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岩浆活动强烈。为了厘清北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对北山地区三个井辉长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04.9±1.6) Ma,形成年代为早泥盆世;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Al2O3含量高,为18.99%~21.12%(大于17%),岩石属高铝玄武岩类,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为7.16~9.07,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Sr明显富集,而高场强元素Ta、Nb和元素P亏损明显。上述特征表明三个井辉长岩的形成与俯冲带相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该辉长岩是沿红石山一带的主洋盆向南俯冲形成的早期岩浆弧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基东地区辉长岩体位于北山成矿带北侧的石板井-七一山-呼伦西伯成矿带西北缘。该辉长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辉长岩,次为角闪辉长岩,少量为辉长闪长岩。对辉长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辉长岩体形成于晚泥盆世(D3),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1.3±2.0)Ma。辉长岩体主量元素表现出富Al[w(Al2O3)=17.94%~20.93%]、高Na[w(Na2O)=2.08%~3.75%]和低K[w(K2O)=0.16%~0.98%]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其(La/Yb)N比值为1.92~4.62,无铈异常(Ce/Ce*=1.00~1.11),部分具正Eu异常(Eu/Eu*=1.08~2.20)。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表现出P、Ti的亏损和Sr的富集。辉长岩体形成于岩浆弧环境,属白山晚古生代岩浆弧的组成部分,是红石山大洋向南俯冲所形成的岩浆产物。  相似文献   

3.
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是北山造山带最北部的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前人对百合山蛇绿岩的研究很少涉及。百合山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等组成,对其中的辉长岩进行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测试,以了解洋盆性质和形成时间。研究结果显示:辉长岩具有Al_2O_3、Mg O含量高,P_2O_5含量低,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岩石初始~(87)Sr/~(86)Sr值为0.70418~0.70711,(~(143)Nd/~(144)Nd)_i为0.512392~0.512568,ε_(Nd)(t)值为+4.61~+7.28,反映岩浆物质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形成过程受到俯冲消减流体的影响。辉长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44.6±1.8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属SSZ型(俯冲带型)蛇绿岩,形成于俯冲板片之上的不成熟弧后盆地环境,应为北侧雀儿山-圆包山岛弧基础上发育的早石炭世有限洋盆,代表了古亚洲洋在北山北部的分支洋盆。结合区域上广泛分布于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白山岩浆弧特征,指示古亚洲洋在北山北部的演化至少持续到晚古生代晚期。  相似文献   

4.
杨锡铭  孙丰月  赵拓飞  刘金龙  彭勃 《地质通报》2018,37(10):1842-1852
东昆仑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石的研究较薄弱,缺乏对东昆仑幔源岩浆活动及岩浆演化的整体认识。对阿克楚克塞辉长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岩石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219.3±1.1Ma,MSWD=0.80);岩石SiO2含量为49.03%~57.26%,Mg#值为49~57,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εHf(t)=-1.81~3.25,锆石Hf模式年龄大于锆石结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克楚克塞辉长岩岩浆源区应为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阿克楚克塞辉长岩形成于印支期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继承了早期板片俯冲改造的地幔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甘肃北山地区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对该岩墙群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绿岩中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85±4) Ma,属早二叠世;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岩石成因分析表明,基性岩墙的岩浆源区为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主要为含金云母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岩浆在运移和上升侵位过程中未受到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和区域研究资料认为,甘肃北山地区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本区域古洋盆于早泥盆世之前闭合。二叠纪岩浆活动带有俯冲消减信号表明,早期俯冲流体对岩石圈的交代作用仍制约着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磁海铁(钴)矿床是北山地区一大型富钴铁矿床,矿体产于辉绿岩中。矿区出露有大量的辉长岩。