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洋底大规模热液成矿系统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矿床研究重点领域之一。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主要分为两大类:VMS型矿床和SEDEX型矿床,一般规模巨大,矿石储量通常百万吨-上亿吨。典型的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自上而下通常分别为热液沉积物和烟囱体、固结的硫化物丘、网脉状矿石(马文璞,1993)。目前国内外对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成因的倾向认同:作为金属来源的新生玄武质洋壳、由地壳拉伸出现的裂隙系和驱动海水环流的热源为洋底热液成矿的三个必要条件(林文洲,2000)。成  相似文献   

2.
迄今所发现的现代海底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沿大西洋中脊、东太平洋海岭和西太平洋沟弧盆系的各热液田中。现代海底成矿作用形成了大量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矿产,它们主要是铁锰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和被称之为21世纪能源的气体水合物。现代海底成矿作用及其所形成矿床的研究是矿床前研究的前沿课题,它对于矿床学的发展,揭示成矿作用的奥秘和海底资源的开发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通过生物的生理和生化作用,在地球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及部分岩石圈内对化学元素的吸附、吸收和汲取,从而达到富集成矿的这种营力作用,被称作生物成矿作用。关于矿床的形成,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由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所导致的成矿作用方面,而对生物成矿作用涉及较少。自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地质学家和矿床学家发现的很多重要的工业矿床是由生物成矿作用形成的,如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生物成因的矿床,而许多铜、铅、锌、金、银等金属、贵金属矿床也和生物作用密切相关。又如沉积磷块岩、硫铁矿、自然硫等,生物或微生物在成矿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中部微生物与多金属结核的生成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阎葆瑞  张胜 《地质学报》1992,66(2):122-134
作者采用洋底水-岩-微生物相互作用系统的观点首次对太平洋中部洋底多金属结核开展了微生物成矿作用的研究。通过洋底各介质中微生物活动与多金属结核生成机制、成矿物质转化的微生物作用及化学作用对比模拟实验研究、观察和测定系统中成矿物质浓度及环境参数的变化,揭示了成矿组分由微生物活动引起的反应速度和演变方向;从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观点,论证了多金属结核微生物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式;提出了多金属结核微生物成矿阶段和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5.
地质文摘     
安徽铜陵地区发现两种矽卡岩含铜新类型在安徽铜陵狮子山矿区矽卡岩含铜矿床内发现两种新类型矿床——矽卡岩(石榴石)—含金铜(镍)矿化熔离矿床和含矿矽卡岩质熔(流)体残余气液充填矿床,这是迄今为止、中外文献中未曾报道过的两种矽卡岩金铜矿新类型。研究结果证明,金属成矿作用可以出现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并与矽卡岩成岩之后的热液成矿作用是连续进行的,这与传统的矽卡岩成矿理论有显著不同的认识,这一研究成果,深化和充实了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6.
喷流矿床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十年代红海热卤水的证实使人们获得了在大洋底研究成矿作用的启示。喷流矿床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具广阔前景的矿床新类型。本文从喷流矿床的定义、分类、地质特征、成矿构造环境、成因模式以及其研究趋势等方面对它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成矿区以其丰富的多金属矿产资源受到各方重视。数十年来,地质工作者从实践中认识并总结出矽卡岩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理论,并发现了很多金属矿床,然而这一理论不能解释所有的成矿作用,特别是相继出现的层状或层控矿床。为进一步寻找盲矿体,几年来我们对区内数十个矿床进行了野外考察及室内工作,初步认识到,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存  相似文献   

8.
斑岩铜矿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斑岩铜矿研究在构造和岩浆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成矿金属和成矿流体来源、矿石伴生金属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近几年的研究工作揭示:斑岩铜矿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洋壳高浮力块体(包括无震海岭和洋底高原)的俯冲有关,高氧逸度的岩浆活动有利于斑岩铜矿的形成,与无矿斑岩体相比,含铜斑岩体一般具有低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亏损Ho和Er等特征;斑岩铜矿中铜和金多由俯冲洋壳所释放的流体对地幔中硫化物的氧化作用释放而来;在部分斑岩铜矿中,岩浆来源流体可构成绢英岩化期流体的主体;斑岩铜矿伴生金属组分的含量受许多因素控制,其中包括岩浆源区地幔演化、火成岩岩石类型、岩浆侵位深度和成矿温度等多个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应作为找矿标志在实践中运用。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中段系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和成矿远景区之一。区内经普查、勘探,发现大、中、小型矿床和矿化点数十处。本文是在矿床地质和矿石物质成分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多金属热液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与形成温度的关系。闪锌矿的标型特征与成因联系对探讨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提高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综合整理予以报道,但因我们研究水平不高,文中错误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一、矿床地质特征简述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综合研究,初步论述了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的金属矿床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和成矿作用,探讨了下一步找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金属矿床(点)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西成带,相对集中的特征,成矿时代集中于中、新生代.依据矿床成因及成矿动力学背景,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有5期关键成矿作用,分别为晚三叠世-晚白垩世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有关的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与中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有关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末与羌塘-拉萨地块碰撞有关的铜金钼成矿作用、晚白垩世末-始新世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有关的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作用、渐新世末-中新世与印度-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有关的铜金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优势矿种是铜、铁、铅锌、金银等,主攻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等.  相似文献   

11.
