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中生代岩溶作用有两期:地洼初动和激烈期。这两期岩溶作用形成的地下洞穴,分别为T_3-J_2、K-E的洞穴堆积物——岩溶沉积岩充填或成为目前已不被现代地下水循环所利用的化石岩溶-古岩溶沉积体。地洼初动期岩溶作用,与Cu、zn、Mo、Ag、Sb、Au、U等成矿关系密切,形成古岩溶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先成的矿源层、体或矿化、经表生风化浸出,由地表水带入古地下洞穴中,在细菌作用下富集成矿。这种类型矿床,在广西找矿潜力很大。找矿模式可归纳为:先成的矿源→地洼→古叠置型岩溶洼地→地洼初动期岩溶沉积体→亲硫元素和放射性等异常→沿古岩溶方向沉积体中下部→矿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省砚山县红舍克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区沉积型铝土矿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基岩升隆、剥蚀,含铝矿物风化堆积;(2)切割、夷平和喀斯特化,含铝矿物迁移、脱硅,形成红土化堆积;(3)沉积、海解、去硅、铝土富集.而堆积型铝土矿床主要为沉积型铝土矿经近代岩溶化阶段所形成的次生淋滤矿床.地层层位、古侵蚀面、褶皱构造及地形地貌是该区寻找铝土矿的重要标志.该区铝土矿资源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3.
天宝山、大梁子大型铅锌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岩浆期后远成热液成因.近年来,相继有近源改造成矿,藻礁控矿、热卤水成矿等新的成因见解.1979年以来,笔者通过对扬子地台康滇地轴北段(以下简称“北段”)东缘晚震旦世灯影组白云岩中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它们是位于下寒武统与上震旦统灯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古岩溶洞穴沉积成因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某大型铀矿床的典型古岩溶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茂中 《中国岩溶》1995,14(4):289-294
近年被露采剥露的373铀矿床已确凿地显示出大型古岩溶成因地质特征:铀矿体沿古岩溶系统永久循环带的地下廊道排列,壮观的古溶洞沉积铀矿化,典型的成年期古岩溶地质剖面,矿石中铀基本呈淋积吸附状态存在等。笔者拟将该矿床划为古岩溶型矿床中的古岩溶矿床亚类,是我国迄今已发现铀矿床中唯一大型古岩溶铀矿床。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矿源层来自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与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的古侵蚀间断面上的原生铁铝岩(铝土矿);成矿过程经历了原生铁铝岩的形成、初始堆积铝土矿的形成和改造富集成矿三个阶段后再次遭受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最终堆积型铝土矿在岩溶坡地和...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取得的地质成果,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贵州遵义铝土矿(带)成矿条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铝土矿的形成,是在古生代碳酸盐岩所形成的古岩溶基底上,于有利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先决条件下,以白云岩和页岩为成矿原岩风化剥蚀的残坡积物,经钙红土化、红土化的成矿作用,脱硅去铁、脱钙去镁、脱钾富铝后,成为红土型铝土矿;随着早石炭世海侵的到来,不断发生水解作用,同时经水体短距离搬运再沉积在古岩溶坑洼内,形成三水型铝土矿;尔后盖层加厚,增温脱水,进而形成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古风化壳型岩溶坑洼异地沉积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其成矿时代归属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  相似文献   