本文利用锆石LA-ICP-MS定年法,获得磁海矿区角闪辉长岩和磁南矿区粗晶辉长岩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94.8±1.3Ma和276.1±0.63Ma,表明它们属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上,角闪辉长岩与辉绿岩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它们具有中等偏低的Mg#值(49~66)和相对高的TiO2含量(2.27%~2.57%),属钙碱性和拉斑玄武岩系列(FeOT/MgO=0.93~1.84),其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和Ti,并具明显的Eu负异常。粗晶辉长岩与前者具有不同特征,它们有高的Mg#值(72~81)和低的TiO2含量(0.24%~0.39%),属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U、Pb、Sr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Zr、Hf和P,并具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角闪辉长岩和粗晶辉长岩具有正的εHf(t)值(分别为4.6~11.7和1.5~5.1)。与北山地区同时代的具铜镍矿化的镁铁-超镁铁岩具有相同的特征。因此,认为磁海铁矿区基性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由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熔体与俯冲板片物质的混合物。不同类型的岩石系不同成分的原始岩浆经不同演化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张永  徐兴旺 《地质学报》2019,93(5):1037-1054
新疆阿尔泰地区科克辉长岩位于额尔齐斯断裂和可可托海-二台断裂交汇部位的东南侧,为探矿过程中发现的隐伏岩体。本次工作对科克辉长岩体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科克辉长岩体锆石SIMS U-Pb同位素年龄为291Ma左右,对应于早二叠世,岩体具有较低SiO_2(46.14%~52.53%)和MgO(3.00%~7.68%)含量,较低La/Sm(2.56~4.10)和较高的(Gd/Yb)_N(1.12~1.61)比值,微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与Ta等)等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科克辉长岩的岩浆起源于氧化的俯冲交代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外来物质混染作用较弱的特点。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新疆阿尔泰地区二叠纪科克辉长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岩浆侵位受额尔齐斯断裂走滑作用控制,该岩浆岩是北疆地区广泛发育的二叠纪基性岩浆岩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林靓  钱青  王艳玲  高俊  江拓  刘新 《岩石学报》2015,31(6):1749-1760
西天山昭苏北部侵入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层上部的辉长岩体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轻重稀土分馏等地球化学特征,与火山岩围岩具有相似的不相容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其母岩浆可能由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晚石炭世之前南天山洋盆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的俯冲可能导致了岩石圈的富集作用。利用不相容元素进行地球化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辉长岩成分由50%~80%的堆晶矿物(单斜辉石、斜长石)与50%~20%的玄武质熔浆组成。辉长岩体的Cameca锆石U-Pb年龄为311.3±2.3Ma,与伊犁-中天山板块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的时代大致相当,略晚于西天山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间。辉长岩的时代进一步限定该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活动应在早石炭世晚期结束,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沉积岩应形成于320~311Ma之间。与辉长岩同时期的岩浆岩在伊犁-中天山板块广泛分布,形成于俯冲结束之后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过度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加深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内蒙古索伦山蛇绿岩中较新鲜的玄武岩和辉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和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276.4±1.4) Ma和(273.9±3.3) Ma,形成于早二叠世。二者均为亚碱性拉斑系列,Mg~#分别变化于41~50和62~65之间,均低于幔源原生岩浆值;主量元素与SiO_2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反映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占主要地位。两种岩石的Th/La、Th/Ce和Lu/Yb值均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而与幔源岩浆的比值接近,推测岩浆演化过程中地壳混染的影响不大。稀土元素组成上,玄武岩表现为轻稀土亏损的N-MORB特征,可能起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亏损地幔的5%~10%部分熔融;辉长岩具有轻稀土略亏损、整体平坦的稀土特征,但稀土元素总量明显比N-MORB更亏损,是源区熔融程度更大所致。此外,二者都富集K、Sr、Ba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岩浆特征,指示它们遭受了俯冲板片含水流体或者俯冲沉积物熔体的影响。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索伦山蛇绿岩应为俯冲带上盘(SSZ)型,推测其形成于洋内弧后盆地。索伦山SSZ型蛇绿岩的存在说明该区早二叠世仍存在洋内俯冲,综合分析认为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沿索伦—西拉木伦一线闭合。  相似文献   

10.
