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盐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锶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海水-陆表水双元体系中锶同位素的混合原理、混合水体中^87Sr/^86Sr值与盐度的定量关系。利用Sr同位素不随生物、何尝作用过程发生分馏作用及Sr与Ca化学性质相似等特征,地层、沉积物中生物壳体和碳酸盐岩^87Sr/^86Sr值可作为沉积水体(古)盐度确定的一种有用工具。文中详细地综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成岩后生作用对生物壳体和碳酸盐岩^87Sr/^86Sr原始值  相似文献   

2.
海底沉积物中碳酸钙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苏顷  夏宁 《岩矿测试》1998,17(2):127-130
探讨了海底沉积物中CaCO3的测定方法。用1mol/LNaAc+HAc做碳酸盐相+离子交换相的浸取剂,1mol/LNaAc做离子交换相的浸取液,在沸水浴中30min分解样品,然后用AAS或ICPAES分别测定离子交换相+碳酸盐相及离子交换相中的Ca,差减法计算样品中CaCO3含量。方法经深海沉积物、水系沉积物等国家标准物质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同一样品进行12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3.
沉积岩物质成分所蕴含的地球深部信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炳松  乐昌硕 《地学前缘》1998,5(3):105-112
沉积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Nd同位素等物质成分中蕴含着与地壳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地球深部信息。当盆地发育处于拉张裂陷时期,盆地基底不太稳定,沉降比较快,且常有来自地球深部的幔源物质进入沉积盆地。来自地球深部的沉积物源,其成分和性质与来自陆源的完全不同,这种物源加入到沉积盆地中,必然导致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体系的异常。与正常陆源沉积岩相比,通常表现为,在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Eu负异常减小甚至消失,wn(Tb)/wn(Yb)值增高,w(Th)/w(Sc)值、w(Th)/w(U)值、w(La)/w(Sc)值明显降低,Cr,Ni等铁镁质元素含量增高,N(87Sr)/N(86Sr)值低,而ε(Nd)值将明显增高。沉积岩物质成分中的这些特征,可作为判断沉积物受深部幔源物质影响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氯与硫酸根比值对硫酸盐渍土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丽英  李斌 《冰川冻土》1997,19(1):84-89
对含氯化钠硫酸盐渍土的盐胀量,液限,塑限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不同硫酸钠含量水平下氯与硫酸根比值,即Cl^-/SO4^2-与盐胀率,Cl^-/SO4^2-与液限、塑限之间的计算公式,对从Cl^-/SO4^2-角度评判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凤珍  张丕训 《岩矿测试》2000,19(2):146-148
通过对火焰发射光谱法测定Cs的条件和共存元素的影响进行试验,选用适当的仪器工作条 件,试样中基体元素对Cs的干扰很小,可不经分防,直接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的Cs。方法的检出限为1ug/g,对Cs一分别为10.2ug/g和38.3ug/g的样品测定14次,RSD为5.1%和4.4%。对水系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云南程海现代沉积物环境记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敬安  万国江 《矿物学报》2000,20(2):112-116
本文通过对程海沉积物C、H、N等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综合分析,辨识了程海沉积物有机质H/C及C/N值的环境指示意义,发现它们增可作为程海水位波动及区域气候干湿变迁的替代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程海的水位和区域气候干湿主为化明显以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整体上程海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反映区域气候整体上向干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川式铜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川式铜矿赋矿围岩落雪组白云岩的常量元素投影点在Al2O3──SiO2──(CaO+MgO)图解、lg(SiO2/Al2O3)──lg[(CaO+NaO)/K2O]图解和(al─alk)──C图解上有一些非正常沉积的特点,并与红海现代热水化学沉积物有相似的特征。黄铜矿Co/Ni值及落雪组白云岩微量元素在Co+Ni─As+Cu+Mo+pb+V+Zn图解上也反映出热水沉积特征。稀土元素研究成果表明落雪组是热水沉积与正常沉积相混合的产物。包裹体研究后认为成矿热水属Na+(Ca2+、Mg2+)─HCO-3─Cl-型,并含CO、H2O(气)、CO2、CH4等气相组分,成矿温度110─214℃,成矿深度3─150m。硫、碳、氧和氢的同位素反映了这四种组分多来自海水,成矿热水主要是下渗对流循环而受加热的海水及部分建造水。结合地质研究成果,本文提出“热水微裂隙喷溢沉积成矿”的新认识,即海水下渗,受裂谷高热流加热,萃取流经围岩中的硅质及矿质在还原环境中,沿落雪期尚未彻底固结沉积物中的微裂隙间断式喷溢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晓池 Burc.  SE 《地学前缘》1995,2(2):236-24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最近5~8年中已普遍应用,它是在计算机上储存、编组和分析空间信息的系统。GIS研究项目利用PCARC/INFO软件处理地质和地理信息。自1960年以来,从南非海岸收集了大量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包括地震资料、声纳扫描、测深、磁法和重力记录,以及大量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标本。这些资料对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勘查方面的未来科学研究很有价值。目前这些信息难以利用,因为分析结果尚未能以一种方式储存可以直接相容。我们正在建立数据库,使用“dBASEⅣ”和“PCARC/INFO”以科学的、系统的方式连接各类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从而提供利用这些信息的简单方便的方法。本文展示了南非西南海岸海洋沉积物分析的初步结果。扩大和改进数据库的研究正在进行。文中探讨了利用GIS处理一般地质信息的可能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半宽金矿床有两类矿石:石英-黄铁矿型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元素组合为Bi,Pb,Au,Ag,Zn,Sb,W,Cu,As,Mo。矿石中铅含量是区分黄铁矿型矿石和多金属硫化物矿石的重要指标。金矿化与Co/Ni,CuPb,Rb/Sr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洋沉积物中多种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大洋沉积物中的Fe、Mn、Cu、Co、Ni、Pb、Zn、Ca、Mg、K、Na、Cr和Rb13个元素进行直接测定,对测试工作条件、介质、酸度和共存元素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各元素测定的RSD(n=10)≤12%,经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应用此法为待定值大洋沉积物标样GSMS_2和GSMS_3提供了定值数据,结果与初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NOAA/NESDIS数字化积雪监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梅盛 《冰川冻土》1995,17(4):299-302
对1993/1994年青藏高原16幅NOAA积雪监测的分析,评价了NOAA/NESDIS积雪监测经的精度,证实本监测区域含50个以上NOAA/NESDIS网格单元时,该资料统计值才能满足WCRP监测雪盖率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本项研究中,根据Pr/Ph比值,β-胡萝卜烷类化合物丰度,甾/藿比值,单甲基高位取代支链烷烃,OEP值,升藿烷C3122S/(22S+22S)比值等参数,对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详细的研究,该为该套地层只于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及经历了强烈的细菌改造。  相似文献   