7.
涂怀奎 《西北地质》1991,12(3):12-17
本文在叙述地质地貌的基础上,对新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进行了讨论。描述了3处第四纪沉积区:北带——关中盆地;中带——秦岭徽成、月河盆地;南带——汉中盆地及第四纪冰川活动。对3个矿化类型(硅灰泥岩型、花岗岩型和砂金型)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成矿模式得出结论:早期矿化形成阶段→第四纪沉积成矿阶段→风化剥蚀成矿阶段→淋滤沉积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于1991年首次提出荒沟山金矿床为典型岩溶矿床.该矿床产于下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与花山组片岩接触带大理岩一侧.矿体呈穹状、管状、漏斗状等形态.矿石由岩溶洞穴沉积物构成,具有洞穴堆积构造、角砾状构造、栉壳状构造.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为大气水,硫碳同位素说明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上述矿床地质特征较充分说明该矿床是典型岩溶矿床.岩溶成矿新认识的提出为老岭地区找矿拓宽了思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岩溶与成矿,国内外正大力研究,并发现很多矿产资源,如铅、锌、钢、钠、金等,与(古)岩溶作用有关。这不仅在找矿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促进了成矿理论的发展。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尤其进入地洼活动阶段,地壳运动强烈,地貌反差大,(古)岩溶发育,寻找(古)岩溶矿床有着广阔的前景。(古)岩溶矿床的含矿主岩,是(古)岩溶堆积岩。这类岩石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构造。在几何形态上呈礁状、柱状、脉状、管状和槽状的地质体。发育和保存于地史上断陷或拗陷带,并以后接受沉积的低缓区。如中生代和第三纪  相似文献   

10.
黄厂雄黄矿床成矿作用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厂雄黄矿床是一个优质大型隐伏富矿。形成于喜山期。具有岩性、构造、古岩溶洞穴等多因素控矿的特征。热液硅质岩(硅泉华)、古岩溶角砾岩和广布的巨厚矿源层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应属浅层低温热液构造岩溶充填型矿床或称渗滤热卤水(泉)岩溶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菲莫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及理想模式。矿床中岩、矿石S、Pb同位素组成显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或下地壳古老基底,后混入部分上地壳物质;H、O同位素特征显示,矿床成矿热液以上升的岩浆热液为主,结合部分变质热液及渗透淋滤的大气降水形成混合热液;Re-Os同位素测年得出矿床形成时间为(47·81±0·71)Ma,矿化主要发生于大皮甲岩体岩浆侵位晚期的期后热液阶段。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具长期性、多期次、多来源、多阶段、多成因的特征,大致经历了古元古代的沉积定位阶段→中新元古代的区域变质改造富集阶段→喜马拉雅期的颠覆性改造叠加富集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2.
遵义铝土矿的分布及对基底的依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庆  朱成林 《贵州地质》2007,24(4):278-281,286
遵义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乌江两岸,成矿远景区面积3000余km2,包括了后槽、仙人岩等大、中、小型矿床(点)共32处。均为铝土矿底板的粘土页岩经风化后原地堆积或近距离搬运后的产物。其沉积或堆积作用,与基底的古岩溶溶蚀坑、(洼)密切相关,并使铝土矿沉积在平面上或纵向上都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其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古风化壳型岩溶坑(洼)沉积铝土矿床。根据成矿地质特征分别建立了高铁铝土矿和低铁铝土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个典型岩溶金矿床——吉林省荒沟山金矿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于1991年首次提出荒沟山金矿床为典型岩溶矿床。该矿床产于下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与花山组片岩接触带大理岩一侧。矿体呈穹状,管状,漏斗状等形态。矿石由岩溶洞穴沉积物构成,具有洞穴堆积构造,角砾状构造、栉壳状构造,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为大气水,硫碳同位素说明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上述矿床地质特征较充分说明该矿床是典型岩溶矿床。岩溶成矿新认识的提出为老岭地区找矿拓宽了思路,有  相似文献   

14.
以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为对象,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并刻画了成矿演化模式.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赋矿层位为本溪组,是在沉积间断面、沉积古地理、古构造等多个条件的耦合作用下形成的.该地层后期抬升遭受剥蚀,再沉积形成局部堆积型的铝土矿床.其成矿演化模式在豫西地区具有典型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华南古岩溶铀矿床的矿物学特征为:表生矿物发育,原生成矿矿物少见;矿化脉体几乎没有;矿石中铀主要呈吸附状态,其次呈显微和超显微沥青铀矿存在。与古岩溶有关铀矿床则出现典型低中温热液矿物组合,矿化脉体期次分明,矿石中铀基本呈可见状沥青矿存在,沥青铀矿具有热液成因标型。鉴于该类矿床成矿前主岩溶为冷水成因,而热液成矿流体是与岩溶无关的体系,故属古岩溶热液叠造成矿   相似文献   

