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建设“两型社会”至关重要.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方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理解环境友好的内涵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3个层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实证,深入剖析了旅游经济这个复杂系统,验证了指标及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发现,长株潭旅游业属于弱友好水平,对此为其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和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君亮 《热带地理》2000,20(1):27-31
根据国内外旅游形象设计发展趋势,提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应有3个层次:(1)城市旅游整体形象;(2)城市旅游特色形象;(3)旅游企业形象。根据Jansen-Varbeke都市旅游产品的界定模式,结合广州实际分析了广州的旅游吸引物,将广州具有国内外吸引魅力的旅游形象定位为:(1)商都旅游,包括购物、美食、商务旅游区作为广州市形象旅游区,并就选址、景点建设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以西湖景区为案例地,依据层次分析法(AHP)原理,运用SPSS软件,选取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媒介3个一级评价指标,基础设施及服务、拥挤敏感度、开发、环境、保护5个二级评价指标,19个三级指标,构建了拥挤指标体系并确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向量,对案例地的拥挤度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西湖景区旅游黄金周拥挤度评价综合结果为较高;子系统层中旅游媒介的综合评判值最大,西湖旅游资源较好;因素评价层中评判值由高到低依次是基础设施及服务、拥挤敏感度、开发、环境、保护;因子评价层中交通通达度、停车场占用率、住宿入住率的隶属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越  伍烨轩 《地理科学》2018,38(7):1139-1147
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发展关系密切,以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国内旅游消费和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协整检验、TOPSIS评价法和协调度模型测度中国东部地区2000~2014年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和协调程度,并进行动态时空演化分析,最后根据K-Means聚类算法划分出4种发展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的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但地区差异明显;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存在4种协调类型,即优良协调型(北京、天津)、城镇化滞后型(江苏、浙江、广东)、国内旅游消费滞后型(上海)、双滞后型(河北、山东、福建和海南),并针对不同类型省市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冰川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其空间开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金  赵井东 《地理研究》2011,30(8):1528-1542
从区位交通、资源环境、基础开发及经济社会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中国冰川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赋值与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冰川区32个地州市冰川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相应的空间开发策略。结果表明:(1)区位交通潜力较高地区集中于冰川进入性和通达性较好的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州市,以及具有明显地缘优势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的质量和价值进行评估和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进行评价,为旅游区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一个旅游区,可以只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也可以仅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但更多的情况是两种旅游资源兼备。因此,评价的方法也相应而生。本文将根据方广岩两种资源兼备,但比重不同的具体情况,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一、旅游资源评价1.旅游资源的丰度方广岩景区包括方广山、葛岭等村及桃花洲、李花洲,面积约10.5平方千米。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三大类8种基本类型。地文景观3个基本…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环境状况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营造景区低碳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剖析景区低碳环境旅游体验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以福州永泰赤壁景区为例,尝试建立景区低碳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检验,从而提出优化赤壁景区低碳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秀存  苏志 《热带地理》1999,19(2):184-187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子,对旅游圣地的旅游气候指标进行定量评估,无论是对旅游部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爱好者选择旅游时间和地点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选取广西81个站点1966~1995年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以集合论为基础,采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对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是:(1)广西夏季最舒适的地方分布在桂东北、桂西北、桂西山区;(2)最不舒适的是左、右江河谷、浔江平原、南宁盆地、柳州盆地及钦州湾沿海;(3)桂中、桂西、桂东气候较宜人。  相似文献   

9.
