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堤坝隐患探测资料多维灰色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维灰色系统综合评估理论,提出了一套堤防隐患的评估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根据工程实际,确定了影响堤防安全的3个主要因素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系数.用该方法对黄河下游某段堤防已探测到的隐患进行了综合评估.在203处堤防隐患中,有约15%的隐患危害程度比较严重,这一事实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因素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的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和方法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有效体现不同因素对人员伤亡的影响等不足,根据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对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参与构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的因素。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基于多因素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并考虑次生地质灾害对评估结果的修正,提高了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在四川地区的适用性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过去几年里墨西哥的一些项目在做地震危害分析和评估时所使用的不同技术途径和方法。文章在墨西哥经验的基础上,不是以全面的角度而是从总体上回顾和展望了地震危害评估的工作。文中包含了墨西哥一些项目所应用的思路和技术,尽管不同技术之间的界限相当模糊,但在这里仍然探讨了3个主题:即在墨西哥的大都市开展地震危害评估工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最后,讨论了关于双向社会研究的结果,以便建立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使新技术的应用对社会迅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戴君武  王艳茹 《地震研究》2012,35(2):282-287
采用统计拟合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的分布特点,依据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与烈度、人口、GDP和损失的拟合关系,提出了基于人口、地震灾害损失、GDP等因素的3个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快速评估模型,并利用宁洱地震数据验证经验公式的可行性。震后恢复工程资金分布特点及资金评估经验公式对未来地震进行恢复重建规划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了5.9级地震,造成了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破坏。震后开展了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工作,在充分了解灾区概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支柱、人口及建筑物现状的基础上,将灾区划分为七个评估区,完成了66个点的震害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现场评估系统EDLES的要求,建立了有关数据库,做出了比较科学切合实际的经济损失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文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72-1377
震后建筑火灾涉及因素多,传统评估模型忽略了建筑截面温度变化与建筑形变程度的影响,导致评估准确度较低。为解决此问题,通过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震后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模型。在建立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获取评估模型权重,确定隶属度矩阵;通过确定震后建筑火灾后截面温度变化评估的因素集与评语集,进行单因素评判,为评估因素集中的因素赋予权重,实现一级模糊评估;再将一级评估结果作为二级评估的单因素评估,结合模糊数学分析完成对震后建筑火灾危险性的评估。实验中以建筑横梁截面温度变化与形变程度为指标,对震后建筑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估,震后在发生火灾时建筑结构受到火灾影响,横梁截面温度越高,导致形变程度越大,危险性更高,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所提模型评估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生命线工程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及软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应用软件发展现状和当前应努力的方向,并以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线工程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的分析,确定了开发快速评估软件的首批评估对象体系,同时,对软件开发也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堤防工程及穿堤建筑物土石接合部安全监测技术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堤防工程及穿堤建筑物的渗流破坏多数是沿基土或侧向、顶部填土与建筑物接触面等薄弱部位或存在隐患的部位产生。由穿堤建筑物渗透破坏引起馈堤的事例很多,教训极为深刻。概述了堤防安全监测技术的现状、内容、方法及监测技术的发展,监测目标的选择等;并提出利用先进监测技术对工程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超前预测到险情及险情变化,为堤防工程现代化管理和防汛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地震部门的一项职责。科学、准确地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震后抢险救灾、重建家园、争取国内国际援助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城震灾害评估队伍的建立、充分利用灾区掌握的灾情、应用多种评估技术和方法,开展震灾预测以及编制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标准图集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目前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进入非线性阶段会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位移或残余变形,结构残余位移是震后结构抗震性能和地震损失评估的重要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为了深入分析残余位移的研究现状,为面向性态抗震设计和抗震韧性评估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提供参考,全面和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结构残余位移相关文献,介绍了残余位移的定义,重点论述了影响结构残余位移的主要因素,总结归纳了残余位移计算模型、残余位移控制方法及考虑残余位移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最后讨论了残余位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弥补现有地铁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并为地铁的消防设计与管理提供量化指标,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AHP)、专家调查法为基础,以可拓法为核心的地铁火灾风险的多级可拓评估方法,并给出了评估流程。对一地铁算例进行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得到地铁火灾风险的薄弱环节及管理重点。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本文方法与模糊评估方法所得的评估结果一致,从而表明:将可拓原理应用到地铁火灾风险性的评估中是合理可行的,很好地解决了地铁火灾风险评估的实际问题,本文方法可应用到相关的风险评估领域中。最后,对地铁火灾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活动断裂分段的准则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活动断裂分段在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无论是方法本身还是实际应用都存在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利用国际上公认的分段研究工作最深入、段落划分最可靠的3条活动断裂的分段依据,分析和评价了所使用的方法和标志以及它们的不确定性,结合中国活动断裂的特殊性和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对活动断裂的特殊要求,提出4个分段准则  相似文献   

13.
