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叶藻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叶藻是一种水生单子叶植物,是构成海草床的主要藻类之一.对大叶藻内生放线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是发现海洋微生物资源和新天然产物的有利途径.通过纯培养的方法,使用2216E等7种培养基,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天鹅湖采集的大叶藻样品中分离出62株内生放线菌,并利用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7种指示菌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生物因长期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而进化出特殊的代谢途径, 从而产生大量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 使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成为海洋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视角, 从海洋真菌和海洋细菌天然产物研究现状、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人工合成、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估以及成药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概述, 分析了当前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状况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海洋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是筛选新药的丰富资源宝库。陆地真菌是仅次于放线菌的多产抗生素的微生物类群,而海洋真菌正在成为海洋药源微生物研究的新热点。海洋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并将成为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阐述了海洋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2年6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及最新成果。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重心正转向与海洋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运用生物技术筛选、提取并生产藻类活性物质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综合文献表明,藻类活性物质的生物技术正走向成熟,大量的活性物质被发现,光生物反应器将成为主要的下游生产技术,通过藻类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5.
海洋真菌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是筛选新药的丰富资源宝库。近些年来,作为海洋微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海洋真菌正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详细概述了海洋真菌的定义、分布、海洋真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藻类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中含有丰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具有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活性或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藻类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2年6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及最新成果。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重心正转向与海洋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运用生物技术筛选、提取并生产藻类活性物质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综合文献表明,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正走向成熟,大量的活性物质被发现,光生物反应器将成为主要的下游生产技术,通过藻类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8.
海洋活性物质是指对生命活动有影响的海洋生物组分或代谢产物,在医药、化妆品、保健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是基于离子液体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它具备可设计、可回收、生物相容性高、合成简易及成本低廉等多重优势,在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DES在海洋活性物质(包括海洋多糖、蛋白质、DNA、生物柴油、酚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等)提取中的应用,以期为海洋活性物质的绿色提取和应用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独特的摄食、滤食系统使其体内体表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结构新颖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海绵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正在成为开发海洋药物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按化合物的生源途径及其结构类型简要介绍近几年来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相同的分离培养条件下,为比较地域差别较大的福建海域海绵动物(山海绵Mycale sp.和网架海绵Stylissa sp.)和海南海域海鞘动物(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和乳突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之间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的差异,作者采用5种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和1种细菌通用培养基,对海绵和海鞘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采用16S rRNA 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分析和序列分析,揭示其多样性。共获得可培养放线菌198株,其中从海绵中分离到87株放线菌,从海鞘中分离到111株放线菌。RFLP分析表现为38种不同的图谱类型。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从海绵中分离到的放线菌包括6个放线菌属,其中有2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最相近的菌株相似性低于97%,可能是潜在的新菌株;从海鞘中分离到的放线菌包括7个放线菌属,有8株可能是潜在的新菌株。比较海绵和海鞘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发现,从海绵中分离到的放线菌,除节细菌(Arthrobacter)以外,均包括在海鞘分离的放线菌属中。海鞘相关放线菌多样性水平不容忽视,是除海绵之外另一获得新型放线菌资源以及药用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探究了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筛选药源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产生菌,为后续资源开发奠定基础.采用3种预处理方法及8种选择性培养基对南大西洋3个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放线菌菌株进行选择性分离鉴定;利用兼并引物扩增法,选取代表菌株进行聚酮合酶(PKSⅠ、PKSⅡ)基因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的检测;以4株细菌为指示菌检测代表菌株的抑菌活性.