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三年来,我们在一般传送流速仪渡河设备的基础上,对积宽法测速设备进行了探索和革新,研制了一种缆道积宽法测速控制设备。这种设备包括了三个主要部分:一、位置自动跟踪器,能自动控制流速仪在水下作等深或等相对位置水深运行,跟踪测速;二、信号记录装置,能将积宽历时和流速仪信号数据进行自动记录,便于分析计算。以上一、二部分经过两年使用,与一般积宽测速设备相比,能提高测速精度,简化操作,减少人员,三、数字式悬索测角仪,是我站1981年与湘西自治州无线电厂协作研制,现正试用考核中。它能在动态运行中连续、快速地测定悬索偏角,每两秒钟测读显示一次。现将一、二部分有关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姚志明 《水文》2000,20(4):21-23
根据缆道积点法与积宽法二种测速方法在测站的验证资料,提出了积宽测速的应用条件、流量与积宽的系数的计算方法,初步分析了二种测速方法在不同水流情况下的测速误差。  相似文献   

3.
凡是实测条件无法测到实际流速的空白区,均称为盲区。一般所谓盲区,通常指靠近岸边和河底,不能依据实测流速直接计算平均流速的部分。缆道积宽测速中,由于仪器吃水深度的限制,和防止仪器撞碰岸边的事故,积宽测速的实测河宽不可能达到整个河宽,两岸岸边积不到的部分,便成了岸边盲区。多层(等深)积宽测速法是分层积宽测速和以层划  相似文献   

4.
多层积宽测速方法是利用过河缆道设备测流的一种革新方法。它把水道断面划分4~5层,让流速仪在沿各等深层等速移动中连续积宽测速。在测法上改变过去布设垂线定点测速为分层积宽测速,计算上改变过去以垂线划块计量为分层划块计量。这种测法既能直接测到全断面各层流速,又可节省三分之二测流时间,并相应提高测流质量。一、对积宽测速法的认识积宽测速法是让流速仪在一定深度上沿全断面河宽等速移动中连续测速。在渐近移动的每一瞬时中,可视为在每一微宽上定点测速。  相似文献   

5.
积宽法的基本原理,主要证明积宽测速的成果即为断面上某一深度水层的平均流速。要使积宽法原理应用于实测全断面的流量和平均流速,则还要研究其具体应用方法。目前,应用积宽测流的方法己有好几种,其中主要有单层、多层等深积宽和等相对水深积宽。各种方法虽然出自同一基本原理,但在应用上概念并不相同。各地对各种应用方法概念的认识也不完  相似文献   

6.
缆道积宽法是采用缆道使流速仪保持在水面下同一深度,以等速沿着断面从一岸移动至另一岸,边移动、边测速的一种测流方法。据其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部分积宽法和全断面积宽法。全断面积宽法,只记载起点至终点的总历时和总转数据以计算断面平均流速;部分积宽法,不但记载起点至终点的总历时和总转数,同时还记载到达各个不同起点距位置的转数和  相似文献   

7.
积深法测速具有简化测量操作、缩短测速历时从而提高测量精度的优点,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同时也为实现缆道的自动控制带来方便。但要达到积深测速的目的,目前虽可通过可控调速系统对仪器实现匀速提放外,还得要用人工同时测取每一条垂线的测速历时及流速信号总数,然后再计算出流速。但该操作往往比采用积点法测速来得麻烦,操作时人的思想更应集中,须时时注意水面、河底信号的到来,以便准确掌握测速起终时机,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应用本文介绍的缆道控制仪后,工作时只要做些简单的巡视和抄录逐条  相似文献   

8.
刘领群 《水文》2004,24(5):52-53
介绍了一种悬杆缆道测深测速信号装置。该装置通过多年使用,简单易行,故障极少,维修方便,适合北方地区宽浅河道测深测速。  相似文献   

9.
铅鱼是水文测验的基本器具,它的作用在于借助本身的重量使柔索悬吊的流速仪(或采样器)达到预定的位置,准确地进行测深、测速和泥沙取样工作。铅鱼轻,则悬索偏角大,影响测深、测速(或测沙)的精度。铅鱼太重,则增加悬吊设备的尺寸和功率消耗。那么究竟采用多重的铅鱼才比较合理呢?对此,我国“水文测验试行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国际标准(ISO)  相似文献   

10.
在悬索测流系统中,悬索的垂向偏角是悬索系统(包括悬索、铅鱼、入水仪器等部分)的水平阻力引起的。铅鱼合理的吊点与适宜的尾翼,可以使铅鱼和流速仪在动水中保持水平状态,能把铅鱼和流速仪的阻力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以内。而在悬索系统的各项水平阻力中,钢丝绳悬索的阻力最大,是产生悬索垂向偏角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弄清钢丝绳悬索阻力的大小,并寻求简便易行的导流套型式,以减少钢丝绳悬索阻力。  相似文献   

