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成山西南部塔儿山超单元的三个岩浆岩单元,是燕山期熔融程度较低的幔源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分异演化,脉动侵位而成。本区金属成矿与矿质在岩浆演化不同阶段富集有关,同时受到不同演化阶段岩浆中主要元素含量制约,由此形成成矿作用的时空结构;早期二长闪长岩-铁成矿,中期石英二长岩-铜成矿,晚期霓辉正长岩-金成矿。  相似文献   

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Ⅰ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是成矿流体在运移演化过程中,由于成矿流体周围环境的突变、成矿流体演化的不连续性和成矿流体-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等内外因素突变所造成的成矿作用突变部位。本文简要介绍了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的由来、发展、含义、组成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洼盆地砂岩铜矿床的构造-流体-成矿体系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地洼盆地构造演化、流体演化和砂岩铜矿成矿作用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盆地早中期的裂陷、坳陷作用及热构造活动导致了富铜矿源层的形成、大气降水的深循环和水/岩相互作用、并形成中高温、压、高盐度的热卤水含铜流体。在构造-流体-砂岩铜矿成矿体系的演化中,构造演化制约了含铜流体的演化和砂岩铜矿的成矿作用,而主要发生于盆地演化的晚期。  相似文献   

4.
季宏兵  文锦明 《矿物学报》1997,17(4):412-421
本文通过对巴西典型金-矽卡岩矿床的解剖,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组成演化,以及流体和岩石之间的质量转移程度和机理的信息,揭示金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演化的规律,研究认为,成矿作用两阶段的成矿流体分别为变质流体和大气降水,它们在开放系统中水岩质量比分别为0.02,2.11,并且获得矽卡岩可能是由围岩转向岩体的变质流体变代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地洼盆地砂岩铜矿床的 构造-流体-成矿体系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地洼盆地构造演化、流体演化和砂岩铜矿成矿作用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盆地早中期的裂陷、坳陷作用及热构造活动导致了富铜矿源层的形成、大气降水的深循环和水/岩相互作用、并形成中高温、压、高盐度的热卤水含铜流体。在构造-流体-砂岩铜矿成矿体系的演化中,构造演化制约了含铜流体的演化和砂岩铜矿的成矿作用,而主要发生于盆地演化的晚期。  相似文献   

6.
香花岭花岗岩不同岩相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元素对比值和包裹体温度、压力与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香花岭花岗岩为H2O-F-CO2-Cl流体类型,属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流体作用下,岩浆体系内熔体的粘度、内压、组分活动性及含量,随岩浆演化呈系列变化,导致岩浆体系内的成分强烈分异成层;Nb、Ta等成矿元素,随岩浆体系内超临界流体的聚集而富集,随体系内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而矿化,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期。其成岩成矿作用为一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熔蚀作用并存,沉淀作用和溶解作用交替,实质上是岩浆体系的分异作用或自然组织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小秦岭地区中深部含金石英脉的氢、氧、硫、氦和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表现出深源流体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的演化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成矿作用与区域伸展构造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小秦岭地区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晚期的后碰撞阶段,在由深部过程引发的伸展构造背景下,深部流体沿伸展构造系统向上运移,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与围岩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使流体系统中的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最终在剪切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构造事件、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讨论了构造-岩浆-成矿过程中流体的作用及其对成矿作用的贡献。构造作用是主导因素,它控制着整个地质作用过程的走向,又提供作用背景和动力条件,岩浆是构造作用的反映,是地球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一种形式,它通过自身演化促进物质及能量交换,成矿是地质作用的一个结果,它通过流体介质和能量作用,使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整个过程中,流体及其地质作用十分关键,是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催化剂,对区域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矿床中石英的产状、成因类型及标型特征,结果表明: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千里山花岗岩体是地壳硅铝层物质经重熔生成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成矿流体为花岗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气成-高温热液阶段;含矿溶液是一种中盐度和密度、含有较多CO2、F和Cl等挥发组分的弱酸性气液;在主要成矿阶段,体系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外压降低引起成矿流体沸腾和少量深循环大气降水的渗入导致成矿的两个重要因素。成  相似文献   

10.
大别造山带的流体系统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别山是大别造山带的主体部分,流体活动贯穿于俯冲-碰撞-折返整个造山过程。印支期俯冲-碰撞阶段的流体,以具高挥发份、高盐度为特点,流体中保留有原岩在地表时的天水-岩石以及超高压变质过程中的地幔流体-岩石同位素交换的信息。燕山期折返隆升阶段的流体是大量天水与深部流体发生混合的产物,流体中盐度降低,但水-岩相互作用增强。大别造山带的流体系统可称为“天水与深部流体混合系统”,并可分为流体富集区、流体贫乏区和流体排泄区三个部分。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流体富集区。  相似文献   