东昆仑古特提斯域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的研究极为薄弱,对青海东昆仑东段加当橄榄辉长岩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期为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橄榄辉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49.7±3.0Ma(n=21,MSWD=0.105),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加当橄榄辉长岩具有高Al_2O_3(14.71%~18.60%)、低TiO_2(0.07%~0.19%)、贫P2O5(0.02%)、低碱(K_2O+Na_2O=1.65%~2.01%)及Na_2OK_2O的特征,属亚碱性辉长岩。岩石微量元素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Ba、Th、K)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Zr、Ti),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9.79×10~(-6)~12.55×10~(-6),(La/Yb)N为5.61~28.51,平均11.43,显示轻稀土富集的特征,δEu=1.64~2.48,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判别图解,橄榄辉长岩源区为被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幔源岩浆,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加当橄榄辉长岩是早三叠世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以冈底斯中段曲水县西南方向卡热乡一带出露的辉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的系统测定,据此讨论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该辉长岩主要由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组成,辉长岩具有低硅、贫碱、富铝,中等富集轻稀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岛弧和大陆边缘地区产出的高铝玄武岩化学组成十分相似,表明辉长岩原生岩浆为被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幔源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了上地壳物质的混染。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9.01±0.51Ma(MSWD=0.41),指示岩体形成时代为始新世。卡热辉长岩具有显著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均为正值,分布在+10.88~+13.71之间,综合分析表明卡热辉长质侵入体可能为近期遭受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交代作用的亏损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该岩体在冈底斯南缘的始新世期间存在着强烈的岩浆底侵和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东段广泛分布晚古生代的中酸性花岗岩,基性岩浆岩记录较少。本文选择位于东昆仑北弧岩浆岩带南缘的阿拉思木基性岩进行研究,为东昆仑东段晚古生代岩浆演化研究提供新的依据。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阿拉思木基性岩形成年龄为(241±1)Ma,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具有低Ti O2(0.17%~0.37%,平均值0.25%)和较高的Mg#值(72.94~77.32,平均值为74.95)及Al2O3值(13.08~23.20%,平均值18.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Rb、Ba),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Harker图解表明,Mg O与Fe2O3T、Ti O2、Ni、Co呈明显的正相关,暗示阿拉思木基性岩浆在形成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橄榄石、钛铁氧化物的分离结晶。阿拉思木辉长岩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其结晶年龄明显早于东昆仑碰撞及后碰撞构造岩浆时限。综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阿拉思木辉长岩可能代表了东昆仑地区中三叠世洋壳俯冲的最晚期岩浆记录,进而确定东昆仑古特提斯洋俯冲结束碰撞开始的时间可能为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13.
桂北宝坛地区作为为数不多的新元古代岩浆Ni-Cu硫化物矿田,对区内成矿岩体开展岩浆演化过程和构造背景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苏赋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相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岩体自西向东发育三个脉动韵律:辉石岩、辉橄岩-橄辉岩-辉石岩-辉长岩、闪长岩,铜镍硫化物矿化形成于前两个韵律底部;闪长岩锆石U-Pb年龄857±8Ma限定其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岩体Mg~#值为71.91~80.07,m/f比值为2.56~4.02,MgO与Al_2O_3、CaO负相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配分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明显亏损,与陆缘弧亚碱性玄武岩相似;δ34S值在2.3‰~3.8‰之间,与MORB地幔结果不同(-1.57‰~+0.60‰)。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为受过地壳混染和流体交代改造的部分熔融岩石圈地幔,具有岛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桂北宝坛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俯冲环境。岩浆侵位过程中地壳物质混染、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是促使桂北宝坛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发生硫饱和及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鸡公村地区发育有强烈的基性岩浆活动,但其成因尚未得到系统约束。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成岩年龄为48.2±0.3 Ma,形成于始新世,与区内发育的Mo-Re成矿作用(22 Ma)没有成因联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辉长岩具有高w(Al2O3)(17.78%~18.63%)、w(K2O)(0.90%~1.76%),低TiO2特征,且相对富集LILEs(Ba, Sr, Rb等),相对亏损HFSEs(Zr, Ta, Nb等),显示弧岩浆特征。锆石εHf(t)值在10.0~13.4之间,全岩(87Sr/86Sr)同位素值在0.704 4~0.704 8之间,εNd(t)值在1.6~2.2之间。这些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指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起源于被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次研究认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壳...  相似文献   

15.