大跨度斜拉桥的整体安全性评估对桥梁的运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环境激励条件下,测试了黄河胜利大桥桥塔、主桥桥跨的基本动力特性以及斜拉索的索力。利用动力检测结果,以白振频率变化作为桥梁整体安全指标,并通过测试数据与设计允许值的比较,采用整体状态评估的方法研究了黄河胜利大桥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大桥桥塔、主桥桥跨结构整体性较好,斜拉索也基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4.
For over centuries developments in food production and new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perceived by many to be effici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food-borne disease. Nevertheless a number of problems remain dominant, one of these being the high level of food-borne microbiological disease which seems, for some pathogens, to have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with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surveillance and risk analysis systems is described as a potential basis for improved prevention of food-borne disease. Quantitative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s a relatively new scientific approach, able to link data from food within the entire food chain and the various data on human disease to provide a clear estimation of risk. Today food safety is one of the WHOs top eleven priorities; the Organization calls for more systematic and aggressive steps to be taken to reduce significantly the risk of microbiological food-borne diseases. Dealing with this challenge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regard to food safety, implying a significant re-direction of food microbiology effort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5.
用按时序分阶段的评估方法建立了城市地下交通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的架构,并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层次评估指标权重模型,建立了判断火灾风险的评价标准。以北京地铁二号线某车站为例,在对其现有设备资料和运行特性进行详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把风险评估结构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并按照现有的参考依据对各项影响火灾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赋值计算,得到了火灾各个阶段该车站的火灾风险水平,并对评价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可供地下交通系统火灾应急预案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是地震灾害预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演化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成形,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国务院先后取消了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许可和结果审定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出施行区域评估。在建立新制度过程中,面临着审批部门须承担委托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责任、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小区划及地震区划同质化、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质量监管困难、重大建设工程“应评未评”“评而未用”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历史变迁、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改革的展望,以期为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改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丽 《山西地震》2004,(3):29-30
根据多年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辑与排版的经验。对采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报告编辑和排版中有关格式、公式、分节以及图片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若干有关提高报告的编排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In Italy, as in other high seismic risk countries, many bridges, nowadays deemed ‘strategic’ for civil protection interventions after an earthquake, were built without antiseismic criteria, and therefore their seismic assessment is mandatory. Accordingly, the development of a seismic assessment procedure that gives reliable results and, at the same time, is sufficiently simple to be applied on a large population of bridges in a short time is very useful. In this paper, a displacement‐based procedu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multi‐span RC bridges, satisfying these requirements and called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assessment (DDBA),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previously developed by Priestley et al., DDBA idealizes the multi DOF bridge structure as an equivalent SDOF system and hence defines a safety factor in terms of displacement. DDBA was applied to hypothetical bridge configurations. The same structures were analyzed also using standard force‐based approach.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wo methods was checked performing IDA with response spectrum compatible accelerogram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的野外现场调查与相关资料收集,分析了四川省水电水利工程的破坏情况。在汶川地震震中区和高烈度区内,其危害性程度明显比当地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烈度高Ⅰ~Ⅲ度,暴露出在当地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受限于历史地震记录时间短、无法预测出超过历史地震最高震级的上限,严重低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危险性,酿成当地水电水利工程遭受很大损坏,坝体普遍出现裂缝、渗水、局部坍塌等情况,甚至有些水库出现溃坝险情。因此,在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中应加强活动断裂的鉴定工作,可以利用古地震或地震规模与最大震级关系等来弥补历史地震资料记录时间短的缺陷,以提高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Loss assessment and decision-making are essential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s,and for scientific prediction of seismic damage and determination of rescue objectives.In practice,however,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such as basic data not being precise and rich enough and decision making not having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criteria.This paper tr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using the method of data indexation by constructing an index system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loss assessment and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