秦岭成矿带层控金属矿床中生物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复新 《西北地质》1997,18(1):12-17
在对秦岭成矿带多金属硫化物和金两类层控矿床研究中,发现许多生物成矿作用事实。它们具有由生物直接吸收聚矿,由生物产生有机质络合成矿物质和改变成矿物理环境,最终形成含有南的热液间成矿作用的复杂演化特征。该成矿演化作用与秦岭成矿带层控矿床的沉积-构造叠加-热液改造的矿床形成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Zn-Pb-Cu-Ag矿床,其形成于与岛弧裂陷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末期,产于岛弧裂谷带内的酸性火山岩系中。矿床由下部网脉状矿和上部块状矿组成,具“双层结构”金属分带和蚀变分带特征,矿体与喷气岩-喷气沉积岩密切伴生。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形成特定的矿物共生组合。本文在已往研究基础上,拟就成矿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热演变历史,探讨矿床金属分带、蚀变分带机理和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侯增谦 《矿床地质》1991,10(4):313-324
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Zn-Pb-Cu-Ag矿床,其形成于与岛弧裂陷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末期,产于岛弧裂谷带内的酸性火山岩系中。矿床由下部网脉状矿和上部块状矿组成,具“双层结构”金属分带和蚀变分带特征,矿体与喷气岩-喷气沉积岩密切伴生。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形成特定的矿物共生组合。本文在已往研究基础上,拟就成矿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热演变历史,探讨矿床金属分带、蚀变分带机理和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疆西天山大型铁矿床石炭纪控矿火山机构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发育一系列大型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是我国十大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备受关注。该成矿带石炭纪火山活动强烈,前人已经识别出该成矿带东段的区域艾肯达坂破火山口,且查岗诺尔、智博、敦德、备战等大型铁矿床均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其形成受火山机构控制。然而,迄今为止,这些矿床尚未确立具体的火山机构,矿床与矿区发育的火山机构关系有待查明;此外,与查岗诺尔、智博、备战等矿床包含单一的铁元素不同,敦德矿床具有Fe-Zn-Au元素组合,其原因尚不清楚。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观察和测量,结合室内研究和遥感解译工作,我们认为阿吾拉勒成矿带东段的4个大型铁矿床均独自发育石炭纪与成矿有关的火山机构,且不同矿床,其火山机构的特点及其演化各不相同。其中,查岗诺尔矿区发育圆形破火山口,面积约为10km2,矿床位于破火山口北缘,矿体赋存于破火山口环状断裂系中;智博矿区发育椭圆形破火山口,面积约为15km2,矿床位于破火山口西南部,矿体赋存于经多次塌陷的破火山口环状断裂系中;敦德矿区发育椭圆形破火山口,面积约为6km2,矿床位于破火山口的中部,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及其附近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系中;备战矿区发育椭圆形火山口,面积约为4km2,矿床位于火山口北缘,矿体赋存于环状断裂系中。可见,只有敦德矿床的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断裂系中,其余矿床的矿体均赋存于火山机构环状断裂系中;高渗透性的火山机构断裂系为成矿流体迁移和金属沉淀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是铁矿体形成的关键控矿因素和赋矿部位。此外,这些铁矿床的成矿年龄(319~304Ma)滞后于容矿火山岩的年龄(328~319Ma),矿体与围岩界线多为渐变关系;成矿作用以热液作用为主,其中,敦德矿区发育单一的热液成矿作用,具有Fe-Zn-Au元素组合,其它矿床成矿作用复杂,包括热液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和可能的岩浆熔体成矿作用,仅发育有Fe元素。基于此,可将阿吾拉勒成矿带东段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类,即火山通道型铁多金属矿床(敦德)和火山边缘型铁矿床(查岗诺尔、智博、备战);成矿模式包括火山通道相热液富集铁多金属成矿模式和火山边缘相沉积-热液富集铁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华北陆块南、北缘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重要铅锌成矿带,对其南缘地区铅锌矿的勘查近年进展明显,对比南、北缘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地质特征,有助于南缘地区铅锌找矿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对比分析表明,华北陆块南、北缘地质特征相似:南、北缘印支期铅锌成矿作用都不太发育,均在燕山期铅锌成矿明显;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和变质热液成矿以及对早先形成的矿床或矿源层的变质改造作用为主,出现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蚀变岩型等矿床类型;南、北缘铅锌矿都有由"层控"向"岩控"变化的趋势,成矿元素组合也由简单变得复杂。