比吉盖布鲁斯台辉长岩位于中天山南缘中段,是为数不多的基性侵入岩体。本次研究围绕中天山南缘比吉盖布鲁斯台辉长岩展开,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334.9±3.2)Ma,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辉长岩SiO2含量为48.43%~49.56%,具有高CaO含量(13.16%~14.04%)和高Al2O3含量(20.44%~22.11%)的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Eu正异常(δEu=1.82~2.24)。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U、Sr)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h),具火山弧特征。结合岩石的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比吉盖布鲁斯台辉长岩可能是中天山南缘大洋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表明至少在晚石炭世,南天山洋还存在俯冲消减事件。  相似文献   

16.
滇西南澜沧江带的热水塘—龙洞河一带的沉积-岩浆岩组合被认为是反映昌宁-孟连洋开始俯冲阶段"弧前-弧-弧后"古地理格局的典型代表。本文对该体系中出露于热水塘一带的辉长岩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热水塘辉长岩中单斜辉石组成为Fs16~18,Wo42~45,En38~42,Mg#Cpx=69~72。根据单斜辉石与岩浆间Fe-Mg分配关系计算,单斜辉石结晶时,其母岩浆的Mg#范围约为31~40,低于其全岩Mg#范围(约45~50),表明热水塘辉长岩全岩化学组成特征受到了矿物堆晶作用的影响。热水塘辉长岩全岩轻稀土元素弱富集,无明显Eu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而高场强元素亏损。辉长岩的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背景,为火山弧玄武质岩浆经较高程度分异和斜长石分离结晶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295 Ma±4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其εHf(t)=7.5~14.0,平均为10.7,低于其结晶时的亏损地幔值。热水塘辉长岩的形成应与早二叠世早期昌宁-孟连洋在思茅地体西缘热水塘地区自西向东发生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延边地区新田石英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9±2 Ma,属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较弱的负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与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Th)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Zr、Hf、Ti)亏损,微量元素比值总体接近地壳平均值,反映岩浆源区为下地壳。结合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新田地区石英闪长岩岩体形成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早白垩世早期是区内一个较重要的俯冲阶段,中酸性岩浆侵位活动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8.
孔会磊 《地质与勘探》2017,53(5):889-902
本文对青海东昆仑东段加当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有助于丰富东昆仑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的整体认识。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加当辉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62.5±2.5Ma(n=38,MSWD=0.18),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加当辉长岩具有低TiO_2(0.79%~1.09%)、贫P_2O_5(0.06%~0.09%)、低碱(K_2O+Na_2O=1.99%~2.39%)及Na_2OK_2O的特征,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32.08×10~(-6)~46.41×10~(-6),(La/Yb)N为1.59~2.00,平均1.82,δEu=0.95~1.32,具有弱的Eu正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长岩源区为岩石圈幔源岩浆,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加当辉长岩是形成于俯冲环境的岛弧岩浆岩。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加当辉长岩是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这为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白云山蛇绿岩是北山造山带保存最好的蛇绿岩之一,其起源存在较大的争议。该蛇绿岩主要由橄榄岩、辉长岩以及基性火山岩等组成。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以及少量二辉橄榄岩。这些岩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以及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研究选取9件橄榄岩样品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分析及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均来自地幔。岩石中的尖晶石和辉石组分用来限定白云山蛇绿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样品包含了高Cr#(46.7~68.1)的尖晶石以及低Al2O3(0.78%~2.94%)含量的单斜辉石。矿物化学特征显示,地幔橄榄岩熔融程度为23%~36%,表明白云山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了多个阶段。矿物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云山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MOR)环境,后受到俯冲带(SSZ)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北山造山带中部石板井地区出露早古生代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用LA-ICP-MS技术测得该岩体石英闪长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464.4±2.1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钙碱性至高钾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通过岩石成因分析,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为来自地壳的岩浆与来自深部的亏损地幔岩浆,在高压(1.5GPa)、低温(719~792℃)条件下,经不均匀混合作用形成,同时有俯冲流体的加入,残留相为石榴子石+金红石(无角闪石)。岩石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典型岛弧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进一步证明,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与南侧的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古生代洋盆构成"沟-弧"体系,表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古洋盆在中奥陶世晚期已经向北俯冲,该洋盆闭合时限应晚于中奥陶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