11.
湖南雪峰地区金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研究表明,湖南雪峰地区存在前地槽构造层,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其主成矿期为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金的成矿作用与壳体的演化关系密切,前地槽阶段为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地槽阶段形成矿源层并发生金成矿作用,地洼阶段金发生改造迭加成矿。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乌拉山金矿成矿流体来源,性质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殿有 《黄金地质》1997,3(2):24-30
乌拉山金矿成矿流体为中-中高 温,中高压力,盐度中等偏低,低密度,弱酸性-弱碱性和还原环境的CO2-NaCl-H2O体系。韧-脆性剪切变质变形作用和岩浆活动控制着流体发育过程,成矿作用的演化从早期→晚期,从西段→东段具有规律性变化,大气降水在其演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与古油藏均产于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或侧翼。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和矿石抽提物色质谱分析均发现了大量的有机质官能团,暗示金矿成矿过程与古油藏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均来源于盆地裂陷期和凹陷早期的沉积地层,流体来源于沉积地层中封存的建造水,形成年龄>172Ma。在随后约40Ma(172-130Ma)的时间里,流体向盆地中生物礁及其他构造部位运移聚集。由于盆地中烃源岩逐渐成熟,这一过程是油气运移成藏的过程,也是有机流体萃取成矿物质,最终演变为有机成矿流体并聚集的过程。燕山运动是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130-46Ma),同时也是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原因。正是古油藏的破坏打破了流体的动态平衡,导致流体中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右江盆地的金矿和古油气藏是同一种流体体系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地球演化过程中金属矿产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全球重要金属成矿区(带)的综合性分析对比研究,从古大陆成矿作用地球动力学角度入手,讨论了地球各圈层金属元素的起源和间分布特点,探讨了地球不同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与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耦合机理,揭示了成矿流体的来源、迁移和金属巨量堆积过程,阐述了前寒武纪和显生宙(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重要金融矿床的形成环境、就位特点和保存规律,建立了综合性成矿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5.
胶东金矿成矿流体同位素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胶东大、中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显示出金矿床的初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重熔花岗岩形成作用中继承了部分变质水,在高温阶段的成矿作用中以岩浆水为主,其后逐渐向大气降水方向演化,只有少部分矿床属大气降水成因。本文探讨了H.P.泰勒的水岩反应同位素交换质量平衡方程的应用条件,当水/岩比很小时,该方程不能确切判定关于成矿流体的成因,本文提供了以地质条件为前提的解析方法。成矿流体的Rb-Sr年龄揭示出胶东金矿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的ISr与玲珑花岗质杂岩体中的郭家店、郭家岭型岩体一致,而成矿作用特别是与郭家岭型岩体重熔形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巴西典型金-矽卡岩矿床的解剖,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组成演化,以及流体和岩石之间的质量转移程度和机理的信息,揭示金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演化的规律。研究认为,成矿作用两阶段的成矿流体分别为变质流体和大气降水,它们在开放系统中水岩质量比分别为0.02,2.11,并且获得矽卡岩可能是由围岩转向岩体方向的变质流体交代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新疆乔尕山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翟伟  杨荣勇 《岩石学报》2000,16(4):531-534
对乔尕山金矿床脆韧性剪切变质成矿作用阶段形成的受不同程度剪切的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分析表明,由糜棱岩化石英脉→初糜棱岩石英脉→石英脉糜棱岩,气相成分总量及主要组分H2O和CO2的含量均呈有规律的降低。两个主要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脉具有相似的H、O同位素组成,δ^18OH2O=5.25‰~9.54‰,δDH2O=-70.9‰,~-42.0‰,受剪切岩石中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代表的流体是韧性剪切金矿  相似文献   

18.
中川地区历经了韧性→脆韧性→脆性变形3阶段,遭受了3期5次岩浆侵入,李坝式金矿床为中低温浅成热液-岩浆再造矿床,其矿源层主要为晚古生代沉积建造,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金元素活化迁移阶段,构造-热液成矿作用改造阶段和印支-燕山期岩浆作用再造阶段,区域性深大断裂是成矿热循环的主通道,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有部分岩浆流体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19.
胶东金牛山金矿床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胶东金牛山金矿床构造变形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流体成矿机理,认为本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演化,并伴有多次脉动式热液活动,金牛山断裂总体上控制流体来源、运移和沉淀。第二构造变形期早阶段,热液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而中 晚阶段为大气降水和岩浆水;断裂带中流体异常活跃,局部有高压流体存在,产生水压致裂作用;构造变形引起流体的沸腾、混合和相分离作用,并使流体成份和性质发生变化,导致金的沉淀。因此,构造和流体的共同作用控制了矿床的形成,而异常流体叠加控制了富矿体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牛山金矿床形成的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永平铜矿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西永平铜矿床产于萍乡-乐平断裂拗陷带中,受中石岩统叶家湾组砂页岩和灰岩地层控制,流体包裹 和硫,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流体主体为海水,并可能有部分深源流体加入,盐度w(NaCl)eq=1.5-5%,成矿作用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220-350度阶段形成层状矿体,在280-360度阶段形成脉状矿体;在180-300度阶段形成后期混合岩中的硫化的-石英脉,是一个类似于矿型和塞浦路斯型的华南型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