旅游环境条件是影响旅游体验的关键因素。综合评价旅游环境适宜度,对辅助旅游规划决策、有目标地提高旅游环境适宜度、保障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全球热气候指数、降水量、植被指数、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紫外线辐射强度等指标,量化温度舒适度、天气影响、植被状况、大气环境、紫外线辐射等,结合AHP-TOPSIS算法对我国旅游环境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3个典型旅游区旅游环境适宜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环境适宜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华东、华南地区旅游环境适宜度最高,西北内陆地区旅游生态环境适宜度较低。从3个典型旅游区总体来看,珠三角地区旅游环境适宜度最高,其次是长三角地区,京津唐地区旅游生态环境适宜度最低。从3个典型旅游区分别来看,京津唐北部地区、长三角南部地区、珠三角周边地区,更加适宜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PM2.5是京津唐、长三角旅游环境适宜度的限制因素,故而大气环境治理是提高旅游环境适宜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认定和评价旅游资源是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该文以地貌旅游资源为例,研究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并将此模型应用于舒城县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中的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特征值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女性视角,以中国西部城市宝鸡作为典型案例地,从低碳旅游认知、环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约束感知、旅游地低碳情境6个变量出发,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ABC理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宝鸡市女性游客的低碳旅游评价与发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宝鸡市女性游客的低碳旅游综合评价分值为3.352,属于中评价;2)准则层中参与低碳旅游意愿属于高评价(3.5~5.0),环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约束感知、旅游地情境处于中评价(2.5~3.5),这四者综合评价值差距不大,仅有低碳旅游认知属于低评价(1.0~2.5);3)从准则层来看,综合评价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环境价值观>约束感知;4)由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知,低碳旅游认知、社会责任感、约束感知、旅游地情境是发展宝鸡市女性低碳旅游的关键点。提出女性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的积极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闽北狮浦盆地为研究区域,利用景观指数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因子、土地因子两个方面,构建了狮浦盆地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协调性评价。结果表明:周宁狮浦盆地景观类型的破碎度较大,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中等;经济因子协调性和整个土地利用系统的总协调性基本趋势都是上升的,而土地因子协调性处于下降趋势,说明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土地不合理利用换来的;评价结果既为狮浦盆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关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多以其评价模型或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运用研究也往往是从归纳的角度,以实证检验为目的。而将它作为一般理论工具对相关问题进行演绎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论文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方法,在对旅郴游客满意度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从演绎的角度,提出了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郴州市旅游开发转型的相应对策。此研究思路也能为其他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研究提供一种方法借鉴和决策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4.
基于感知情境的北京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建国  张妍  黄杏灵 《地理科学》2018,38(4):564-574
基于对北京16个景点游客的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北京市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影响自然风光类景区和现代文化类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最主要因子为服务水平;便利性对历史古迹类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影响最大,景区主体特征对博物馆类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影响最为显著,而安全水平对各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影响相对显著,反映出北京市旅游景点整体安全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不同类型景区之间游客满意度和出游决策路径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游客满意度对出游决策有正向影响。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北京市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需强化景区主体特征,完善景区的旅游功能,加强景区类型的划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性,从而提升北京旅游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沙漠型景区景观价值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建立系统的沙漠景观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对多个景区的实地调研及数据、资料的研究分析,以美学价值、康乐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经济社会价值为准则层及其分别对应的17个评价指标为评价对象,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体系,结合运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以沙坡头及宁夏其他主要沙漠景区为例应用分析,两种模型分析计算结果相吻合,均与现状相符。本研究可为沙漠型景区景观资源评价、开发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评价与策略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旅游业进入整合营销和品牌化时代的今天,要想把一旅游目的地成功推向市场,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是如何搞好营销。在认真参阅大量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考察了牡丹江旅游业发展现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进行评价。从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市场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与推广、监控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框架,对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吉林省通榆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并针对旅游资源特征 ,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18.
模糊数学方法在中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30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应用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论文进行检索与分类统计,以常用模糊数学方法为主线进行应用进展分析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论文分布在几十种期刊上,论文作者比较分散;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相对较多,分别占检索论文总数的46%和26%。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模糊数学方法将在土地资源评价、分类、规划、决策、预测和控制问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在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时应注意合理描述模糊概念、注重多种方法并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水安全评价相关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但绝大多数采用P-S-R(压力-状态-响应)及其扩展模型,且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校准几乎从未提及.本文将W-SENCE(与水有关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模型引入水生态安全评价领域,从水生态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方面构建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系统分析及改进生态位理论对...  相似文献   

20.
在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丹霞山旅游风景名胜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丹霞山旅游环境质量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在资源特色、自然生态和基础设施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但存在一些制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植被发育和森林覆盖率不够理想,达不到游客满意的程度,从业人员素质和居民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医疗救护设施的完备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