的南方大范围雨带的北界比实测的略为偏北,北方的小范围的降水正距平区域也没有能预报出来。另外,对于月平均降水距平的预测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说明我们的预测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