16.
成矿系列是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一种学术思想,主张用系统论、活动论的观点研究在地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过程及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本文基于对西昆仑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和新理解,结合研究区境内外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新进展,尤其是大批成矿年龄精测数据和对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认识,将西昆仑及邻区内生金属矿产资源划分为8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1)古元古代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系列;(2)中元古代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成矿系列;(3)志留纪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4)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5)石炭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系列;(6)晚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锰矿床成矿系列;(7)侏罗纪-白垩纪层控(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8)中新生代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叙述了各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矿床组合、时空分布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等。本次成矿系列的划分,强调以重大构造事件作为背景,突出以重大构造事件与大规模成矿的耦合关系作为出发点,力求从更大尺度上认识矿床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区幅员辽阔,不少矿床的成矿系列具有明显空间递变性,如与特提斯洋闭合和碰撞有关的成矿事件横跨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阶段;北昆仑地体为塔里木古陆的一部分,记录从古元古代早期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对Rodinia 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响应。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西昆仑及其邻区形成了独特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7.
广东尖山铁矿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闽粤地区马坑式铁矿的成因,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一是认为是沉积-热液再造矿床或火山沉积变质矿床,主要受岩相古地理条件和火山作用控制;另一认为是接触交代成因,受地层岩性、构造和花岗岩体三个因素控制。尖山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在粤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1976年以来,我们在对粤东  相似文献   

18.
黔中铝土矿矿床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层古岩溶侵蚀而上。为早石炭世大塘期沉积形成,含矿岩系由下部铁矿系和上部铝矿系组成。通过铝土矿床沉积环境和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①铝土矿成矿物质是多源的。来自盆地以北黔中隆起区; ②黔中铝土矿床形成于泻湖潮坪相环境,矿床主要产于泻湖洼地亚相、泻湖沟槽亚相和泻湖沼泽亚相; ③古构造、古岩溶对成矿区、矿床(体)的展布及矿体形态发育特征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④晚期构造破坏含矿岩系和矿体。发生淋滤次生富集作用成矿。  相似文献   

19.
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在对比性研究了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的葫芦沟、莲子沟和王排三个金矿床的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类型及分带性、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和矿床类型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测温学、流体成分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了三个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特征、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溶液的组分特征及演化,认为:(1)虽然它们的矿床类型不同,主要地质特征差异明显,但所经历的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相同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十分相似。在空间位置上,从下到上矿床类型由蚀变岩型过渡到石英脉型,因而隶属于同一成矿系列。(2)从蚀变岩型到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溶液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变化特征:①各成矿阶段的平均均一温度降低;②成矿的压力和深度减少;③成矿溶液的盐度相当或有所增加;(3)在金的成矿作用过程中,从I→Ⅳ阶段各矿床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化具有下述类型的特征:①成矿的温度、压力逐渐降低;②成矿溶液的酸碱度具有从弱碱性(中性)→弱酸性→酸性→弱碱性的演化规律;③氧化还原电位表现为相对氧化→相对还原→相对氧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蕾 《铀矿地质》2011,(6):331-336,369
矿物包裹体在形成过程中保存了所在地质环境及不同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信息,并且其形成后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和自身物质的带出,因此对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是研究成矿地质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相山铀矿田邹家山、沙洲矿床为例,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法计算矿床的成矿深度和剥蚀厚度。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成矿深度320~1640m,剥蚀厚度320~416m;沙洲矿床成矿深度38~1425m,剥蚀厚度190~240m,大体上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Haas(1976)图解法在沙洲矿床成矿深度研究中比较接近合理,邵洁涟等(1986)的经验公式法在邹家山矿床成矿深度研究中最为合理,Bischoff et al.(1991)T-ρ相图法误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