共分离得到132株放线菌纯菌株,分布于放线菌亚纲的6个目、13个科、19个属中,其中有5个属为较新或较稀有种属,有2株为潜在新种.34株化合物合成基因检测菌中PKSⅠ基因、PKSⅡ基因呈阳性的比率均为17.64%,NRPS基因呈阳性的则为52.94%.抗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抗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菌株分别有47.06%和7.82%.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放线菌资源丰富,存在较多潜在新分类单元,筛选到的活性菌株可用于后续药源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海洋链霉菌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代谢功能,成为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来源。对2010-2013年初的海洋放线菌天然产物的统计表明,研究最多的是链霉菌放线菌,占海洋放线菌新天然产物的60%。本文综述了自1976年第一个海洋链霉菌天然产物到2016年6月的40年间报道的547个海洋链霉菌天然产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及其微生物来源。其结构包括含氮化合物(如生物碱)、聚酮、萜类、甾体等,其中含氮化合物是主要类型, 占海洋链霉菌天然产物总数的61%;而67%的海洋链霉菌天然产物表现出细胞毒、抑菌、抗疟和抗寄生虫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tsFT210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以及对卤虫的毒性为活性指标,对48种海洋微藻的甲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卤虫毒性为活性指标时,9种海洋微藻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以tsFT210为筛选模型时,也有9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3种为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2种为细胞坏死性活性、1种为G2/M期抑制活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开拓海洋微藻药用新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Sponges provide the largest number of biologically active natural products known from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continue to be a very well studied phylum of marine fauna. The Mediterranean sponge Aplysina aerophoba accumulates brominated isoxazoline alkaloids such as Aplysinamisin-1, Aerophobin-2, Isofistularin-3 and the biotransformation product Aeroplysinin-1, which possesses, for example, antibiotic and cytotoxic properties. Until now, it is still being discussed which organisms – the sponge itself or associated microorganisms – are responsible for metabolite production. For cultivating Aplysina individuals under ex situ conditions, we surveyed relevant ecological factors in situ and controlled them in our aquarium system. We maintained A. aerophoba for more than 9 months and analysed changes of metabolit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microbial association as well as morphology in situ and ex situ under different light exposure. Although sponges showed slight reduction during maintenance, ex situ cultivation similar to in situ conditions provides a promising method to keep sponges and obtain their bioactive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15.
从蜂海绵属Haliclona海绵中分离得到许多化学成分,包括结构多样的的生物碱、酰胺、肽类、萜类、甾醇、大环内酯、多炔类化合物等,其中许多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具抗肿瘤、抗感染、抗污、抗微生物等作用.对蜂海绵属Haliclona海绵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微波组合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组合化学是组合化学快速发展的结果。与传统方法下的组合化学相比 ,微波组合化学加快了新药筛选中化合物库的建立过程 ,是 1种切实有效的有机合成新技术 ,并且形成了多种合成方法。本文对近 10年来出现的微波组合化学方法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往往能产生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作为活性物质的新来源,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近几年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抗心血管病、免疫调节剂、抗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相关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展示出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新型海洋微波遥感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波遥感器是目前全球海洋动力环境参数观测、海上目标监测的重要手段。为克服现有微波遥感器在观测中存在的不足,发展新型的海洋微波遥感器是必然的。文中主要介绍了海浪波谱仪、成像高度计和盐度计三种新型海洋微波遥感器,在介绍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下一步应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5种南海海藻醇提取物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大永  李敬  郭书举  苏华  范晓 《海洋科学》2009,33(12):40-43
海藻是海洋生物代谢产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能产生丰富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国南海的海藻资源,分别对采自中国湛江硇洲岛的1种绿藻基根硬毛藻Chaetomorpha basiretorsa Setchell和4种红藻刺状鱼栖苔Acantophora spicififera (Vahl) Boerg、三列凹顶藻Laurencia tristicha Tseng, Chang et Xia、紫杉状海门冬Asparagopsis taxiformis (Delile) Trevisan、鸡毛菜Pterocladia tenuis Okam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分别对细胞毒活性(KB、Bel-7402、PC-3M、Ketr3和MCF-7)、Na~+,K~+-ATPase抑制活性以及犬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进行了筛选,部分海藻提取物表现出一定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20.
1 Introduction The GIS has shown great success for terrestrial ap- plicationsin the last decades, but its use in marine fields has been far more restricted.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 most of the GIS systems or their data models are designed for 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