13.
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样品正构烷烃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报道了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芯榈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和分布类型,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正构烷烃的来源加以初步探讨。沉积物柱芯样品于1997年3月采自珠江澳门河口区,沉积年龄以^210Pb法稳恒初始放射性模式(CA模式)测定。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以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索氏提取后,正构烷烃组分以GC/MSD定量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现代沉积物桩芯样品沉积时间约历时40a,桩芯样品中正构烷烃的含量范围为0.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上新统双壳类贝壳的锶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玉  蓝秀 《地层学杂志》1998,22(2):149-153
锶(Sr)是碳酸盐沉积物及软体动物介壳中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Sr含量和Sr/Ca比值的变化明显受沉积相的控制。因此,锶作为地球化学指标具有一定的环境意义。通过对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莺6井上新统双壳类贝壳中的Sr含量和Sr/Ca比值的变化与环境、成岩作用关系的研究,发现莺歌海盆地上新世沉积环境为上陆坡→潮下带→潮间带,所得结论与双壳类的生态环境和地层沉积相的综合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江苏弶港潮坪的形成条件及沉积物来源陈义华,汪永进,肖家仪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南京,210024关键词:现代潮坪,沉积物,重矿物,江苏 港FormingConditionsandSourcesofSedimentsofTidalFlat,inJiang...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沉积作用及岩浆活动产物的特征,可以识别古边缘海的存在,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主要为火山碎屑岩,深海浊积岩 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是玄武岩,其特征是具有高挥发组分,高气孔率,K,R和Ba含量较高,Fe,Mg,Cr,Zr和Ni含量较低,LIL/HFS比值较高,K/Rb,K/Ba和Zr/Nb比值较你,轻稀土富集中等偏高等。  相似文献   

17.
杨大欢 《贵州地质》1997,14(4):368-372
黔东南永乐-都江地区Ba,Cu,Sb元素的区域分布与地层分布及主要断层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利用不同地层分布区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平均确定的界线值,所作的等值线基本沿地质界线延伸或大致吻合,反映了化探资料对解决基础地质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北部现代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世奎  张杰 《沉积学报》1997,15(A12):8-15
本文对冲绳海槽北部现代海底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分别代表陆源,火山源和生物源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指标。结果表明,SiO2主要富集于东海外陆架与陆架坡折带,基本上反映了陆源碎屑沉积或东海陆架外缘的残留砂沉积;Al2O3和Na2O的含量分布与玻屑砂或火山玻璃的含量有关;CaO或CaCO3代表了生物沉积组份的多寡。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全新世贝壳堤和牡蛎礁的古环境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王宏 《第四纪研究》1996,16(1):71-79
贝壳堤和牡蛎礁是渤海湾沿海全新世的两类重要地质现象。本文运用沉积学、年代学(AMS14C测年和古地磁)和生物碳酸钙氧、碳同位素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贝壳堤、牡蛎礁及相关泥质沉积物的形成和地层序列,考订了各类海面标志点的地质意义和14C数据的可靠程度,校正了文献中的14C数据,测定了区内全新世晚期软体动物壳体的δ13C平均值,以及δ18O水/盐度和δ13C贝壳/T等基础数据,绘出了地区性相对海面变化的时间-深度图,研究了新构造活动对相对海面变化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本区约4000calB.P.以来的环境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盆地北缘广元地区及南缘綦江地区上奥陶统及下志留统地层的87Sr/86Sr、δ13C及δ18O的系统测定,取得了沿地层剖面变化的同位素组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南缘87Sr/86Sr值高于地质历史中海水的平均值,其原因是本区为受板块内古陆控制的缓坡环境,大量陆源锶的混入增加了87Sr/86Sr的值。87Sr/86Sr值在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地层交界处、Rhuddanian/Aeronian(鲁丹期/艾隆期)交界处具正峰波动,反映了此时海平面的短时下降。但从Rhuddanian至Telychian(特里奇期),87Sr/86Sr逐渐降低。从Aeronian至Sheinwoodian(舍因伍德期)早期,盆地南北缘的δ13C值处于逐渐上升的过程之中,而δ18O则相反。同位素的演化特征说明本区当时为海进时期,海平面不断上升,与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相吻合。由于受区域构造运动的作用,Sheinwoodian之后的全球持续海进对本区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