但华北陆块南、北缘不同的地质时代成矿的主导作用有所不同:北缘有太古宙VMS型矿床,而南缘发现的都是中元古代以来的矿床;北缘主要是元古宙和燕山期成矿作用,特别是中元古代Sedex型成矿作用更为显著,形成多个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而南缘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古生代和燕山晚期,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栾川断裂以北的裂谷系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有寻找MVT矿床的前景,宽坪岩群分布区可以作为今后寻找Sedex型铅锌矿床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金沙江造山带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资料的研究和典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的解剖,金沙江造山带的VHMS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海相弧火山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海相火山岩中,构成西南三江地区一条重要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成矿带。成矿带内晚三叠世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上叠裂谷盆地是其VHMS成矿作用的主体,盆地中火山活动从早期的双峰式火山岩演变为晚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孤火山岩有明显的区别,反映其形成于伸展背景。伸展盆地的早期阶段,在双峰火山岩组合的高钾流纹质火山岩系中产出鲁春式VHMS矿床,具有Zn-Cu-Pb-Ag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深水环境;伸展盆地的晚期阶段,在中酸性火山岩系与上覆碳酸盐岩接触带中产出赵卡隆式VHMS矿床,具有Ag-Fe-Pb-Zn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浅水环境;盆地的末期阶段,在滨浅海相磨拉石碎屑岩中产出里仁卡式石膏矿床。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VHMS成矿作用的研究,对于造山带中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矽卡岩矿床.在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朱溪矿区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上部为热液脉型矿体,中深部为矽卡岩型矿体,更深部为斑岩(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且矿化在水平方向上由北东往南西及垂直方向由浅到深,出现Cu→Cu-W→W-Cu的规律性矿化趋势.朱溪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又复杂的地质过程,其中与铜钨多金属关系密切的主要为氧化物阶段和金属硫化物阶段,且成矿作用并非一次完成,可能是多次成矿作用相互叠加才形成如此巨量的铜钨资源量.  相似文献   

18.
塔前-朱溪多金属成矿带的叠生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叠生成矿作用在赣北是一种最重要的成矿作用,塔前-朱溪多金属成矿带就是一例.该成矿带位于景德镇与乐平县的交界处,呈北东向延展达35公里以上.带内有关的多金属矿床,既受中石炭统黄龙组、下二迭统茅口组层位控制,又受中生代地洼阶段中酸性斑岩类叠生成矿作用的制约,几乎每个矿床都具有叠加式层控矿床的特征. 成矿带地质构造特征成矿带的基底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盖层主要为上古生界地层,其中的中石炭统黄龙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世界上前寒武纪铅锌硫化物、条带状含铁建造、含金砾岩以及含煤建造等若干世界著名矿床的地质特点,试图从金属及非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角度,探讨在地球的这段古老的地质时期生物界对于成矿作用的影响。研究生物演化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研究生物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理,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生物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滇西兰坪盆地中新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与盐类矿床,是我国著名的热液矿床成矿带。成矿系统时─空结构的统一性是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前提和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兰坪盆地的成矿时代、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盆地西缘出现以铜为主的成矿作用;兰坪盆地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早、晚第三纪期间,因盆地东、西部边界向两边地块的俯冲碰撞及中轴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导致盆地中央地带出现大规模成矿流体活动,成矿流体因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分异、运移,及盆地受挤压隆升,变成山间盆地,出现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流体圈闭,因而形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矿床;同时,含有挥发性组分汞、锑、砷的流体从深部沿中轴断裂带上升向两侧的次级构造裂隙带扩散,导致盆地东部复式背斜带中出现锑、汞、砷的成矿作用;其后,矿床受到改造和氧化作用。盆地内发育深大断裂;兰坪盆地的成矿作用是在构造流体演化的制约下完成的,同时成矿作用的发生改变了流体的性质和构造环境,促使流体的再次循环,出现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分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