11.
《水文》1984,(6)
3一13。243。28一、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期·饭3君多层积宽测速盲区间题的试验研究···~····~·~·… 一’“”’‘’.”‘”’“·‘’·“.‘········……陈日华林积钦一个减少雨量数据穿孔量的通用子程序……晃储经柔索悬吊流速仪测流铅鱼重量的选择···……钟国核介绍一种简易侧流法—全断面一线法……姚珍集利用水准仪观测悬索偏角,·……,.’’·······……孙世翘对“应用马斯京根法对受涨落率影响的水位~流量 关系单值化处理”一文的一点贬义·…··…田建设用对数函数选配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刘云程…  相似文献   

12.
《水文》1981,(3)
我区十好桥水文站1979年汛期使用缆道积宽法测流,共测流53次.现将该站的缆道积宽法测流的基本方法、资料和分析情况、成果比较、几点建议分述如下.一、基本方法缆道积宽法测流是用缆道悬吊流速议沿着横断面作等速移动,仪器在横向移动速度和水  相似文献   

13.
《水文》1957,(2)
采用流速仪进行测量时,由于入水后的悬索、铅鱼和流速仪受水流冲击的影响,使悬索随水移向下游,产生不同程度的悬索偏角。而其悬索偏角的大小,则往往决定于垂线上的流速分布,以及采用的悬索粗细和铅鱼的重量与型式。一般在36°以下,我们可以用偏角表进行偏角改正,(参考路其谢娃著“实用水文测验学”)以确定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许多水文测站,测流时采用起重索、河水、大地、铅鱼水下极板、水面极板等构成通路的测深、测速信号回路。这样的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悬索的偏角、提高测量精度。而搞清信号的传输效率问题,对于水文测验精度的提高、水文电测仪器的设计、水文缆道的综合利用等,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为此,我们曾对长江主要测站测船、缆道测流时的信号传输效率做过一次调查研究和分析,对信号传输回路的各个参数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5.
地形,气候与湖面波动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下降,气候干旱,地形平缓,河流入湖发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湖面的频繁波动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了宽层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在平面上,三角洲平原和宽层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平缓相接,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褶结构。  相似文献   

16.
水文缆道悬吊铅鱼的悬点都比较高,由于悬索和铅鱼受水冲击,悬索产生偏角。随着悬索偏角的变化,悬点也在相应的位移,为了取得有一定精度的水深和测点位置,必须进行偏角观测,以利改正干绳和湿绳长度。为此,我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由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无线电厂和湖南省水文总站吉首水文站共同研制、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无线电厂生产的CXJ-1型数字式悬索悬体测角仪,是测量水文缆道悬索偏角和各种悬体在大气或水下的倾斜角度的电子仪器。它具有在动态运行中进行连续测角的特点,例如在水  相似文献   

18.
测定天然河流和人工渠道的瞬时流量,目前世界各国的水文測驗規范均規定以流速仪法为主,在一定条件下,也允許采用浮标法测流(包括水面浮标、深水浮标、浮杆、积深浮标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还可采用溶液測流法和建筑物測流法等。随着測流要求的日益提高和测速范圍的不断扩大,各国对  相似文献   

19.
砂体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砂体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砂体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砂体以及溢岸砂体,前缘发育侧积型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填积型远端水下分流河道、进积型河口坝砂体以及席状砂体;平原主河道砂体厚度多大于10 m,宽600~1 800 m,通过同位垂向切叠与侧向等高程切叠而形成毯状连片砂体,次河道砂体多位于主河道侧缘,厚度平均7.5 m,物性较差,并常被主河道切割而零星分布;内前缘近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4~8 m,宽500~1 200 m,多错位切叠或拼接接触,呈带状;远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于三角洲外前缘,单砂体厚2.5~6 m,宽200~700 m,平面呈鞋带状,砂体孤立;前缘河口坝砂体分布较少,垂向上常被河道切叠;平原相带两类河道砂体的物性差异造成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而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多在于不同类型砂体的迷宫状展布上。  相似文献   

20.
《水文测验试行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用柔索悬吊铅鱼测深、当偏角大于10°时,应进行偏角改正。湿绳长度改正值可根据悬索、铅鱼所受的冲力分配比重参数β值查《水文测验手册》附录I-2表得之。β值按下式计算:β=0.144 G/d(1)式中:G——铅鱼重量(公斤);d——悬索直径(毫米)。(1)式是文献[1]按照铅鱼、悬索冲力系数之比确定的,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